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行之三—初游鼓浪嶼(請改看帶照片的同名文章)

作者: 三字經1

導讀6點半離開鷺江賓館,我們往回漫步,很快走到過街地下通道旁(50米左右)。看時間尚早,先去感受一下鼓浪嶼吧。從過街通道出來就是輪渡碼頭入口,因為廈門到鼓浪嶼是去程免票,回來時每人8元。輪渡營業時間:早上6:30—24:00,晚上九點到十點鐘半價收費,晚十點到晚十二點渡輪停業,輪渡是往返免費,如果要登上渡輪的上層要另收一元,班次很多,約10分鐘一班。登 ...

6點半離開鷺江賓館,我們往回漫步,很快走到過街地下通道旁(50米左右)。看時間尚早,先去感受一下鼓浪嶼吧。從過街通道出來就是輪渡碼頭入口,因為廈門到鼓浪嶼是去程免票,回來時每人8元。輪渡營業時間:早上6:30—24:00,晚上九點到十點鐘半價收費,晚十點到晚十二點渡輪停業,輪渡是往返免費,如果要登上渡輪的上層要另收一元,班次很多,約10分鐘一班。登上渡輪的上層,大家來到欄杆旁看著眼前景色,周圍只聽見一片相機的快門聲。這時,落日掛在天邊,殷紅的晚霞襯托著遠處的鼓浪嶼分外燦爛。輪渡航行時間只有短短的6分鐘,懷著熱切的期待,登上慕名已久的鼓浪嶼,探索這座海上花園。沿著沿海的鹿礁路很快走到皓月園。在海邊的礁石上豎立著鄭成功的大型石像,他面朝台灣的方向,倚劍屹立,目視遠方。這時已是晚上七點半,我計劃在音樂廳看一場晚上八點鐘的鋼琴演奏會。鼓浪嶼只有不到2平方公裡,但是卻有500多條道路,路路相通,有時附近的幾條路都叫同一個名字,帶來的地圖和指南針起不了多大作用,所以又有“迷失鼓浪嶼”的說法,我們只能求助於島上的居民,他們都非常熱情,其中有一位老大爺得知我們要去音樂廳,一路把我們送到音樂廳附近的路口,詳細地說明了方位後才離開。在尋找音樂廳的途中,我們誤打誤撞走到了毓園,這是林巧稚醫生的紀念館(林巧稚一生未嫁,投身到婦幼保健事業中,一生接生了四萬個嬰兒,是現代中國婦幼保健事業的創始人),園中一組活潑可愛的五個幼兒手牽手的銅像表現出活潑的生命熱情。穿過毓園到達體育館旁,跟隨人流來到了音樂廳。今晚8點的音樂會是音之躍鋼琴藝術工作室專場音樂會,是一群五歲到十歲的孩子獨奏、合奏。他們時而三人共彈一部鋼琴,時而三人在三部鋼琴上表現合奏。最多時三部鋼琴上九個孩子一同演奏,雖然年齡幼小,但鋼琴的手法熟練老道。他們自己報幕,因為年齡小,很多孩子坐在琴凳上,腳下還要墊上一個鞋盒一板一眼的演奏著中外的名曲,音樂會持續了一個小時,周圍的游客不斷地為這群稚氣未脫的未來鋼琴家獻出熱烈的掌聲,現場氣氛友善而溫情。(每天晚上鼓浪嶼音樂廳晚八點有免費的音樂會,游客登上鼓浪嶼,沿地上的音符標志一路找到音樂廳,音樂會都是免費入場)。這些現在的和未來的音樂家們在這個海上花園的音樂殿堂磨練著自己的技藝,也愉悅著身邊來自五湖四海的賓客。在鼓浪嶼這麼小的島嶼上據說有數百架鋼琴。游走在迷宮式的街道上,經常聽見傳出練琴的聲音。廈門這個花園城市散發著深厚的音樂傳統和藝術素養,體現在他們對城市的規劃、設計、管理的完善和周到,對人文的關懷,熱情、開朗、友善和真誠,在游覽中打動著我們,這裡也許就是和諧社會吧。再過五十年,等到中國進入了豐富的精神文明時代,在很多城市也會誕生出一大批服務大眾的音樂和藝術的殿堂,慢慢提升民族的素質和修養。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