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陲勝境--新疆之旅之二(禾木--喀納斯)

作者: 花間影子

導讀續:邊陲勝境--新疆之旅之二(禾木-喀納斯)喀納斯,一個永遠充滿神奇的地方 禾木全稱"禾木喀納斯鄉",位於新疆北部布爾津縣境內,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三國接壤。布爾津是一個非常整潔的邊陲小城,額爾齊斯河緩緩流過,岸邊有樺林和成片的向日葵,中間還夾雜著當地人潔白的氈房,讓人仿若置身傳說中霍比特人的家園--夏爾國。 喀納斯,是一個永遠充滿神 ...

續:邊陲勝境--新疆之旅之二(禾木-喀納斯)喀納斯,一個永遠充滿神奇的地方



禾木全稱"禾木喀納斯鄉",位於新疆北部布爾津縣境內,與蒙古、俄羅斯、哈薩克斯坦三國接壤。布爾津是一個非常整潔的邊陲小城,額爾齊斯河緩緩流過,岸邊有樺林和成片的向日葵,中間還夾雜著當地人潔白的氈房,讓人仿若置身傳說中霍比特人的家園--夏爾國。

喀納斯,是一個永遠充滿神奇的地方,這神奇緣於“神水”,源於“湖怪”,緣於獨具風情的圖瓦人。一路上,有著錯落層次的山色,已讓我們有了想要徒步行走的念頭,待到靠近風景區入口,我們便再也移不動腳步了。那是怎樣的一種熱烈而明朗的金黃色--小河、木房、炊煙、樺林。。。陽光在雲層的遮擋下,忽明忽暗,層層白樺林在陽光下閃耀著金色的光芒,折射出一幅幅優美、恬靜、色彩斑瀾的俄羅斯油畫。此時的陽光明亮卻依舊冷酷,似乎像要下雪。因了那路程的遙遠,也因了時間的短暫,我們只能在觀光巴士上稍作瀏覽,任憑那一幅接一幅讓你需屏住呼吸的美麗擦肩而過。公路回旋環繞,清澈溪水也由深藍,淺藍,湖藍,淡綠,暗綠,雪白的色彩交替變換著。彩色溪、石映襯彩色山頭,再加上偶遇的成群綿羊讓人聯想起“水草豐美,人間仙境”這幾個詞。



前面就是“月亮湖”,這段湖水呈半彎月亮形狀,湖水層次可見,泛藍且有變化,陽光照耀,波光粼粼,沿岸植被亦層巒疊嶂,色彩斑斕,秋色正濃與湖水輝映,可謂湖光山色,令人心醉。附近山坡上一隊牧民駱駝遷徙隊正在緩緩前進,原來,這裡的牧民條件很是艱苦,在冬天來臨之前要選擇一個水草較為豐美的地方駐扎下來,等到天氣轉暖了再又遷到其它草場。據說一頭駱駝的價值大約到5000元左右,看來這家定是中上生活水平人家,前後有四五頭駱駝,四五匹馬,均駝著類似蒙古包的帳篷及被褥等雜物,這便是他們全部的家當,其中一健壯馬匹上坐著一女人和孩子,全副武裝,看起來孩子還小,女人身形瘦弱,但就已經開始在和這惡劣的環境作鬥爭了。想到城市裡長大的孩子,物質條件無比豐富,和馬背上的孩子比起來,他們還只知道在父母親的懷裡撒嬌呢,這真是天壤之別啊。

接著便要爬上高峰去一覽喀納斯湖全貌了。喀納斯湖地處阿勒泰山的西段山區,湖寬2-3公裡,面積38萬平方公裡,最深處有188米多深。“喀納斯”一詞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而神秘。據說,喀納斯湖有不同的色彩,從山頂俯瞰湖水,晴天是深藍色,陰天是暗綠色,夏日微帶乳白,冬日像水晶眼鏡,因此被稱為“變色湖”。湖是變色的,山中的氣候更是變幻無常。剛剛還是陽光燦爛,轉眼便雷聲隆隆,大雨傾盆而至。神奇的是,這邊的人已經被雨逼得走投無路,而在不遠的那一邊,天空下卻是陽光明媚。

