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五一西藏游(二)——D1-D2拉薩兩日自由行

作者: 丫頭與灰太狼

導讀D1:4.26 拉薩與內地有大約兩個小時時差,早晨8點起床,街上還是很安靜的。 吃過早餐,前往布達拉宮預約第二天的門票。沿途碰到很多拉客的,如果你不是急著當天進去,完全沒有必要理會他們。 預約好門票,匆匆趕到附近的火車票代售點買返程票。從售票點出來,乘上拉薩很普及的交通工具-三輪車(7元)直奔大昭寺。 去之前,就聽說大昭寺門口用身體丈量的信徒永遠 ...

D1:4.26

拉薩與內地有大約兩個小時時差,早晨8點起床,街上還是很安靜的。

吃過早餐,前往布達拉宮預約第二天的門票。沿途碰到很多拉客的,如果你不是急著當天進去,完全沒有必要理會他們。

預約好門票,匆匆趕到附近的火車票代售點買返程票。從售票點出來,乘上拉薩很普及的交通工具-三輪車(7元)直奔大昭寺。

去之前,就聽說大昭寺門口用身體丈量的信徒永遠是最感人的場景。等我們走進八角街,立刻被眼前一幕吸引。熱鬧的街頭巷道,隨處可見三步一扣的信徒。走近大昭寺,更多的信徒帶著自制的簡易工具,面向統一的朝向大昭寺,反復虔誠的磕著等身長頭。腳下的岩石早已被這些信徒磨得锃亮。我們感動於這種虔誠,在門前花25大洋買了一桶酥油便隨人流湧入大昭寺(門票85)。也許還是淡季,來朝拜的大多是藏族同胞,像我們一樣的游客反倒成了少數。我們小心翼翼的遵循著藏民的步伐,像他們一樣往每個酥油燈裡面有規則的倒著酥油。因為我們對佛教沒有什麼的研究,對於供奉的眾多佛像知之甚少,加之來的時間實在不對,中午12:00很多殿堂都陸續關門了。所以大多是走馬觀花,只是在釋迦牟尼12歲等身佛像那邊稍停片刻,便登上樓頂看大昭寺全景了。也就是在這裡,我們奇遇了藏族的一個很有意思的活動——打阿嘎。只見四、五十人在屋頂手持工具(有點像我們的馬桶吸),排著方塊隊,不停的擊打夯實地面,同時還載歌載舞,不停的變換著隊形。我們克制不住內心的興奮,也有模有樣的學起來,加入他們。Happy過後,還是有輕微的氣喘,高反還是隨處存在的。臨走前,當我們要給他們照相的時候,他們或羞卻的遮住自己的臉龐,或是擺出天真的笑容,有個小帥哥還特意擺了勝利的手勢。很愉快很難忘的一段經歷。出了大昭寺,找到鼎鼎有名的雪域餐廳吃藏餐。點了牛舌、羊排、糌粑湯,酥油茶、藏式餃子。說實話,沒吃出來大的不同,倒也沒什麼不適應。酥油茶甚至比想像的美味很多。吃完飯,打車到色拉寺(15元)。辯經是這裡的一大特色。大群僧人在院子中間的樹蔭下,三五成群的分好片,有的坐,有的站,然後就是激烈的爭辯,動作,聲響都不同尋常。我們看了半天熱鬧也沒弄明白他們到底在做什麼。還好,隨後來了的專職導游在我後面乘涼,我和LG就抓住他一頓狂問。終於把辯經搞清楚了。

在這裡參加辯經的都是色拉寺顯宗弟子,而且不包括外來的康村。僧人每天上午會有兩節課,每節課兩小時。下午三點,大家就會到這個指定的院落針對上午所學互動。站著的是提問的,坐著的是回答的。提問者若雙手掌心向上,表示在提問。若兩手掌心相對,則是提示回答者答案錯誤。衝著大門的是低年級的學生,院落後方的是高僧,有喇嘛,也許會有活佛。顯然,寺廟和社會一個樣子,年輕人在前面拼命的辯,坐在後面的就要悠閑許多。

