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游記—閩界芭蕉,風融客家土樓來源:旅評網以“客”自居的客家民系有著特殊的方言、風俗和特殊的社會心理、生計方式,客家首府是號稱中國最美的兩個小鎮之一的長汀,可惜現在已面目全非,所幸,還有客家土樓。今年春節,在返鄉潮和濃烈的過節氣氛中,我們走近了閩西土樓。面對高大的土樓,客家人百折不撓的堅毅和剛直暴露無遺,赤裸裸呈現的,還有客家人性格裡對“家”和“根”的眷戀……車子一路穿過一個又一個喜氣洋洋的山間小鎮。不時飛馳而過的摩的不是一帶兩便是一帶三,不戴安全帽也罷了,很多人手裡還提著大包小包,倒把我們看得大眼對小眼。遠處山谷中不時冒出黑魆魆的土樓好似一個個巨大的蘑菇不斷地多了起來,強烈地衝擊著我們的眼球。世外初溪這邊獨好到永定不去初溪等於沒來過土樓,土樓很多宣傳圖片就出自這裡。去初溪得從下洋翻過一座山,山間平地上依山傍水散布著的土樓錯落有致、形制各異,或方或圓或缺一口,與青山綠水、婀娜的芭蕉樹融為一體,令人陶醉。初溪村建在一條小溪畔,面水靠山。從村前山頂觀景台往下眺望,十多座土樓散布在一片開闊地上,背後是青山密林和梯田。一字排開的三座土樓緊連著一座方樓,面對著流淌的小溪。信步跨過小溪裡壘著的簡易大石塊碇步,土樓群赫然聳立在面前。跨過門檻,步入近600年歷史的集慶樓,隨便打個招呼,主人便熱情地邀請我們喝茶攀談,有說有笑引領我們四處觀望,心頭油然升起一種到家的輕松感。不同於一般土樓有公共樓梯、地腳相通、環廊通達的設計,集慶樓是一戶一梯的,是永定境內樓梯最多的一座圓樓。從底層到第四層,各家均獨自安裝樓梯,72道樓梯把全樓分割成72個獨立的單元,各層的通道也用木板隔開。可惜,我們去時樓內住戶已不多,很多房間已經搬空、隔板已經拆掉,一片蕭條,正等待重新維修,看不到原先那種盛景了。夕陽西下,我們戀戀不舍離開初溪回到下洋。相較於其他小鎮,下洋真是個燈紅酒綠的地方了。溫泉浴室生意頗好,節日裡一直要營業到子夜之後。泡完澡,沿溪岸溜達,一處橋橋邊的幾個排擋裡滿滿坐了人,都在嚼著彈性十足的牛肉丸。土樓故事多下洋去湖坑的途中,溪水潺潺、岸邊芭蕉輕舞。車過歧嶺不久便到達湖坑鎮,南面由遠及近分布著三座土樓——環極樓、衍香樓和振福樓。環極樓內沒有祠堂,這在過去是頗忤逆的。後來發現這一路沒有祠堂的土樓不在少數。若站在樓內中間一個圓形的小院中心說話,全樓人都聽得一清二楚,倒與北京的回音壁有異曲同工之妙。最令樓裡住家津津樂道的是此樓曾歷地震而不倒,牆上裂開了個大口子而後又慢慢合攏。一個老人背書似地介紹這樓的歷史,末了又邀我去喝了兩杯茶。匆匆拍了幾張照片後,摩的騎手催著要去衍香樓。衍香樓是大夫第,歷代詩書傳家,從樓名“繁衍子孫昌盛發達,書香門第世代流傳”可見一斑。門外小橋流水、雕花憑欄,確是一個讀書的好地方。後面原有一座方樓是做書房用的,因失火廢棄了。樓邊小屋陳列著先祖畫像和一些農用家什,門外放花籃,逢年過節祭祖用。大門頂上有個少見的鐵皮水槽,聽說以前動蕩年代當土匪攻打土樓放火燒門時,大伙就提水灌入水槽流到門上。撫過包銅大門上仍留著的淺淺彈坑,土樓的滄桑歷歷在目。“鳳起丹山秀,蛟騰碧水環”,振福樓大門上的對聯精煉描述了周邊秀美而幽靜的田園風光。院門正對著嘩嘩而來的南溪,溪流平緩,水清見底,過溪“石跳”橫臥河中,不時有農家女前來洗菜、洗衣。樓後翠竹掩映,石徑與公路靜靜延伸。原住戶都已搬出,唯門廊下一張茶幾上擺滿杯盞茶水,留下一位白發老奶奶白天看門兼收清潔費。品嘗了湖坑當地的糯米酒、土雞湯後,我們東進洪坑。樓、徑、橋、溪,伴著清新山風,全都是那般悠然恬靜,洪坑土樓群便坐落在一塊山間的開闊地上。土洋結合的振成樓只有80多年歷史,是永定縣最富麗堂皇的圓樓。樓主為紀念上祖將“振成”兩字嵌入大門對聯“振綱立紀,成德達材”,記述忠厚傳家、讀書濟世的家教。樓分內外,外環樓四層,每層48間,八卦布局,拱門相通。關門自成院落,開門全樓相通。一樓鏤空屏門和二樓走廊鑄鐵欄杆古樸典雅。內院仿西洋式裝修的中堂大廳寬敞明亮,既可婚喪喜慶,又可議事聚會,還是接待賓客或演戲觀戲的好場所。樓內題刻、楹聯隨處可見,折射出濃郁的文化底蘊。有水溫、水位和清澈度各不相同的兩口水井,正合八卦陰陽之眼。在洪坑放下背包,直奔高頭鄉高北村。高頭在洪坑以東,離南靖縣很近。承啟樓由四個同心圓的環形建築組成,外高內低,環環相扣。第一、二層外牆不開窗,只在內牆開窗,從天井采光;底層作廚房、膳廳或兼客廳,第二層儲藏谷物;第三、四層才作臥室;各層均有環形走廊作通道,四道樓梯對稱分布。人丁最盛時,有六百多人,一年到頭生喪嫁娶,許多人同住一樓卻不相識。“一本所生,親疏無多,何須待分你我;共樓居住,出入相見,最宜注重人倫”,廳堂上一幅對聯讓人凝神思索,正是這種儒家所倡導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和行為准則,使得客家人能遠離故土,面對猛獸毒蛇和匪患出沒無常的環境,聚族而居、和睦一心。承啟樓旁兩座方樓歷史也較久遠,其中的五雲樓歷597年滄桑變化竟然沒有石砌牆基!附近還有一座獨特的五角樓,爬上後山一眺高頭土樓群,這裡已經不再是土樓的天下了!

(振福樓)

(承啟樓)

(初溪土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