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蘇州,僅用周末的兩天。以飛快的步伐追趕,卻用了閑適的心態。周五午後,初初到站,一片雜亂和叫賣。搭上出租車,只是輕輕一轉彎,引入眼簾的便是安靜的花、碧綠的水、白色的牆、瓦片的屋檐,和周圍彌漫的暖暖陽光,搖下車窗,微微的風。這裡,真是江南。
在養育巷附近的賓館住下,拉開窗戶,看到近在咫尺的對面居住的人家,和窗戶上方的一井天空。湛藍,清新和愜意。一切,也因此慢了起來。
外出散步,路過怡園,走到附近的觀前街,是夜。很熱鬧的街景,熙熙攘攘的賣著琳琅商品,有個采芝齋,還有對面的一家特產商店,遙相呼應的爭取游客,果真受用。
觀前街上有個亭,叫玄妙觀。這是與普通的街不同的地方。你搞不清楚是逛街,還是逛景。搞不清楚是仿古,還是真跡。反正,白色的牆、灰色的瓦,干干淨淨的擺著那,安靜得很。
第一站:虎丘。
人說虎丘是“吳中第一名勝”,所以無論如何要來此一游。到了山門,便有免費導游帶我們上山。講的都是些越王勾踐、吳王闔閭夫差父子、美女西施、名媛賽金花之類的故事,還有很多傳說的成分。可對於虎丘,我寧願把它當做鳥語花香的風景來觀賞,而忽視它作為歷史見證的嚴肅性。
午飯在虎丘外的綠楊餛飩解決,據說很出名。餛飩餡大皮厚,味淡湯清,不如四川抄手好吃。
第二站,拙政園。
拙政園的附近,零散著很多可以免費參觀的景點。
比如歷史博物館,參觀的一成是歷史,九成是建築。這是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作品,通透、和諧。
比如忠王府,園子裡留著太平天國的一些片段,很納悶在這樣美好散漫的氣氛裡如何揭竿而起的。在蘇州,一切都很安靜,說話像是呢喃,溫柔是這裡的本性。
接下來是拙政園。50畝占地,比起北京的景點,感覺真的不大。借了音頻導游設備,聽裡面的音樂和緩慢的腔調都快睡著了,於是閑庭漫步的全逛了一遍,發現沒逛出來特點,於是到門口又跟上活導游轉了一圈,經這麼一講,感覺有點意思,於是又逛了一遍。我感慨的說:“看半天,沒啥意思,就是逛了個別人家。”
看完拙政園,再沒有心思逛什麼獅子林、留園、滄浪亭等等了,據說獅子林就是假山群,滄浪亭就有幾塊碑刻,巴掌大塊的地方,拙政園就能代表了吧。於是,略過曾經的打算,找點新鮮玩意。
第三站,平江歷史街區。
這是開發不久的旅游區,左側是蘇式排樓,一個挨一個,各種各樣做買賣的;右側是條河,河對岸是居民區。河上有橋,一座接連一座。有橋叫“胡相思”,橋下有對狗在調情。有居民在河岸洗衣服,都是安安靜靜的。路窄窄長長,愜意安詳。
第四站,金雞湖。
平江歷史街區比想像的長,等逛到街尾,腿已經酸痛了。打車到金雞湖,據說有全國最大的水幕電影。那是蘇州新城區,高樓聳立、馬路寬闊,一副現代化的文明。經歷著古城到新城的演變,似曾相識的現代感,心思突然無聊起來。
第五站,觀前街。
買特產。因為明天這個時候,已經離開了。過客,就是匆匆。
周日早上,鬧鐘響了。原本計劃去周莊,結果風和日麗的睡過去了,這裡真不是定計劃的地方。
9點左右同伴的大學同學電話過來,一個說從蘇州周邊趕過來,一個說從吳江趕過來,又被約在觀前街。於是起床,出門信步逛著,路過況公祠,進去觀賞。竟然發現小院裡也會柳暗花明,別致風情。一井一隅,小橋流水,曼妙的很。
在路過蘇州人民大會堂的時候,吳江的同學已經趕到了,於是盡快會合,在同學相認感慨頗多之余,我衝進特色小吃的廟會堆裡買了魷魚串和臭豆腐,心滿意足的打發了早飯。
第六站,同裡。
話說約在觀前街吃飯,因為沒有特色,被建議到吳江吃飯,又說本打算去周莊,後來被建議到吳江附近的同裡。於是感激涕零,心馳神往。
於是下午兩點多趕到吳江鎮,吃飯後三點半趕到同裡,很棒的村子,就像時光倒流,回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時候。這裡有很多景點,由於時間限制,我們僅重點逛了“退思園”和“珍珠塔”。
退思園美在名字,退而思的意境,恰是現代人所無法企圖的美妙;珍珠塔則美在宅邸,大概是太多的園林都關注園林本身,而弱化了房間的功用與擺置。在珍珠塔,我們從前廳逛到後庭,從臥室逛到客房,樓上樓下,小宅大院,突然後知後覺地發出本早該悟到的感慨:“大戶人家真是氣派顯赫。”
同裡,更美的永遠在水上。搖櫓的飄曳、碧水的漣漪、和煦的花香、呢喃的鳥語,一切的一切,真是美極了。真希望停留,停留下來做個緩慢的人、安靜的人、柔軟的人……
第七站,山塘街。
周日夜,趕到山塘街。大概有些趕時間,所以匆匆路過,看到夜色下的山塘之美,暈染著黃色燈光,星星點點,額頭上方皎潔的月色,游船劃過悠長的波光,靜靜地,又有生動的感覺。
在石路找點飯吃,匆匆趕去旅店取行李,再搭上回程的列車。
我發覺,很久很久,這篇游記中的很多形容詞其實多年未用了。而回歸之後,這些晴朗的詞彙頻繁的用到枯竭也無法表達我僅僅兩天的體會。就是美,發自肺腑的,心服口服的。
緩慢,是蘇州的調調。就讓我的回憶緩慢些,這樣,會長久些。

(蘇州)

(蘇州)

(蘇州)

(蘇州)

(蘇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