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9.26-2009.10.5西藏拉薩、日喀則、珠峰10日游記之二(拉薩布達拉宮篇)D3、9/28 拉薩 (布達拉宮—色拉寺—布達拉宮廣場)我們參觀布達拉宮的時間是上午10點,怕人多在9點40分就到了廣場,和grace會合後,從布達拉宮正門進入,憑購票憑證,先接受安檢,所有易燃易爆、管制槍支、刀具(包括指甲鉗等有可能撬下布達拉宮內任何一塊寶石的小工具)都不能攜帶進入,汗!然後再核對身份證號,通過安檢後進入宮牆,由上山階梯步行到布達拉宮白宮的門口的購票處,憑購票證換購真正的布達拉宮門票。(為控制游人數量,2006年開始限制每日游客為2300人,其中1600張提供給旅行社,700張提供給散客。散客參觀,需提前到布達拉宮排隊,每天下午5時後預售次日以後門票,每人限買4張,必須提前一天排隊領取購票憑證,而且必須提供身份證號碼,根據排隊的先後,購票證上標明次日的參觀時間,在布達拉宮的正大門持身份證購買門票進入,次日憑購票憑證才能購票參觀。)進去後先後參觀了白宮和紅宮,歷時2小時左右,蹭導游,白宮起居,紅宮辦公,整個過程中隨時可以看見藏民誠拜佛,給佛前的酥油燈加酥油。此外金頂不能上,珍寶館藏貨不多,不去也罷,還能省10元的。公元631年布達拉宮由吐蕃松贊干布興建。當時修建的宮殿有999間,加山上修行室共1000間,後因雷擊和戰亂受嚴重破壞。1645年,五世達賴喇嘛為鞏固政教合一的甘丹頗章地方政權,由第司索郎繞登主持,重建布達拉宮“白宮”及宮牆城門角樓等,並把政權機構由哲蚌寺遷來。1690年,第司桑傑嘉措為五世達賴喇嘛修建靈塔,擴建了“紅宮”。1693年工程竣工。以後歷世達賴喇嘛增建了5個金頂和一些附屬建築。特別是1936年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靈塔殿建成後,形成了布達拉宮今日的規模。主體建築分白宮和紅宮,主樓十三層,高115.7米,由寢宮、佛殿、靈塔殿、僧舍等組成。布達拉宮是歷世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是過去西藏地方統治者政教合一的統治中心,從五世達賴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儀式均在此舉行,同時又是供奉歷世達賴喇嘛靈塔的地方。布達拉宮主體建築為白宮和紅宮。宮宇疊砌,迂回曲折,同山體有機地融合,這是布達拉宮給人最為直接的感受。其外觀有13層,自山腳向上,直至山頂。整體建築主要由東部的白宮(達賴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紅宮(佛殿及歷代達賴喇嘛靈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為達賴喇嘛服務的親信喇嘛居住)組成。在紅宮前還有一片白色的牆面為曬佛台,這是每當佛教節慶之日,用以懸掛大幅佛像的地方。 作為藏傳佛教的聖地,朝聖者及旅游觀光客一般由山腳無字石碑起,經曲折石鋪斜坡路,直至繪有四大金剛巨幅壁畫的東大門,並由此通過厚達4米的宮牆隧道進入大殿。在半山腰上,有一處約1600平方米的平台,這是歷代達賴觀賞歌舞的場所,名為“德陽廈”。由此扶梯而上經達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宮最大的宮殿東大殿。有史料記載,自1653年清朝順治皇帝以金冊金印敕封五世達賴起,達賴轉世都須得到中央政府正式冊封,並由駐藏大臣為其主持坐床,親政等儀式。此處就是歷代達賴興行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政治活動的場所。白宮,是達賴喇嘛的冬宮,也曾是原西藏地方政府的辦事機構所在地,高七層。位於第四層中央的東有寂圓滿大殿(措慶夏司西平措),是布達拉宮白宮最大的殿堂,面積717平方米,這裡是達賴喇嘛坐床、親政大典等重大宗教和政治活動場所。第五、六兩層是攝政辦公和生活用房等。最高處第七層兩套達賴拉喇嘛冬季的起居宮,由於這裡終日陽光普照,故稱東、西日光殿。紅宮是達賴的靈塔殿及各類佛堂。共有靈塔8座,其中五世達賴的是第一座,也是最大的一座。據記載僅鑲包這一靈塔所用的黃金就達11.9萬兩之多,並且經過處理的達賴遺體就保存在塔體內。西大殿是五世達賴靈塔殿的享堂,它是紅宮內最大的宮殿。殿內除乾隆御賜“湧蓮初地”匾額外,還保存有康熙皇帝所賜大型錦繡幔帳一對,此為布達拉宮內的稀世珍品。