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裡的一顆明珠。春游西湖清明的三天,我們是老老實實呆在家裡的。期間去了趟植物園。植物園迎著初春綻放的郁金香,再次撩起蟄伏的不安分的心!五一,我們去哪兒呢?“去西湖吧”女兒說。呵呵,這還是女兒第一次提出明確的目的地呢。“杭州素有人間天堂的美稱。西湖,就是鑲嵌在這“天堂”裡的一顆明珠。”對了,這是她上學期語文課本裡《西湖》一文開篇的一句,她還背給我聽過呢。說起西湖、杭州,我和妻數年前去過一次,還曾在網上發過《杭州之旅——2005春節自駕游記》哩。屈指算來,當年女兒只有4歲,“欺”她人小不知,我和她老媽將她往外婆家一丟,抽身得便去人間天堂瀟灑了一番也!這回是該彌補小人啦,得,咱就去西湖!春游西湖是從斷橋開始的。我們下午到的杭州,放下行囊,便直奔斷橋。隨著人流翻過熙熙攘攘的斷橋背,白堤兩側姹紫嫣紅的綠化帶呈現眼前。我們沿著堤邊行走,一邊是被花草隔開的鼎沸的人潮,一邊是綠水、青煙、濃蔭、遠山的靜謐。女兒時而用相機拍著奇異的花草,時而蹦跳著追逐翻飛的花蝶。忽地,她立在了堤邊,口裡輕輕誦著:“站在柳絲輕拂的西湖邊放眼遠眺,只見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層層疊疊、連綿起伏的山巒,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優美的山水畫……”在這樣的美景中行走是不曉得累的。平湖秋月、中山公園、孤山是接踵而來又被我們相繼踏過。在腳步紛沓中天色將晚,再看十裡明湖真個是“夜幕初垂,明月東升,輕風徐來,湖水蕩漾。岸邊的華燈倒映在湖中,宛如無數的銀蛇在游動……”不過遠處飄來不再是“悠揚的琴聲”而是自家肚裡的“咕咕”聲了。近在咫尺的百年老店“樓外樓”是不能不進的,百年美食西湖醋魚、東坡肉是不能不嘗的,盡管還要拿號等位。東坡肉就只一小碟,女兒驚呼它像極了台灣故宮博物院裡珍藏的“東坡肉”。呵呵,真不知是石像肉還是肉像石啊。第二天的旅程從柳浪聞鶯起步,且要豐富得多。你看一大一小兩個身影赳赳地穿過題著“柳浪聞鶯”的門樓,甬道兩邊迎面而來的全是高大的綠柳。綠柳層層疊疊,如波似浪,一任千裡。由於我們來得早,還沒有多少游人,只三三兩兩見些晨練的人群。在這樣的園子裡走著,眼觀的盡是翠綠鵝黃諸般和顏悅色,鼻嗅的盡是濃淡相宜各種花草的芳香,我倆都不由得感嘆杭州人真是幸福啊!在一處觀魚池我們聽到由底下傳來悠揚的笛聲,開始以為是播放的音樂呢,仔細一瞅,原來這觀魚池分上下兩層,游人在上層憑欄觀魚,下層四方的魚池邊乃一回廊。一位老者不知如何下到底層的回廊邊在吹笛呢。那笛聲在回廊形成的音腔裡回蕩,煞是好聽!從柳浪聞鶯碼頭上船,我們前往小瀛洲。三潭印月自然是必看的節目。而看各色畫舫在柳絲下佛過也是別有情趣。田字格的小瀛洲上擠擠挨挨的全是人,隨著人流轉一圈我們就離島登船去花港觀魚。花港觀魚真像個迷宮呢。我們本打算學那乾隆爺領略一番“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魚身魚嘬花”的趣味後即去知味觀填肚子,填飽肚子後好欣賞比白堤長得多也美得多的蘇堤。