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倆悠哉游哉的享受完豐富的自助餐後開始第一天的行程。酒店預約的TUTU車載著我們以最適宜的速度穿越暹粒河,經過一家醫院(醫療機構對於我來說都相當的親切),路過很多的星級酒店,見到許多開滿花的鳳凰樹與雞蛋花樹,不出半小時我們就到達了吳哥窟的售票亭。如各路前輩所指點,現場照了一張像素極低的照片,只因此情此景是無法用自帶的照片定格下來的,值得。
進入景區,直路到盡頭一拐彎就可以見到豁然開朗的湖面和嫩綠的大草坪。壯實的大樹、平靜的湖面配上清新的泥土氣息點綴上適數賣水果的當地人,田園牧歌式的畫面渾然天成。 再沿路右拐,多次出現在畫圖中的一幕躍入眼簾。原來沿路的湖面是吳哥寺的護城河,絕倫!與Henri Mouhot 所描畫的一摸一樣。登上參道(CAUSE WAY)寓意應當與神道相當,通往吳哥寺(ANGKOR WAT)。第一重回廊,已經頗具震撼力,那規整的石刻圖案,精心設計的梁柱,鏤空的石窗均在為我們的攝影愛好者調教光線,擺弄好姿態,祈求你能帶走他們的倩影。第二重回廊壁畫,對於我只能是慨嘆雕刻工程之浩大而已,盡管我努力看過相關的記錄,親臨現場終究仍算是一個“文盲”,殘留我的記憶裡的只有“攪拌乳海”的故事而已,其余的石刻我只能從美學角度去欣賞。旅伴是攝影的中度發燒友,且略帶自戀,所以總是要終止我的思路幫她來個肖像照,某個角度上來看也可以調劑一下那種直面失落文明的沉重。順著指示牌,腳踏千年歷史的台階,穿越不斷層疊遞進的回廊,繞過早已干涸的水池,仰視像征須彌山的佛塔,每登臨一層,整體的架構又來一次輪回,但回廊,窗欞,APSARA與石柱的雕飾又在細節處讓你看到雕功與構思的變化,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被這殘缺的美所折服。到達了中央塔的跟前,那陡峭的石級架起的“蓮花蕾”(LOTUS BUD)讓你明白何為“肅然”何為“起敬”,這就是宗教與建築融合的精妙之處。不得不提的是中央塔的階梯其中一側因為一對法國夫婦而蒙上了浪漫主義色彩,因為一位法國女士在攀登如此陡峭的石階時失足身亡,其先生為了紀念其太太並預防來者重蹈覆轍就修建了現在帶扶手的木梯。
下一站我們前往ANGKOR THOM——JAYAVARMAN VII的傳世傑作。有人會覺得這裡讓人不寒而栗,有人會覺得這裡最讓人神往,而我既不是神學家,又非建築師,只是一個唯美的欣賞者,帶走屬於我的視覺映像。
路過巴方寺(維修中),略過皇宮(後來比對照片才知道匆匆路過為何物),到達了我拜讀《五月的盛放》裡最印像深刻的戰像台與賴王台。戰像台的石刻略顯模糊,但是那鏤空的像鼻仍然十分形像生動,賴王台外露的石刻部分已經被鑿走了,但是裡面的APSARA與NAGA仍保存良好。
移步至《古墓麗影》拍攝地TA PROHM,在這裡我們看到的是神跡與自然的角力,試問誰能完美解開這糾纏千年的結呢?如今看來更是別有一番滋味。
TUTU車司機的極力推薦下我們吹了近1小時的風沙才來到洞裡薩湖邊。沿路看到好多的長腳屋,也見到不少的別墅,難怪有說柬埔寨的貧富懸殊極度嚴重。長腳屋下是又臭又髒的水塘或水坑,木板支起的屋子絕大多數都是通透性相當好的,可謂風雨無阻。奇怪的是,理當從事稼穡的時段仍見那些大男人們睡在吊床上發呆,要不就是聚眾到一些小店內不知道忙啥,難道他們不想扭轉現今的生活嗎?費解!
30美元包了一條船前往水上浮村——痛啊!震耳欲聾的馬達推動我們乘坐的小船在既淺窄又邋遢的河上走,看著一個個水上的家庭在身邊掠過,額頭一陣一陣地發麻,原來暹粒市區的生活真的相對這裡來說是天堂。河道逐漸開闊,終於來到了洞裡薩湖,真正的水上浮村就在這裡。可見這裡房子是用竹排捆起來形成支撐房子的浮台,房子的前後架起的網就是能圈起他們僅有財產的工具——魚網。數千人的水上浮村擁有其水上學校,水上商店,水上餐廳,與別不同的是交通樞紐為水路,交通工具是小木船,人力是主要的動力。
本打算在水上商店的觀景台上看日落的,無奈多雲,太陽早早就埋到雲層中,辜負了我們的誠意。暮色中的水上浮村理論上應當十分迷人,也許是太勞累了,又或許審美疲勞了,到此一游吧!回程的時候,船突然死火,難道我們要在這裡過一晚?正當我構思著如何過檔去別的游船的時候,船家縱身跳進混濁的水裡,原來水位才剛沒腰的高度,只見他抽了幾下,似乎可以了。各就位後,開動。——哇——馬達竟然冒火,接著只見黑煙繚繞,暈倒!看來我還是免不了要棄船了。船家跟我解釋說這其實不是他的船......更暈!邊說他又跳進水中,攪和一陣,馬達內掏出了好多的垃圾,都是一些爛衣服,布碎一類的東西。這次就徹底可以開動了,為了證明沒有耽擱我們的時間,這位船家一路飆船,把之前的游船全超了一遍。看來還是有必要監管一下洞裡薩湖的水上交通。
天已經全黑了,在洞裡薩湖邊的燈光聊聊可數,被夜幕包圍的感覺有點恐怖,況且上船的小碼頭好多的小孩伸出手要抓你要錢,最後不得不發火才把他們給嚇退。堤壩上竟然見不到我們的TUTU車司機,氣憤!幸好我們留了他的手機......黑暗中再次見到熟悉的TUTU車向我們駛來,至少找回點安全感了。
原路回暹粒,入夜後的長腳屋更顯凄清,大多數的長腳屋都沒有供電的,一部分沉寂在黑暗中;一部分則點起了微弱的油燈;有錢一點的人家才擁有一兩支日光燈。再者,絲毫沒有見到這裡的人會使用任何的方式來防蚊防蟲,晚餐的享用是一家人席地而坐,用手來抓碗裡的食物的,生活環境可以用惡劣來形容。TUTU車一直在快速的開,風沙揚起來一直在刮著我的臉,風沙刺痛的只是我們的軀體,但是眼下的這些柬埔寨人的生活卻是刺痛著我的心。將近一個小時的車程,我的思想沒有停止過......
黑暗的路盡頭終於見到霓虹燈光。暹粒市:我們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