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色生香意大利–10年4月羅馬到米蘭穿越之行(之二)

作者: 俺是藍精靈

導讀遍布古跡的羅馬一到羅馬,就遇到了一場大雨。天色已暗,盡管距離火車站只有幾百米,但是沒有法子,還是上了白色出租,一下子15歐沒了。初到歐洲,我還沒有適應歐元的感覺,任何東西,都要在後面加個零,覺得什麼都貴。為了省下桌位費(意大利特色),我硬是站著吃飯,活生生把這15歐摳了出來。 不過,隨著行程的延續,我們逐步適應了這種貨幣方式,特別是佛羅 ...

遍布古跡的羅馬一到羅馬,就遇到了一場大雨。天色已暗,盡管距離火車站只有幾百米,但是沒有法子,還是上了白色出租,一下子15歐沒了。初到歐洲,我還沒有適應歐元的感覺,任何東西,都要在後面加個零,覺得什麼都貴。為了省下桌位費(意大利特色),我硬是站著吃飯,活生生把這15歐摳了出來。

不過,隨著行程的延續,我們逐步適應了這種貨幣方式,特別是佛羅倫薩那一頓美味無比的牛排後,我再也沒有心情來比較價格的不同了,索性就挑自己喜歡的點,連後面的數字都不看了。

第二天一早,就去火車站的香煙店買了3日的羅馬PASS(25歐),可以隨意乘坐交通工具,以及前兩個景點免費。第一個景點,我跟大家一樣,選了最貴的鬥獸場。第二個,我放棄了Borghese美術館。我是這麼想的,既然要花一天的時間,在梵蒂岡那碩大無比的藏館中漫游,也就無需再參觀其他美術中心了。否則,以我們這種既非文青,又對歐洲宗教史知之甚少的人群而言,必會審美疲勞。我選擇了羅馬廢墟旁的卡皮托山博物館Capitol Hill,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博物館,裡面有幾件眾所周知的重量級傑作。

一是馬克奧利略皇帝騎馬雕像Macus Aurelius,博物館裡的是真品原件,外面廣場上的是復制品。這可能是世界藝術史上最好的英雄騎像。依稀記得中學的圖畫書上也有見過這座雕像。

還有一件,就是那著名的母狼雕塑,傳說母狼哺育了羅慕洛兄弟,羅慕洛兄弟長大以後,建立了羅馬城。所以母狼是羅馬的像征,這尊狼是古羅馬作品,而兩個吃奶的孩子,是文藝復興時代後人加上去的。

四月這個季節真是不錯,天氣不熱,而且去到鬥獸場也沒有排隊,沒有充分發揮羅馬PASS不需要排隊的功能。鬥獸場沒有我想像中的宏偉,怎麼也想不出,她竟然可以容納5萬名觀眾。不過,人家建成於公元80年,估計這麼些年,也有不少地方給破壞了。回家後百度了一下,除了長城,中國還就找不出其他建成於這個年代的建築。

第一眼看到鬥獸場,還是感慨了一下,撫摸著幾千年前的石頭,仿佛能夠聞到上面曾經流淌的鮮血。因為人不多,所以我也可以有閑情靠在二層平台上往下看。微風徐徐,腦海裡浮現出電影鬥牛士的一些場景,不禁感慨英雄的無用武之地。

一群中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跳上跳下,非常活潑。整個旅程中,不停地碰到這樣子的學生群體,說各種語言的都有。仿佛歐洲的孩子們,整天都游弋於博物館場所,傾聽著老師們的講課。那麼我們的孩子們呢?

離開鬥獸場後,來到旁邊的羅馬FORUM遺跡,也是盤桓了不少時間。盡管對古羅馬歷史,早已忘得一干二淨,不過拿著本走遍意大利,對照著各處遺址,還是基本能夠知道其中的大概,倒也不覺得無聊。

之後就是卡皮托山博物館,可惜當時是星期一,關門,只好過後再來,感覺很值。

之前看了網友們的攻略,都說羅馬的景區很小,完全可以暴走。不過,經過一個上午的奔波,我好像已經脫力了,只能充分發揮羅馬PASS的功能,不停地換乘公車加地鐵了。建議平時不太走路的朋友,還是買張PASS,省點體力,可以多點精力參觀。羅馬的交通很是便利,威尼斯廣場是個中心地帶,沒有直達車的話,到了那裡基本都可以換乘的。都說羅馬小偷多,我把包都放在前面,倒也沒碰上。

