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前奏一
當開往西寧的直達列車開始啟動的時候,我的青海湖敦煌之旅就正式開始了。車次是K376,從上海出發,據說不是快車,但是也無所謂,反正我有的是時間,路上還可以順帶觀賞每一地的特別風景。
雖說也沒有影響本人的心情,但是這裡還是提一下,列車晚發達一個小時之久,好不容易行至昆山,又繼續停車延遲,到此時,已經延誤達2個小時。據列車員解釋說,由於世博召開,要優先讓站台軌道給很多動車,所以江浙一帶的站點延誤是很正常的。不由得心想,世博會的召開到底給我們老百姓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不得不承認,江浙滬一帶的綠化意識很強,軌道兩側都種滿了綠樹,所以本來想沿線觀賞風景的預謀失策了,只好再等等。心想甘肅青海境內肯定會好一些。也不知過了多長時間,到了南京,在經過長江大橋的那一刻,朝窗外望去,心裡有一種衝動,想把長江的名字換成黃河,就是不知道黃和願不願意。
當專車拖到徐州的時候,已經是傍晚6點了,算一算,早上九點半登上,到現在已經….多少個小時了,算不清了,但是窗外的風景居然讓我雅興大發,即興賦詩一首:
窗外的綠樹,
飛快的奔向身後,
與之為伴的,
是那金颯颯的麥田。
落日的余暉,
在前方,
將那天際抹紅,
同樣在我的心裡,
印出一輪彩虹。
驢友們不要介意,純屬打油,聊表在下旅途心情。
第二章 前奏二
列車的夜晚不會有很多事情可做,不是很多事情,是基本無事可做。10點多也就熄燈了,唯一能用眼睛看到的就是自己的手機屏幕,以及走道盡頭在吸煙空間抽煙的不眠乘客。當然不是他的臉,是那閃光的煙頭。
發了幾個短信,就迷迷糊糊睡著了,慶幸的是沒有蓋被也沒有著涼,說明一個自然現像,就是夏天確實已經到位了。一覺醒來,已經到了天水市地盤。這裡對我而言是個很特別的地方,因為列車幾乎每隔幾十米就穿過一個山洞,基本上穿梭在綠水群山之間,不禁嘆服工程真是偉大,不由得對鐵路的工程人員和建設工人肅然起敬,同時也深深感到鐵路的建設確實是整個國家民眾過上幸福生活的重要保障之一。
白天的時間比較好過點,因為可以看到很多東西,除了窗外的風景,在車內你還偶爾看到走道上匆匆穿過的美女。你有耐心的話,還可以聆聽天南地北的吹牛調侃,觀察不同乘客的表情,揣摩他們的內心……
第三章 西寧之旅篇之一 駐扎西寧
在下午4點多,列車終於駛入西寧站。下車的時候,心裡還一直忐忑不安,有種莫名的恐慌,因為對西寧的社會治安不是很確定。起源於在車上的時候,有一個阿姨,睡在臨鋪,是西寧本地人,兒子家在上海,所以跑得比較多,她一路給我聊,說要當心,西寧民族較多,性格都不一樣,有一次在家門口都被騙,結果金戒指都交了過去,回到家就被老公大罵是SB,這麼大了還被忽悠。出了火車站,一路奔向汽車站,一直到了公交站點,才發現自己忐忑的心終於平靜下來,不一會兒,3路公交到了,上車直奔預先找好的旅館。
