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拜佛”-----瞻仰佛祖故鄉西行記

作者: 張IP

導讀“一心拜佛”-----瞻仰佛祖故鄉西行記(點擊佛曲)佛歷2554年2月19日是觀音菩薩生日。第二天黃昏,我們一行六人從長沙啟程,乘飛機迎著夕陽,踏著祥雲西去,大地漸暗,上天漸明,乃天地兩重美景,讓人遐想連綿......。經過昆明轉機,一共搭機六個小時,就到達了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在中華寺方丈師傅的精心照料下,有當地居士指引我們,於華人賓館下榻。次日,又� ...

“一心拜佛”-----瞻仰佛祖故鄉西行記(點擊佛曲)佛歷2554年2月19日是觀音菩薩生日。第二天黃昏,我們一行六人從長沙啟程,乘飛機迎著夕陽,踏著祥雲西去,大地漸暗,上天漸明,乃天地兩重美景,讓人遐想連綿......。經過昆明轉機,一共搭機六個小時,就到達了尼泊爾的首都加德滿都。在中華寺方丈師傅的精心照料下,有當地居士指引我們,於華人賓館下榻。次日,又坐面的與伊斯蘭僧尼同車,以超快速度直奔藍毗尼,那是我們居士一直向往的地方,即十年前中國第一個駐外國的佛教窗口------中華寺。相對年輕一輩,我們虛度幾歲,不懂英語而出門真難。好在這裡有華人的指點,我們在家准備的幾句生硬英語,幾乎都沒有實踐的機會。再說我們半夜醜時才到加德滿都,若非師傅提早安排華人居士在尼伯爾首都的接應,那真是寸步難行啊!

尼泊爾的藍毗尼園,以佛祖徹悟的菩提樹為中心,方圓數十公裡,這裡有包括東南亞十幾個國家,數十座國家級寺院,是世界級的佛教道場。我國中華寺座落在藍毗尼園內的門首,宮廷式寺院結構,氣勢雄偉壯觀。每天早晚課時,那宏偉的鐘聲,響徹藍毗尼的上空。僧尼們那優雅的誦經聲,吟詩詠歌似的朗朗上口,各國使節與信士瞻仰時,肅然起敬,均贊嘆不已,各路旅游觀光者絡繹不絕。師傅他們抽空率領我們瞻仰了菩提樹、阿育王柱、舍利塔、國王城址等佛祖故鄉聖地。還朝拜了各國寺院三寶及供養,既有舍也有得,法喜飽滿,實在難以形容。

我國與尼泊爾是唇齒相依的友好鄰邦。這裡生態平衡自然景觀頗佳,山河平川看不出有啥人為造作痕跡,人們生活水平似乎沒有咱中國人那麼普遍富裕,兩極分化嚴重,生活節奏略顯慢些。可是尼泊爾人質樸熱情,非常好客,在藍毗尼唯一一座寺廟裡,有位八十多歲高齡的老和尚,供養了二十多個孤兒,還請了老師和保育員,歷盡了千辛萬苦,比丘尼為我們泡上熱氣騰騰的純天然的蜂蜜茶,那真是甜在我們的心窩裡。我們都情不自禁的多喝了幾杯呢!雖然我們之間存在語言障礙,有時用肢體語言加上幾句生硬的英語,也能有所溝通,學會了一句標准的尼泊爾語:“那摩絲特”,足以表達我們與尼泊爾人民的一往情深。歸途由於連續三天的罷工,我們提前預定返回首都的巴士,也謝絕了送我們回首都,差點使我們沒趕上歸國的飛機,方丈師傅臨時決定,用自己的汽車送我們到附近的城市,然後改乘小飛機,抵達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才登上我國東航的飛機回國了。回眸這段往事,真是有驚無險呀!

一心拜佛,無心賞景。大凡從飛機上下來的,都是些著裝得體的乘客。我們這支隊伍卻行囊素裹,包裡都帶著自家備好的素菜(不占葷腥),全程五次登機轉機,兩次長達十小時左右的長途巴士旅途,膳食的困境可想而知。沿途的首都鬧市、山巒險峻、菩提樹群等異國風情,歷歷在目,我們“歸心似箭”卻無暇顧及,成了名副其實的《西行記》。此番西行,我們雖然未曾逛過一次街,也沒買過一件土特產品,但是收獲不小。通過拜佛覓跡,瞻仰佛陀誕生的聖地,以及頂禮各國高僧大德,讓釋迦佛大慈大悲的精神,永遠照耀我們的心田。精神享受,法喜充滿,難以用語言來表達。此行唯有一件憾事,就是我們剛到藍毗尼時,有一群天真無暇的孩童,用地道的古印度梵語,向我們高歌舉世聞名的《大悲咒》,以示歡迎,那純淨優美的音色,如雷貫耳,我們記憶猶新。當時,由於旅途疲憊,光顧欣賞解乏,竟忘了將這天籟之音的場景拍攝下來,留作一個難得的紀念。在此,特以《童聲大悲咒》作為背景音樂,來填補我們此行的遺憾。 大悲咒(童音)在線觀看:


(尼泊爾藍毗尼園內的中華寺萍鄉市蓮花山寺的居士留影)



(中印釋一家)



(尼士緣)

(灌頂)



(中尼友誼萬古長青)



(方丈與比丘尼開示)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