誰知我們就在花港觀魚裡迷了途,見到對岸的楊公堤就是尋不著路,在高高低低迂回曲折的花徑石橋間亂撞一通後才僥幸出得西門,抬眼正是知味觀·味莊。這裡照例又是拿號等位,好在兩個人的空位容易等。不久,貓耳朵、蟹粉小籠、酒釀圓子等美味悉數收納到我倆的腸胃裡。蘇堤有近三公裡長,六橋起伏,女兒竟能跟我全程走下來,除去蘇堤的美景我想還與生態保護得好而引發的野趣有關。大概過了鎖瀾橋吧,正想歇一歇,忽然看到很多人聚在路邊低頭看著什麼,小家伙好奇地湊上去,我也擠過去,低首一看,呵!竟是一條四腳蛇!面對這麼多好奇的腦袋和鏡頭,這條四腳蛇神情悠然,淡定地吃它的美味!再過兩橋,我們又不止一處地看見樹梢上或覓食或打鬧嬉戲的小松鼠!想一想這可是五一假期啊,這麼多人嘯聚蘇堤而還能看到這大自然的怡情別趣。當然這四腳蛇、小松鼠們也支撐了女兒一路忘卻疲乏地走了下來……翻過最後的跨虹橋,女兒去瞻仰過岳廟後,還有段有趣的插曲。因要找附近哪兒有餐飲店,我打開手機的GPS搜尋,意外搜到附近有處金庸茶館。小家伙一聽金庸頓時來了勁,哪怕晚飯就只是喝喝茶、吃吃點心也要去!女兒是金庸迷,已讀過不少金庸書,包括老先生當年在《書劍恩仇錄》中說陳家洛帶了心硯到西湖散心,在蘇堤漫步,獨坐一橋上,望湖山深處而描寫的“竹木陰森,蒼翠重疊,不雨而潤,不煙而暈,山峰秀麗,挺拔雲表”佳句還被女兒收錄進《采蜜本》呢。遺憾的是,當我們按著GPS的指引一路風塵僕僕趕到環境還算優雅的金庸茶館所在,進門一看竟然空無一客,諾大的廳堂冷冷清清,只從吧台後傳來一陣陣幽幽的女服務員交談聲。女兒拉著我的手說趕緊跑,別是遇著“孫二娘的黑店”吧!呵呵,我猜照女兒的想像,金庸茶館本該是高朋滿坐、傲骨俠風的,說不定還能找一二知己大談特談金庸武俠小說的觀後感呢!要說這次春游西湖,最震撼的大概要數這第二天晚上在岳湖上觀看的《印像西湖》了。記得今年春節帶女兒去西安,在游覽華清池時,導游極具誘惑地描述張藝謀執導的大型實景劇《長恨歌》是如何的壯美。夜幕降臨,彩燈四射,以驪山為背景,以華清池為舞台,演繹一曲楊貴妃與唐明皇的凄美愛情。只可惜該劇只在每年的4月至10月演出。如今到了西湖,又是張藝謀聯袂王潮歌、樊躍執導,又是在西湖上的山水實景演出……哎,怎麼著也不該錯過機會,讓女兒身臨其境感受一次美的藝術熏陶吧,盡管票價是遠遠高過了肉價!在一段蕩氣回腸的類似Titanic的背景樂後,五幕劇《印像西湖》開始了。聚光燈下,一只白鶴從遙遠的天際飛臨,幻化成白衣書生從水中踏來……全劇都以各種虛幻的西湖景色為背景,所有的表演都是一種意向。其中最令人感到震撼的是從湖面徐徐升起的三角形雨簾,兩只大鳥在雨中翱翔,張靚穎《印像·西湖雨》的歌聲同時響起……只到現在,我仿佛還能聽到那歌聲,還能依稀看到白娘子與許仙互訴衷情:雨還在下,落滿一湖煙。斷橋絹傘,黑白了思念。誰在船上,寫我的從前。一筆誓言,滿紙離散。……

(樓外樓的東坡肉)

(正在吞食的四腳蛇(石龍子))

(追逐嬉戲的小松鼠)

(印像西湖劇照(本人用長焦拍的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