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閩串珠游        

作者: jyhx

導讀我與公(我丈夫)啟動自助游已進入第三個年頭(退休第一年即啟動),2000年的香格裡拉之旅,2001年的西藏之旅,一走都一個多月,今年的計劃沒這麼龐大,打算走走自已的家鄉及鄰居福建省。 初定線路為:永康(方岩)-晉雲(仙都)-南雁蕩-福州-泉州-廈門(鼓浪嶼)-武夷山 5月23日(星期四) 出發去永康 我們是從寧波乘汽車直接去永康。 雖是浙江人,但到� ...

我與公(我丈夫)啟動自助游已進入第三個年頭(退休第一年即啟動),2000年的香格裡拉之旅,2001年的西藏之旅,一走都一個多月,今年的計劃沒這麼龐大,打算走走自已的家鄉及鄰居福建省。

初定線路為:永康(方岩)-晉雲(仙都)-南雁蕩-福州-泉州-廈門(鼓浪嶼)-武夷山

5月23日(星期四) 出發去永康

我們是從寧波乘汽車直接去永康。

雖是浙江人,但到永康、麗水這一帶來,還是初次,原來的印像中,這裡是浙江內地,比沿海總要閉塞落後點,誰知車一開進永康,卻看到了一派生機勃勃的景像:一進城就看到“中國五金城”的巨大橫條幅,縣城不小,人流很旺,廠房林立,滿載物資的汽車穿梭樣的來來往往,內地的縣城非但一點不比沿海城鎮差,且大有後來居上之勢……

我們到的是西站,打算吃中餐後去“方岩”,出西站前順便打聽好去方岩的車――這是我們出門養成的習慣;一打聽,去方岩的車得去客運站乘,而西站門口剛好就停著一輛去客運站的公交車,立時改變主意,先到客運站再說;到了客運站,像是銜接好一樣,正好有輛車去方岩,二分鐘後就開,於是暫忍飢餓,決定到了方岩後再說……至此,我們發現,永康雖說只有公路,但交通卻很發達,在長短途車的銜接上也花了功夫(如在西站與客運站之間設有一專線公交車,過駁客流),而跑方岩的車密集得讓你隨時成行,且隨時的上下客,非常的方便,就這樣,早上出發,下午2 點15分我們就已經站在“方岩的山腳下”,二人各吃了一碗面條,就上山了。

方岩的門票為30元/人(顯得貴了點),景區分為三部分:方岩景區、南區、五峰景區。

我倆糊裡糊塗的爬上了尚有一定高度的方岩,卻始終未看到方岩的模樣,向人一打聽,才知最大的方岩已被我們踩在腳底下;眼前只有往上爬一條路,直至峰顛。峰頂立有座千年寶剎,寺院顯得很古老,前後大殿依山勢越建越高;寺左有“吳公寺”,吳公是宋時一位狀元出身,建有卓著功勛的方岩先祖人物,後被方岩人視為神明,加以供奉與信仰;一區游此止,即去二區。

一區與二區-南區之間有一山頂懸空橋相連,過懸空橋倒極具趣味,我們一邊過橋,一邊朝來時的方向望去,這下可看到了“方岩”:對面巨大的一座座方岩,穩如盤石地像一只只大饅頭樣地矗立在溝壑之中,又像是一座座巨大的谷倉排放在那裡,光溜圓潤,饒有情趣,很讓人傾心….一路觀景,一路拍照,過完橋,也將“方岩”瞧了個夠。二區的山叫吳公山,山頭上塑有一巨大的吳公頭像,這手法酷似長江三峽邊豐都鬼城山頭巨大的玉帝頭像。

我們從後山小路繞到了五峰景區,在炎日照射中,山林中的小路,像是脫離塵世的桃源小路十分的幽深、古樸,給於我們一種寧靜、幽遠的舒適感,既消暑又解乏,這麼好的去處,此刻光我和公二個人在亨受,不見有第三人,真是美滋滋的;走了近半個鐘點,來到了方岩谷底,這裡就是五峰景區,見平地而起的五座“方岩”柱峰一字排開,立於我們面前,立時喚起了我們的感覺,瞬間就體悟了這些特殊的方岩群的自然風韻,這些不長草木,巨大方正的岩群,平生從未見過,這是大自然的又一佳作,方岩確實沒有白來。

游“方岩”三個景區,線路很合理,上山、下山盤一個大圈,不會走重復與回頭路,時間二個小時左右。

待到路口時,竟那麼巧,碰上我們來時乘的車,司機與售票員尚有幾分親熱,攀談了一會,已打聽到明天的線路。

進入客運站,馬上有輛5 點開往縉雲的車停在那裡,一點沒浪費時間,剛好一個小時,6 點正,我們像鳥樣地已飛到了縉雲,一天的時間按排是那樣地緊湊;不少攔客的旅館等著你,五一旺季已過,旅館價都不貴,我們以標間45元/間的價落腳在“綠野招待所”,放好東西後,即去吃晚飯。

綠野招待所在縉雲的老城區,環城有一條美麗的“好溪(好溪的源頭部就是仙都)”,又寬闊、水量又充足,給縉雲縣城增色不少;信步沿著溪走,溪邊有夜排擋,隨意進了一家去解決肚子問題,點了當地特產――炒米粉干及好溪魚丸湯,還可口,永康和縉雲都給我們留下了美好的印像。

這第一天的頭開得不錯。

5月24日(星期五) 鼎湖峰――仙都魂

仙都為國家AAAA級重點名勝旅游景區。

昨天已打聽到早上到仙都的頭班車六點左右,所以早上五點不到就起床了。縉雲專門辟有游仙都的專線車,環形的運行於四個景區間,每隔十到十五分鐘一班,如是自助游,游景區的先後順序可由自已自由組合。經打聽後,我們選擇的線路是:先乘車直達仙都最遠的景區“芙蓉峽”,然後一路玩出來,仍乘專線車返縉雲。

芙蓉崍現在還不能直接到,可乘專線車到鐵城(終點站)下車,再走三裡路可到。我們到時約七點另些,去峽谷的竹筏還沒人開,我們就在芙蓉峽對岸的卵石灘上隔岸觀景,沿著景區的外圍走了些路,覺得吸引力不大,就不再等待,乘上專線車來到了主景區――鼎湖峰景區。

