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父母去遠行-2009年春節雲南民族風情之旅(二)

作者: jiangdream

導讀2月5—6日 大理,白族。古城依舊王子何在? 雲南最具有神秘感的地方就是大理。金庸在未去過大理的情況下,就在小說中把段皇爺的大理國描寫得神秘清遠,足見大理的自古以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大理白族自治州以白族為多,雲貴川的少數民族很多地方因為民族混居,互相影響,有時感到難以區分。而大理以白族為主,保持著比較獨特的風俗習慣,不論建築還是衣 ...

2月5—6日 大理,白族。古城依舊王子何在?

雲南最具有神秘感的地方就是大理。金庸在未去過大理的情況下,就在小說中把段皇爺的大理國描寫得神秘清遠,足見大理的自古以來的政治、經濟和文化地位。大理白族自治州以白族為多,雲貴川的少數民族很多地方因為民族混居,互相影響,有時感到難以區分。而大理以白族為主,保持著比較獨特的風俗習慣,不論建築還是衣飾都有著鮮明的白族特點。首先色彩上,高原上的少數民族可能是因為洗滌不方便,色彩以濃郁,甚至黑色為主;而越是平原上的少數民族,衣服顏色趨於淡雅。白族更是明顯的以白為美,不論民居還是服裝都以白為主色,其他特點包括青色雕花、影壁、飛檐、窄巷,建築特色上白族基本以白為底,配青磚灰瓦,飛檐雕梁甚是美麗,傳統民居門不對街對著窄巷,四合院型獨棟房屋帶庭院。地方政府在保護大理古城中做出了貢獻,在古城十幾公裡處另建大理新城,使古城保持原貌未被破壞。

據說明代大理城比現在大很多,清朝大理作為割據的藩王首府,清政府強迫其縮小城池,以減少其兵力部署,在立藩之日就為削藩埋好伏筆。

大理有四景: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

上關花,下關風,下關風吹上關花; 

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

下關風:下關(即現在大理新城所在地)一年四季都有大風,有時風力達八級以上。關於下關的風,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在蒼山斜陽峰上住著一只白狐狸,她愛上了下關一位白族書生,於是化作人形和書生交往,他們相愛的事被洱海羅荃寺的法師羅荃發現了,他不容他們在一起,便施法將書生打入洱海。狐女為救書生,去南海求救於觀音,觀音給她六瓶風,讓她用瓶中的風將洱海水吹干以救出書生。當狐女帶著六瓶風回到下關天生橋時,遭到了羅荃法師的暗算,跌倒在地,打碎了五瓶風,於是大風全聚集在天生橋上,故下關風特別大。按科學的解釋,是因為蒼山十九峰太高,擋住了東西兩面的空氣對流,而蒼山斜陽峰和哀勞山脈的者摩山之間的下關天生橋峽谷僅為下關空氣對流的出口,所以下關的風特別大,尤其是在冬春季節,行走在天生橋峽谷對著的街道上,大風吹的人站立不住。

上關花:上關位於大理蒼山雲弄峰之麓,是自唐代以來形成的拱衛大理的要塞。在關外花樹村有棵名“十裡香”的花樹,傳說為仙人呂洞賓所種,花大如蓮,每年開12瓣,潤年開13瓣,花色黃白相間,美麗誘人。花後之果殼黑硬,可做朝珠,因而又叫朝珠花。到清代晚期,由於游觀的人太多,特別是官府的達官貴人到此賞花,都要當地白族群眾招待,人民忍受不了這種白吃負擔,於是把上關花坎了。據考證,上關花就是木蓮花,此花在大理境內到處都可以見到。