這邊還要特別推薦的是,聖母瑪利亞純潔受胎教堂,這是祭祀修道士遺骨的地方,通常被稱為‘骸骨修道院’。教堂不大,進門有人收香火錢,1歐。裡面所有的物件,都是由骸骨制成,人骨燭台,人骨十字架,人骨拼圖等等。不過,沒有害怕的感覺,反而非常神聖。

離開修道院後,基本就是按照羅馬假日的路線,來到真理之口,許願泉(特萊維噴泉),最後到西班牙台階小坐片刻。由於都是乘坐公車,我們也就無需擔心是否繞路了,反正四個輪子一上,也差不了多少時間。果然還是美女赫本的魔力巨大,這三個旅游點倒是出人意料的很多人。尤其是真理之口,還排了一會兒隊伍,只為了照那個伸手入河神嘴巴的相片。在許願泉那裡,偶耍了個小花招,拿出3個國產的1元硬幣,分發給朋友們。同樣是角子,咱干嘛一定要扔歐元哪。

晚上六七點鐘,回到賓館,感覺腳痛腿酸,奇累無比,原本還想去看鬥獸場的夜景,這下是再也走不動了。

第三天,一大早去梵蒂岡博物館。排隊的人還是不少,不過隊伍移動得很快,只半小時時間,就進館了。要是大熱天在那裡等,又沒有遮蔽的地方,那可是夠受的。

大家入內後,首先一定要借講解器,有中文版的,翻譯得很好。由於每個人參觀的重點不同,就不推薦大家自帶耳機,以共用機器了。個人認為,有些錢還是不能省的。(當然,許願泉扔硬幣除外喔)

出人意料的是,在梵蒂岡花了大半天的時間,只覺得美輪美奐。之前,網友們都說,只要三四個小時就夠了。待結束參觀時,已經是下午三點了。門口有個梵蒂岡特設的郵局,我出門在外有個習慣,就是必買一張明信片寄回家。沒成想,這張卡片漂泊了整整兩周,待到我回家的那天,剛剛到達。

之後進入聖彼得大教堂,進門就看到米大師25歲時的傑作,聖母憐子。受難的耶穌,躺在聖母的腿上,隔著玻璃,還是能感覺到聖母的悲痛與憐愛,傳神之至。

大教堂的穹頂,非常出名,據說是米大師參考萬神殿之後設計出來的。意大利所有的教堂,好像都可以登頂,而且因為周圍沒有高房子,所以在屋頂上都可以一觀市容。估計這也是他們政府扶植旅游業的一項政策吧。想想上海的外灘,基本已經被高房子包圍了,如籠中之鳥般。

一班年輕學生選擇了全程爬梯登頂,我們三人,早已沒有了這份體力,多出了點錢,乘坐電梯,再走300多級樓梯。不好意思的說,電梯裡除了我們,都是老頭老太。樓梯倒不算高,但是不停地兜圈圈,而且異常狹小,有空間幽閉恐懼者,不推薦登頂了。

氣喘吁吁爬上樓頂,感覺很值,整個羅馬城就在眼前,這才能夠更好地理解條條大路通羅馬的意思了。

第四天,先去了卡皮托山博物館,又碰到了一幫學生,估計是來自英國的。那個帶隊的老師,五十多歲,瘦高型的,很有點英國老派紳士的感覺,在那尊著名母狼雕塑前,講的是聲情並茂,仿佛在演話劇般。我們的老師還有那種激情麼?

之後,選擇走了萬神殿-納沃納NAVORA廣場四河噴泉這條路。萬神殿不愧是萬穹之母,整個神殿內,沒有一盞燈,卻也非常透亮,全靠那直徑9米的穹頂上投下來的自然光。

納沃納廣場,是個步行街,共有三個噴泉,最出名的四河噴泉正在維修。廣場內,有很多賣藝和繪肖像畫的人。信步走來,感覺真的舒服,聽著吉他的彈奏,坐下來喝一杯卡普基諾,可以留戀一個半天。可惜,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只能匆匆趕去佛羅倫薩了。



(俯瞰古羅馬鬥獸場)



(俯瞰羅馬城-聖彼得大教堂樓頂)


精選遊記: 羅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