鼎湖峰景區為仙都的核心景區,鼎湖峰和黃帝祠是該景區的二大景點。

仙都古稱縉雲山,與黃山、廬山並稱軒轅黃帝的三大行宮,傳說黃帝曾在這南部行宮煉丹,所以這裡與陝西黃陵同為炎黃子孫祭祀軒轅黃帝的重要場所。

但我認為真正吸引大批游客來仙都的是“鼎湖峰”,鼎湖峰才是仙都的靈魂所在。

一進景區大門,迎面而立的鼎湖峰即像一擎天巨柱,屹立在鼎湖中,天還早,鼎湖上飄浮著淡淡的霧氣,使高聳筆直的鼎湖峰更像一根雲圍霧繞的仙柱。鼎湖峰,高170.08米,占地2400多平方米,頂部面積700多平方米;柱峰在湖面直上,像一渾然天成的大石碑,偉岸高峻的柱峰,其岩柱表面卻光滑細潤,一點不粗糙;站立柱峰腳下仰望柱峰,覺天地間獨有此一峰耳;鼎湖峰前有極像雙荀的荀峰,但此地的荀峰,卻是甘當配角,只為鼎湖峰增色,而絕不爭做主角;爬緊靠鼎湖峰的對面山頭,可在爬山的過程中,從不同高度,不同角度觀賞鼎湖峰;我們覺得觀鼎湖峰的最佳處在未到山頂的一個小山口,布有一觀景台,望對面的鼎湖峰柱,那才叫“雄奇”,岩柱盡收眼底,這天然大碑,棱邊上下筆直,直插鼎湖中,柱頂冠狀茂盛綠樹像是大碑頂部裝飾……感喟只有大自然才有氣魄和靈性造出如此集雄偉與靈秀無比於一身的傑作。

游鼎湖峰,一大優點就是可讓你從上下、高底、遠近、前後,盡情的觀賞他,贊美他,我覺得有了“鼎湖峰”,才有仙都,仙都也因為有“鼎湖峰”,才成為仙都。

從鼎湖景區出來,到小赤壁、大肚岩,這兒又是一處景區,走這個景區比較好玩些,但也很累人;在這個景區裡,我還是對一點不累人,在路邊就可看到的“姑婆峰”與“舅轎岩”頗感興趣:這兩峰岩周邊的背景為空曠的藍天,婆婆峰酷似一個老婆婆跪在山斜坡上,面對著媳婦峰,再逼真不過;稍高處站著的媳婦峰,穿著長裙站立著,據說頭被雷電打斷了(不知這是個說法,還是真被打斷,不得而知);遙向對應的山頭上則是舅轎岩,一個男子立在停在山頭的一頂轎旁,這是來接媳婦的大舅子,轎杠還隱隱看得見,男子的身型及手腳比例,與真人相彷,背光遠望絕對可以亂真……

另一處景點,我們興趣不大,沒去,回縉雲時12點半左右。半天時間游仙都,累了點,腳都走痛了,但把仙都的精華還是攝入了心田。

下午途經麗水、青田、溫州,於晚上7點光景抵平陽鰲江,明天去游“南雁蕩”。

經過青田時,我們曾去城裡轉了轉,想買二件有名的青田小石刻留作紀念,但最終未買成(不是太沉,就是太貴),但有一件事,卻讓青田留給我們一個難忘印像:南雁蕩,我們只有大概一個方位,具體走法不太清楚,在青田街上,見到一家旅行社,我倆就進去打聽,一個部門經理接待了我們,當她得知我們是自助游時,非但熱情照舊,而且幫我們仔細打聽情況――去南雁要到“水頭鎮”轉當地小車可到,並留給我們水頭鎮她朋友的一個電話,叫我們到水頭鎮後,如需幫助可找他,這樁事確實令我倆很感動,我們祝願這位女士,好人一生平安。

從下午的旅途所見所經歷,浙江內部、南部,這些原來相對落後的地區,早已打破消息閉塞、交通落後的狀況,道路通達,車站寬暢,設施配套完善,適應市場經濟性強,你進出這些地方,真的十分方便,這些地方如今充滿蓬勃生機,像一個個不是溫州的溫州在崛起;過溫州時(公的祖藉是溫州),見已非十年前我們見到過的溫州,一座經濟十分繁榮,十分都市化的城市正在形成,溫州,這座走在市場經濟前列的城市,以自身的無可辯駁的事實,為周邊地區作出了範例,給她們以啟示和動力;溫州,這座衝向世界的城市,不僅為浙江,也為全國作出不平凡的貢獻,溫州模式,以自已的努力和驕人的業績,令世人刮目,過溫州時,我對他行了注目禮。

5月25日(星期六) 南雁蕩――風景這邊獨好

在平陽鰲江,乘鰲江――南雁――順溪的車可直接到達南雁;也可乘車到水頭鎮,水頭鎮至南雁8公裡,乘當地小車可隨時到南雁。

南雁蕩的門票15元/人,實在不算貴,但進入景區必須竹筏擺渡過溪,這擺渡費才貴哪,溪寬不過二竹筏長度,二稿子就過去了,卻要3元/人的擺渡費,且只此一門,進出非過不可,雙次收費。

南雁的精華風景區集中在玉屏峰、雲關、仙姑洞、東洞、會文書院、觀音洞、一線天、梅雨瀑一帶,都是自然山水加人文景觀。如會文書院,修在深山高台之上,深林幽境之處,空氣清新,優雅靜覓,這書院是北宋末年陳經邦、陳經正兄弟的讀書之處,公說,真佩服古人這麼會挑讀書的地方;南宋著名哲學家、教學家朱熹,曾帶弟子來這裡講學,並親筆為書院題了“會文書院”的匾額,書院後庭院處就是有名的東洞,高大的華表峰卓然挺立,華表峰旁高矮山峰五六座,毅然一群書生正襟危坐,在讀書論文,這裡風光特好,人立其間,舒適無比。