從騰衝到大理車程6-7個小時,車行高黎貢山,小鳥大樹油菜花,一路風光如畫。回程比去程要多一點時間,要邊檢,抓毒品和走私,只有這時候才有身在邊境的感覺。火山熱海的騰衝還是比較暖和的,除了在屋裡有點冷要穿羽絨服,出去玩的時候基本毛衣就夠了,在熱海更是熱得要穿單衣。不過愈北愈冷,到了大理又趕緊捂上羽絨服。可能是因為又冷又高,媽媽的血壓有點高,趕緊去醫院看了看,好在問題不大。長途車停在大理新城,而玩的地方是在古城,所以游客們,尤其是自助游的同胞都是住在古城的。古城的青年旅舍總體來說質量不好價格高,隨便轉一轉很多的民宿都很好,尤其稍稍靠邊一點的地方,我們住在大理王府的邊上,小樓是白族的民居,自家的庭院剛剛翻蓋成2層的旅社,很新很漂亮。離中心街只隔著一條街,走過去也就5分鐘,春節期間的標間僅40元一間,而青年旅舍們標價都在100多塊。

2月6日 大理古城

今天包車一天,把三塔、蝴蝶泉、洱海、喜州古城整個轉了一大圈,最後回來還有時間細細的玩了大理古城。哈,真是繁忙又充實的一天。大理古城的城區道路仍保持著明、清以來的棋盤式方格網結構,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稱。南北對峙的兩座城樓被修復一新。城內由南到北,一條大街橫貫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東縱橫交錯,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鵝卵石堆砌的牆壁,顯示著大理的古樸、別致。養花種樹,已成為傳統的習俗,每家每戶都有一個大小不等的花園,名貴的大理山茶花、杜鵑花,爭奇鬥艷、傲雪開放,各種紅花綠劃伸出牆外,連成一條條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時不絕,彌漫了全城。清洌的泉水,從蒼山上流進城裡,穿街繞巷,經過一家家門前,洗淨污垢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聲不絕於耳,如彈奏的三弦。“家家流水,戶戶養花”名不虛傳。

2月6日 大理三塔

古城西北一公裡,就是崇聖寺和大理三塔。原先兩個景區分別收票,估計是寺裡就沒什麼人去了吧,現在是兩個錢加起來賣聯票,140塊!搶錢啊!崇聖寺原在三塔之西,靠蒼山一面,其山門距三塔主塔約120米,是南詔國第10代王勸豐右時(公元824—859年)所建,時為南詔國後期。南詔國中期崇佛之風興起,到勸豐右時已達極勝,佛寺遍於雲南內,有小寺3千,大寺8百。經南詔之後的大理國,佛教較南詔更為發展。因此,大理國就有“佛國”、“妙香國”之稱。崇聖寺建成之後即為南詔國、大理國時期佛教活動的中心。崇聖寺所崇之“聖”為觀音。當時,大理地區對觀音崇拜極為勝行。大理國二十二代國王中,有九位出家到崇聖寺當和尚,包括第十五代王段正淳(《天龍八部》中段譽之父)、第十六代王段正嚴(《天龍八部》中段譽)、這些國王固然也酷愛佛教,但主要是在爭奪王位的鬥爭失敗後的一種出路,因而史書上有“遜位為僧”、“避位為僧”的記載。

大理三塔位於原崇聖寺正前方,呈三足鼎立之勢。大塔先建,南北小塔後建,寺中立塔,故塔以寺名。現寺的壯觀廟宇在鹹同年間已毀,只有三塔完好地保留下來。

民宿的老板去過北京,他說崇聖寺也挺好的,和北京故宮差不多!我們大笑:沒有可比性。原來他們是隨團,故宮給他們的印像就是三大殿+一個後花園,可不和哪個小廟都差不多。想想旅游團也真可憐,他們大早上天安門看升旗,看毛主席,然後故宮前門進後門出,出去就是景山前門進西門出,緊接著就是北海東門進後門出,最後還要去恭王府!溜驢啊?看著便宜,十分之一的風光都沒有看到,我們和老板一講,老板悔得腸子發青,說一定要再去北京。

