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早上起來旅館周圍用早點,馬上到對面長途車站,坐運城經萬榮到稷山的班車,18元。九點到達稷山客運中心。經詢問又搭上稷山到吳囑的中巴,2元。到青龍寺路口,這裡有青龍寺標牌,沒有車,要步行1公裡左右才到,所好青龍寺和金墓在一起。金墓稍近,就先去金墓。門票30元。看守金墓大門的是位大娘,我詢問有無半票,說是沒有,但她看了我的身份證又說算了,不收了。就這樣享受了免票。金墓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原為馬村段氏祖瑩地,段氏系世代醫家。現發現宋金時期磚室雕花仿木構建築墓共計十五座,已發掘其中八座。各個墓室,雖均為磚質,但在結構上裝飾上卻各有千秋,有窯洞式、樓閣式、宮殿式,分單檐、重檐和多重檐等,精巧美觀,玲瓏剔透。在各個墓室中,不論是門窗隔扇,飛禽走獸,花草人物,還是墓內回廊下的人物組雕,無一不逼真生動,栩栩如生。尤其是墓主人對面有舞台樂樓,既有樂隊又有演員,樂器由多種吹打樂組成,演員行當齊全、維妙維肖、活靈活現。宛若一座陳設工藝珍品的殿堂,琳琅滿目,華氣盈門。但所有墓室門都極窄,胖點的人要進去都很困難。大門樓後的戲台也很有看頭,據看院的老人說是從別的地方搬遷來的。金墓斜對面不遠就是青龍寺,青龍寺門票20元,不過門口只有兩把空折椅,寺院很小,但壁畫卻十分壯觀,也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龍寺始建年代為唐龍朔二年(公元662年)。元、明、清各代多次重建、修葺和補繪。現存建築系元、明遺存,占地約6000余平方米,分前後兩進院落,大小殿宇8座。前院南有四大天王殿三間(現改為山門),東為十王殿三間,西為羅漢殿三間。後院以中殿和大殿及東西兩廂為主,中殿三間左右陪殿各一, 左為祖師殿,右為青龍門。大殿三間,左右陪殿各一,左為護法殿,右為伽藍殿。中殿和大殿之屋頂均作單檐懸山式,中殿元至元二十六年(公元1289年)重建,大殿至正十一年(公元1351年)重修,兩旁陪殿亦為元代遺物。各殿塑像雖皆不存,但大殿、中殿和伽藍殿內保存有壁畫196.38平方米,十分珍貴,制作跨元、明兩個時期。大殿壁畫的主要內容:東壁是《佛說法圖》,中間繪釋迦像,兩側為阿難、迦葉二弟子和文殊、普賢二菩薩,以及護法金剛護衛,上有人首鳥身的飛天;西壁是《彌勒變》,中間繪彌勒像,左右為二大菩薩和眾弟子,下方西側為國王和王妃剃度圖,有宮人圍侍。大殿壁畫據南壁窗檻畫工題記為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補繪或重裝。唯只西南隅少部分粉墨為元代印跡。 中殿四壁為“水陸畫”,是青龍寺壁畫中的精華所在。該殿全部構圖共有人物300余眾,分畫在130平方米的牆面上。西壁上為三世佛和禮佛圖,下為道教萬神圖;北壁上為十八羅漢,下為十殿閻君、六道輪回等,另有陰曹地府行刑場面;東牆壁畫因日曬雨淋,眉目難辨。以上壁畫雖是宣傳封建禮儀和宗教迷信,但畫面結構嚴謹,筆力遒勁流暢,色彩柔和協調,人物繁而不亂,人體比例適度,造型優美,形像生動,衣飾飄然,栩栩如生。它繼承了我國唐宋以來的繪畫表現技巧,被視為元、明兩代繪畫之傑作。楷與永樂宮壁畫媲美。青龍寺轉了一圈出來也不見一個人,門票自然也就免了。步行1公裡回到路口,等在路邊,攔到小面包車,2元,到稷王廟。稷王廟位於稷山縣城中心,是奉祀我國農業始祖後稷的廟宇。此廟原建在縣城以南50華裡的稷王山上,史載:每年夏歷四月十七,朝中派員與四方人士聚廟,舉行隆重祭典。為了便於祭祀,元時,在縣城創建了這座稷王廟。初創時代不詳,金代已有,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於廟內建舞台一座,供酬神演戲之用,至正二十五年(公元1365年)殿又重修,該廟現存主體有後稷樓,姜嫄殿,獻殿及鐘鼓二樓。現存大殿面寬五間,進深六椽,單檐五脊頂。殿內中柱一列,直通平梁以下,大梁分前後兩段,穿插相構,無通長梁袱之制。當地稱為無梁殿。雖經歷代重修,仍具宋、金時期的形制。殿內後壁上鑲有至元時創修舞台石碑一通。出稷王廟打出租車,5元,到大佛寺。大佛寺位於縣城東北1公裡的高崖上,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元、明、清各代曾多次重修或擴建。寺院坐北向南,總面積4000佘平方米。原寺規模較大,因兵亂大部分建築遭毀。現僅存下殿,殿及十王洞,十六羅漢洞等。 正殿,系樓閣式建築,依崖建成造。其一樓鬥拱系典型的金代構件。該殿原為重樓三層,道光三十年(公元1850年)樓閣傾圯,至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建翅牆,“自下而上砌以磚,上建大廈三間”。現二層為鹹豐九年所建。正殿左右各有垛殿一間,為元時所建。
殿內存有釋加牟尼坐佛一尊。該佛像依崖雕塑,高20米,寬6.7米,氣魄雄偉,保存完好。因此寺院俗稱“大佛寺”。佛身串通閣之上下,攀木梯登至樓頂,不僅可瞻爺佛之全身,稷城全景歷歷在目。正殿兩側,尚存有十王洞和十六羅漢洞。十王洞系人工鑿成,深9米,寬3米,正面塑地藏王坐像,高1.55米,兩側侍童高1.23米,十王雕像分立洞之左右兩側,高0.69米,栩栩如生,保存完好,為元代雕塑之精品。十六羅漢洞,保存有十六尊塑像,亦為元時所塑。

(稷山,金墓,大門樓上的戲台)

(稷山,青龍寺)

(稷王廟)

(稷王廟,後稷樓,梁上裝飾)

(稷山,大佛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