又如觀音洞(此洞為南雁最大岩洞),在絕高險的凌霞峰近頂處,天生一曲曲折折、幽深多層的岩洞,順應山勢、洞形,建成慈雲古剎,寺院入口處有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著名書法家趙樸初書寫的對聯:“秋色平分南北雁,高風遙接東西林”,此寺為南雁最主要佛教寺院;底層大洞建大雄寶殿,內供釋迦牟尼佛;又一小洞迭生在大洞右上角,築成觀音閣,供奉著千手觀音、慈航普渡觀音、觀自在菩薩等多尊觀音不同化身的造像,這才是真正的觀音洞;大雄寶殿再下一層,又一坦平的洞,有一眼天然滴泉,順勢修成一放生池,真是再巧妙不過;此洞為南雁眾多岩洞中最大的洞,整個洞內形成一佛教小建築群,實屬非常難得,據說觀音洞始建於五代時期,歷史相當悠久,以後歷代都有修建;站碧溪對岸山下,仰望觀音洞,洞內的佛寺建築向下微斜,呈府視狀,像銜在一張大獅子口中的寶盒,那感覺奇妙極了,只有感嘆、崇拜與虔敬。

另外,位於西山腰上的仙姑洞――是座道家寺廟,也是建在一個大洞套小洞的天然岩洞中,與觀音洞有異曲同工之妙。

南雁蕩居然在一個小小的範圍內,把儒教――會文書院、佛教――觀音洞、道教――仙姑洞等人文景觀組合在一處,真是三教薈萃,百家爭妍。

我們的游蹤是從“會文書院”為首景,接著登聖山凌霞峰,上一線天,觀音洞,經三台道院,到修湖篁島,到梅雨瀑,碧溪東的景點游至此,後轉入西山,游經劈斧岩,仙姑洞,從雲關出來,往下走過玉屏峰出山……

凌霞峰也稱聖山,是周圍幾座峰中最高的,觀音洞在接近峰顛處,去觀音洞必須登上聖山,是非常累的。虧登山的階路還是很平整,階路穿行於深山密林之中,登徑上山,一路古樹伴行,雖受累,但卻也是一種亨受,受累是為了亨受,不受累就沒有亨受,雙重的感覺驅動我們不斷攀登……在網上,曾看到有人游虎跳峽時,碰上一條可愛的引路小狗,誰知在爬凌霞峰時,我們也碰上了這樣的一條小狗。狗不大,米黃毛色,長得很干淨,是在爬到半山腰一個亭子裡碰上的;當時看到有條狗趴在亭子裡,我們根本不在意,繼續走我們的路,忽然小狗竄出來,沿石徑很快爬到我們上面去了,以後在挺累人的登山路上,不時看到小狗驕捷的身影,這狗像西藏高山的山羊,很會爬山攀崖,是一條山中長大的狗,動作非常敏捷,不像我們城裡養的狗,懶懶的的樣子。

不知什麼時候狗跟上了我倆,老在我們前後腳邊轉悠,我倆走快,它也走快,我倆走慢,它也走慢,我們停下來休息,它也蹲在一旁等我們。我原來很怕狗,唯一不怕的狗,是我女兒高中畢業那年暑假,從攤上抱回的一條沒滿月的小狗,我女兒給它取名“呆呆”,喂著牛奶養了一個暑假,念大學時,把它送到部隊,與一條狼狗為伴,我們到部隊去看過它一次,寒假時,女兒還把它抱回來探親;但眼前的這條小狗,一副善良、可愛相,我倆不禁喜歡上了它,我們管它叫“呆呆”,給它吃巧克力、糖果,它也愛吃,後來,一見我們摸袋,就抬著頭等吃,就這樣呆呆一直伴我們到觀音洞;更奇的是,我在大雄寶殿時,公上石階很窄很陡的觀音閣去,呆呆陪他上去,後來我上觀音閣時,它又陪我上去,我跪拜菩薩時,它蹲在旁邊,一點不動,待我拜完起身,它陪我下來,似通人性;從觀音洞出來,對呆呆的感情似乎起了變化,我把它看成了一條引路的天狗……

出觀音閣後,走的是下山路,旁邊不遠是三台道院,裡面供著太上老君,在三台道院前,有一懸空岩峰,極像坐在蓮花台上的觀音側面像,公也說確實像,以後才知這是玉女峰,其實,觀音菩薩不就是個典型的美女麼;

從凌霞峰下來,又來到了半山亭,這裡是碰上呆呆的地方,呆呆進了亭子,我伸手摸摸呆呆的背毛,它順從的讓我摸,我們同它道別後,就下山了,心裡感謝呆呆解了我們不少的乏。

……已快到山腳下,忽然呆呆又站在我們前面,原來它對我們也有點戀戀不舍,後來一直陪我們走到山腳下的一家飯莊前,才真的與我們分手,臨分手前,我趕緊叫公替我與呆呆照了張合影留念,呆呆乖乖的讓照像機鏡頭對准它,很順從,大概這也是一段緣分罷。

東山景中還值得一提的是“一線天”,兩座懸崖夾持之中的一線天石階很長,斜斜的通向一扇窄得似線寬的石門,那一線天不在上面,而在前面盡頭處的石門處,所以,別的地方,一線天都朝上看,唯有這裡的一線天是朝前看。

東山一帶景的盡頭處是梅雨瀑,總嫌這個瀑布小了點,感染力不大。

轉入西山後,“劈斧岩”還是不錯,一塊非常巨大的石斧狀岩石,被夾在二岩峰之間,有點奇;仙姑洞與觀音洞有異曲同工之妙,但觀音洞因所在峰高,洞位子也高、險,更有氣勢、更具感染力;西山最具感染力的景觀是“雲關”,雲關峰像是一道非常高峻、寬闊的天然屏峰,橫在高深的溝壑中,雲關處,一扇高大通天的石門――門高30多米,寬4 米――壯美之極,據說在陰天或早晨,這裡雲吞霧吐,所以稱為“雲關”,我們到雲關時剛好下午陽光燦爛之時,雲關石門映著瓦藍的天,不管你從前面高處看它,還是從它中間走過,或是從山坡下遠處看它,都是那樣的震撼。

出雲關後,最後一景是玉屏峰,那是另一扇天然渾成的大石門,從這門出來,我們的南雁之行畫上了圓滿句號。沒碰上回平陽的車,為免等,就上了水頭鎮的車,水頭鎮會有很多去平陽的車。

沒承想,水頭鎮,區區一個浙江與福建交界處的邊陲小鎮,給了我一個全新的鄉鎮概念。

水頭鎮很大,馬路整齊寬暢,馬路兩旁都是新建的高樓大廈,而且新區還在不斷的拓建之中,極其的繁榮,不像是鎮,倒像一個興盛的縣城;這裡盛產皮料,銷往全國各地;我們上車站乘的是人力三輪,蹬車的是個三十幾歲的健壯女子,她一邊蹬車,一邊還與我們攀談,很自豪的問我們:“水頭怎麼樣?”我們說不錯,她又說:“這幾年發展很快,但還是小了點!”她很以水頭為自豪,看得出,她很熱愛水頭鎮,我們被她感動了,下三輪的時候,多給了她幾元錢:一個蹬三輪的,能這麼關心、熱愛自己生活的城鎮,難能可貴呀!