2月6日 蝴蝶泉

蝴蝶泉位於蒼山雲弄峰下,泉水清澈如鏡。蝴蝶會於每年農歷四月十五舉行,每年到此時,成千上萬的蝴蝶從四面八方飛來,在泉邊漫天飛舞。蝶大如巴掌,小如銅錢。無數蝴蝶還鉤足連須,首尾相銜,一串串地從大合歡樹上垂掛至水面。五彩斑斕,蔚為奇觀。蝴蝶泉的傳說——很久很久以前,蝴蝶泉叫無底潭。潭邊住著父女二人,女兒叫雯姑,聰明美麗如一朵金花。雯姑長大後,和獵手霞郎定下終身。後來雯姑被地主搶走,霞郎打獵回來後拼死將他救出。不料官兵追來,二人走投無路,雙雙跳進了無底潭。頓時,電閃雷鳴,暴風驟雨。待雨過天晴,潭中飛出一對美麗無比的大彩蝶,後面還跟著無數的小蝴蝶。那一天是農歷4月15日。從此,每年的這一天,無數美麗的蝴蝶就會聚集在這裡,講述這動人的愛情故事。這就是有名的“蝴蝶會”。令人惋惜的是,近十數年,人們已經很難看到美麗的蝴蝶盛會,有時,雖有蝴蝶聚集,但數量已少。據當地父老傳言:蝴蝶泉邊,原有一蓬枝葉茂密、開白花、發清香的茨蓬,花枝纏在橫斜泉面的樹干上,蝴蝶沿著這些下垂的花枝連成串。如今,茨蓬已除,泉面樹干葉枯,加上周圍自然環境受到破壞,田野大量使用農藥,誤傷不少蝴蝶,那連須鉤足懸於泉面的奇觀,久已不見。看來,只有認真研究蝴蝶生長的規律,加強自然環境的保護,努力保持生態的平衡,才能使迷人的蝴蝶盛會得到恢復和興盛。

2月6日 洱海看魚鷹

洱海位於蒼山東麓。以湖形如耳,浪大如海,故名洱海。洱海是大理“風花雪月”四景之一“洱海月”之所在。每到農歷八月十五日的中秋節晚上,居住在大理洱海邊的白族人家都要將木船劃到洱海中,欣賞倒映在海中的金月亮,天光、雲彩、月亮和海水相應在一起,形成一幅優美的圖畫。

2月6日 未經修飾的最美白族古城——喜州古城

大理古城開發太久,重建和翻建的太多,有著游園的感覺,在喜州,你可以細細體會這地道的白族風情。喜洲位於大理古城以北18公裡處,東臨洱海,西枕蒼山,喜洲是重要的白族聚居的城鎮,這裡有著保存最多、最好的白族民居建築群。從布局上看是典型的“三坊一照壁”及“四合五天井”的白族庭院格局。這些民居雕梁畫棟、鬥拱重疊、翹角飛檐、門樓、照壁、山牆的彩畫裝飾藝術絢麗多姿,充分體現了白族人民的建築才華和藝術創造力。

歷史上喜洲鎮是南詔的軍事重鎮,文化比較發達,曾為國家輸出了許多社會各界的知名人士。過去喜洲的工商業也比較發達,曾是雲南的商貿中心之一。比較著名的有楊品相宅、嚴家大院、侯家大院等,既保持了白族傳統民居特點,又結合了中西建築手法。從清朝末年開始,滇西出現了三個著名的商幫:騰衝幫、鶴慶幫和喜洲幫。而著名的喜洲幫又有“四大家”、“八中家”、“十二小家”之分,而在四大家中,實力最為雄厚,興盛歷程最長的要數嚴氏家族所創立的“永昌祥”,在創始人嚴子珍逝世時,嚴家擁有的總資產相當於現在的30多億人民幣。嚴氏家族的商業傳奇和誠實守信的經營信條至今仍被喜洲人津津樂道。可惜由於戰亂和各種運動,嚴家人已不再經商,嚴家商業血脈的斷流實屬一大憾事。嚴家大院四人幫時期變為老百姓的住宅,改革開放後嚴家後人贈與國家。嚴氏大院是一座有多院套連起來的深宅大院,始建於清朝光緒三十二年(公元1907年),走進翹角飛檐高大繁復的大門,一進四院,後有花園,有“三方一照壁”、“四合五天井”、“走馬轉閣樓”、“出廈”、“吊廈”、三層樓、西式樓等。各院之間通連,用料考究,結構嚴謹,光照適宜。雕梁畫棟,古樸典雅,花木搖曳,令人滿目生輝。抗震能力極強,雖經歷幾世風雨滄桑,但仍不變形,門窗活動自如。