所到的旅館是一個家庭式旅館,是網上查到的,據傳口碑不錯,價格公道,適合喜歡安靜,並且有經濟預算的驢友們。所謂的家庭式旅館,實際上應該是一個家庭在自家的公寓裡運營的私人旅館,公寓比較大,有好幾間房,其中的3~4間臥室就騰出來出租給客戶。但是沒有正規的營業執照,純屬民間運營。不過這間還是值得信賴的,條件也不錯,店主人很好,店主姓陳,可以稱呼為陳阿姨。去了後剛好有個單間,就住下了。陳阿姨還會熱心的向住客推薦一些旅游路線,好像是她和旅行社有私交性的合作,當然了,具體要不要選擇,要看自己的旅游規劃了。
在旅館稍事安頓後,就立馬出門溜達,當時已經接近6點,重要的是將晚飯解決掉,自然首選是要當地小吃。當地小吃很著名的有這麼三個地方,分別是水井巷,馬忠食府,與大新街。你也不用擔心,需要特別去尋找這些地方,因為西寧是個不大的城市,並且道路結構規劃很清晰,這三個地方都是圍繞著大十字不遠。這裡有必要想驢友們解釋一下大十字,要不有點摸不著頭腦。大十字是西寧的中心(個人認為),是東大街,西大街,南大街,北大街四條主干街道的交叉點,並且這四條街基本上就是西寧最繁華的街道了。所以沿著東北大街來到了馬忠食府,一路上就是想著一個食物,那就是羊肉泡饃,主要是也受到了同列車西寧阿姨的影響,說這個羊肉泡饃如何如何的好吃,就是她作為本地人每次回去也要首先要吃一碗。阿姨心腸好,給我詳細介紹說西寧的羊肉泡饃才正宗,還講到品質有三個等級,分別是普通級7塊,優質級8塊5,特級的10塊左右,差別主要是在羊肉數量上。就因為這個羊肉泡饃,我還當場鬧了大笑話。很快到了馬忠食府,但是找了一圈都沒有找到羊肉泡饃,我又沿著附近兩個大街找了個遍,都沒有看到在吃羊肉泡饃的。這不是出鬼了嗎?經典的西寧名吃現在找不到?這個也怪我,因為我這個人不習慣問,總是悶著頭去自己找。結果最終憋不住了,進去一個大店還是沒有,就只好問了一下,原來這個,羊肉泡饃在當地只是作為早餐吃的…現在晚上沒有,我無語了…..
吃過飯盡管還下著小毛毛雨,但是雅興不減,沿著陌生的街道逛到8點多,還發現天沒有黑透。這裡提示一下,西寧下著小雨應該是個正常天氣,本人覺得不會太影響旅游心情,我也一直沒有打傘。但是畢竟剛到,還是回去歇息以便第二天正式的城市之旅。
第四章 西寧之旅篇之二 東關清真大寺
看來6點鐘的鬧鈴並沒有吵醒我,也許是旅途勞累的緣故,睡到8點才醒,不過早晨的味道還是特別濃,街道上人來人往基本都是趕在上班的路上。我的計劃很明確,由於青海湖沒有排在最前面,我需要轉轉西寧市區,熟悉下地形與行情再說,所以首先前往參拜東關清真大寺。當然前往參拜之前首先要解決肚皮問題,還是直接來到馬忠食府,朋友們不要擔心,一大早吃不慣羊肉面也不要緊,這裡也同樣有米粥包子,油條豆漿,各色品種任君挑選。花了2塊5點了豆漿油條,感覺無論是豆漿還是油條口感都要比上海來的要好。
冒著毛毛細雨步行來至位於東關街的清真大寺,一路上明顯感到地界變化很明顯,回族朋友多了起來,女孩子們都裹著頭巾,頭巾顏色隨著年齡大小而有所變化,據說黑色代表年齡較大,粉紅色等代表年齡較小,倒顯得也別有一番民族風味。其中碰見的一個回族姑娘,頭裹圍巾,身著牛仔褲,甜美的臉龐,以及阿諾多姿的身材,讓我至今念念不忘,回味良久,當時好幾次都想衝上去和她拍照打招呼,但是都止住了。主要是擔心身處異地,風俗習慣又不了解,萬一搞不好,被誤解,出了啥事情我一個還招架不住…… 可能由於下著小雨,塔爾寺門前基本沒有游客逗留,我快速在售票窗口處花了15元買了門票進入,並且了解到裡面可以拍照。沿著台階進入展覽大廳,裡面分為麥加聖地模型展廳,以及經書文物展廳。