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之年上海世博園之旅2010年6月8日 星期二
陰涼
經過14個小時的行程,我們乘坐的T109次列車於11時半到達上海站,下車後和旅行社接站的李小姐會合,隨著她去乘坐旅行社的巴士。這位小導游22歲,長的圓圓的、小個子,但人很可愛,聲音清脆悅耳,反應靈活。我們在餐廳吃飯後,入住延安西路的延安飯店。這裡曾經是南京軍區的招待所,80年代的建築顯得很樸素敦實。午休之後,大家再次乘車,去世博園的浦西園區。
從浦西園區一號門安檢入園,下午人不多,很快就通過了。進去之後大家分道揚鑣,我和小雲不打算排長隊,也不想去人多的場館,就在裡邊隨意走走。最先進入的是日本企業聯合館的未來郵局,門口的金屬架子上有三個機器人在上下爬行,不時還回頭向觀眾致意,很有趣。郵局內的互動電視節目,向觀眾介紹未來的郵政服務,看來利用郵政管道發展電子商務將是主要方向。
隨後我們在園區內隨意走,看看不同企業不同風格的建築。如船舶館似乎是在舊的造船廠的干船塢內改建,鋼鐵屋架下的黑漆漆的鐵錨、金光閃爍的渦輪和各色信號旗代表造船業,上邊還有展廳。一汽通用汽車館是一個圓柱型建築,萬科的展館是幾個巨大的黃色圓筒。我們還經過了震旦館、民企館,中國石油館等。穿過企業區,我倆先到黃浦江邊,看看江對面的中國館,那紅色的倒鬥型很別扭,旁邊是世博文化中心,像個飛碟似的。遠處還可以看見日本館的那個巨大蠕蟲似的建築。
我們最後到了城市實踐區,這裡主題館城市未來館,該建築是利用原來的一個工廠車間改建,外邊可以看出原來的車間格局,旁邊的高高的煙囪被改建成一個巨大的溫度計,紅色的刻度表明世博園當前的溫度,我們來的時候天氣不錯,上海的氣溫只有22度,還略感天涼。在這片區域,我們排隊看了城市未來館,進入展館就看到一個巨大的磁鐵吸著一堆廢舊金屬,在燈光的照映下,在幕布上形成了的影子,就像現代大城市的輪廓線鳥瞰。這像征著人類在建築現代的大規模密集城市時候,也在生產大量可怕的垃圾。未來館之中,還有很多大屏幕影像,向人們展示城市的現狀和未來。
這裡還有城市聯合館,每個館有幾個不同城市的案例,反映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們在創造現代宜居城市方面的努力。我們先進入的是首爾、深圳和意大利博洛尼亞案例館,首爾突出的是現代文化氣息,深圳表現的是如何使一個衰敗的鄉村轉化成一個藝術家聚集地。而博洛尼亞突出傳統文明和最新銳的蘭博基尼賽車。隨後進的杜塞爾多夫館可以看到一個精心保護的文化城市的氛圍,天津市則以一個在城市化過程之中建設的新型農村華明鎮為例,介紹了中國式農村改造的成就。 此外,我們還參觀了韓國企業聯合館,偌大的建築,似乎沒有啥讓人印像深刻的東西。
天黑之後,可以看見很多館都有漂亮的燈飾和大電視屏幕,在夜色下非常好看。一直呆到大約8點半,我們集合乘車離開世博園區,回延安飯店休息。
2010年6月9日 星期三
雨、陰涼