白族民居特點:白牆灰瓦、雕花飛檐、窄巷、影壁,傳統民居門不對街對著窄巷,大院套小院,四合院型獨棟房屋帶庭院。很多門前都寫有家訓,可見文化底蘊濃厚。在一個半開的院門前祖訓:清白傳家,我們還以為其祖上做官,好奇的走進院裡,院裡有兩個老阿媽,得知來意,熱情的拿出竹凳給我們坐,告訴我們兒子是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她住不慣北京,還是自己的家鄉好。

2月6日 最富有中國特色的參拜——喜州古城之寺廟篇

之所以將寺廟獨立列出,是因為這裡的寺廟太有風格啦,完美的詮釋了中國式拜佛方式:見佛拜佛,見廟燒香,東拜拜玉皇西拜拜佛祖,左拜拜送子娘娘右拜拜財神,回家還給灶君燒柱香,給老祖宗磕倆頭——不涉及信仰涉及實用,誰管用拜誰,誰也不得罪。喜州古城入口處的寺廟建築特點:前長後短,不論寺廟還是民居,影壁都很重要,這個小廟一共有兩個大殿,我們就看看其中的一個殿吧:主位中間竟然供的是唐僧,下首是太上老君和佛邊上竟然是玉皇大帝,兩側不是五百羅漢而是文武百官,天哪!門口站著的居然是黑白無常!小廟的後面是個戲台。

再走不遠就是下一個寺廟啦:紫雲山三聖佛廟,門口太小啦,要不是我好奇,看著開著門偷偷走進去就錯過了。原來這就是三聖,主殿主位坐著佛、道、儒;主殿對面站著小生長山趙子龍;側殿名三官賜福,供奉天地水三官,看他們的衣服和服飾可以分出天官、地官、水官;我瞪著眼睛數了n遍,確實沒花眼啊,終於忍不住弱弱的問管理員:這個好像是四個官啊?管理員說:是,有個火官,本想蓋個殿單獨供奉,後來沒地方了就擠在這裡了!我倒……轉到後院還有2個殿,西王母殿和鰲鬥母殿。

還有中和寺,與其他的白族寺廟一樣屬於全能型選手,第一進院供佛,第二進院供供玉皇大帝,中間過廊的頂端有道士的八卦圖

2月6日 記憶蒼山

蒼山,又名點蒼山,是雲嶺山脈南端的主峰,由十九座山峰由北而南組成,北起洱源鄧川,南至下關天生橋。蒼山十九峰,巍峨雄壯,與秀麗的洱海風光形成強烈對照。冬日的蒼山山頂白雪皚皚,銀妝素裹,人稱“蒼山雪”。騎馬上蒼山,人在蒼山中,風光實一般;騎馬上山,和做纜車費用差不多,門票超貴也逃不掉,上山一進山門就看見一個廟和供游人休息的長廊,然後走下去,n公裡都是石砌山路,走不動了就調頭回家,人人上來都說不好玩。


(白族傳統民居門不對街對著窄巷,四合院型獨棟房屋。)

