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游記攻略

作者: 世博會旅游

導讀絲綢之路的繁華,佛國淨地的瑰麗,邊關冷月的凄清,大漠孤煙的悲愴,起起伏伏的滄桑,沙漠蜃景的縹緲,鳴沙山與月牙泉世代廝守的浪漫…… 敦煌,這個飄逸著古典神韻,洋溢著歷史大氣的名字,有如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一頭扎進歷史的漫漫黃沙,一頭伸入每個人的夢想。沒有樓台煙雨,只有關河冷落;雖然風沙肆虐,卻有飛天曼舒廣袖的典雅;質樸和高貴,雄放與精美 ...

絲綢之路的繁華,佛國淨地的瑰麗,邊關冷月的凄清,大漠孤煙的悲愴,起起伏伏的滄桑,沙漠蜃景的縹緲,鳴沙山與月牙泉世代廝守的浪漫……

敦煌,這個飄逸著古典神韻,洋溢著歷史大氣的名字,有如一棵根深葉茂的大樹,一頭扎進歷史的漫漫黃沙,一頭伸入每個人的夢想。沒有樓台煙雨,只有關河冷落;雖然風沙肆虐,卻有飛天曼舒廣袖的典雅;質樸和高貴,雄放與精美,在敦煌綻放出絢麗且魅惑的奇葩。

敦煌,是最不需要理由來說服自己去旅游的地方,好比夢想,就從來不需要理由!

夢幻入口處莫高窟

鳴沙山向東的腳步到莫高窟便戛然而止,大概它也知道,這裡是莫高窟。莫高窟是一個讓人痴迷若狂的去處,有著與生俱來的華美、絢麗和神秘的氣質。楊樹林後,那座鑲嵌著時疏時密、高低不同的洞窟的崖石,把夢幻色彩渲染到了極致。千年來累積的洞窟,有如一張張微啟的嘴,對後人,也對時空,一直沒有停地講述著什麼。

洞窟裡很幽暗,跟隨著講解員的電筒光,游人的目光游走在壁畫和雕塑上,表情大都虔誠肅穆。我們也小心翼翼地大氣不敢出。置身洞窟,就著微弱的光線,我們仿佛被帶進一個光芒四射、剔透明亮的夢中。歷史通過顏料、畫筆、雕刀復活了,歲月幻化成滿窟的濃彩重墨,從一幅幅壁畫和一尊尊造像上,我們叩到了歷史的脈搏,波瀾壯闊的歷史事件化作了這方逼仄空間中的粗重喘息。滿壁生風的飛天使得厚重壓抑的窟頂陡然開闊無比。在這裡,信仰不是梏桎人性的枷鎖,而是本真的釋放,多彩多姿的民俗,神情飛揚的神佛,當歲月斑駁了莊嚴肅穆的表像,呼之欲出的只剩下了歡快騰躍的生命張力。

抬頭望著繪滿壁畫的窟頂,有如千百年前那個走出帳篷的黨項、吐蕃抑或是回鶻漢子,仰視星光璀璨的無垠蒼穹,眼中和心底都盛不下這種恢宏浩大,會比任何時候都覺得人的渺小。

天老地荒的鳴沙山與月牙泉

若是有種風光能讓人感動,那就少不了鳴沙山和月牙泉。

鳴沙山就在市區,走在敦煌的大街上,不經意抬望眼,便能看到鳴沙山有如一匹柔順異常的金色綢緞,延伸到了天際。登鳴沙山,與其說是爬山,倒不如說在沙海裡游泳。腳下滑動的綿綿細沙令人有如逆水而游,只能手腳並用往上“游”。鳴沙山的沙很給人以水的流動感。在山頂遠眺,但見起伏的沙峰掀動著道道金色波浪,恍若霞光鋪滿的海面,波瀾壯闊;大風起時,俯看腳下的沙浪,有如一圈圈的漣漪,時而潺湲,時而縈回渦旋,讓人幾乎要擔心會被這水般的流沙衝走。下山則有趣得多,眾人順坡下滑,劈開沙浪,耳旁還能回旋起“波濤”的轟鳴——沙隨足落會轟鳴作響。

