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台散記(二):水深火熱和白色恐怖

作者: Leisuremann

導讀游台散記(二):水深火熱和白色恐怖作者 Leisuremann游台前曾上網瀏覽了一些有關游記,發現其中頻頻出現“水深火熱”的詞組,如“台灣七日游:見識了‘水深火熱’的台灣社會”、“看看台灣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見識了‘水深火熱’(當年我是由衷地相信這句話)中的台灣是怎樣的景況”, 等等。在成語詞典中對‘水深火熱’的解釋是“比喻人民的生活處境異常 ...

游台散記(二):水深火熱和白色恐怖作者 Leisuremann游台前曾上網瀏覽了一些有關游記,發現其中頻頻出現“水深火熱”的詞組,如“台灣七日游:見識了‘水深火熱’的台灣社會”、“看看台灣人民‘水深火熱’的生活”、“…見識了‘水深火熱’(當年我是由衷地相信這句話)中的台灣是怎樣的景況”, 等等。在成語詞典中對‘水深火熱’的解釋是“比喻人民的生活處境異常艱難困苦”。去過或未去過台灣的人們都會知道當前台灣人的生活還是蠻不錯的,與艱難困苦相去甚遠。所以這些朋友關於‘水深火熱’的句子雖然是調侃,但也含有受了錯誤宣傳愚弄欺騙的意味。我覺得這種認識值得探討。首先要搞清“台灣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這句話是在什麼時候提的?現在還是否這樣提?事物在發展,情況在改變,把以前的提法來評價當前的情況是否合適?新中國的建立和蔣介石去台灣已六十年了。在五、六十年代那時,大陸方面提一定要解放台灣,台灣方面則提反攻大陸。“台灣人民在水深火熱中”這句話正是那時直到76年時的提法。1978年大陸開始改革開放,此後大批台商來大陸投資經商,從那時起直到現在,大陸的媒體和宣傳都是講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如何騰飛,反而造成了台灣富得不得了的感覺。了解台灣歷史的人都知道台灣的經濟是在蔣經國1978年開始十大建設項目之後才起飛的。此前在蔣介石當政時台灣上下都是為了反攻大陸而作准備,對台灣本地的開發並不積極,台灣人在政治上經濟上都處於相當困難的地步,所以在當時敵對關系嚴重的情況下,使用“解救水深火熱中的台灣人民”這類句子也是可以理解並有一定的事實根據的。這次我們也參觀了位於台北總統府前面街角上的“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紀念碑”。碑文中寫道:“台灣實施戒嚴期間(1949年5月20日~1987年7月14日)及其前後,有許多仁人志士遭受逮捕、羈押或槍殺,時間長達四十多年。此種慘痛事實形成恐怖氣氛,籠罩整個社會,成為台灣人民揮之不去的夢魘,影響社會發展至深至鉅,史稱‘白色恐怖’。昔日威權體制下,統治者高高在上,迫害人權剝奪自由,造成無數生命的隕落,家庭的破碎和種種不公不義,…遂長期處於不安與恐懼之中。…”當時的台灣當局也稱大陸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中。最近流行的台灣人廖信忠寫的《我們台灣這些年》一書中,1991年“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廢除”一節(p.134)中就寫道:“1987年以前,學校都會有些‘反共愛國’教育課程。在這些課程裡,比如說作文課就要寫一些關於政治的題目。…文末都會來一句‘拯救水深火熱大陸同胞’這類的制式結尾。”兩岸經貿和旅游等交往的不斷擴大無疑對兩岸人民的相互了解是十分有益的。願過去的不和成為不再重復的歷史,祖國兩岸早日實現和平統一。2010-5-28寫



(白色恐怖紀念碑)



(碑文)


精選遊記: 台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