2月7—9日 麗江,納西族。沒有城牆的古城

7號一早,坐班車到麗江,通過民宿老板訂的票,比巴士站便宜一點,而且到民宿門口來接。

2月7日 麗江束河古城

束河,茶馬古道的重鎮,離麗江(通常說的麗江實際是指麗江大研古城)就不到10公裡的距離,從麗江坐小巴過來也就是每人2塊錢就到了。可是,這裡和麗江卻有著完全不一樣的氛圍。與熙熙攘攘的麗江相比,束河更多的是寧靜,一如房前潺潺的流水,緩緩地告訴你生活的故事,讓你細細的品嘗……麗江開發的比較久了,大量的外地人在裡面做生意,將每一個房子都變成商鋪,而大量的外地人去那裡消費。02年我第一次到麗江時,還有很多當地的老人穿著破舊的納西衣服,在青石板的大路上,在鵝卵石鋪就的小路上慢慢的走,很多古城人還不願意把房子出租出去;今天,這裡幾乎看不到當地人的生活,完全是酒吧化的一個古鎮。而束河,除了中心的四方街,其他地方還是比較清雅幽靜,有一些田地,有當地人在小河裡洗洗涮涮。當然,在這裡開酒吧的外地人也有超過當地人的勢頭,就像幾年前的麗江。到了夜晚,麗江是熱鬧而放松的,束河則是恬靜到有些冷清,我們住的旅舍在束河最深處,晚上幽暗寧靜的幾乎沒有燈光。其實麗江和束河古城都在多年前的地震中基本損毀,今天的古城是完整有計劃重建的,房子是按照古代模樣新修,地上的石頭也是從附近采來和當年相同的石頭重新修葺的。

2月8日 麗江大研古城

到了麗江,首先要去的就是大研古城,大研古城就是常說的麗江古城。“小橋流水人家”原本是用來描述姑蘇民居風貌的,但當你走進麗江古城,你會發現,這裡更多了人與自然的和諧。麗江古城海拔2400余米,全城面積達14平方公裡。與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麗江古城始建於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後期),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她西枕獅山,北依像眼山,周圍青山環繞,泉水潺潺穿巷走院,形似一塊碧玉大研,故名“大研”,即大硯的意思。

古城周圍不築城牆,據說是因為木土司居於城中,一築城就等於“木”字加個框成了一個“困”字,無異於把“木”困住。更主要的原因是首先這裡無險可守,既然守不住不如不守,改為發展經濟,逐步成為古絲綢之路的經濟樞紐,商賈雲集。麗江和納西在滇西屬於小城小族,周圍列強在征戰中紛紛湮滅,而麗江在夾縫中生存幾百年安然無恙,依托於天朝並利用自己的優勢生存並發展,這個土司家族確實非常有本事。率先開發的大研古城是納西古城中最大最美的一個,河水彎彎曲曲的從古城中流過,青石板和鵝卵石鋪就的小路也彎彎曲曲的倚著河,兩側都是納西的房屋,可惜現在全部都是酒吧和店鋪。當然也很漂亮,很小資。

四方街為古城中心,四通八達,周圍小巷通幽,據說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璽開頭而建。從四方街四角延伸出四大主街,直通東南西北四郊,又從主街岔出眾多街巷,如蛛網交錯,往來暢便。街道全用五彩石鋪砌,平坦潔淨,晴不揚塵,雨不積水。幾乎每條街道一側都伴有潺潺流水。泉水來自玉河,河至鎮前雙石橋,分東、西、中三股流入古城,隨街繞巷,穿牆過屋。水邊楊柳垂絲,柳下小橋座座,形成“家家流水,戶戶垂揚”的獨特風貌。

02年第一次來麗江,就住在四方街正中的那個最高的小亭子裡,亭子正下面二樓的那個房間,單人間當時才30塊,打開窗戶就可以看四方街的表演,上三樓有免費的茶水喝。只不過每天早上4、5點鐘就會被掃街車的高音喇叭吵醒,所以這次住在四方街邊上小巷子裡,方便玩又非常安靜。我們這次住的地方,納西四合院,河水被引進四合院,圍著天井轉一圈後再流出去,從房間前面的走廊,通過小橋跨過小河才能到院子中間,爸媽背後的就是那小河。

2月8日 麗江大研古城之木府

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木氏土司家族歷經元、明、清三個朝代,鼎盛時期木府占地一百多畝,有近百座建築,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髒所在。盡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華與恢宏,並不亞於任何一座王公貴胄的官邸。

