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飛雲南,我的天空---《我的香格裡拉之旅》續
2002年10月3日星期四 騰衝---雲峰山、火山公園、柱狀節理 晴轉陣雨
尹莉和我又到回族飯館吃雞蛋餌絲作為早飯,剛吃完,司機小李就來接我們了。他開來了剛買2個月的黑色桑塔納2000,說他太太這幾天在縣城裡開那輛夏利跑出租,我們走遠路就坐好一點的車。
雲峰山位於騰衝縣城西55公裡,海拔並不很高,2445米,相對高度650米。山不在高,有仙則名,雲峰山是滇西名山,又是有名的道教名山。我們來到山腳下還不到9點鐘,天氣涼爽。有兩種上山方式,自己走上山,或是乘坐索道纜車。你以為我們會選擇那條路線?那還用問,一定是自己走上山啦!剛剛踏上石台階,就有幾個人對我們說:“自己走上去?多累啊!”我們淡然一笑,“慢慢走嘛。”(其實我對他們這些人的旅游方式十分不解,上山吧,不走,要坐索道,又不是七老八十地走不動了。旅游,是放松,是體驗生活。不要告訴自己今天一定要去多少個景點,要問問自己今天玩得好嗎?快樂嗎?)
雲峰山有著名的“三折雲梯”,將近2700級石台階(確切地說,是2683級台階),蜿蜒曲折一直通向山頂。(我在來之前從網上找到某“驢友”之文章,說“雲峰山一共有1000級台階”,我們在攀登了幾百級台階後,覺得怎麼離山頂還那麼遠?詢問一腳步輕快的當地人才知道,這才走了五分之一!可見,寫旅行游記一定要實事求是,力求資料詳盡且准確,否則真是“害人不淺”啊!)除了2700級台階以外,每200級台階左右,還會有一段土路緩坡,所以爬雲峰山比我們想像的確實要艱難一些。尤其是到了最後的500米,台階又陡又窄,須手攀鐵鏈,小心前行。早上起來雲層很低,隨著我們往山上走,太陽漸漸升起來,雲也開始向上蒸騰,像是在跟我們賽跑。最終,我們站到雲海之上了,那種勝利者的感覺恐怕是坐索道者永遠體會不到的。但是我們的雙腿由於和雲彩賽跑經受了艱巨的考驗,在今後的幾天裡確實給了我們點顏色看看---非常酸痛!即便這樣,那種“一覽眾山小”的感覺還是讓我們很滿足。
用2個小時上山,而下山只用了23分鐘。
前往火山公園的路上,小李帶我們去看了兩個小小的火山湖,當地人叫“大龍潭”和“小龍潭”,也就是“順江姊妹火山湖”,湖水清澈,但是湖面卻不大。聽小李說,其實他們以前也不知道騰衝地區有這麼多火山遺跡,科學家們來考察以後,發現騰衝處處是火山,在這廣達26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共有90多座火山及熔岩流遺跡。一路上,我們看到當地人就地取材,很多民居的屋基、橋墩、巷道,都是用蜂窩狀的熔岩泡沫石砌成,別有情趣。
騰衝地區的火山大多是死火山或者休眠火山,為我國西南最典型的第四紀火山。位於縣城西北10公裡的馬站、固東一帶,有數座火山錐,被開辟為“火山群國家公園”。其中大空山、小空山和黑空山像姊妹三個排成一排,而“打鷹山”是騰衝地區最高的火山(2595米),也是保留最完整的一座火山,位於騰衝火山群的中心地帶,據說熔岩表面無風化層,流動構造相當清楚。我們不是地質工作者,就選擇了已經修好上山道路的大空山。在爬過雲峰山後,有些疲憊的我們就連上大空山也氣喘吁吁的(大空山不算高,相對高度也就50米)。
真正見到火山,和我的想像還是有一定距離的。我原以為,火山表面應該滿是岩漿泡沫石,火山口裡是碧藍的火山湖,而火山腳下是岩漿流過的痕跡。其實經過億萬年的風化,古老的火山表面已經被風化,山上長滿了大樹(但是火山上長的樹相比其他山上的樹來說,長得矮小一些。),熔岩流的痕跡也被風化,地上也長滿了草,還有,並不是每一座火山口都會形成火山湖的,大、小空山和黑空山都沒有形成火山湖。登上大空山,當年的火山口已經長滿了灌木,有幾個喜歡探險的朋友還走到火山口底下去一探究竟,但那億萬年前地球的出氣孔早已經關閉了。從大空山上看小空山一覽無余,形狀與大空山無異,都是屬於“截頂圓錐狀火山”,打鷹山也是此形狀;此外,火山還有“盾狀火山”、“金字塔火山”、“低平馬耳式火山”等,我們到處找尋著,只要一看到平頂的山,就問小李:“那也是一座火山吧?”小李卻說:“這裡火山太多了,我也說不清哪些是,哪些不是。”
待看到“柱狀節理”時,我再一次被大自然的力量深深震撼了。這是一種噴出岩在岩漿冷凝過程中形成,以玄武岩柱狀節理為多見的奇特景觀。在熔岩河谷斷裂陡壁上,6棱狀的柱狀節理有的水平,有的垂直,有的傾斜,有的彎曲,自然地組合成一幅幅壯觀的巨型浮雕作品。自然界的力量如此偉大,當自然震怒時,人類渺小的身軀是何等的不堪一擊!地震、火山、洪水……人類無法與之抗衡,人類不是萬物的主宰,只是萬物世界中的一員,是特殊的一員,僅此而已。
返回縣城的路上,開始下起陣雨。雲南的天氣多變,正是所謂“氣像萬千”。一會是烏雲低低地壓著,豆大的雨點打在車窗上啪啪作響,不一會,又雨過天晴。原來聽說羅平地區的油菜花很美,當金黃色的油菜花綻開之時,層層疊疊的梯田就像灑滿了金子一般。一問小李,他說,我們這裡也種油菜,但不是這個季節。現在是麥子成熟的季節,黃燦燦的麥子壓彎了腰,農民們在田地裡收獲著,這景像宛如一幅畫卷,很像是俄國畫家米勒筆下描繪的《拾麥穗者》。我們不停地按動快門,司機小李不解地問我們:“這有什麼好看的?”我們笑而不答。
雲南不但馬兒個頭小,連騾子的個頭也不大。我總是指著騾子說是驢,被小李糾正好幾回才改正過來。自然界的進化也真是有趣,為什麼哺乳動物到了南方個頭就小一些,可是其他動物和植物到了南方卻長得很大?北方人常在花盆裡栽一種帶刺開小紅花的植物,叫“刺梅”,但是我在西雙版納見到它的時候,確是2米多高的一株巨型灌木,連名字都變了,叫“霸王鞭”。好神奇!
明天繼續包小李的車。
旅行小竅門及相關資訊:
1. 書上說,當年徐霞客來到雲峰山,十分留連,還曾在山上住了兩宿,有些“驢友”也推薦可在山上小住一晚,我們就去考察了一下住宿情況。結果是這樣的---如果你是那種頭一沾枕頭就能睡著的人,或者是對於住宿環境無所謂的人可以考慮住宿,否則勸你就別想了。
2. 我們這一天的行程下來還是挺辛苦的,要是能住在熱海就好了,晚上回去還能泡腳、按摩……
未完待續
小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