越往上攀登,那一汪碧水就慢慢地映入你的眼簾。忽然,空中有冰涼而晶瑩的東西飄落,哦,是雪花,在這麼高的地方去感受似乎是近在眼前的大自然的造化,雪花洋洋灑灑,飄飄然然,觸手可及,張開雙臂想要擁抱這大自然賜予我們的美麗,腳下便是那一汪碧綠,天和地,我和世界似乎已融成了一體。我閉上眼睛盡情享受這樣妙曼的時刻,雪花像一身體輕盈的女子,慢慢的落在你的手上,衣襟上,這時的你恍然不覺寒冷,只想著好好享受這樣在空中相遇的時刻。

每到一個至高點都在想這裡應該是俯瞰喀納斯湖最好的落腳點了,可是每一次的艱難攀登,都讓自己信心百倍的覺得這樣艱難的每一次的向上移動是多麼值得的付出。看到了,看到了,那一彎又一彎的碧綠變成深綠,一直變成深藍和銀灰,與天邊融成了一體。遠處雲蒸霞蔚,霧氣繚繞,這樣的景致下,若在童話世紀裡定是有仙女要出現了。盡管已值深秋,對面群山植被因了那潮濕的湖面水汽,依然郁郁蔥蔥。不知不覺中,山尖已鋪上一層白色,與墨綠映襯,甚是好看,而這邊山上植被早已泛黃,就這樣黃、蘭、綠、白、紅色彩相間,在這樣的半空高出上演了一場人間難得的視覺盛宴。

在高處遠遠的看那湖,便有一種想要親近的衝動。但時間讓我們必須做出選擇,是上山還是做快艇,魚肉熊掌不可兼得,期盼著下一次能有機會讓心靈與神湖做一次近距離的對話。如果劃條小木船,如果任船在湖面上漂浮,如果我們與“湖怪”相遇,如果那樣的話,我會。。。我想著。。。

喀納斯確實是要用心來品的。

“禾木”---神居住的地方


午後從喀納斯風景區出發,向當地人所說的美於喀納斯風景區十倍的地方進發。一路翻山越嶺,景致倒也一般,疲勞的車程讓人懷疑這樣的顛簸是否值得,不知道等待我們的會是什麼樣的驚喜。車開過兩個多小時,天氣驟變,烏雲密集,像要下雪,時值9月金秋,雖然毛衣風衣已然上身,看到遠處已染白了一片的雪山頭,卻有那麼一絲不寒而栗。司機加快了馬力,說天徹底黑之前趕不到村子,就要被滯留在這黑漆漆的群山中了,我們的心也緊跟著懸了起來,因為有一段山路只能過四個輪子,再嫻熟的司機也不可能僅憑感覺過去。所幸夕陽始終不忍離我們而去,峰回路轉,總能見火紅夕陽就在遠處,這時山上慢慢變得寂靜起來,滿車的人也已沉默,大家都側著身找夕陽,好像看到了,便是一種莫大的安慰。最後一抹余輝也散盡,天驀地沉了下來。所幸我們已從山上下來,大家都長長舒了口氣。

沉沉的黑暗裡,我們找到了住宿的地方,是一排排小木屋,沒有燈光,門前都掛著馬燈,原來沒有城市燈光的夜色是這麼的黑,若是沒有那隱約的火光,真是感覺到了那所謂的"漆黑"了。

小路上有馬隊經過的聲音,爐火裡碳燒得正旺,大把的羊肉串正吱吱的烤出香味,屋後層層的柵欄圈著幾匹馬和牛,也自一旁歇息去了,這村子便因為我們的到來而變得嘈雜起來。如果不是一旁的發電機的隆隆聲,讓人的思緒牽回到現代社會,恍若自己置身在純樸的與世隔絕的鄉間小鎮。晚餐很是簡單,就著馬燈,讓人感覺莫名的興奮,在那樣原始的條件下能吃到這樣的美餐已是人間幸事了。

