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遇龍河:從夢裡來,到心裡去

作者: 君baobao

導讀遇龍河清晨春愁迷離,寂寞無人,只有雨前的天色在柳絲裡探著虛實。筏工已早早等候,每只竹筏上都只有一對座位,正好成全了我和母親的悠然獨處。竹筏離岸的那一個瞬間,景色就不急不緩的脫離了俗世。比起漓江,遇龍河的美注定無法果斷,遠山不盡,春色相連。上游之上有一座富裡橋,這是一段玲瓏曲折的逆流,游人多半順流而行,很少有人會耐心的收拾心情走上這 ...

遇龍河清晨春愁迷離,寂寞無人,只有雨前的天色在柳絲裡探著虛實。筏工已早早等候,每只竹筏上都只有一對座位,正好成全了我和母親的悠然獨處。竹筏離岸的那一個瞬間,景色就不急不緩的脫離了俗世。比起漓江,遇龍河的美注定無法果斷,遠山不盡,春色相連。上游之上有一座富裡橋,這是一段玲瓏曲折的逆流,游人多半順流而行,很少有人會耐心的收拾心情走上這一段,大約是覺得不會有什麼讓人忘懷之處,而我是堅持要來的。遠遠的就望見藤花如雪籠住了橋身,古樹清冷有致,半掩石橋。我是有些訝異的,褪去了江南的背景,小橋流水在廣西獨有的山水裡反而更顯情致。船泊在古橋邊,我和母親爭相下岸,奔著古橋而去,連腳下的風都頓生詩意。休憩之後重新上船,還想回頭看看富裡橋,它卻已模糊起來,藏在朱自清的散文裡不肯出來。留戀之間就下起雨來,芳草岸,雨如絲,看山更像是一朵朵碧色的芙蓉,略帶愁意,寂寂而過。雖然這裡夾岸的竹叢很少,但春色卻在這簡潔的調子裡更加展翅欲飛,閉上眼睛都能感受到,田園在長空裡流淌,長空在水面上蜿蜒。雨後,一船輕煙,兩岸淡香,青山蓬松而濕潤的線條舒展開來,時光突然就沒有了句號。我和母親漸漸都不再說話,斜下身子極其隨意的倚在竹筏上,一心一意放慢呼吸,追著這仙蹤。如果竹筏在河道裡直來直去,那是沒有多少意思的。我們的筏工很會把船,即便河流並無彎道,但隨著船頭的搖曳,一層一層,也總有風景的轉折。在深深淺淺的轉折中,又總有那麼一兩處格外柔軟純粹,就連筏工自己都成了一個亦動亦靜的符號,連接著遇龍河詩與畫的和鳴,一條意味著夢幻的河流,徹底的把夢幻呈現了出來。淡淡的雲頭一過,水光就在身邊閃爍開來,水草借著漣漪彌散出光芒萬丈,風聲穿過水草,飛向含苞欲放的倒影裡。細看這水脈,竟也不似漓江,行在船頭散盡又來的清澈,而是更盈潤了幾分,像鍍了一層月色,總覺得在清波之下還另有色彩,但空有余味,卻又無從找尋。我伸出手,用剛剛好的溫度和情緒,盛起河水抿了一口,因為聽到筏工悠悠然說起,這河水是由地下暗河涓涓彙成,河水甘甜,當即可飲。筏工看到嘴角掛著水珠的我,率真的笑起來,一向謹慎的母親也沒有跟我生氣的追究這河水到底干不干淨,這一刻,放下自我,垂釣起來的就是世界。西湖邊,太湖上,我都不曾這樣美麗,美得心無旁騖,美得大情大義,這讓人裊裊沉醉的河啊!筏工問我,你聽得懂這流水嗎。我愕然,不敢回答。或許我是懂的,但這般清新無垢的問話讓我必須謙卑,我不可能比生長在這裡的人更懂這條河,即便我已深深的明白恬淡為上,勝而不美。我只想淡淡的活著,活在遇龍河水色山光的每一個脈絡裡,仿佛生命從來不曾與山水之外的旁物相遇,只有清晨和黃昏間最素淨的邏輯和如水一樣的余生。我知道,漓江是無處可逃的那抹國色天香,然而為什麼,遇龍河那不動聲色的美麗卻更加貼近我的心,從來沒有身份的驕傲,只有那些恬靜的人,恬靜的景和一船又一船的陰晴圓缺。原來,四月的遇龍河,不再別處,在槳聲漸濃的字句裡,“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我理解過很多風景,但能夠理解並修復我的風景卻是只此一處。春色漫漫,但願我漏掉的是整個四月,而不是遇龍。



(筏工小林幫我和母親照的合影)



(雨前,清新而略帶蒼涼的遇龍河)



(干旱影響,某些地方水流稍微有些干涸,竹筏不能前行,每一次小林都十分小心地請我們上岸,自己來拖竹筏)



(無比享受,無比愜意的母親)



(將手伸進水裡打破這平靜,才提醒自己這不是真的在夢裡)

特別推薦:筏工小林師傅(百度上搜索“西祠胡同,武漢驢友吧”,文章名字叫“2010年4月遇龍河竹筏之感受”),小林師傅人真的很好很好,會為你們的旅行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