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後於公元1381年派出30萬大軍征討雲南,滇西大理段氏地方政權被明軍一舉擊破,人少力微的麗江納西族土司阿甲阿得環顧四周實力雄厚虎視眈眈的大部落,決定投靠明朝,即可受明朝羽翼保護,有因其偏遠而保留極大自主權。這樣於公元1382年“率從歸順”,舉人臣之禮,此舉大獲朱元璋賞識,欽賜其“木”姓,從此納西傳統的父子連名制得以改從漢姓名字。木氏土司為了保持其統治集團姓氏高貴,在社會各階層推行“官姓木,民姓和”之制度,而木氏土司則代代世襲,父子相傳,一直沿襲到明、清時期,有的甚至延續到解放以後。一百多年的時光教化一個民族,歷代土司對儒家文化的崇敬使他們在文化上同中原文化保持著難能可貴的一致——這種一致性使其在經濟、政治、軍事上都獲益匪淺,更造就了木氏家族的土司作家群,這在中華各少數民族之林中是非常奇特的。

木府建築充分體現了明代建築古樸粗獷的流風余韻,在明代中原建築風格的基礎上,融入了納西、白族各地方工藝風格,同時又是納西古王國名木古樹、奇花異草彙聚一所的園林,雖然偏居一偶,它卻是七品知縣的皇家園林,徐霞客游歷至此時,土司熱情招待卻不讓他多看此園,封建禮教甚是嚴格,此園逾軌過多。木氏土司在建造自己的宮殿式木府時,座向未按“坐北朝南”為佳的中原風水理論,而是朝向太陽和東方。東方屬木,太陽和木為納西東巴教中的崇拜物,亦為皇帝所賜納西族之姓。因此,欲得“木”之氣而盛的想法使木府的建築采取了坐西朝東的方向。



(兩側都是納西的房屋,現在全部都是餐廳酒吧和店鋪。)

2月10-11日 回到昆明

從麗江飛昆明260塊錢50分鐘,春節期間的機票有些貴,如果平時150塊錢就可以,但是坐巴士要200塊錢整整一天。南航的網站上做活動才有這樣低的折扣,但是一趟飛機只放2張票。先買下兩張,過了2個禮拜,竟然同趟飛機又放兩張,哈,再次敲下,4張票搞定。原計劃是昆明—石林—彩色沙林——羅平油菜花,這是一條線,交通很方便,而且2月下旬正是羅平油菜花最美的季節;不過這次在騰衝就看到了大片的梯田和油菜花,依爸媽的意願,決定只玩石林和沙林。回到昆明直奔石林,在這一天的傍晚就到了石林門口。昆明到石林坐巴士有一個多小時的路程,頭天過來可以一大早進去玩,趕在第一波旅游團到來前把主要的大景點轉一圈,專享石林的幽靜與神秘。

2月10日 石林——在迷宮中穿行

石林彝族自治縣位於雲南省東部,昆明市東南部,屬昆明市所轄的遠郊縣。石林風景區坐落在境內,景區由大、小石林、乃古石林、大疊水、長湖、月湖、芝雲洞、奇風洞7個風景片區組成。全縣共有石林面積400平方公裡,是一個以岩溶地貌為主體的,在國內外知名度較高的風景名勝區。

石林我在頭年來過,因為時間緊找不到車(其實去石林的巴士就在火車站廣場後面,車站人楞裝不知道,估計是和黑導游有勾結),不得不參了一次團,這是我有生以來唯一的一次參團,教訓深刻啊!原先就知道參團有很多購物,當時我想進了景區就逃團,不過浪費個回程車票。誰想買的沒有賣的精,他們是先拉著逛黑店、逛黑廟,然後吃飯,等進景區已經下午2點多了,還逃什麼團啊,老老實實跟著走吧。只玩了3個小時就出來了,還包括在景區聽賣茶葉的胡侃,回程還要去聽中醫藥的課+泡腳。忙忙叨叨一天,其他都挺充足,只是最主要的石林沒時間好好逛。