從色拉寺出來,先回到八角街兜轉,找到赫赫有名的光明港瓊甜茶鋪喝奶茶,在街邊找了個小攤品嘗了炸土豆條,都很美味。之後到朵森路上的老文君吃川菜。朵森路可以說是拉薩的腐敗一條街,各色餐館一應俱全。老文君是當地有名的一家川菜館。我們點了拌萬年青,爽口犛牛頭,金針牛肉卷,藏式血腸,拉薩魚等。說實話,感覺比較一般。尤其對於拉薩魚,鑒於藏區有水葬的傳統,心有余悸的我還是沒有甩開膽子去嘗一下。

從老文君出來,本想去區政府附近的一個尼泊爾商場買點尼泊爾特色的飾品,沒想到竟然關門了。不過沿途看到很多荷槍實彈的武警,也算是對拉薩形式有了較為清醒的認識。回到酒店,勇敢的開始洗澡,後來也沒有任何不適。之後,與大家直奔當地有名的“容中爾甲”酒吧欣賞地道的藏式表演,體會藏式酒吧。

開車的是個藏族司機。面色黝黑,甚少微笑。車廂內放著豪放的藏族歌曲。音響效果一般,但是因為音量開的很大,所以聽起來很震撼。更讓人high到抓狂的是,藏族司機不光大聲隨著歌曲歌唱,而且不時用身體的擺動表示自己的亢奮,上身癱軟在駕駛座位上,車卻開的飛快,闖紅燈、押黃線完全不在話下,一路狂奔,不到15分鐘,一個急剎車停在容中爾甲正門下。

酒吧外牆的裝飾和心中還是有點差距的,說白了,有點土的感覺。內部裝修也很簡單。節目本身也許並不出彩,我們喝著拉薩啤酒,聽著藏歌卻別有一番感覺。興致高來,還上去蹦迪一起high了一把。最有趣的是,我們後排坐了兩個40歲以上的藏族大媽。興致極為高亢,不停的在那邊歡呼吶喊,載歌載舞,甚至比台上的演員還要賣力。最後干脆自己奔上台去伴舞了。呵呵,好可愛的大媽。本來想偷拍一下的,可惜沒抓住時機。

從酒吧出來,始終保持亢奮的狀態的回到酒店,一直有點輕微高反的LG竟然在喝完酒後,聲稱狀態有根本的好轉。應了同行大叔的言論:喝酒抽煙有助於預防、治療高反!

D2:4.27

早晨9:30,准時抵達布宮東門。之前只在影像資料上看過布宮的全景,已經被這種建在山上的宮殿震撼。真正接近的時候,給人的卻是另一種震撼。圍繞布宮廣場的人行道上,手搖轉經筒,成群結隊轉經的人絡繹不絕。即便你不是信徒,也會被這種信仰的力量征服。據說轉經已經成為藏民每日的必須,茶余飯後,只要有時間,大家就會拿出轉經筒誦經。白天上班的人,也會特意起個大早,先去轉經,接著再趕去單位上班,轉經,於他們,已然成為生活的必須。

從東大門(平措多朗)進入布達拉宮,剛拿出我自己打印的布宮解說詞,很幸運,一個18人的小旅行團也跟上來了,“蹭導”自不必說。聽人說肯定比自己看省時省力。拾階而上,拉薩全景盡收眼底。布宮的每個殿堂都是金碧輝煌,精美絕倫。游覽布宮也是個體力活,眾多的台階也許會讓自認沒有高反的你氣喘胸悶。另外,進布宮前,最好看些相關的書籍資料,我回來整理游記的時候,就意識到,如果出行前再多了解些東西,收獲肯定會更大。