早餐後開車從延安西路高架路一直向東過黃浦江,去世博園浦東園區七號門入園。上海的交通這些日子感覺不錯,但據說也是世博會期間的交通管制結果。我們到得較晚,沒等多會兒就順利進園區。和眾人分手後,我們與同事先一起看國際組織聯合館。在東盟展區,我們了解到這個在上世紀之中曾被共產黨中國詛咒的組織,如今已從當初的6國變為10國,越南、老撾、柬埔寨和緬甸都成為正式成員。還有一個展台是國際竹藤組織設的,這個組織還是第一次聽說,它旨在促進竹藤企業的發展,推廣竹藤制品使用。現在竹藤原料使用廣泛,竹纖維甚至可用於紡織。在廳的一個角落是世界自然基金的台,大量的兒童繪畫與互動活動旨在促進孩子從小養成熱愛自然,保護環境,保護各種動植物的意識。這個廳中還有上海合作組織、伊斯蘭國家聯盟等政治組織的展台。從這個館出去後,同行的同事一心要排隊看新西蘭館,看到那無盡的隊伍,我們就決定和他分手,各走各的了。我倆漫無目的頂著細雨在園中走,穿過世博軸就可以看到位於正中部位的中國館,這個建築我們真的不太欣賞,大而無當,似乎非常不實用,擺在那裡讓我想起在滿城漢墓之中那個棺槨架子。中國館據說要預約,我們也就沒了興趣,旁邊的台灣館也需要等待幾個小時,其它如韓國、日本、沙特、澳大利亞館也是同樣情況。我們也就欣賞一下這些館獨特風格的建築了,沙特館如一只沙漠之船,甲板上還有棕櫚樹。日本館就像一個胖胖的蠶寶寶,似乎還可以蠕動。而韓國館的外牆上是韓文字母構成的花紋,看不懂但覺得效果不錯。
大館進不去,就進小國小館。我們先參觀的是文萊館,這個小國位於印度尼西亞北部,盛產石油,也是個富甲天下的國家。文萊蘇丹憑借著豐厚的石油收入,在國內建立了非常好的社會福利制度,所以在國民之中享有很高的威望。展館內除了大量的文萊介紹資料,突出的是蘇丹的地位。我們還參觀了蒙古館,這個內陸草原國家的風情很像錫林郭勒,所以我們感到親切,館中有一個恐龍蛋模型,進入之後可以欣賞在蒙古出土的各種恐龍蛋、龍骨化石。在展館裡還有一輛移動式蒙古包的模型,這種蒙古包可能是當年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征服世界時使用的移動帳篷模型。此外,還到孟加拉國、馬爾代夫館一游,這裡沒有啥值得記的東西。我們也到流氓國家北韓的展館轉轉,基本沒什麼展品,也沒有放映視頻,許多人趕到這裡就是為了在世博護照上加蓋一個印章。
在這些邊邊角角的小國館轉過,我們還進入一個主題館—城市生命館參觀,該館力圖用生命的過程來解構城市,用立體三維視頻反映一個城市的生生息息,人們在城市相遇、思想火花碰撞,城市也是一個巨大的有生命的立體,吸納、消化與排泄。但看過之後雖然有些感到震撼之處,感覺更多的是光怪陸離的影像刺激,過後大腦之中似乎啥都沒存儲。這種感覺也是這幾天參觀這些主題館的重要體會。反倒是按照傳統展會、展覽館手段宣傳的小國館,給我們更多的啟迪。我們是落後於時代了?我不以為然。我覺得是有些創作者,過多的依賴這些現代技術,成為技術奴隸,忘記展會的真正意義。
世博園還有一處值得一游的地方,河邊的“畝中山水園”竹林深處,曲徑通幽,回廊精舍,小橋流水,頗有江南園林意境。在這裡沒有啥游客,我們可以安靜的與大自然親近。
午後,在園中吃頓便餐,炒河粉加蘿蔔湯,30元錢,並不像傳說中那麼昂貴。餐後稍事休息,就到集合時間,和大家會合後,上巴士穿行上海市城區,直奔寶山區。到那兒參觀公司聯合上海企業,投資建設的“上海國際節能環保園”項目。
