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江南,喜歡雨,更喜歡煙雨中的江南!說起江南,似乎每個人都能想到“小橋,流水,人家”的恬靜,都能想到“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淡定,更或許能想到“日出江花紅勝火, 春來江水綠如藍”的艷麗。
描寫江南的詩句林林總總,但我最喜歡的還是下面這首:
“水秀山清眉遠長,歸來閑倚小閣窗。春風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尋客嘗。”
偶爾看到這首古詩,內心便產生了由衷的感動和向往。這首詩有景描,但更突出的便是它的一種意境,一種精致,一種平衡與“不解”與“笑看”之間的灑脫。
基於對這首古詩的感情基調,我決定在初春的雨季淡游江南。
盡管我數次重復地去過江南六大古鎮中的周莊、西塘、烏鎮,但我從來沒有一絲審美疲勞,我對她們的痴情猶如愛人一般的永恆。
但這一次,我決定將地點選在江南六大古鎮之一的古鎮同裡。(注:江南六大古鎮---周莊、同裡、甪直、西塘、烏鎮、南潯)。
2010年3月5日,細雨蒙蒙中,我趕往同裡古鎮。
到達同裡時已是傍晚,我隨便找了家臨河的客棧住下後,便靜靜地坐在房間裡聽雨,看窗外夜幕下的同裡古鎮。因為不是旅游旺季,而且由於下雨的原因,晚上的同裡分外清靜。這些年來,我知道自己越來越厭倦了城市的疲憊和噪雜,我能深刻地感覺到漸行漸遠的靈魂和軀殼。
是軀殼的無奈抑或是靈魂的無辜,我自己也難以詮釋,但是我還是一步步在走,一步步在路上踽踽獨行。累了,會停下來,但是短暫的歇息便又開始風雨兼程,為了所謂的理想!
有時候,我真懷疑自己是否真正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
淅淅瀝瀝的春雨往往能讓人思緒翩躚,卻也給人以內心沉靜之美。
下雨,我是很少撐傘的,這麼多年來我一直很少用傘。
我喜歡在雨中漫步,甚至喜歡在大雨中穿行。
夜,我走在燈火闌珊的河邊,真切地感受到煙雨江南的純美,感受到“春風不解江南雨,笑看雨巷尋客嘗”的灑脫。而雨中漫步的我,或許也會成為某個詩人眼中的尋客吧。
我住的客棧旁邊有個酒吧---朽木酒吧。安靜的酒吧裝飾的非常精致,處處散發著歷史感和厚重感。
酒吧的小月帶我參觀了樓上樓下,介紹了各個擺設的出處和文化意義。我對她的解說非常有興趣。
小月是個有思想有品味的女孩,也非常果敢。她敢於脫俗地選擇自己生活的道路,敢於對自己的靈魂負責。這點我是自嘆弗如!
或許,我注定是要生活在理想與現實的夾縫中,或者說生活在理想的邊緣和現實的邊緣。
我和小月聊了很深,也聊得很多,也喝了很多,她還說第二天下午邀請我品嘗她煮的咖啡。
第二天中午,隨便轉了轉,我便離開了同裡。咖啡,或許下次可以品嘗到。
同裡,似乎已讓我若有所思

(朽木酒吧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