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黔東南碧水青山間(二)-從江

作者: wdkun

導讀游程、美食和購物 11月19日 從江 感受:孤聲一人,訪苗家和侗寨 早上六點起床,剛出賓館門,賓館服務員就幫我攔住開往從江的車,烏漆摸黑中我就上車了,連從江汽車站都沒進去。本想給大家找點信息,沒辦法,提供不了啦!車離開三江後,一路沿著都柳江走。天慢慢亮了,碧綠如翠,飄流如帶的秀麗風景,一點點呈現在眼前,不遜於喀納斯,更似兒時的四川,像十多 ...

游程、美食和購物


11月19日 從江

感受:孤聲一人,訪苗家和侗寨

早上六點起床,剛出賓館門,賓館服務員就幫我攔住開往從江的車,烏漆摸黑中我就上車了,連從江汽車站都沒進去。本想給大家找點信息,沒辦法,提供不了啦!車離開三江後,一路沿著都柳江走。天慢慢亮了,碧綠如翠,飄流如帶的秀麗風景,一點點呈現在眼前,不遜於喀納斯,更似兒時的四川,像十多年前的青依江。路上的經歷就不重復提了,在前面交通一節已經描述過了。當我吃過午飯在路邊包下一輛面包車時,已是十二點,天有些陰,時而細雨飄落,所幸不大。先去巴(讀為BIA)沙苗寨,被稱為最後一個持槍部落。進寨門時,只看見幾個當地人在鋸木頭,沒有其它游客也沒有人收門票(30元),自然也就沒有進寨的儀禮,沒有酒喝,什麼都省了!一個人研究了寨門口的地圖,沿著路向山上走,天太冷,路上無人,只好闖入一家住戶詢問,看有人願意給我做導游。有位漂亮女子帶著孩子站起來,帶我往山頂走,去看全寨風光。正好遇到表演隊撤場,沒趕上表演,真是遺憾呀!苗家女帶我去了山頂,拍了全寨風貌。這時我才知道,原來巴沙苗寨分為四個組,我所在的地方只是一個組而已。聽她介紹,才知道粗大的木頭原來是用來曬玉米。她還帶我去看村裡女子做的衣服。原來11月26日是巴沙苗寨的苗年,女子們都聚在一起做新衣服,向我介紹“亮布”的做法,我還親手捏了捏看了看。這裡的服飾確實與鳳凰的苗族不一樣,與貴州西江的苗族也不同。女子都裹腿,用梳子簡式盤頭,穿亮布做的衣服。男子則頭頂留一點頭發,持槍。在這裡了解了亮布的做法,到了侗寨就派上用場了。所謂“亮布”,就是自已家織的土布,用錘子錘松後,用雞蛋清漿過,曬干後反復如此加工,最後上色,通常染為深棕色或黑色。因為是雞蛋清漿過的布,布顯得特別硬,並有一種特別的光澤。關於亮布,我只在從江和肇興的苗侗寨看見,到了西江雷山一帶,服飾就與這裡完全不同了,就沒看見有人穿了。在巴沙苗寨呆了一個多小時後,繼續前往小黃侗寨。路正在修,所以不好走。路上不時經過一些侗寨。如何知道哪裡是侗寨呢?只要看看村裡子有沒有鼓樓,有沒有風雨橋就清楚了。路上沒停車,也經過一、兩個較大的侗寨,大半個小時後到達小黃侗寨。感謝天冷,小黃侗寨收門票的人都給凍跑了!30元門票費算是省了!因為天冷游客太少,收門票的人呆在屋子裡凍得實在難受,一天也沒幾個人,還要受罪,干脆休息了吧!沿著公路進入寨子,首先是風雨橋,然後是座漂亮的鼓樓。整個寨子裡正在大修土木,好幾個地方都在拆舊樓蓋新樓,可以清清楚楚地看見木制房屋的全部構造和骨架。小黃侗寨留給我的第一印像是旅游景區開發初期。小黃的資本是什麼?那就是小黃侗寨的大歌。所謂“大歌”,是多人合唱,全寨男男女女都會唱,唱得很好很動聽,最關鍵地是小黃大歌是無伴奏的合唱,多聲部合聲引人入迷。2009年侗歌被評為“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小黃絕對是侗歌的傑出代表。有人評說,侗族大歌不僅曲調優美動聽,而且在曲式上緊密完整,演唱形式活潑多樣,特別是合唱中自由和諧地出現多音部。包車的司機也是侗族人,他說並非侗族人都會唱歌,小黃是其中少有的全寨會唱歌的侗寨。唱歌的侗族小姑娘說,她們會說話時就開始學唱歌,進了小學後老師就給他們分聲部,根據每人不同音質來唱不同的聲部,這樣大家就開始一起唱合聲了。一般都是嗓音亮的,來負責起調。因為是侗族大歌,唱得人越多越好聽,合聲和分聲部演唱的感覺才能體現出來。小黃侗寨的服飾跟巴沙苗寨比較像,我覺得地緣關系衝淡了不同民族間的差異。居住在同一區域的人們由於氣候條件、生活條件而有了類似的裝扮。因為小黃侗寨在11月底馬上要過大歌節了,每家每戶都在晾“亮布”,長長的亮布裝飾著小黃侗寨。在小黃轉了半個多小時,沒遇到寨子裡的表演隊,當然也沒有見到任何一個旅行團,仿佛寨子裡只有我一個游客,孤獨在寨子裡行走。那時候,第一次覺得旅行社是很重要的!雖然我獨自旅行過,但這麼孤獨還是第一次,看來以前沒有去過這樣的地方旅行過。到了小黃不聽大歌就走,如同沒來一樣。不行,我得努力一下!於是走進一家小商店,詢問老板娘哪裡能找到唱歌的表演隊。沒想到老板娘說,只要你願意聽,我馬上給你找。出乎意料,這麼容易就解決了。半小時後,在小商店對面的民居家,我聽了八個侗族小姑娘如同“天籟之音”的歌聲。因為天太冷,小姑娘們跟我商量能不能不換成侗族傳統衣服。於是就著普通衣服,八個五年級的小女孩圍著火塘站成一個弧形,開始了唱歌。當第一個音符飄進我的耳朵時,“天籟之音”的感受就深深地烙在我的心中。完美的合聲,多聲部合鳴時的衝擊讓我一下子就著迷了。雖然聽不懂她們所唱的歌詞,但一點也不妨礙對音樂的理解,如同聽不懂英文歌但卻可以沉迷於其音樂一般,一個小時的歌聲仿佛繞梁三日不絕,時隔多日還回響在我的耳邊。八個小姑娘的歌聲一點也不輸給成人,長期地訓練讓她們的配合默契,微微點頭大家就知道下一首是什麼曲子。經常擔當起調的小姑娘叫潘迎香,她的姐姐是2007年溫家寶訪日時九個小姑娘之一,看來唱歌也得有家傳功底才行。一個小時歌聲結束,按事先約定,每人10元錢,結束音樂之旅。在從江,似乎沒有什麼美食,在旅館邊上的小飯店吃了兩頓,味道一般。不過很高興地是吃到了久違的“豌豆尖”,很新鮮很美味。



(巴沙苗寨)



(小黃風雨橋和鼓樓)



(小黃鼓樓織布機和唱大歌的小姑娘)


精選遊記: 凱裡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