上海國際節能環保園是利用原上海鐵合金廠的500畝土地,陸續改建和重建的土地開發項目。鐵合金廠曾經是上海的能耗和污染大戶,年耗電量占上海1/200,排塵量1/7,該廠於2006年停產。2009年9月中國節能投資公司與上海儀表機電局有關企業簽約,投資3.4億元人民幣,共同開發此項目。項目公司注冊資本金7億元,節能公司占49%股權。目前已經建成廢舊金屬鋼雕公園53000平米,利用舊廠房建成會議中心2500平米,還將進一步建設大量的節能環保建築,深度開發利用這片土地。考慮到上海土地的稀缺性和市場潛力,未來這片土地的升值空間可想而知。我們在建成的會議中心和鋼雕公園參觀,公園之中大量的利用廢舊金屬、機械配件焊接構建的藝術形像很引人矚目,有些不僅是形似,還有很大的像征意義。一只金屬天鵝和名為“同舟共濟”的船很有意思。晚上上海公司在附近的宏亮酒店設宴招待,一直到8點半才冒雨乘巴士回飯店休息。
2010年6月10日 星期四
晨小雨、陰涼
一早我們又開車去世博園7號門,今天被無數的旅游團隊包圍,落入園區入口的人海之中。在擁擠的蛇形排隊鐵欄之中排隊,心中恐怖的想到,如果壞人在安檢之前實施破壞,這裡的群眾真沒得跑。好歹過了這個關口,進園區開始最後一天的活動,今天我們集中在歐洲區看些小館,因為大館實在是等待的人多,有些館的輪椅綠色通道都需要等2個小時以上,我們一共就是4個多小時,所以不想浪費時間和精力排隊了。
首先進入斯洛伐克館,這個阿爾卑斯山脈小國,和瑞士、奧地利等國家的傳統文化相似,所以地區風貌、建築、民俗等,共通之處甚多,我們在這裡欣賞了一個精彩的風光片,讓我們感到一種親切與熟悉,希望今後有機會去親身體驗。旁邊的愛沙尼亞館的大廳之中,呈階梯狀的坡上放了幾十個各色撲滿豬,希望人們把自己對未來的希望和憧憬寫成紙條,投入撲滿中。廳的後半部也是視頻播放,讓人們了解愛沙尼亞的文化、旅游和商貿機會。
愛沙尼亞對面就是瑞典館,我們在這裡利用在北京收到的VIP證,順利進入參觀。瑞典館是環保與節能主題館,正廳之中一個巨大的透明的尼龍肺狀氣泡,不斷地變化著色彩,寓意人們的生活自然和大氣環境,可以在人們努力下變得像天空和海水般湛藍,也可能因人們不經心的破壞,變得無法生活,變得像世界末日一般恐怖。另一間大廳之中,中間是一個用瑞典工業生產的精致家電、廚具裝配的廚房空間,周圍展示的是瑞典開發的獨特節能環保技術,如一種克服金屬軸承摩擦力的技術,使得自身能源消耗下降,效率提高,這種技術已用於風力發電機上。瑞典的最後展台是個兒童游樂場,讓未來的希望--孩子們在歡樂之中,學會珍愛環境,珍愛自然。我還和展廳之中的瑞典工作人員交流,互留信息,以便和瑞典的節能環保技術企業建立關系。
從瑞典館我到馬耳他館參觀,這裡的主要內容是讓人們了解這個位於地中海中心,基督教文明和伊斯蘭文明交彙點的小島,不同凡響的歷史和獨特性。一部電影展示了該國自史前時代到現代不斷面對的入侵和衝突,在這種歷史風雨之中,能夠始終保持自己騎士團國的特色,真是個文明歷史奇跡。馬爾他現在的首府瓦萊塔,就是紀念為保衛其獨立何文明做出貢獻的15世紀的瓦萊塔爵士的。從圖片看這個島國的建築風格和意大利、希腊南部頗為相似。
