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逝的瑞麗有一個美麗的地方傣族人民在這裡生長密密的寨子緊緊相聯那彎彎的江水綠波蕩漾一只孔雀飛到了龍樹上美麗的孔雀帶來幸福吉祥啊…………傣族地方有了你遍地花開朵朵香…………每當聽到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總會讓我想起雲南的兩個地方,一個是西雙版納,一個瑞麗,因為這兩個地方都是傣族的聚居地,都有一條美麗的江,都充滿著神秘的色彩。據說這兩地為了爭奪這首歌的“原產地”,曾經爭論得不可開交。最後歌曲的創作者楊非先生確認是他在1954年在瑞麗體驗生活時所寫,並把此歌贈予瑞麗作為市歌,而他也被授予瑞麗榮譽市民。其實,一首廣為流傳的歌曲,到底生於哪裡意義並不是很大,重要的是歌曲中描述的美麗卻是人們需要培加呵護的。沒有這首歌,傣族獨特的人文氛圍仍然會在熱帶雨林的滋養下,自然而然地漫延著,有了這首歌,那種寧靜中帶有神秘,綠色中飽含深情的傣家風情也會慢慢消逝,這就是我此次去瑞麗後的體驗。記得二十多年前去過一次瑞麗,讓我又一次回到了充滿青春記憶的猛捧壩子。郁郁蔥蔥的崇山峻嶺中,鑲嵌著一個又一個綠色的壩子,蜿延逶迤的瑞麗江,就像版納的瀾滄江那樣,飄落在壩子中央,密密的傣家寨子沿江棲息,鳳尾竹婀娜多姿地伴佯在村落周邊;暮色和晨曦中的壩子充滿著神秘色彩——遠望,黛色的青山飄渺著薄薄的雲霧,悠悠然然;近看,碧綠的水田散發出泥土的芳香,清清粼粼;田埂上,走來穿著五彩繽紛筒裙的傣族姑娘,飄飄灑灑;江水裡,一群群傣家少女無拘無束地脫去衣裙洗滌塵泥,宛若天仙;炊煙緲緲的寨子深處,傳來一陣陣有節奏的衝米聲音,伴隨著雞鳴狗叫牛喚豬叫形成了一種充滿和諧詩意的交響樂。當年的瑞麗城到處漾溢著異國情調,滿街滿巷的東南亞人,南亞人,穿著花花綠綠的民族服裝,臉上抹著花花的防曬霜,嘴裡嚼著鮮紅的檳榔,手上帶著各色的翡翠,擺著簡陋的小攤子,賣著各式的小商品,最多的就是緬甸的珠寶,傣國的香水和東南亞的木材。行走在瑞麗街上,似乎時光倒流,時空轉換,好像回到遠古絲綢之路上的西域某個商業中心,令人眼花繚亂,恍如隔世。 但是,此次來到了瑞麗,青山依舊,江水仍在,但是那種瑞麗獨有的傣家風光和異域風情已經蕩然無存。整個瑞麗壩子幾乎看不見一個傣族寨子,取而代之的是一幢幢粗陋簡單,沒有任何特色的磚瓦房。五彩繽紛的傣家姑娘不知去了哪裡,只看見幾個穿著破爛筒裙的“老米濤”(老人),坐在公路邊上賣西瓜。(據說年青的傣族姑娘都不喜歡穿筒裙了,可惜了!)寬大的瑞麗江水已經干涸得見到河床底下的裸石,多姿的鳳尾竹也成了干枯的老米濤,失去了往日的風采。成片的水田成了香蕉地,橡膠林和西瓜地。整個瑞麗壩子就是一個巨大的建設工地,塵土風揚,汽車穿梭,寬大的馬路淹沒了鄉村風光。瑞麗城變得和我們內地任何一個地級縣城一樣,筆直的馬路,種著同樣的樹,同樣的花。高大的建築,抹著同樣的色彩,長著同樣面孔,沒有特色,沒有味道,沒有表情。如今的珠寶商躲進了裝修豪華櫃台背後,一個個穿著整潔一色的小青年,用那殷勤的笑臉,推銷著“水頭”遠不及當年的緬甸珠寶,而且價格標得驚人,還價也還得驚人,與當年隨意賣,隨心買的輕松交易氛圍真是天壤之別。望著今天的瑞麗,我只能一聲嘆息。不僅感嘆歲月不饒人,短短的一二十年,往日充滿自然活力的瑞麗,怎麼會變得如此刻板世故;更感嘆生活的無奈,在追求財富的進程中,人類質樸純真的本質一天天在消逝,失去個性,失去自己獨享的靈魂,難道這就是現代化必須付出的代價嗎?瑞麗你再也不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