漆黑的夜裡,這樣的小鎮自沒有街可逛,天氣越來越冷,也許接近零度,到屋外走走也似乎需要很大的勇氣,大家想著該如何打發這在深山木屋呆著的夜晚。想起來從路上買的解渴的哈密瓜,但在這樣的寒冷的夜裡吃瓜讓人感覺涼透到心裡去了。大概九十點鐘光景,三五個約著從木屋裡出來透透氣,猛一抬頭,我們都被驚呆了。忍不住喊了一聲:看哪,北鬥七星。七顆星,明亮而沉穩,組成一把大大的勺子,就那麼排列在你的頭頂,這時你才發現,原來天空是那麼的觸手可及,北疆的夜空竟是那麼的妙曼,坐下來,忘了涼意,忘了疲憊,就那麼靜靜的把自己融入到童話般的夜空裡去。遠處的,近處的,閃爍的,明亮的,忽隱忽現的,一層又一層的星星好像能看到好幾重天之外,那是銀河系麼,一條完整的雲帶密布了點點繁星,再尋找神話中的牛郎織女星,果然隔著銀河張望,就這樣望著天,不願意眨眼,沒有一絲倦意,想把所有能看到的都深深地映入腦海。。。

待到躺下歇息已近一點,萬籟俱寂,偶爾能聽到有狗叫聲,還有騎馬經過的馬蹄聲,溫度已有點凍人,想著一早要起來看日出,就這麼蜷縮著沉沉睡去。等到一早醒來已是六點鐘了。天有點陰,心裡多少有點失望,再走到露天,原來昨夜下了一場雨,而再往山上望去,竟覆蓋了一層雪,因有霧靄,圍繞山間,和著那秋色,與馬棚木屋遙相呼應,真是一份難得的和諧。

這時,早有一批馬隊等候在木屋前,催你上山看那不容錯過風景。選中一批小紅馬,是位小牧民騎的,他先教我如何握疆,如何甩鞭,如何夾腿,我便戰戰兢兢的出發了,一路上景致極好,我舍不得停下手中的相機,又得顧著自己不從馬上摔下來。


心情著急,想趕在太陽高照之前到達上頂,看太陽的方向我們好像一直是往西走的,所以感覺騎在馬上回過頭來看沐浴著朝陽的逆光景致,分外美麗。路過一個馬隊場,成林松樹和白樺樹掩映幾許金黃,樹影裡露出幾角木屋,三兩馬匹在門前綠油油的草場充分享用豐美水草的滋養和幾近透明陽光的沐浴。朝陽斜照,馬匹全身油光發亮,逆光下呈現夢幻般的美感,陽光輕灑,霎那間有種想要在此過上一輩子的念頭。馬不停蹄,不容你駐足,,前面就是禾木橋了,經歷了百多年喀納斯冰川溶水的衝擊,古舊而敦實。凜冽冰涼的河水和禾木村一樣簡單而純潔,滿岸的綠色植被被水氣滋潤,疊落出厚厚而濃郁的蔥蘢。

縱馬過橋時卻被綿羊群擋住了去路,就這樣在馬上駐足等待,等待羊群的緩緩通過,它們若無其事的走自己的路,向我們展示著作為一方水土主人應有的傲氣,有的也貪戀河邊景致而東張西望,顧不及養羊人的吆喝,亦不覺橋邊上成隊的觀光馬隊在等待通行。不知為什麼,所有的人都有足夠的耐心,因為這道流動的風景,讓我們的相機存儲空間又增加了許多難得的記憶。



跨過禾木橋,河對岸是一大片的白樺林,陽光還未來得及光顧,縱馬期間,感覺絲絲寒意,隱約間聽到有潺潺流水聲,果然,林子間有一小溪流穿越礫石間,沉寂處,白樺倒映明鏡溪水;流動處,泛黃樹葉簌簌飄落,隨波逐流,溪水澈涼,除天籟之音,絕無其它人聲嘈雜,置身其中,仿佛自己也成了定格的風景,塵世的一切都被拋諸腦後。

