5月1日、2日參觀世博會見聞(三)

作者: binren60

導讀《5月2日》 這兩天世博會的帖子很多,我倒耽誤了下來。連日來園區裡一天一個樣,運行日趨平穩,再寫2日的事,會不會覺得已時過境遷?還是寫下來吧,就作為2日那天的實事記錄好了。 第二天還是8點出發。不知何原因走的是內環,繞了半個市區。過了盧浦,我們的車就左拐去白蓮涇,今天是四號口入園。有半個團坐第二輛車,在另一個入口進去,然後再會合。昨天過橋 ...

《5月2日》

這兩天世博會的帖子很多,我倒耽誤了下來。連日來園區裡一天一個樣,運行日趨平穩,再寫2日的事,會不會覺得已時過境遷?還是寫下來吧,就作為2日那天的實事記錄好了。

第二天還是8點出發。不知何原因走的是內環,繞了半個市區。過了盧浦,我們的車就左拐去白蓮涇,今天是四號口入園。有半個團坐第二輛車,在另一個入口進去,然後再會合。昨天過橋後走的是往右,道路都是世博專用,今天左拐就進入了公交通道,很堵很堵。昨晚電視裡還說白蓮涇入口是冷門,今天就變成了人山人海。很遲才進得園,又等那半個團,10點才正式開工。

這裡是A區。我們上了高架步道,徑直朝西奔中國館。高架上安有不少遮陽傘,為了降溫,傘與傘之間的噴霧風扇上午就開始了工作,一路過去都是水霧,還怕會弄濕了各自手裡的相機鏡頭。兩邊是亞洲區的各家展館,壹壹 記好,中國館出來就先解決它們!其中那家像一只巨大的淺口碗(有說是月亮船)的, 就是人氣指標極高的沙特館,今天我很可能會去觸摸它。那兩家緊挨著的,沒想到就會是朝鮮和伊朗。也許別人家與它倆心裡多少有點芥蒂?又作興是這兩位兄弟自己願意這麼抱著團取暖。

中國館越來越近了。這個被我稱作為頭重腳輕的大家伙,是遠看不及近看,而且是越近越好看。關於鬥拱和中國紅這兩大元素,前者,既然館身不可能是木結構,自然就只是表示一項形式或像意,後者,我是大大的贊賞的,整個紅色系列中,這一紅最華貴,最喜慶,還沉穩。平日在廟堂裡所見的,與她都有距離。想起孩子小時買毛衣,喜紅色,選來選去總覺得 差一點點,就是因為心裡要的是中國紅。

下高架步道,排隊等候一小時,參觀也是一小時。出來時心滿意足,就因為那件《上河圖》,驚世駭俗。極其震撼。如何精彩?後面會專寫一段,也好多上幾張照片。

1點不到出了中國館北門,右前方就是沙特。立刻下手。沒想到今天就撞上了大大運!Today ,人氣指數沙特第一!(回去後知道的。)——全園最長的等待區,而且還要在裡面曲行7次,出了頭再繞館一周,進入館內還要在盤旋坡道上等待。童車裡的幼童,七、八旬的老人,衣著考究的老外,概無例外的與大家一樣排隊。這天的光曬用驕陽兩字已不夠形容了,排在隊伍裡只覺得襯衣裡的汗直往腰間淌。但是大家很友好,我看沒戴遮陽帽的都被允許躲進了別人的遮陽傘下。只有一次,一個中年了的愣頭青,從等候區外直接精確插隊到第7拐,遭到了全體的一致抨擊。我是事先用過了廁所,再灌滿了水,在漫長的等候中完成中午飯(面包)的。4點15分,3個多小時以後,我才得以踏進全展館唯一的展示內容:站在水平滾梯上觀看15分鐘的寬幕電影。這時候的我們已經在那個大碗裡,沿著近碗邊慢慢移動,銀幕應該就是碗的邊,整個15分鐘裡銀幕不中斷。到最後一段,腳下出現了那個碗底,此時的滾梯應該是懸空了,巨大的碗底和周圍的碗邊連成一個超級巨大的銀幕。鏡頭開始劇烈搖曳,時而疾速俯衝,時而又急激拉升,還伴以猛烈的晃動,人的感覺也跟著墜落,飛天 ,和搖滾欲仙。至於映像裡究竟有些什麼,說實話,都來不及分辨,沙漠?海洋?星空抑或外空?回來以後得知,這算是一次在眼下的全球最Hi的視覺體驗了。不過就是覺得和我們印像中的國度有點對不上號,影片就是炫技,還有炫富,我有錢,才能玩貴的。

