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若是一條巨龍,她的神韻在哪兒?上海若是一方織錦,她的妙曼在哪兒?
上海若是一出戲劇,她的高潮在哪兒?
上海若是一個美人,她的嬌媚在哪兒?
在南京路,在城隍廟,在新天地 ……,不,想來想去,我的選擇還是:在外灘。

一個一個花壇,在南京路步行街中央,草木滿壇,沾著晨露,它們精神抖擻;

在望了,陳毅廣場,還有陳老總的塑像。
“東方紅,太陽升……”外灘鐘樓報時了,響起那曾經熟悉的樂曲。
-- 請同志們打開《毛主席語錄》,翻到第273頁。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說‘陳毅是個好同志’。”1968年,造反派批鬥陳毅元帥,陳毅元帥玩起了幽默,一則著名的黑色幽默。
名人,有名人的故事,小人物,也有小人物的故事;故事,同樣精彩,所不同的是,前者,知者多,後者,知者少。
河南路口,46年之前的一樁舊事,重浮眼前。
1970年離開復旦大學之後,被分配到浙南的一個海島,在那兒當一名中學語文教師。語文組組長鄭老師,有兄長風範,對初出茅廬的我,提攜頗多。
1976年春,語文組的八位老師將去上海聽課學習。眾人的興奮程度勝似今日之出國游。
鄭老師,40歲,土生土長,連省城杭州也沒有去過,晚餐後,興衝衝來到我家。
-- 小毛,這次到上海,我有三願。請你這個上海人幫幫忙。(鄭老師對我說,目光射出鄭重)
-- 你說吧。
-- 第一,想過過紅綠燈;第二,想看看彩色電視;第三,我想乘乘電梯。聽說不用雙腳爬樓梯,人就能輕松上樓!
-- 前面兩個願望,不難實現,就是這第三個願望……。(我面呈難色)
到上海,第一願和第二願輕松實現。
電梯?上哪兒去找呢?
行走在南京路上,我苦苦尋思。“中百一店”一摟與二樓之間的滾梯,背負“資產階級”的罪名,早成擺設。
-- 哦,有了! (我一揮手,有點激動)
1965年在上海市郊參加 “四清運動”,我曾經到上海市商業一局搞過“外調”,在那兒可以乘電梯上樓!
南京東路河南路口,商業一局和商業二局的牌子分別掛在兩座比鄰的大樓外。
我帶著鄭老師,步入大樓電梯,電梯“嗖嗖”地上升,鄭老師有點兒緊張,抓緊了我的手。
轉瞬,電梯升至7 樓,兩人走出電梯門,不料,一張辦公桌橫在眼前,辦公桌後端坐一位穿制服者,向我們伸出右手。
-- 介紹信。到哪個部門?(一臉嚴肅)
那是一個階級鬥爭“年年講、月月講、天天講”的年代呀!
-- 我,我們......。(鄭老師答,聲音有點兒哆嗦。)
-- 我們,到商業二局。(靈感驟至,我大聲回答)
-- 沒長眼嗎?這裡是商業一局!下去!(“制服”說,凶兮兮的)
兩人掉頭,竄入電梯。溜出大門,忍了很久的笑聲,終於爆發,兩人在南京路上邊走邊笑。回去之後,此事一度成為全校的美談。
後來,鄭老師客居美國費城,和女兒生活在一起,1996年,我在美國的時候,還專程到費城去見他。兩人談起在南京路乘電梯的往事,又大笑了一通。2006 年,鄭老師客死他國,聞之戚然,我在上海《新民晚報》上發表了一篇“三願”的短文,遙寄哀思。
惠羅公司門口,28年之前的一樁舊事,重浮眼前。
夫人和我都在浙東臨海小城當教書匠,女兒讀小學三年級。
春節,三口之家回滬過年,逛南京路,是難得的享受。
-- 爸爸,我內急。(女兒突然在惠羅公司門口跟我說)
-- 啥?你說啥?
-- 內急。
-- 什麼是內急?
-- 內急就是要上廁所呀!(女兒撲扇著眼睛,好像在說:爸爸,你咋連“內急”也聽不懂?)
-- 萍萍,以後不要隨便使用書面語,前兩天,你說,小敏不跟你“寒暄”了。今天又說是“內急”。(她媽媽俯下身子,耐心地對她說)
-- 哎呀呀,這樣下去,怎麼了得?家裡不是要出一個“孔乙己”了嗎?(我哀嘆)
-- 爸爸,“孔乙己”是誰呀?
-- 等你讀中學,學了魯迅的文章,你就知道啦!(她媽媽說)
…………。
2007年。女兒工作後的第13個年頭。七月,利用年假,她幾個同事去新疆旅游,歸來在攜程網上發表了《南疆日記》(1-8),次日,“醉翁之意”對我的女兒的游記發表了評論如下:
從作者流暢的筆觸中,我又發現了一顆“攜程之星”的橫空出世!
她的南疆游記發表後,跟我說:老爸愛旅游,又愛讀寫,攜程網是一個不錯的園地。2007年12月,我在攜程網上發表了第一篇游記。從此,外出去旅游 + 歸來寫游記,成了我“卸磨”後生活的重要一頁。
…………。
2010年5月1日,就是昨天。
中午11時38分,女兒亮相上海“東方衛視”直播現場,根據主持人的要求,作為中國館的籌辦者之一,她以流暢的語言,講述了世博會中國館的看點,以及參觀技巧。
…………
從48年之前,陳毅元帥玩黑色幽默,到今日他的高55米的青銅雕像塑像矗立在外灘;
從34年之前,我和鄭老師在南京路上同乘電梯,到他客死異國他鄉;
從28年之前,在南京路上,擔心家裡會出一個“孔乙己”,到昨天在“東方衛視”的直播節目見到我女兒;
從3年之前,老醉在攜程網上評論我女兒的游記,到今天我和老醉聚首外灘。
往事歷歷,歷歷可數。其間間隔,或數十年,或幾年。回首於今日南京路,一律短如瞬,一律快若夢!
-- 往事如煙,卻是一件一件親歷過來的;
-- 白駒過隙,卻是一步一步行走過來的;
-- 既然如此,那麼,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健康快樂每一天。-- 每一天都應該成為一年中最好的日子。
走著,想著,想著,走著……。
一步步,既走在現實世界的南京路上;一步步,又走在時光隧道的夢境裡。
從南京東路地鐵站到外灘的陳毅廣場,原本十分鐘可以走完,足足走了半個小時。
…………
外灘“閉門謝客”久矣,在世博會開幕之前,重新開放,大手筆的改建,讓上海人稱之為“新外灘”。從南京路到外灘的觀景平台,已經還路與民,無需再鑽入地道過中山東一路。
-- 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人。
--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急急走過中山東一路的斑馬線,走向陳毅雕像,想起了孔夫子的兩句名言,期待著和老醉的第一次握手。

【2010年5月8日晨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