如果沒有月牙泉,鳴沙山還稱不上是絕無僅有的大漠奇觀。置身鳴沙山腹地的月牙泉因形狀酷似一彎月牙而得名。像月牙泉這樣的景色,若出現在別處可能就再平常不過了,但出現在了鳴沙山卻是當之無愧的奇跡,使月牙泉聞名遐邇的是流沙永遠填埋不住清泉的神奇。如同水火難相容,沙漠與清泉也難以共存。

月牙泉畔從來不乏成雙成對執手同看夕陽的背影,空氣中都氤氳著愛情的分子。沒有什麼能比在光禿禿的沙山上俯瞰到山腳下那泓清泉更驚艷。月牙泉仿佛一個婉約溫柔的少女,陶醉在漫漫黃沙的粗獷懷中或熾熱的唇邊;又有如一彎新月,用亙古不變的堅貞,照亮了大漠深處的荒涼和孤寂。

在唐詩中屹立的關城

漢代是歷史上長城修建最長的朝代,漢長城全長達1萬多公裡。由於氣候干燥等得天獨厚的條件,敦煌境內的漢長城保存得較好。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中,把玉門關推向了難以企及的文化高度。到了敦煌,游人大都要不辭辛苦地看一看玉門關這堆“土圪垯”。

玉門關是漢代長城的西起點,現只剩一處關門供人憑吊,遠遠望去有如一堆風侵雨蝕的黃土殘垣,若沒有指示,匆匆路人甚至會將其誤以為是處並非罕見的雅丹地貌罷了。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聳立在唐詩中的敦煌關城還有一座——被賦予了凄愴離愁的陽關。古陽關的城堞早已被流沙掩埋了,遺址所在地現辟為陽關文物旅游景區,唯有墩墩山上的一座烽火台還是原物。

失火天堂“魔鬼城”

敦煌太古老,風自然就要大一些,才能吹動深厚的歷史,才能驅散大漠的孤獨。風,在別處可能令人不便,而在敦煌,卻是值得品味的風景。

像大樹用枝葉捕捉風的模樣一般,敦煌雅丹魔鬼城用一層層的脫落、一圈圈的歲月留痕,驚心動魄地記錄了風的模樣……

雅丹是維吾爾族對“具有陡壁的小山”的稱呼,地質學上的雅丹地貌則專指經長期風蝕,由一系列順盛行風平行延伸陡壁的壟崗和寬淺不一溝槽相間構成的景觀。

很難表達“魔鬼城”帶來的視覺衝擊上的震撼。這裡沒有紅柳,沒有荊棘,生命到此仿佛也變得無足輕重了。夕陽籠罩下的“魔鬼城”,金碧輝煌中透著神秘與肅穆。披著斜陽的沙土堆像一座座燃燒的焦渴島嶼,說不出的壯觀與詭譎,讓人覺得這不是“魔鬼城”,而是失火的天堂。

徜徉在奇形怪狀的沙土堆間,像是漫步在一個各種建築鱗次櫛比的古老城堡之中。只要發揮想像,世間萬物仿佛都在此成為了塑像——而且其造型其風格之匪夷所思只能用充滿“魔鬼氣息”來形容了。

雕刀一樣的風,是這裡的主宰,是這裡的創造者。每一個惟妙惟肖的沙土雕刻傑作上都記錄著它的模樣。據說這裡的各式土堆都風蝕得厲害,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也許過了幾年又是另一種樣子,在風的侵蝕下,會有景點要消失,但又不斷會打造出新的景點。從這個角度來看,有“死亡之海”之稱的“魔鬼城”頓時變得生生不息了。

瀚海蜃景

雖說蜃景在戈壁瀚海屢見不鮮,但對於匆匆游人,能遇到實在算得上是一種運氣。

在敦煌,我們也有幸看到了蜃景,那縹緲的幸福和美麗,讓我們措手不及。只是來得太突然,司機剛停車,我們還沒來得及拍照,一陣大風吹過,蜃景便煙消雲散了。不顧石礫硌人,我們順勢坐了下來,拂之不去的唯有迷離與空曠,只剩下茫茫戈壁與我們無言相對視。我想,干脆就這麼一直呆坐著,直到一輪落日染紅天地,直到潸然淚下……


精選遊記: 敦煌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