看來,浙江的城市化進程在加快,城鄉差別在縮小,浙江人的意識在進步。

回平陽時,乘錯了車,結果到了新縣城(平陽車站建在新縣城,我們住的其實是老縣城熬江),一般的人都把熬江與平陽混為一談,即便是問路也好,所以初到平陽去,一定不要混淆了,我們就是犯的這個錯,只好路上攔車,碾轉到熬江,費去了不少時間。熬江沒有始發福州的車,我們只好到國道線上攔車,好容易攔到車,到福州已是午夜12點半了。馬馬虎虎找了個旅館,50元/間,先住一個晚上,明天打算去游福州有名的“鼓山”。

5月26日(星期天)游福州鼓山

鼓山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也是福州最著名的旅游景點。離市區不遠,3元/人的票,可直達鼓山。

鼓山以湧泉寺為其核心景點,以達摩十八景、白雲洞等為主景點。游鼓山如今有三條線路:1)從盤山古道登山,游達摩十八景後漸次下山,游湧泉寺後出山;

2)坐纜車直達達摩十八景處,余同上;

3)坐汽車到湧泉寺山門,游湧泉寺後,坐纜車上山,再從盤山古道下山。

我們選擇從古道登山。

這條登山古道階石很寬,兩旁古樹參天蔽日,道極長,全程1800米;此道在達摩十八景處與纜車道會合,以上的古道路段兩旁散布著眾多古跡古景;剛好是星期天,許多福州人來鼓山登古道健體,不少人甚至打赤腳登道,目的讓古道充分按摩腳底,我與公覺得福州人真懂健身之道;對這3.5公裡的古道,我與公是贊賞備至,感嘆福州人有福,要是寧波市旁有這麼一座森林公園式的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這麼長而古樹夾持的古道,那會是我倆經常登臨的健身之道。

全程登古道確實累人,沿途把能看的景都捎帶上,見有不少的名人石刻摩崖,足見此山的文化底蘊不淺。登完古道已到山頂,這有氧運動使人氣喘不止,但隨之給於你的是心曠神怡、神清氣爽。

繼而去十分有名氣的湧泉寺。

這湧泉寺在鼓山的白雲峰頷處,曰燕子窩的風水寶穴,即在一個凹坑中,所以不顧從那個方向入寺,你都不能直接看到寺院,我們也是一陣好找;湧泉寺是座古寺,外表並不張揚,但大雄寶殿前,石階中間嵌著的一整塊斜石板,實在大得少見;古寺古樸博大,進深很深;寺廟裡可燒香燭,香煙濃度達到便人睜不開眼程度,足見香火之旺;我因敬仰佛陀的博大、包容一切的胸懷,內心裡挺虔敬佛,買了大籮的香,一個殿一個殿的祝禱燒香,大大滿足了我的敬佛之心。

從湧泉寺出來約11點,回市區途中又橫穿福州市區,福州的街道寬暢與兩旁的綠化帶之美是令人贊嘆的。

在市區的客運站附近吃的中飯,飯後有一輛去石獅的車拼命拉我們的客,說好1點10分開車,就上了他的車,誰知到1點30分還沒開車,原因是尚未拉足客,我倆捺著火氣,等到1點40分,堅決的要換車,才迫使車開,車上等得不耐煩的乘客,心中可能都在暗暗的感激我們,這種情況在我們浙江現在已很少見。

三個鐘頭後到泉州,住車站旁的服裝大廈招待所,45元/間,標間,經濟實惠(這種標間都是舊式房間經改造而成,有獨立衛生間,但房間其它設施較差,對我們來說,能滿足我們的基本要求。

晚上逛逛泉州夜市,在小吃一條街挑了家店坐下,點了七、八樣的閩南點心,再點一個湯,炒幾個菜,來二瓶啤酒,二個閩南小姑娘招待我們,吃得舒服極了,原以為總要五、六十元錢,結下帳來才三十七元人民幣,真值!這是我們進福建以來吃得最滿意的一頓飯。

5 月27日(星期一)難忘的一次佛緣經歷

泉州跟我們寧波一樣,是歷史上有名的對外貿易港口,是南京條約中同被列為五口通商的城市之一,是古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也是一座有名古都,結合了好多種的文化沉澱,如閩南文化、中原文化、海外的中東文化在這裡都有遺存,而且互相和諧交融;給人印像深刻的是泉州普遍信佛,不愧為“泉南佛國”,在泉州的大街小巷,猶其在寺院周圍的街巷,常是綿軟的閩南佛音繞耳,如飄緲的仙樂,使人不肯離去。

泉州的諸多風景名勝,是以泉州為中心向四方輻射,我們擇其要先游,今天選定的線路是:先游青源山、老君岩、後去閩南第一名寺“開元寺”,來得及的話,再游諸名的古跨海大橋――洛陽橋。

青源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泉州市北郊2.5公裡處,乘15路公交車可直達。老君岩則座落在青源山右側山麓。游青源山可從老君岩為起點,也可以老君岩為終點;我們經看門保安人員指點,先入山,列游“千手岩”、“彌勒岩”、“碧霄岩”、大壽字處的精美頭陀石刻浮雕像、到“瑞祥岩”處回折,順原路回游至千手岩處轉道,拜揖弘一法師舍利塔,經老君岩出山。

青源山是座非常有名的道、佛並重名山,有“閩南蓬萊第一山”之稱,游此山,使我感受了一種從未有過的體驗,這是出乎我的意料的:

青源山,因有眾多泉眼,被稱為青源山、也叫泉山;山很高,山頂經常雲霧繚繞,又被稱為齊雲山;山上因泉眼多,長滿各種形態的古樹,有的樹甚至從山壁上橫著生長,無比巨大的根系裸露山壁,蒼勁有力;也由於山上多枝葉茂盛的高大古樹,使整座山說不出的幽深清涼;人登臨其間,先便有了脫離塵世的感覺;首先爬到千手岩,原來這裡有座歷史悠久的石刻千手觀音,為供奉這座觀音,旁建一小寺,如今小寺猶存,觀音石刻造像不知為何已不存,這兒已有高度,腿開始發酸,但爬山才開始呢;往上爬,不遠就到彌勒岩,這裡天然形成一平台,緊靠山崖,而與山體又完全脫離,有一天然巨大岩石,形狀姿態酷似一尊坐在山邊遠望前方的彌勒佛,這山岩就叫彌勒岩,彌勒岩下部山體有一尊元代的彌勒佛石雕像,全身貼金,我原以為這是一尊泥塑貼金的佛像,後來才知這佛像是從後面山體中立體雕刻出來,再從山體鑿出石室(即很大的石雕佛龕),金是貼在石雕佛像上,工口不少,這倒是不多見,石室似彌勒佛寺,門楣上鐫有“洞天別觀”,整座石室香煙繚繞,這尊彌勒佛像是省級保護文物;從彌勒岩上去,往山的高深處登,不時可經過在山岩原石上鑿成、鋪就的橋、路、欄等,給人一種返樸歸真的感覺;從彌勒岩往東走了約半個小時,來到碧霄岩,這兒建有一石台榭,台榭前面視野開闊,一面是山崖壁,就在崖壁上有中國現存年代最早,保護最完好的喇嘛教“三世佛”石刻造像(有千年歷史);這兒還有一個就山岩壁刻就的羅漢石刻浮雕坐像,旁蹲伏一虎,羅漢與虎俱雕得十分精細且栩栩如生,旁邊岩壁另鑿一個巨大篆體壽字,充分體現一種佛教長壽、祥和的宗教人生觀;繼續往東登臨,最後來到瑞像岩,這是一處山高深處的空曠地,隔著開闊地,對頭是天柱峰,站在遠處正對著望去,天柱峰極像一佛舍利塔,只不過比一般所見人造的舍利塔放大無數倍而已,就在這天然巨大的舍利佛塔下,在岩壁原石上鑿出一個很大的石室(石佛龕),內有北宋元佑二年(1087年)在天然岩壁原石上雕鑿出釋迦牟尼佛瑞像,佛像雕得非常的端莊祥和,全身貼金,所以此岩叫瑞像岩(或瑞祥岩),石室前的開闊地用山石開鑿、鋪築成很大的有石護攔的大庭台、台榭,配襯著周圍幽深、靜覓的山林環境,感覺如入了仙境台閣。

因時間關系,我們順原路往回折,過千手岩,折往弘一法師舍利塔。

弘一法師(1888――1942),在俗時就是大名鼎鼎的李淑同。1918年在杭州的虎跑寺出家,名演音,號弘一,深研律藏,戒行精嚴,書法、金石、詩詞風格獨具,自成一家,在其生命最後14年,居住在閩南,尤其是泉州一帶,講經說法,弘揚佛教,以復興南山律宗為已任,為近代有名高僧。他圓寂後,花崗石結構的墓塔安放在青源山,內有40顆舍利珠,墓塔就勢蓋有花崗石墓亭,墓塔正面牆上鐫有法師摯友夏丐尊遺偈和豐子愷用青石雕刻的弘一法師造像,據說塔內還有豐子愷用淚研墨畫成的弘一法師肖像……

從這兒出山,還得走半個小時光景的路,終於到了老君岩前,這裡是青源山右側山麓,老君岩前一片大開闊地,靠山面南就是就地取材,就整座原山岩石雕鑿成的道家始祖太上老君的坐像,像高5.63米、厚6.85米、寬8.01米,占地面積55平方,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道家石雕像;老君高額,抬頭紋很深,雙耳下垂,長發飄動,雙目微微的向上睨著,似眺望斜前方的高遠天際,神態既逼真,又十分的閑逸安祥,整座石像的線條流暢又柔和,令人百看不厭,堪稱我國石刻造像中的瑰寶……

至此,我們沿山走過的三世佛、釋迦瑞像、弘一法師墓塔、老君石雕坐像全為全國重點文保。走整座的青源山,雖很累,但你會沉浸在一種十分濃厚的宗教氣氛中,且原汁原味,古樸歸真,通過宗教,把你與大自然融合,你仿佛在爬仙山……

在老君岩旁的紀念品店裡,“請”了尊綠玉觀音、一尊泉州特產――薄瓷彌勒、一尊仿像牙南極仙翁,南極仙翁的臉部相貌與表情、酷似老君岩太上老君的翻版,非常耐看,三尊佛像既是工藝品,又是紀念品,只是又不好帶,一路非常小心,才完整無缺的“請”到家中,這裡有公的不少功德。

老君岩旁有601路的公交車直通“開元寺”,這可是造化不淺,很輕松的到了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泉州市西街,是福建最大的佛教寺廟之一,建於唐垂拱二年(即686年),已有1300多年歷史;該寺也是福建唯一的一座密宗寺廟,結構布局與我平時所見的南方大多寺廟不一樣,如我們那裡的寺廟,大雄寶殿供的釋迦佛旁通常是他的二大弟子,迦葉和阿難,而在這裡卻供著五方佛,像征佛光普照世間所有空間;中間的是如來,二旁是東南西北四方佛,只知道西方佛是我們熟知的阿彌陀佛,其余三方佛聽寺院的法師講了佛號,但沒記住,五尊佛像都非常的高大,金身閃耀金光,面容非常的端莊祥和,使你對佛瞬間就產生無比的敬仰虔誠;開元寺雖歷史悠久,卻是座集佛教文化大成的寺廟,寺廟很大,後部有時輪金剛殿(壇城殿),這只在西藏的寺廟見過,南方寺廟一般沒有,後殿外廊檐下的青石大柱據介詔來自印度,柱上刻著古印度神話故事;而大雄寶殿前露台基石上人面獸身青石浮雕則是中東文化影子;給我印像很深的是大雄寶殿橫梁鬥拱雕飾的24尊飛天樂妓,被稱為妙音鳥,這是一群長有翅膀的手執各色樂器的仙女,手中執的都是南音樂器,一殿仙女就是一支南音樂隊,在大殿中,一抬頭,看到這群天使樣的仙女,就會覺得仙樂繞梁,余音不散;另外被稱為東、西塔的二座藏經塔,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大的仿木結構樓閣式石塔……在開元寺,這些諸多佛教建築瑰寶,都已成稀世文寶……

現在,我要講述一段我在開元寺的佛緣:

一進開元寺,我就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可能是去年剛去過西藏,西藏寺廟的印像還太深的緣故――我與公先來到大雄寶殿,大殿中的佛教氣氛感染著我,我與公身邊大紙廂內是剛從青源山“請”來的觀音、彌勒、老壽星,於是頓然萌生了一個念頭,想把請的佛在這裡的五方佛前的供桌上供一供,就算是給請的佛與菩薩開一開光的意思,供桌旁的大木魚旁有二位和尚,看得出其中一位是等級高些的法師,為不違反這裡的寺規,我把我的意圖與那位法師講明,沒想到那位法師自原願為我請的佛開光,他說,你要把請的佛從包裝中請出來,放到供桌上,我說,我還要帶回浙江寧波,會不會不好帶,法師說,你不用擔心,我會仍替你裝好,於是乎,法師幫我把佛一個個請出來,放在緊靠近如來佛的那張供桌上,帶著我做了有近二十分鐘的開光功德,做功德時要到大殿前的大香爐邊作順時針繞行,有些看的游客在說:這個人怎麼有這麼好的運氣,我自已也根本沒想到法師為我一個人做這麼隆重的開光功德,說實話,我敬仰佛教的博大精深,很崇拜佛慈悲為懷、普渡眾生的寬廣胸懷,但這只從內心虔敬,從不搞專門的形式,所以也不懂佛門的一些規矩,我只覺得很感激這位法師,問法師應助多少錢合式,法師始終不肯開口講數,只是說,“隨緣”!身邊袋裡只帶有40元錢,我摸出後問法師夠不夠?法師說:“我們不論多少的,凡事隨緣”!後來在裝回菩薩時,我跟法師攀談了幾句,我說我很感謝他,法師說,你慧根深,佛緣開了嘛,至今,我不很懂此話的意思,但內心很有感悟,我認法師是真正佛門中人,經歷此事,我自認這位法師似把我領進了佛門,對佛似乎有了進一步的領悟,帶著這種心情,與公參觀了寺廟,參拜了各殿……

出寺後,在寺院周圍又聽到仙樂般的南國佛音,開元寺就此深深印入心田。

出開元寺,在離寺不遠的鐘樓那裡乘13路車去我國最早的跨海大橋――泉州有名的洛陽橋(此橋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洛陽橋離市區10公裡,到洛陽橋頭時,約過午一點左右,日頭高照,灼得人的皮膚發燙,但當距今1000多年前的跨海大橋雄姿展現在你面前時,這一切全不顧了。

洛陽橋始建於北宋皇佑五年(1053年),橋長千米,寬約五米,有橋墩40個,建在江海彙合處,是座石橋,橋墩樣式為船式,觀望大橋,40個橋墩像一長列排得整齊的石船,中間幾個石墩大些,這幾條石船也就長些,使整齊的石船隊,整齊中顯變化;石板橋面就鋪放在上面,放眼望去,橋面直向對岸延伸,對岸即是莆田――惠安女的故鄉;我倆頂著烈日,朝對岸走了近一半的橋路,因中午烈日太猛,且隨身帶著裝有菩薩的箱子,看惠安女的念頭只得作罷;橋上有多處古跡,如主持建橋的蔡襄石雕像,及紀念他的祠、祭海神及建橋有功的義波和尚的寺廟等,但走到一處紀念海上女神――媽祖的一塊大石碑前,我頗感興趣的停留下來,據這碑文所載,這裡是“媽祖”文化的發祥地,而我家旁就有寧波唯一一座媽祖廟,是歷史上寧波作為通商口岸,由福建人在這兒建造的,寧波的媽祖廟現在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沒想到今天在這兒尋到了根,於是與這塊大石碑留了個合景,作尋根留念。

回旅館取出行李,有輛2點另5分去廈門的車在攔客,就買票上車,4點左右到廈門。

廈門是我們這次來福建的重要一站,頗負盛名的鼓浪嶼是吸引我們來廈門的強大動力。從出門到到達廈門,一路全是乘汽車;下一站去武夷山後打算回家,武夷山挨近浙江,有直達杭州的火車,所以出廈門後就准備改乘火車,就在火車站附近找了家旅館落腳,同時打聽好了明天去鼓浪嶼的專車站;晚飯後逛逛廈門夜市,以為這裡服裝有名氣,想買二件休閑衫,把身上穿的換下來,結果逛了好些服裝店,全是瘦身細腰的淑女裝,就作罷了,至此才體會到,我們寧波作為服裝大市,買衣服還是較為好買,但就走過的這些地方看,買衣服最好買的還是上海。

5月28日(星期二)鼓浪嶼、鄭成功與寧波的張蒼水

一早起來,早點後就徑直乘專線車到擺渡口,對面的島就是有名的鼓浪嶼,隔著鷺江望去,晨霧中的鼓浪嶼美麗而吸引人……

踏上鼓浪嶼後,隨著人流,首先去靈魂景點“日月岩”,(鼓浪嶼除日月岩外,還有菽莊花園、浩月園等幾處)。為方便,我們購了聯票。

日月岩是鼓浪嶼最高的一座岩峰,海拔92.68米,岩峰頂上築有圓台,這裡可觀廈鼓風光及鼓浪嶼全景;日月岩岩壁巨大而光滑,平坦向陽的一面,在初升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故此,明白了為何日月岩又俗稱“晃岩”;拾路階登峰,沿途可領略當地的佛教特色,觀賞摩岩石刻,目睹鄭成功當年操練水師的屯兵遺跡――龍頭山寨遺址;在日月岩峰麓,還設有鄭成功紀念館:

這裡寫上幾句。

被譽為西湖三傑(岳飛、於謙、張蒼水)之一的張蒼水,是我們寧波著名的明未抗清民族英雄,是個投筆從戎的佩劍詩人,文韜武略具佳,猶以詩文著稱於世,他抗清二十年,被捕後,清軍勸降不成,被解到杭州砍頭,時年45歲,上斷頭台前,口占絕命詩一首:

我年適五九(五九,四十五歲),

復逢九月七(九月七,剛好是他生日),

大廈已不支,

成仁萬事畢。

後慷慨就義,當時連獄卒都被他感動,一砍下頭,就被同代著名文人、好友萬斯同等人,抱頭縫好屍體,葬於西湖邊的鳳凰山麓;同代的張蒼水好友、文化界名人黃宗羲、全祖望,範斯同等,對張蒼水都十分的敬仰,黃宗羲、全祖望為張蒼水寫的墓志銘和碑文都是十分的感人,催人淚下;稍後代的著名教育家章太炎,臨終囑咐把墓作在張蒼水墓旁,要永遠與張蒼水的英魂相伴,如今,章太炎的墓就在張蒼水墓旁;為紀念張蒼水,寧波張蒼水故居前的街就叫蒼水街;最近寧被重新整理出版的張蒼水全集,再版序中曰:寧波之有張蒼水,猶抗州之有岳飛,廬陵之有文天祥,楊州之有史可法。

而張蒼水系我母系的列祖列宗,我母親是張氏嫡傳第十八代孫女,我大舅,張氏宗嗣嫡系後人中的長房長孫,現90多歲高齡,尚健在,在張蒼水故居正房(故居自明未至現在已有400多年歷史)居住到,故居所在地塊造“中山廣場”,故居被原地保護(1998年)止,我母親(是這一代的一個獨女)結婚時的花橋就是從故居的大門抬出來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我身上流的血中有這一血統的成分,有了這層關系,我就比旁人更敬仰、崇拜這位一身浩然正氣的文武全材先祖。

張蒼水一生抗清二十年,而其中十二年是與一代名將鄭成功緊密合作,鄭成功在福建,張蒼水在浙江與之呼應,直到鄭成功去台灣;鄭成功的逝世給張蒼水極大打擊,後再堅持近十年,終因大勢已去,心恢意冷的他,隱居浙南一小島,後因清廷收買其一下屬而捕獲他……

在日月岩山麓的鄭成功紀念館,我看到了這位先祖的遺像(在鄭成功紀念館共提到二位有密切關系的合作者,其中一位就是張蒼水),能在這裡看到張蒼水像,內心不免有點復雜,但還是很為這位先祖感到自豪。

在皓月園,瞻仰了鄭成功的巨大花崗岩雕像,鄭成功蓋世的偉大功勛還在於他收復了我國的台灣島。

鼓浪嶼的椒莊花園等處景,我覺得過於一般了點,倒是鳥島的訓鳥表現還有點精彩。

半天時間游完了鼓浪嶼,人們都說鼓浪嶼的夜景很美,但不知為什麼,我們不大感興趣,看過了上海黃浦江的夜景,想想總也不會比那更美罷,況且還要等上整整一個下午,所以就出島了。

廈門與鼓浪嶼可能是名氣太大的緣故,總體感覺,與我們的期望值有距離。

廈門有到武夷山的夜臥,下午近六點開車,明天凌晨就可到武夷山。

5月29日――30日(星期三――星期四) 認識武夷

凌晨近六點,火車進了武夷山站。武夷山市是座新建城市,尚在建設中;武夷山景區離市區有五、六公裡路,有專線車通,我們為游山方便,就徑直去景區落腳。在去景區的小面包車中,發現乘客中有好多是導游及景區旅館攔客的,一路不停的勸說你住她的旅館(攔客的大多為私家旅館),導游則拼命想接住當天的生意;進武夷山景區須過一條很寬的溪,溪靠市區的一邊都是國營或集體的旅館,比較正規、上擋次,但價格貴,而溪那頭的私家小旅館擋次參差不齊,價格較便宜,車上有個導游和一個小旅館的主人盯上了我倆,拼命的游說,下車後就跟她們去溪的那邊(靠景區的一邊)實際看過再作決定,這家旅館還干淨,有獨立的衛生間,隨時供應熱水,價,40元/兩人間,憑這些,我們就決定住下了;那個導游,是個30多歲的女子,很有耐心,始終等在門外(她家就住附近),我們為抓緊時間,就雇了她,導游的價是半天20元,一天40元。

武夷山的主要景點大致分四塊,二天時間基本能游完,一天保證游完二塊,我們打算擇其好的先游,同導游初初一合計,決定上午游具有濃厚茶文化的九龍窠、大紅袍、鷹嘴岩、水簾洞一帶,下午就把夷武最具魅力,也是最具趣味性的乘竹排漂溪游九曲搞成(這項目忙季時要排隊等,而萬一天下雨,也會增添難度),明天去游天游峰;今天的景點還是較散,這裡只有在通村的主公路上有公交車,游景點則只能依靠當地的小的士,這些小的士的司機往往跟導游或旅館老板有聯系,我們的司機就是導游叫來的(所以此地的導游、司機都有手機,隨時可聯系);司機是個四十多歲的男子,開始要價很高,一天120元,但我們打聽後,心中已有底線,知道在現時淡季,最貴一天也不會超過100元,最後講定的價是包一天80元。

有小車,有導游,這一天的游山還是挺輕松的。

臨出發,先觀看高高聳立在我們住的旅館後面山岩上的大王峰,大王峰也稱紗帽岩,因其峰頂的岩石不是由下到上逐漸尖峭起來的那樣,而是上大腰細,上部巨大山岩四壁陡峭,且黃黑二色相間,使頂部的峰岩有了像頂在頭上的一頂大紗帽的觀看效果,整座岩峰很雄偉,而且一入武夷景區,你就會看到他,某種程度上,“大王峰”成了武夷的門戶。

進九龍窠景區內,只有彎彎曲曲的小徑相通,小車就停在景區外等我們。這裡有不小的範圍,九個山頭站立在十分幽深、靜覓、翠綠、濕潤的山壑中,這就是九龍的頭,據說身子隱沒在群山中;其實這裡是一個崍谷,沿徑一條淙淙流淌的小溪,而沿途岩壁上有很多古人、名人的題詠石刻摩崖,使自然古老的峽谷有了人文氣息與儒雅之態,行其間,人的身心不禁漸漸放松,心靈似從軀體飛出,進入了周圍的境界,從這裡我初初的認識了武夷。

被一個優美的民間傳說包裝的第一代“大紅袍”的四株老而蒼勁的大荼樹,就生長在九龍窠峽谷深處幽深而陡峭的山岩半壁上。在武夷,“大紅袍”被譽為荼中之王,除了其馥郁的香氣外,還因其相當高的藥用價值,在這裡有當地荼廠,既讓你品荼,感受荼文化,又讓你在感受的過程中成為當地武夷名荼經營對像,我就是在這之中購買了“大紅袍”、“佛手”與“老君眉的”, 武夷名荼還是名不虛傳。