在這裡碰到一位很善良好客的回族信教老者,是展廳的負責人,名字叫哈其(如果記錯了,請見諒),他給我介紹了很多關於伊斯蘭教在各國傳播的事情,還有他們去麥加聖地去朝拜的經歷。在我的請求下,我為他在展廳裡拍下了一張留影,成為我這次旅途中所主動拍攝的唯一一張關於人物的正面照。提到清真大寺的建築,彙集了三種樣式完全不同的風格,分別是阿特式,歐式以及中式,從拱廊就可以看出。但是在這裡,如果你僅僅是一個想看風景的游客,估計會大失所望,因為這裡不僅沒有供奉的雕像,也沒有祭拜的香火,只有被劃分為一個個小空間用來鋪上攤子以便教徒進行朝拜的大廳。在伊斯蘭教裡,聖人是不會被偶像化的,真正的信仰和真主只存在教徒的心裡面。
俗話說,故事產生歷史,歷史造就名勝,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東關清真大寺的來歷。作為青海省目前最大的伊斯蘭教寺院,最早始建於1380年。當時是洪武年間,明太祖朱元璋分封鋪佐他開國有功的回族將領沐英為西平侯,鎮守今甘青地區。當時明王朝通過屯兵、移民等一系列實邊措施,居住西寧的穆斯林居民日漸增多。為了適應廣大穆斯林宗教生活的需要,沐英應回族上層及宗教人士的請求,並奏請朝廷允准,在回族聚居的東關地區動工修建清真寺。不久,一座占地面積達28000平方米,修有2000余平方米的大殿,兩個宣禮塔、一座碑亭院及一些輔助建築物的清真大寺,在今西寧東關大街拔地而起。
第五章 西寧之旅篇之三 塔爾寺
午飯時分終於在清真大寺附近的一家羊肉泡饃專賣店停了下來,點了一碗優級。店家服務很配套,還送了一小碟糖醋蒜,嘗起來還真是頗有滋味。這裡的饃其實是面餅,經得起泡。隨即迫不及待的將餅撕碎拋進熱騰騰的羊肉湯中,頓時一陣香味撲鼻而來,接下來呢就不多說了,一陣狼吞虎咽,湯水不剩……
如果不是跟團,在火車站旁邊的汽車站有開往塔爾寺的班車,另外還有西寧體育館後門不遠處靠近一所大橋的地方也有塔爾寺班車的停靠點,公交車標牌上面寫著到湟中縣(塔爾寺),票價是3元。大約半個多小時的車程,來到湟中縣城,很小,像個小鎮。下了車,直接沿著前方有些坡度的街道往上爬就可以了,不要回頭。大約幾十米,你就看見頭頂是個小山頭,稱之為蓮花山,有個很大的寺門,對這就是塔爾寺。作為我國藏傳佛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大師的誕生地,是青海省藏傳佛教的第一大寺院,原名是塔兒寺,後得名於寺中大金瓦殿內紀念宗喀巴的大金塔。該寺正式建於明朝萬歷
5年(公元1577年),1749年,乾隆皇帝曾御賜寺額“梵宗寺”。塔爾寺是1961年國務院第一批公布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是藏漢建築藝術相結合的佛教園林建築群。寺內藏有豐富的文物,包括各種法器、千姿百態的佛像和浩瀚的藏文、蒙文和滿文佛經和碑刻,是一座佛教藝術寶庫。