出了白樺林,繞過幾處山灣,就能遠遠看到那神聖雪山了。我騎的馬匹今年三歲了,是一位叫阿裡木的牧民養的,阿裡木今年十六歲,一路上他一直問我:“姐姐,我的馬漂亮嗎?”“姐姐,你看她的毛多亮啊!”我這才開始注意起我騎的馬來,那確實是一匹不可多得的好馬,很乖巧,也很通人性,不懂馬語的我,一開始騎上馬就搖搖晃晃,甩著韁繩也不走,可阿裡木吆喝著一甩鞭,馬兒就乖乖的跑起來了,阿裡木一路上用維語和馬伊伊嗚嗚的交談,一會兒又大聲吆喝一下,馬兒就像他離不開的伙伴一樣,緊跟著他。我有點不舍得騎在馬身上,總覺著馬兒應該很辛苦的,沒想到我一下馬,馬兒就不走了,一上馬,馬倒走得輕快起來,也許這就是馬的天性吧,馬背文化,牧民生活,那應該是很神秘但又很有樂趣的事。

我給了阿裡木一顆隨身帶的甜橄欖,很顯然,他從來沒吃過這東西,一個勁的問我那是什麼,從來沒吃過這麼好吃的東西。我便把包裡帶的橄欖全給了他,他高興極了,又髒又黑的充滿稚氣的臉上泛著喜悅,一小會兒,就把所剩的橄欖全都下肚了。我忍不住笑出聲來,轉念一想,住在偏僻的禾木村物資的極度缺乏,景致極美的禾木吸引了諸多的游客,大家都想來親身感受一下這樣的世外桃源,但真正要在這裡長期生活,恐怕大多數人的心情要大打折扣了。除了景致外,其他的條件可算餓劣,在這樣的惡劣環境下生存的牧民,恐怕難以有太多的心情來享受這樣的視覺盛宴了。但在阿裡木身上,我看到的更多的是知足常樂,哪怕一整天的時間打發來與馬為伴也不覺厭倦。

我想要給阿裡木和他的小紅馬留影,這一下他很積極,很配合,主動擺出各種造型,甚至跳上馬匹,站得筆直,高昂,那表情,感覺他真是以馬為豪,養馬是他每天的工作,馬與牧民,阿裡木與馬,似乎已成為一整體,而相機拍下高高站著的阿裡木和他的油光發亮的棗紅馬也定格在我的記憶裡了。

再上一個坡就到達目的地了,騎馬上坡對我來說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感覺像是要從馬背摔下來了,我只有死死的拽住韁繩,正在一驚一咋之際,眼前卻豁然開朗了起來。這時候才感覺來得晚了,在山下花費了太多的時間。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摹地呈現在你眼前的雪山,輕霧繚繞,山上植被從嫩綠到翠綠到墨綠,從橙黃到金黃再到火紅,最讓人亮眼的是山上淺淺覆蓋的那一層白,和輕霧呼應,山腳是已經泛黃的草地,三五游人乘坐馬匹歇息其間,那座雪山,猶如古典美人,就那麼在你眼前,靜靜的,帶著面紗,不張揚,你卻難以忽視它的存在。再往東面看,早已有那整齊劃一的攝影發燒友,長槍短炮,不下50個,占據了最有利的拍攝點,陽光從東方灑下,攝影者們倒成了獨特的風景。再往山下看,成排的農舍沐浴在朝陽中,炊煙裊裊,山色嫣然,整個村莊在蘇醒,站在山上的我們倒像在觀看一幕即將開演的舞台音樂劇一般。



匆忙的要下山,只在心裡默念“禾木”,這個神居住的地方,我一定還要再來,能飽覽這樣的景致,一身無憾。


精選遊記: 禾木-喀納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