武夷山有好些由整座大型山岩造型的頗具氣勢的景,鷹嘴岩是很具代表性的:在大幕似的蒼天背景中,一只頭超向藍天的巨大蒼鷹兀立那裡,一動不動,很有點悲涼。

上午這一線路的終點站是水簾洞。

水簾洞是個大景,這裡有洞有泉,那泉是很特別的二股終年不斷流的泉,掛在水簾洞高高的山岩崖壁,隨風而舞動,落在下面的一個圓型潭(玉龍池)中,人可以繞著潭走,那隨風飄忽不停的泉瀑就在你的頭頂或周圍舞動,有時一個巧合,會灌得你滿頭滿頸的水,在大熱天是很好玩的;開始我拼命的找那水簾洞的“洞”,找不著,後來在導游指點下,才看出:那二股泉背後的巨大崖壁是朝下往裡凹的,形成一個的淋不著雨的高大凹洞,所以整個泉瀑崖壁前都在水簾洞內,可容數百人,這種樣子的洞我倒是第一次見;水簾洞之所以有名氣,全靠這二股有靈氣的活泉眼,故而二個十分大的“活泉”二字,被嵌入高高的崖壁上,成為了這個景點的點睛之題。泉水被當地人現接現賣,確是十二分的甘甜。

下午二點光景,我倆與一對印尼華僑和山東出差順便游玩的一男一女倆青年,另時組合,登上一個竹筏開始漂溪(導游與司機則在盡頭處等我們,下午他們絕對是輕松的)。

此溪名為九曲溪,據稱有九曲十八彎,九曲溪就依武夷各山而流,兩岸奇峰兀突,形成各種妙趣橫生的自然景觀,如水龜石、雙乳峰、磨盤峰、酒壇峰、駱駝峰等,無不逼真;又如更衣台、試劍石、鐵板嶂、三姑石等,景中有故事,有很濃的民間色彩;而懸棺、虹橋板則是隱隱的透露十分古老的歷史神秘;所有景中最能體現武夷山特色與美的當數聳立二曲溪南的玉女峰,我雖想像不出其玉女樣,但整個峰型挺拔而秀美,臨水而立,充滿迷人的神韻。

游溪二個小時,其間撐筏老大充當的導游,以粗野、自然、幽默的解說詞,令整個游溪輕松有趣……

傍晚時分,游覽了位於大王峰腳下的朱熹紀念館。對這位我國歷史上有深刻影響的儒學大師――朱子理學的創導者,我是十分崇敬、崇拜的。朱熹在武夷山生活、著述、教學達40余年,由於他的影響與致力傳播,使武夷山理學名人輩出,(著名理學思想家43人),他們的文化遣存、摩崖石刻手跡、學址遺跡為武夷山增添豐厚文化底蘊與魅力。

晚飯是去溪對面的夜排檔吃的,碰上二個溫州人在那兒開小飯館,同鄉三分親,生意就下管了他們。

30日一早起來,見下起了大雨,心中暗暗慶幸:虧昨天游完了溪,否則今天可要犯愁了。

願想等雨小些再出門,但雨老是很大,好在是在夏天,就決定冒雨游“天游”了(我們還是打聽過,天游峰開發十分成熟,游峰的石階很平整,沒危險),我倆只帶一把三折傘,問老板娘借一把,不肯(大概我們沒在她家吃晚飯,不高興),於是,雨大時,兩人拼傘戴,雨小時就干脆不戴傘;在路口攔進山的小車時,碰上這樣的事:原來規定每人二元的車價(這是當地政府規定的),欺我們是生人,司機就要三元,其實我們已乘過,知道這個價,司機才按規定收錢,遂對武夷人產生不好印像(覺得當地人不老實,太看重錢,服務意識不夠強)。

到天游峰前,雨倒小了些。

天游峰位於武夷群山的中心位置,以天游峰為核心,這裡是武夷一個非常著名的風景名勝大景點。

目光首先植入是接筍峰,險峻的接筍峰像座巨大的屏嶂,遮擋住天游峰的勝境,待轉過此屏,則無限風光就在眼前;而當你來到天游峰腳的“茶洞時”,這裡如隔離塵世的仙境般的境界,會使你駐足留戀,原來“茶洞”的“洞”,是指由周圍壁立的峰岩圍成的一個像大“天井”樣的一處凹地,所以人站洞中看天,是真正意義上的“站井觀天”,可能因為茶洞很少照到陽光,空氣又十分的濕潤,成為了武夷岩茶的發源地,據傳,武夷山的第一株茶樹就是在茶洞栽培的,武夷人把茶洞視為一塊聖地;茶洞一側有一方形門洞,似江南園林的一扇小石門,我與公好奇的走上前一看,裡面是一個活水碧潭,天游峰上有一大瀑布――雪花泉――嘩嘩的直注潭內,民間傳說這裡是仙女沐浴之處,凡人不可窺視,但這裡是盛夏的避曙勝地,是毋容置疑的;在登天游峰的過程中,雪花泉會始終伴陪你。

在我的印像中,天游峰還是很有高度,有點累,但游天游峰的過程就是在觀武夷群山風光,飄溪,是從群山的底部仰視群峰,而游天游,則是從峰頂府視武夷群峰了,累也就無所謂了;天游峰頂有武夷人的先祖:彭武、彭夷的宗祠;從後山下來後,來到了天游峰的另一壁,“曬布岩”的腳下,這使我體味到天游峰,“一塊石頭玩半天的真正意味”:

原來天游峰的一壁是一幅平直而十分巨大的垂直岩壁,高達500米,寬約1000米,且成長方形的整幅,如一扇巨大屏風直立於天地之間,壁面,由於幾百道山頂直瀉而下水流的流痕,使整個壁面宛如一塊曬在那裡的巨大布幅,“曬布岩”,把這個俗名賜給它,是再恰當不過了。

“曬布岩”是整個武夷山給我留下最深刻印像的一壁峰岩,也是武夷山岩中我最喜歡的一處景。

……

游完天游峰,我們覺得武夷的精華已游畢,因老板娘一再嚇我們,欲購當天晚上的火車票,我們自已是無法辦到的,除非托她代購,但要付30元代購費,惹我們起了反感,不相信她,下午就沒去游次要的景點,上火車站購票回浙江,然一點沒費勁就買到下午6點左右到杭州的臥車票,倒留出了不少時間讓我們購些紀念品。

31日(星期五)早上7點光景,圓滿完成這次游程的我們,心滿意足的回到寧波家中。


精選遊記: 泉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