出來的時候才知道已經有人性化的做法在試行了,有幾位老人是 從快速通道口進來的,可惜在等候區裡排隊的不全知曉。到晚上,電視裡已經在廣而告知了,還包括了幼童。

離沙特不遠是尼泊爾,很好看的赭紅色磚房再加上金頂,世博後看起來會保存。但見到游客像放羊一般進去游蕩,樓上樓下沒看到一位外方人員,也沒見有什麼展示,大家都在樓房周圍和庭院中央那個大約是宗教用的高台之間來來回回、上上下下,到處是塵土和垃圾,怎麼像是一場展銷會的最後半天?會不會是因為近幾天,他們國內的那個普拉昌達又在挑事端,對於這裡有陰影?

尼泊爾出來,在休息區裡稍事休整。再度灌滿瓶水,因為飲水台不僅設置了供捧飲的45度龍頭,還有專供灌瓶用的直龍頭,維護得都很干淨。我還吸了兩支煙,每個廁所區門外都設了若干電熱點煙器,不過就是沒找到過一個好用的,於是就從已經在吸的那位開始,手手相傳點煙,至於第一支點著的煙是從哪裡來的就不知道了。 這裡是A區和B區的連接處,又在中國館的腳下,所以熱鬧非凡,台灣、澳門、香港都在近旁。我和幾個人商議著怎麼去看:台灣說會在晚上6點發1千張預約券入場,有朋友事先也告訴過我值得去看,但離6點還有一個小時,門前就已經有5、6百人在排隊等了,這裡的等候區沒有設護欄,不能排除到時候一發券就大亂的變數;香港的隊伍也不短,應該會要一小時;只有澳門的隊伍稍短些,兔子燈造型的場館外形又招人愛,其實三家進去後都是一通電影。澳門館的等候只用了20分鐘,進門就是寬幕的數字投影視頻,沿著滾梯上二樓,樓上一圈再下樓,直至館的出口。視頻裡一個成年人贈給孩子一架兔子燈,就是館建的樣子,兔子燈是生肖燈,寓意上世紀末的99回歸年。視頻裡的兔子燈點燃後冉冉上升,,場館中央真的有一盞燈飛走了,於是這位成年人領著孩子、帶著我們一起去尋找燈,經過了過去,注視著現在,還朝向未來,一路上說了不少故事,是那本澳門人寫的《盛世警言》,第一次喚起了青年毛澤東的政治意識,是一位澳門人第一次預言會在中國的上海舉辦一次世博會,澳門繁榮的搏彩業對社會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以新澳門大學為契機,澳門的教育事業會有新的發展,。。。。。。一路聽主人公對孩子軟軟細語,也一路見到澳門人愛家愛國的的拳拳真情。最後,主人公找到了兔子燈,她就在一片燈海中。這樣的參觀真溫馨。。。