塔爾寺的售票處設在景區大門以內,所以你可以不購票的情況下先行進入寺院進行園區內參觀,票價是80元每人,票的作用在於當你進入幾個重要的殿堂時需要出示,比如大金瓦殿、大經堂等。大院內最明顯的地標就是如來八塔,我個人稱之為八寶塔,分別為聚蓮塔、菩提塔、多門塔、降魔塔、降凡塔、息諍塔、勝利塔、涅盤塔,每座塔的底邊長9.4米,高6.4米。建於1776年。其造型大同小異,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長9.4米,底座面積5.7平方米。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磚砌成,腰部裝飾有經文,每個塔身南面還有一個佛龕,裡面藏有梵文。
綜合考慮下來,我沒有購票,所以就在寺院內進行自由參觀。盡管有不少游客,但是還下著小雨,顯得寺院內比較幽靜,又由於寺院是建在山坳裡,所以看起來大殿建築顯得錯落有致,相得益彰。石板路上時不時得對面會有藏佛教弟子走過,時而掩面,時而兩人小聲交談。你還可以看到前來朝拜的藏民,男女老幼都懷著一個虔誠祈福的心。
如果你的塔爾寺之旅結束後,建議你還是乘班車返回市區,並沒有必要在寺區附近住下來,除非你對寺區文化有很深的鑽研精神。回市區的班車還是在你下車時的對面,乘上回頭車即可,但是盡量注意下時間,估計6點多鐘就是最晚的車次了,票價同樣3元。
第六章 西寧之旅篇之四 青海湖鳥島
說實話,青海湖鳥島的風景是最難用文字來記錄的。你必須親自處在這個環境中,眼睛盯著前方的藍天白雲還有一望無際的清澈湖水,才能發現你的呼吸就快要停滯了,你的懷抱已經為她張開。
青海湖遠離西寧市,約100多公裡的路程,當然青海湖本身就是占地很大,周長300多公裡,湖面積可達4000多平方公裡,很多景點是散步在湖的四周,比如日月山,倒淌河,鳥島等等。如果僅僅依靠公共交通,肯定不方便。所以說對於散客來說,如果人數不多,特別是只有一兩個人,最好是跟當地旅行社組織的一日游,價格在90~100左右。旅行社很多,在西寧市逛街的時候就可以見到,另外你入住的酒店旅館也都會有介紹。當然,如果人數相對較多,可以包車,人均在300~400元,相對時間安排上會自由些,想呆的地方可以多呆一會,但是還是要合計好,因為所有景點加起來就一天的時間。剛才所提及的價格都不包括景區費用,飲食開銷等。
這裡有一個問題不得不首先提及,也是絕大部分驢友們都會關注的問題,那就天氣。因為如此美景,大家都不希望被糟糕的天氣做搞砸,比如暴雨。但是大家不用過分擔心,青海湖的天氣狀況也絕對不要依賴所查到的天氣預報,因為她是一個幅員遼闊的純自然湖區,再加上地處高原,屬於典型的高原大陸性氣候,屬於光照充足,雨量偏少的地區。舉個我自己的例子,我到西寧的時候,查了最近幾天全是小雨,並且湖區所屬的海南區也是陰雨天氣,但是我還是毅然決定報名參加了次日的華夏旅行社的青海湖鳥島一日游,結果第二天在青海湖區整個都是大晴天。
第二天一早7點半左右,旅行車的車就到了我指定的地點來接
我,這一點做得比較好。我上去一看,已經做了幾個游客了,也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男女老少,性格各異。找了個靠窗位子坐下來,這一點是比較明智的。根據導游的安排,第一站在贊布林卡停下參觀,是否購票進入,游客有自己選擇的權利。當然對於導游來說,當然希望你每一個景點都進入,這一點就不用我多解釋了吧。贊布林卡是一座藏式寺廟,相傳為贊布林修繕。每每去寺廟游覽,必然會涉及香火錢的問題,這個見的多了,你自己就知道該怎麼處理了。