傳說康熙皇帝為了織造這對幔帳,曾專門建造了工場,並費工一年才得以織成。從西大殿上樓經畫廊就到了曲結竹普(即松贊干布修法洞),這座公元七世紀的建築是布達拉宮內最古老的建築之一,裡面保存有松贊干布、文成公主及其大臣的塑像。紅宮內的最高宮殿名叫薩松朗傑(意為勝三界),其內供奉有清乾隆皇帝畫像和“萬歲”牌位。大約自七世達賴格桑嘉措起,各世達賴每年藏歷正月初三凌晨都要來此向皇帝牌位朝拜,以此表明他們對皇帝的臣屬關系。在布達拉宮裡參觀的時候,有很多藏民信徒在朝拜(據說他們只需花三元門票錢,且毋需預約),他們虔誠地在酥油燈上加上他們自帶的酥油,或者在佛像前放上一些紙幣(通常時候是一角人民幣,畢竟經濟條件所限)。整個布達拉宮的參觀時間在2個小時左右,經過後山的下山路,出口就在西門。中午在宇拓路青年路口的電影城二樓吃尼泊爾餐—咖喱雞飯,25元/份,味道還算不錯。午飯時兩位小姐說起,昨晚蹄花蝦吃多了,腸胃非常不舒服,一個晚上沒消停,對於我下午去色拉寺看辯經的提議,應者寥寥,只有grace願意同往。下午3點,vivi說也要去,於是和grace會合後去打車(20元)去色拉寺。門票55元/人。“色拉”在藏語裡是野玫瑰的意思。傳說山下修寺時這裡長滿了野玫瑰,色拉寺因此得名。該寺由藏傳佛教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委派其八大弟子之一的釋迦也失,於明代永樂十七年(1419年)興建。釋迦益西曾代表宗喀巴大師到南京朝覲永樂皇帝,被封為“妙覺園通慧普應輔國顯教灌頂弘善西天佛子大國師”,賜給印誥,並頒賜大量經書、佛像、僧衣、法杖、綢緞和金銀,這些成為了他修建色拉寺的資糧。主要建築有措欽大殿、3個僧院(麥札倉、吉札倉、阿巴札倉)及29個康村等,占地約11萬平方米。(“措欽”、“札倉”、“康村”,是密宗寺院組織結構。措欽是集會殿,是寺院的正殿,也是整個寺院的活動中心。措欽大殿內有4個拉康,即佛殿,是供奉佛像,經書和僧侶集會的場所;措欽以下的組織叫札倉,即僧院,是僧侶學習佛經的場所;再下便是康村,是寺院最基層的組織,僧侶食宿和起居作息之處。)色拉寺周圍柳林處處,流水淙淙,自古就是高僧活佛講經說法之地,有許多僧尼小寺環繞其間,寺東和寺南有普布覺寺、米瓊熱尼庫寺、貢巴薩寺、帕奔崗寺、扎西曲林寺、曲桑寺、嘎麗尼姑寺;寺後還有珠康日卻、色拉卻頂寺等等。拉薩的天葬台就在色拉寺北後的山上,如果有緣的話,一大早可能有機會看到天葬,不過上天葬台的路非常艱辛。而且為了尊重當地老百姓的風俗,西藏政府是不允許旅行者看天葬的,有可能你費了很大的力氣爬到那裡卻受到阻止,甚至會出一些意外,建議驢友要慎重考慮。我們此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看辯經,作為拉薩三大寺廟之一,色拉寺可能不如哲蚌寺宏大多彩,但這裡的辯經活動絕對是非常有特色的。據網上說辨經在3點半開始,我們到那裡已經4點多了,於是三步兩跑朝辨經園趕去。辯經園就在通往正門通道的北端,可以隨意觀看。進門一看,只見辯經場一大堆喇嘛圍坐著一起在誦經,語調激揚頓挫。很多中外游客圍在喇嘛們的外面,相機的“哢嚓”聲甚至個別游人很不禮貌的為拍照的侵擾時有發生,但喇嘛們好像已經習慣了,依舊抑揚頓挫的背誦著經文。誦經一直持續著,期間已經有一大半的游人陸陸續續散去,到5點半左右,喇嘛們分小組正式開始辯經。辯經—即眾喇嘛間就修行心得當眾辯論,是一種佛學知識的討論,也可以說是喇嘛們的一種學習方式。辨經,除了言語要犀利還要加上些手勢動作,以加強棒喝的效果。這是一種富於挑戰性的辯論,雙方唇槍舌劍,言詞激烈,辯論者往往借助於各種手勢來增強辯論的力度,他們或擊掌催促對方盡快回答問題,或拉動佛珠表示借助佛的力量來戰勝對方。辯論場上的熱烈氣氛使游人也深受感染,相比熱烈的辨經場面,我個人認為聽喇嘛們誦經其實更有感覺,雄渾的嗓音誦讀著奧妙無窮的經文,雖然聽不懂他們誦讀的經文內容,但是在那個時刻,感覺自己的心靈在被進行著淨化和洗滌。出色拉寺正巧遇到有藏民開的小面包車,進市區每人2元,vivi和grace各自忙自己的事情。自己一個人下車後在布達拉宮旁的郵局買了明信片,蓋紀念戳足足蓋了45分鐘。
回賓館時Scarlett已經休息好了,還是在“玉包子”解決了晚餐,然後去旁邊的超市買了一些吃的,信步走到布宮廣場興致勃勃去拍夜景。廣場有巡警,也有便衣在巡邏,我們把東西放在地上拍照時,被他們過來進行了制止,無奈之下背著背包提著購物袋拍照,玩了一把高難度。

(布達拉宮外景)

(布達拉宮參觀入口)

(色拉寺)

(辯經)

(誦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