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門三天自游行

作者: 靖瀾

導讀第一天到達時間比預計遲了一小時,趕緊到如家投棧,這個地方實在不能算好找,那是根本不用找,前一晚先致電問過,在火車站坐48路車,思北路口站下車,下車時一抬頭就看見醒目的黃底藍字,呵呵,我們終於可以洗白白了!抓緊機會喝了些水,已經覺得餓了,換上干淨衣服坐車到輪渡,朝著人最多又不用付費入閘的地方耐心等船,根本不考慮會否上錯船。 登岸後,我們 ...

第一天到達時間比預計遲了一小時,趕緊到如家投棧,這個地方實在不能算好找,那是根本不用找,前一晚先致電問過,在火車站坐48路車,思北路口站下車,下車時一抬頭就看見醒目的黃底藍字,呵呵,我們終於可以洗白白了!抓緊機會喝了些水,已經覺得餓了,換上干淨衣服坐車到輪渡,朝著人最多又不用付費入閘的地方耐心等船,根本不考慮會否上錯船。

登岸後,我們這兩個一身游客行頭的美女先後被引“導”了至少五次,都被我們擺擺手謝絕了,雖只用十元,不算貴,但後來發現確實沒必要請導游,到處都有地圖,分岔路口一般都有指示。這裡的明信片只有郵局賣的才附郵資,但很行貨,其余的屬於民間自制,要貼郵票才能寄出,這些作品卻更有意思。後來,那幾十張明信片寫得我們手都歪了。

根據事先做的功課,我們先後嘗了八婆婆燒仙草、葉氏麻糍、張三瘋奶茶等,由於太餓,原巷口魚丸老店正在裝修,它旁邊的林記廈門小吃成了解決溫飽問題的首選:煎蠣餅、魚丸面、炒米粉,另外兩種由於是首次嘗試,新奇新鮮是不用說的了,那個看上去很素的炒米粉由於放了些小蝦毛,於是有了很鮮美的氣息,引得人食指大動。

游過菽莊花園和鋼琴博物館,呵呵,這天在景點門前買票打了八折,別的可以略過不提,但在鋼琴博物館二館裡,立在落地玻璃窗前,看那匹曳地於蓮池一角的暗紅色天鵝絨窗簾,配著雪白窗紗,池邊一叢白帆、幾株修竹,在夏日的下午兀自搖拽,靜聽工作人員在練琴,這一刻既不忍走到琴畔打擾她,也願這份寧靜繼續暫留多一點點…直到另一撥游客到來才舍得離去。

走過海岸邊,從礁石的水痕來看,這裡潮漲時的水位可能高出低潮五六米,這個認知讓我對這個優雅溫文的小島多了幾分敬畏。

從住處步行一站路進了一家永豐小吃,一口氣點了扁食、魚丸、水餃、拌面四樣,吃個大半飽,吃的時候瞄見兩面小牌匾,原來魚丸跟扁食是這裡的招牌,手藝確實挺好,扁食餡裡的肉很新鮮,於是這裡就這麼被定為早餐接待處了。

第二天,一早睡到自然醒,雨淅瀝淅瀝地,時大時小,撐著傘出門,乘上45路車到廈大總站。鷺山名剎山門前的荷花池格外吸引我們兩個花痴,前後總共繞了三遍,就為了用照片留住我們想要記住的畫面。此剎除所有寺廟都有的天王殿、大雄寶殿等,還有專門為鑽研佛學而設的法堂、禪堂等院室,後山上兩位老和尚的舍利塔的背景是雙獅戲球石雕,歸納所得是:該剎以精研佛學為主要修行,且有所成就。這方面的知識所知有限,暫不再探究。說說此處的特點,建築設計以一色漆木作門窗桌櫃,材質色調統一,造像全身作金色,殿內金黃兩色相襯,滿目和諧。別處多名觀音殿的,此處名曰大悲殿,外形為單層八角樓,殿內四位造像面向四個方向,地方雖不大卻幾處角落各有信眾或修行、或禱告,其余參拜者、參觀者絡繹不絕。

根據有限的“功課”得知普陀素菜餅是推薦手信,於是一口氣買了好幾盒分贈同事,又試了南普陀素菜的套餐,上菜時還以為份量不足,吃至過半時方覺要做到不浪費還是需要一點點決心的…

回“家”放下手信,又再登上鼓浪嶼,先沿著鹿礁路欲尋NAYA不獲,便沿著石板堤岸向國姓爺的石雕像邊散步邊照相,之後彎進了福州路,路過不知名的大屋、聲名在外的海天堂構等等,兩人樂在沉靜的小街上瞄准各幅符合大腦成像的畫面,散漫而充實,唯有時間不值一提。直至接入晃岩路,商販和游客將我們的消費欲望帶動起來了,再嘗一回葉氏麻糍,遇見了原巷口魚丸其中一家分店,進了得來全不費功夫的有只齊人高熊仔做門面的UD CAFE,再認真地巡視了布織道若干遍,終於帶著得到安撫的胃,薄了不少的荷包和漲了不少的購物袋回到輪渡碼頭,由於占到一個好座位,清楚見到一條漆著紅紅綠綠有眼睛的小艇,也是從沒見過的。上岸朝著“全球最高必勝客”走過去,順便就晃進了以花生湯聞名的黃則和店。出來時胃已半飽,也有了步行回“家”的體力。路上終於逛了一回巴黎春天百貨,小小地長了一絲見識。

對於從小習慣吃飯的人來說,連續兩天粒米未進,會有點情緒不穩,如果在這以外還走了幾公裡呢?人會變態!例如我吧,當發現彎曲延伸幾公裡的中山路上,滿大街居然連個飯店都沒有,我直接變態了,反復怨念“連個飯店都沒有”導致那個劣徒一直傻笑。於是最後我們選擇了必勝客,因為它有飯供應。對此我納悶了兩天:廈門人在家都吃什麼的?

第三天,下定決心,該起床了,腰部用力,上半身坐起…倒回去。太睏,沒來由地睏…好吧,舒舒服服地賴定我的床,抓緊時間享用,因為十二點前就要交還出去了。打開電視,閉著眼睛了解時事,行程暫延至下午吧。

昨晚吃飽隨便逛的時候終於發掘到思北路對面的商場裡藏了一家中式快餐店,考慮到晚上只能在火車上泡面,午餐就去那裡吃個飽好了。然後就坐車到了胡裡山總站,一看居然是一片沙灘,上炮台的計劃馬上被拋到海裡。風緩緩地,太陽不猛,但也照出了睜不開眼睛的相片。石岸邊,木棧道,沙灘和它上面的礁石,淺綠色的海,柔和的浪花,時光輕緩地衝刷腳下。一笑:這個目的地我們沒有選錯。

火車廂有近半還沒乘客,上車才發現我倆不在同一排的上中鋪,幸好我上鋪是一名單獨出行的大學生,就跟他換了位置,打點好一切,打個盹就爬出來,泡面去。

火車又經過那條不知名的溪,很長一段路程一直在窗外流淌,一葉輕舟漂在溪中央。在一個名叫溪南阪的站停了一會兒,站名正好立在窗外,劣徒抓緊機會又拍了我與它的合照。



(鼓浪嶼·八婆婆燒仙草)



(鼓浪嶼·林記海蠣煎)



(永豐小吃:扁食、魚丸、水餃、拌面)


精選遊記: 廈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