出來時已經華燈初上,一軸四館都通體透亮。我趕緊揮師東進,——上午看好的那些亞洲館。先就撞上了阿聯酋,一千零一夜裡矮矮的圓形宮殿,周圍有神秘的花園,門口還停著四匹阿拉伯馬,似乎非進去看不可了,但終究被長長的排隊所嚇退。卡塔爾,應該很神秘,出來後的印像不記得了,但進去時心裡想到的,是那次多哈亞運會的精彩開幕式。緊鄰的摩洛哥(非洲國怎麼在這?),白色的方形城堡,漆黑高大的門,極具魅力。門廳和帶著四個小池子的中庭花園是極度的富麗堂皇。奇怪,見到的細馬賽克拼貼是粗糙的,銅把手,銅門閂和那個大吊燈也都不算精細,但是當組合在一起時,就是有富麗堂皇的感覺。看到貝都因人(?)的馬槍、彎刀和馬具,還有戰士的盔甲和婦女的金飾。我不停地唸著卡薩布蘭卡、卡薩布蘭卡,好像北非諜影就在身邊,還聯想到了那本《裡斯本之夜》,其實是不對的。和一位穿白袍戴頭巾的老漢(?)在他的模擬小攤前蹲著合了影。再奔以色列。這個一半岩石一半玻璃的建築叫海貝殼。以色列人在一進館處就掛了一幅中國人的像,這位中國的領事官出於正義,給了數萬猶太人生的希望,以色列人一直記得要感恩。他家的360度環幕加穹頂放映電影也是非常好看。接著去馬爾代夫,不巧提前關了,很可惜。再是吉爾吉斯,這個剛經歷內亂的國家,場館裡會有些什麼呢?一個氈房包,其他都是羊毛編織品。兩個漂亮的吉國女孩聽說都在天津大學學習,一位來自天津的大嫂嚷著回去去看她。我悄悄問道,國內的事過去了嗎?女孩好像早有准備,不慌不忙地說,我是反對巴基耶夫的,不過不會再投向俄國。

很多國家都在有限的場館裡只介紹自己最本真的東西,甚至會說到目前的困難,然後談希望,中性中反見高尚。。所以,我們從媒體得知的一些熱點或焦點,在這裡倒常常得不到印證和呼應。朝鮮則不同,我們迎面看到的就是從屋面往下放的巨幅國旗,裡面也是父親、太陽的主體思想塔,媒體沒有誇大。看的時候有點悲哀,我們不也經歷過?把自己用硬甲裹起來,當然是不自信的表現,但要有自信,又得先有底氣。我這不正是在攢底氣嗎?——這事還真夠難的。伊朗並不咄咄逼人,進去樓上全是賣地毯的,不過貴得驚人。

從亞洲廣場趕緊乘世博越江線換世博大道線(充電的大巴,和市裡一樣擠),去看C區的英國館。下車後從背面經過掛滿小紅球的瑞士館,披著藤條織就的魚鱗片的西班牙館,盔甲般的德國館,波紋網格外牆的法國館,然後就是刺蝟般或是蒲公英一樣的英國館,怎麼形容看當時的心情。繞到正門,英國提前閉館,一群人正與保安劍拔弩張著,這時是9點。一些激動的人把爭論提到了政治層面,也是有點失偏頗。不過你看,一些國家在利益前必定珠輜必計,但在場面上總能做到謙和,比如這次有專門的“向中國問候:來自總統和國務卿”,在這種祥和時候,我們自己去做什麼惡人?有什麼是不能對觀眾解釋說明白的?隔壁的意大利熱火朝天,從透明的一部分看進去,一片金碧輝煌。可惜排隊太長。對面的盧森堡,門口聳著那尊金色的少女,已經閉館。我正打量著,身後一陣鼓樂,原來是花車巡游。我是第一次看,那些在車前車後載歌載舞的演員,個個都熱情奔放;裹在濃妝和華服下,一定會熱不可耐,但沒有看到有一個有一點點的不認真,真是不容易。

在後面的後灘碼頭乘船過江,看到那個夜色中的演藝中心,宛如臨仙境。上岸,還想能不能再看點,好像已漸沉寂。正好對著魯班路1號門,就出去了。與地鐵口之間的短駁車已經不見,就往前走了兩個街區。

真是美妙的兩天!一定要感謝團裡的領隊,給了我周到的安排。也記得才大三的那個小導游,連天裡盡心負責地照料了行動不便的團友,希望她能很快走出糾結,規劃自己的方向。最要感謝園區裡的志願者,他們個個儀態端莊,業務素質精良,曾經求助過多次,沒有一次失望。所有這些人,會和兩天的世博會一起駐入我記憶,讓我時時回望。

5月5日寫。



(印度和沙特)



(澳門)



(以色列)



(卡塔爾)



(漂浮中的世博會演藝中心)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