我們還在隨後參觀了前南斯拉夫聯邦成員之一的馬其頓共和國館和黑山共和國館、阿爾巴尼亞館等,主打都是旅游內容,山鷹之國阿爾巴尼亞曾經是中國在世界的少數幾個擁躉,但現在也已漸行漸遠,這樣的國家比那種所謂的兄弟要好得多。意大利境內的彈丸山國聖馬力諾,以其世界最長久的共和國制度歷史而驕傲,在這個小民主國家,獨立、尊嚴、公民自治權利是無比重要的,即使是強大、驕傲的拿破侖路過此地時候,也不得不予以尊重。我們在等待進入列支敦士登館時,和漂亮的列支小姐用德文交談,得知我們曾數度到列支旅行,她也感到意外和興奮。此外,我們還瀏覽了白俄羅斯館,展館內外都以兒童畫裝飾,色彩充滿熱烈、童趣和歡快。保加利亞館今天還特意在歐洲廣場展示民間歌舞,激烈節奏、歡快旋律和鮮明的色彩,讓人感到這個東歐國家和俄羅斯的親緣關系。羅馬尼亞館的環形舞台上也有民族管樂和歌唱表演,這些都加強了歐洲展區的文化色彩。
我們除了進入這些不排隊的場館參觀,也在外邊欣賞了不同國家展館的風采,俄羅斯館的繪著挑花圖案的幾個巨筒建築,讓人想到俄羅斯套娃;立陶宛館帶人們去稱作世界最大的熱氣球,欣賞波羅的海小國的湖光山色;奧地利可能為突出其阿爾卑斯山國、冰雪運動之國的特色,用奧地利國旗的紅白色作為展館主色調;挪威館木制的船舶似的建築配上白帆布頂,讓人聯想起維京時代;荷蘭館營造一座現代的宜居之城,丹麥則突出其自行車文化;最奇特的是英國館,好像一個大毛絨球。歐洲各國都在凸顯自己的獨特性,和對現代環境、未來的詮釋。正是這種文化的多元保存,使得歐洲具有巨大的文化吸引力。但歐洲館太多,我們在短時間根本無法看完,只好觀一葉知秋了。
我們今天的精力只夠在歐洲展區小游,美洲區和非洲區展館只有留下遺憾,希望今年後半年還有機會光臨世博園。
這幾天的世博園之旅,雖然是如老牛破車,緩行漫步了一些邊角展館,但仍然感到此次博覽會的成就,為上海人做的這件文化、經濟交流大事業,從心底佩服。盡管因為不同時的人對於文化展示手段不同理解,我們依然在博覽會獲得巨大的身心愉悅和進入文化歷史知識寶庫的興奮。世博會的文化、經濟影響力將是深厚與長久的。
晚上浙江公司在我們飯店附近的“蘇浙彙”酒店宴請,地道的蘇浙口味,大家把酒言歡,盡興而散。酒後我們在街頭散步,直到徐家彙地區才折回,看看計步器,今天步數超過18000步,創下紀錄。
2010年6月11日 星期五
陰、涼快
上午在附近街頭小花園散步,彈丸之地能夠營造得有樹林、坡地、小湖泊,建築了草亭和散步小徑,真得佩服上海造園匠人的技術,這也許是江南園林藝術的遺風。午飯之後先開車去浦東,登上東方明珠電視塔鳥瞰浦江兩岸風景,對這種游覽我並沒有多大興趣,隨眾前行而已。本計劃再去城隍廟逛逛,因臨時小車禍而耽擱,只好提前進行最後的項目—黃浦江十六碼頭乘船游江。天氣陰沉、暮色將至,能見度不好,照相的效果都很差。但從江面看浦東和外灘的大廈,又是一番景像。這些高層建築一個賽一個高,即將落成的金融中心,據說又要超過金茂大廈。這種高層建築符合亞洲人的性格,霸氣、浮華,但並不讓人感到親切。
上岸之後直奔上海車站,晚上9點15分乘D308次車回京,軟臥車廂還很舒適,一覺醒來已是京城附近,7點過到達北京南站,打車回家,結束上海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