出了布宮,我們跑到對面的藥王山(2元)拍布宮全景。下了山,看到檢票員在吃一碗香噴噴的面,打探得知此乃當地普及度很高的藏面。於是,我們順著他的指引,找到了這個外面沒有任何招牌的藏式飯館。裡面也是很簡單的擺放著簡陋的桌子與長凳。這是個典型的藏式小飯店,裡面坐著的全是藏民,有的只是來喝杯甜茶,有的則是大口的吃著藏面,還有三五成群的在打牌,桌邊肯定少不了的是一壺酥油茶。顯然他們也把我們當做外星尤物一樣觀賞。出來這麼多天,顯然已經習慣被觀賞。很快的,面上來了,我們吃著藏面,喝著酥油茶,倒也痛快。吃完午飯,先跑到八角街買了明信片,大圍巾,之後趕往西藏博物館。因為之前大叔情報失誤,導致我們3:30“准時抵達”的時候,被告知全天開放,下午4:30閉館。於是,走馬觀花的繞了一圈就出來。個人感覺,西藏博物館講述西藏發展歷程的那一部分還是不錯的,其他關於藏醫、玉石發展什麼的沒什麼意思。出了博物館,步行前往對面的羅布林卡。羅布林卡相當於一個園林式景觀,也是達賴的夏宮。我們都沒什麼興趣,所以在門口拍照全當到此一游了。至此,拉薩的主要景點已經觀賞完畢,剩下的就是“吃”了。我們拿著攻略,先找到了北京東路的“驢窩”,一家地道的廣東菜館,點了牛肉炒粉和水果沙拉沾酸奶。味道還不錯。之後又跑到“Lhasa Kitch”吃尼泊爾餐。點了尼泊爾套餐,印度咖喱馬薩奇,藏式煎餅,印度**餅(具體名字忘了),兩個餅備受好評,尼泊爾套餐嘗嘗還可以。印度的馬薩奇,真是敗筆,幾乎沒吃。馬薩奇其實就是咖喱豬肉,不知為什麼,豬肉很老很難嚼,LG笑稱西藏是不是都吃野豬肉。整個餐的亮點是藏族服務員,小女孩長的不算漂亮,但是很甜美,說話的時候總是靦腆的笑,讓人看了很舒服。晚上跟著大叔去拍布宮夜景。夜晚的布達拉宮真的很壯美。雖近在咫尺,卻感覺高不可及,遙遠無邊。水中的倒影卻又柔美有佳。很可惜,晚上10點不到,布宮就拉電了,依依不舍的告別,回去准備即將到來的包車之旅。珠峰,我就要來了!Tips:

1. 布宮預約門票在西門,第二天從東門進。

2. 布宮的安檢很嚴格。飲用水、防曬霜一律不允許帶入。據說口香糖也不准帶入,至於原因就不清楚了。

3. 大昭寺85元的門票有點不值。釋迦牟尼等身佛像親眼看過也不過爾爾。如果不是特殊信仰及崇拜,個人認為這個門票可以省略。

4. 拉薩的同胞顯然生活安逸,火車票代售點上午9點上班,中午11:30就下班了,下午好像1:30上班。准備在當地買票的同學要注意。

5. 認識上的一個普遍性的錯誤,之前我們把這種穿紅掛的人都成為喇嘛。其實喇嘛是修行、品行、知識達到一定程度才能被認定的一個代號,大多數人還只能稱之為僧人。

6. 活佛。之前一直以為只有一個轉世活佛,其實西藏有很多活佛,大的寺廟甚至一個寺就有200多個活佛。只要年齡、修行到了,就可被授予活佛的稱號,不過號稱活佛一般都要80歲以上了。

7. 藏餐。只要不挑食,和我們平時的口味沒有大的不同。酥油茶趁熱喝也和珍珠奶茶有幾分相似,涼了就有點特別的味道了。

8. 布宮東門那邊有個很大的郵政營業廳,裡面的明信片物美價廉。我們先是聽驢友介紹去雪域餐廳買的2元一張不帶郵票的,效果還一般般。等到了郵政一看,2元帶郵票,景致美的讓你哭死。

9. 拉薩市內打車基本10元搞定。色拉寺遠點可能要15。夜間打車11元。


精選遊記: 拉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