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西旅-7-邊陲小鎮往北狂奔,遠遠地瞻仰了價值25萬美元一匹的普什野馬…有幸拍下了一只野鶴悠揚展翅的全部過程...又跳下車在一片陽光下金光閃閃的蘆葦蕩裡狂擺撲死…還搖下車窗“呱呱呱呱”逗路邊淺灘裡閑逛的野鴨…
我們終於在太陽下山之前到達了北屯----一個令人贊嘆的邊陲小鎮…
北屯仿佛是突然蹦進我們眼簾的,因為你完全不會將它與陪伴了你好幾天的大戈壁灘聯系起來,新修的馬路不窄於城市裡的環路,兩旁矗立著高高的漂亮的多頭路燈,五顏六色的商品房和政府機關大樓錯落有秩…路上幾乎沒有人…
街道不長,盡頭右拐,老文兒徑直將車停在了一片白樺林簇擁下的一條河邊…
額爾齊斯河就這樣毫無鋪墊地呈現在我眼前了,碧綠碧綠…你能聽見嘩嘩的流水聲,但她給你的感覺卻是靜逸…
白樺林也就這樣第一次大規模地呈現在我眼前了,燦黃燦黃…年復一年的落葉踩在腳下,發出柔和的沙沙的聲音,這聲音只屬於這裡…
今天是國慶假期,林子裡有三三兩兩前來游玩的當地人,我們遇到一對中年夫妻帶著老小三代五口在河邊度假,一輛小面包車旁鋪了一大張床單,上面松松散散地擺著黃瓜、西紅柿、辣椒醬等野餐用品,老丈人釣魚,老伴兒熬湯,小孫女抱著一筒釀皮狂造,女兒剛洗完衣服,女婿則坐在一旁的小馬扎上清閑地吸兩口,喜滋滋地看著這一切…
呵呵,小羊排端起了第一碗魚湯,緊接著發出了贊嘆“好鮮哪”…我端起了第二碗,接著第三碗…熱情的女主人告訴我們那是將釣上來小魚洗淨舀點身邊的河水加點鹽就熬成的湯…小魚背上有五道黑色的花紋,故名五道黑...
交談中我們得知,老一輩是山東人,年輕的時候跟隨兵團來到新疆搞建設,從此就在這裡生兒育女扎下了根。現在女兒、女婿都在當地的醫藥公司供職,收入還不錯,還出差去過幾次北京呢;小孫女兒也上學了;他們周末經常全家一起到這裡來在野外做頓飯,輕松一下;他們這裡好多家庭周末都會來河邊玩一玩...我憧憬著“北京要是有這麼個地方就好了”,遭到大家的嗤之以鼻…老人說他們現在生活很好的,什麼都有,每月人均收入有1000多呢,商品房能賣到上千一平米呢,有很多外面的人來這裡搞投資,而說起剛來的那個時候“太苦了”…
臨別時,小羊排還頻頻回頭“我們會將照片寄給你”…旅途中的有些可愛的路人,可能我們這一輩子不會再遇到,但我們這一輩子也不會忘記。
往飯桌狂奔,久聞當地的狗兒魚、五道黑,一定要嘗一嘗,兩大盤!我們一邊像貓一樣享受著吐刺的快樂,一邊羨慕著當地人的閑適生活,還好刺不多!由於河水寒,魚肉發緊,很筋鬥!
用膳完畢,天色尚早,放老文兒回房睡覺,我們在街上晃悠遛食兒…於是北屯文化廣場也那樣毫無准備地蹦進了我們的眼簾,我們實在是無法將這樣一個大廣場與這樣一個小城鎮聯系起來...怪不得街上沒人,原來都在這裡了…這是一個規模很大的現代化廣場,背靠二郎山點將台,相傳當年成吉思汗在這裡點將出征,山頂打出的彩色光柱將整個廣場籠罩在一片歡騰裡;正中間靠後是一個大的音樂噴泉,旋律激烈時水柱噴起總有十米高;廣場四角各有四個舞台式大燈柱,地面上不同顏色的燈光則將諾大的場區劃分成幾個部分,遍布在各個角落的音響設備使整個廣場時而節奏強勁,時而如春水蕩漾…
我們在東南角看到一個也就1歲多一點剛會下地的小孩,手裡拿著一根熒光棒,睜著大大的眼睛迷茫的看著我們這群外來人,還不耽誤他隨著音樂左右晃動著小屁股…
南邊是一群三四十歲的中年人,他們大多結伴跳著交誼舞,也有幾個民族朋友,踏著節奏表演起了民族舞蹈…一首音樂結束後,四散開來,大聲笑著別人的或自己的滑稽動作;又一首音樂開始,再就地臨時組成舞伴…北邊是一幫穿著校服的學生,他們在一個戴眼鏡的高個子男孩的帶領下,後人搭著前人的肩膀,結成長龍,蹦得滿頭大汗…老人們則在東南角小孩子們的周圍晃悠…
...震撼我們的是他們的安逸!他們對生活的滿足!…如果說在北京能見到滿大街的扭秧歌兒的老頭兒老太太,那麼在哪裡能見到一個個普通家庭的脊梁的應該奔命的中年人的舞姿…
我不自覺地把手搭在了同伴的肩膀上,他也不自覺地伸出了手…也在那裡,我們把自己瘋了個夠...
這一夜難以入睡,衛生間擰不緊的水龍頭滴滴嗒嗒帶著我回到了廣場上老奶奶的笑容裡…遠處,額爾齊斯河畔,星星點點,月光如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