石林確實很美,其實最好能住在石林裡面,這樣可以感受一下石林之夜,可惜不在旺季,石林裡面客人稀少,便宜些的酒店不營業,營業的酒店又太貴,於是我們住在了景區門口的青年旅社,但條件有些差,招待所而已。第二次我們走進石林,大石林美景壯觀而艷麗,大路延伸到石林深處就變成小路,小路修在石林之間,大石林中心地帶,有水上石林美景。小石林美景,第一次跟團遠遠的看了一眼,第二次我們走進大石林,除了我們幾個幾乎看不到人影,最有趣的莫過於“迷宮迷道”了。在許多直刺藍天的石柱縫中,嵌著一些小道,又彎又窄又迷糊人!我們在裡面穿行了大半天,鑽進又鑽出,爬上又爬下,陰涼又好玩,扶著兩邊是光滑如脂的岩石,手指冰涼,卻又無塵無垢。很久的路都沒有人影,弄得我們一陣陣緊張,石林很大,路又彎彎繞,根本不知道每條路通向何方?完全是迷路的狀態。我們通常沿著修葺的比較好的路走,聽見人聲就覺得踏實些,不過一旦真看見人了頭立即就大了,無數的旅游團,無數的人頭,就簇擁在那幾個點。無意中看到這個洞,怎麼看著這麼眼熟啊?正好有個管理員從這路過,一問,哦,原來這個就是當年西游記中壓了孫悟空500年的那座大山,孫悟空每天趴在洞口往外張望,唐僧取經途中經過這裡解救了他。裡面是個稍大的溶洞,有開口但是開在峭壁上,旁邊沒有路哦,所以只能從這個洞口鑽進去,稍胖點都進不去呢。大塊的石林是不長草的,但是在石林的縫隙中也堅強的長著一些植物,有大樹有苔蘚也有藤蔓,但好像沒有花,可能是石林阻隔,光照不足,而且數量少的話也沒法吸引蜜蜂蝴蝶來傳送花粉。



(大石林美景-兩億多年的地質演化過程,石灰岩變成了奇特的石林地貌,被譽為天下奇觀)

2月11日 彩色沙林——源於3.4億年前海底世界的造化

距昆明130公裡的雲南陸良,是雲貴高原第一大壩子,傳說是三國時期諸葛亮七擒之孟獲的故鄉,諸葛亮甚至在此三擒孟獲。另外,南北朝時期以爨氏為中心的爨文化發源於此。

這裡,有一片形成於3.4億年前的海底世界、因其獨特的地理構造,經過數千年風雨衝刷形成一個五彩斑斕、千姿百態的夢幻世界——彩色沙林。面積達25平方公裡的彩色沙林的沙子以石英沙為主,因風化剝蝕而成,為層巒壘峰狀;又因其以紅、黃、白為主色調,雜以青、藍、黑、灰色,共有20多種顏色,自然形成沙柱、沙屏、沙塔、沙群、沙洞等獨特造型,五彩斑斕、千姿百態。自2001年以來,在這片沙林上已成功舉辦5屆國際彩色沙雕比賽。

從石林所在的路南縣城坐巴士一個小時後到達沙林所在的陸良縣城,正好趕上正月十六,月圓如銀盤,陸良的民俗是不過十五過十六,就在縣城熱鬧了一晚。第二天一早打車從縣城到景區,離門口很遠有路障得下來走,發現竟然有一趟公共汽車直達景區門口,路障只放這輛車進去,所以要去的朋友還是坐公交吧。15公裡的路公交只要2塊錢。



(自2001年以來,在這片沙林上已成功舉辦5屆國際彩色沙雕比賽。所有沙子取自彩色沙林,為沙林更添亮色)

2月12日

帶著父母去遠行——2009年春節雲南自由行到此結束;晚上我們就飛回我們溫暖的家啦,最高興的就是可憐的咪咪,在家眼巴巴的等了好久啦。



(最具雲南風情的銀行儲蓄所)


精選遊記: 昆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