我沒有選擇進入,因為這個地方本來也沒有在我的旅游計劃之內。所以和其中幾個散客在寺外閑逛,短暫停留後,車子啟程前往日月山。 強烈你進入日月山景區的制高點,向遠處望去,壯觀之美進入眼簾,令你無法眨眼,甚至不想挪動雙腿。群山之上,是那淡藍清澈的天空,還有絲絲縷縷的白雲抹於天際,近處的幾座山峰上,還覆蓋著未化的白雪,與自然地山石黑色相映成趣。山風陣陣吹過臉面,也在耳邊帶過 輕微的呼呼響聲,一切都是如此的真實可觸。在這裡還偶遇一個凄美動人的故事,當年文成公主受命遠嫁吐蕃時,在此歇息停留。當她在峰頂西望家鄉時,思想之情油然而生,取出皇後所賜的日月寶鏡觀看,鏡中卻神奇的出現了長安街道的一草一木。文成公主悲喜交加,不慎將寶鏡跌落,摔成兩半,此而日月山得名。離開日月山繼續趕路的時候,再次回首遙望家鄉時,發現已被群山所遮住,再也看不到家鄉,於是嘆息中留下了悲傷的淚水,從而形成了現在的倒淌河。在日月山的峰頂亭子裡,你可以看見描繪當時文成公主西行故事的壁畫,生動而感人。


依依不舍的離開日月山,很快到達下一站。如果你想更多的感受湖邊的風情,並且與湖水深度接觸,最好的場所就是青海湖151景區,形勢好似海邊的沙灘。但是我參加的是鳥島一日游,這裡不是最終目的地,並且鳥島還在青海的西北角上,所以還有很遠的路程要走。在中國最大景觀大道上趕路,是一件很享受的事情。兩側就是綠綠的草原和延綿的青山,前方是通天大道。更有意思的是,你可以經歷陽光普照與雨點急下的不停轉換,很神奇。
好似聽到了鳥的呼喚,呵呵,開個玩笑,從鳥島景點門口到達觀鳥點還要好長一段距離,不但要穿過一個長長的半地下通道,還要在通道的盡頭再次坐上小游覽車在地面上繼續前進約一公裡。當然了,你也可以選擇沿著湖邊的棧道步行前往,也是一種享受。鳥島的票價是120元,其中包括20元的瀏覽車乘坐費用。在通道裡行走的時候,透過玻璃窗看到外面的鳥兒,他們或三五成群的曬太陽,或飛翔於藍天之上,或獨自懶洋洋的閉目養神,整個一溫暖祥和的家園。這個時候,不由得羨慕起它們來,人活得哪有這麼自由呢!

出了地下通道,沿著湖邊來到觀鳥台,頓時就被眼前的景像震懾住了,從來都沒有看到這麼美麗的鳥兒聚集在一起,而且是那麼的自由自在。幾乎的所有的游客都歡呼起來,白色的鷓鴣鳥都和游客一起戲耍。它們就在我們的眼前還有頭頂上盤旋,大家都紛紛將面包屑扔向它們,鳥兒都靈巧地在空中就將食物接住。在不遠的一個大岩石上,像一個平坦的碉堡,是黑色鳥的棲息地,它們似乎不願參與到這場游戲中,獨自在那裡懶洋洋的曬太陽,真是一個各自一派,黑白分

明啊,呵呵。站在觀鳥台上遠遠地望去,湛藍清澈的湖水,與襯著白雲的天空渾然一體,連綿而沒有邊際, 腳下是金黃色的長廊,一直 延伸至湖邊,仿佛自己是置身於天工的彩色油墨畫裡,無法跳出,也不願跳出…… 從觀鳥台下來,輕輕地走在湖邊,石頭都被浪花衝刷的圓滑溫潤,浸在清清的湖水裡默默展示著大自然的魅力。隨手撿起一塊,成為我這次旅途永遠的記念。
接下來就是在下從西寧出發而開始的敦煌文化之旅,敦煌與青海湖是完全不同的風格,且請聽我下回再來分解。
黑鷹兩千
2010-06,寫於中國西北旅途所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