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翔半日游

作者: tjm1966

導讀南翔古漪園我久聞其名,但未曾一往。數年前車經古漪園門口曾想下車看看,但行色匆匆最終還是路過。今年端午假期,我在地鐵世紀大道站內看到一張上海地鐵運行圖,發現11號線可達南翔,便乘4號線至曹楊路站轉11號線前往南翔。從南翔地鐵站乘南翔2路公交車僅一站就到古漪園,正是中午時分,飢腸轆轆,遂考慮先解決午餐問題再游園。見古漪園餐廳緊臨古猗園,似與其 ...

南翔古漪園我久聞其名,但未曾一往。數年前車經古漪園門口曾想下車看看,但行色匆匆最終還是路過。今年端午假期,我在地鐵世紀大道站內看到一張上海地鐵運行圖,發現11號線可達南翔,便乘4號線至曹楊路站轉11號線前往南翔。從南翔地鐵站乘南翔2路公交車僅一站就到古漪園,正是中午時分,飢腸轆轆,遂考慮先解決午餐問題再游園。見古漪園餐廳緊臨古猗園,似與其一家,感覺所售小籠包會正宗些,我便入內欲品嘗久負盛名的南翔小籠,發現那裡購食小籠的隊伍已排到店外,便轉過街角到旁邊的一家南翔小籠包店,食了一客南翔小籠包。食後感覺味道並不如想像得那麼好,我想會不會古漪園餐廳的小籠包正宗些,但轉思南翔小籠的正脈也許早已轉入上海城隍廟旁的南翔饅頭店了。

古漪園原為明代私家園林,漪園,取“綠竹漪漪”之意。園主人與祝允明、董其昌等明代書畫大家有交集,祝、董兩位還在園林內留有題額。祝允明為園內荷花池邊的石舫題“不系舟”,董其昌則為園內逸野堂題匾“華岩墨海”。可惜數百年過去,祝、董真跡早已不存。看得出,戲鵝池一帶應是古漪園的主體部分,亭台樓閣多臨水而建,與水景配合,體現了“亭台到處皆臨水,屋宇雖多不礙山”的意境。這些建築既是風景點綴,又是觀賞風景和避風避雨休息之處,屋面小瓦筒瓦,屋脊花色鏤空,門窗油漆粉刷色彩簡樸素雅。園內廳堂,亭廊連片相連,布局上曲折多變,花色漏窗,景物深幽,布局精巧,花石鋪路,有明代園林的建築風格。南翔還把原在其他地方的雲翔寺兩座唐代經幢、一座宋代普同塔和另一寺的一座殘塔萬安塔移入古漪園,一為保護,二則增添園林古意,同時擴充了園林面積,實在用了些心思。不過,園林終究應該是私家性質,帶點私密性,游人應該少些,雅致些,有點書香味,否則就失去了園林的韻致了。現在的古漪園實際上已淪為公園,沒有了古代私家園林的韻味。園林成為大眾的樂園,為更多的人欣賞,這是園林的喜事,卻也是園林的悲哀,更何況是已淪為公園的園林?!步出古漪園,前往南翔老街。老街名人民路,稱作步行街。街很短,臨水建了些仿古建築,談不上有多少特色。周邊已為高樓包圍,已無古鎮輪廓線可言。不過較有味道的是步行街上的碎石鋪街,不知此路面是否舊物,如是則最好,如為後來所為,亦行,因為多少有點古樸和鄉土味。街上有兩座建於五代北宋間的七級磚塔和南朝梁代古井及寺門部分殘留的基礎,是雲翔古寺舊物,此寺早已不存,唯兩塔留存至今,堪稱奇跡。古塔附近是一處成色較新的寺院名“留雲禪寺”,我本無意入內,但見其建築風格與眾不同,便購8元香花券入內。留雲禪寺亦名海潮寺,也是古鎮南翔的一處寺院,始建於清初,後毀於戰火。前幾年此寺在雲翔古寺舊址重建,建築風格像日本寺廟,聽介紹是仿唐,也就難怪了。不過,既是在雲翔古寺舊址建寺不復建雲翔而另建它寺,且建築風格取仿唐,總讓人感到與時與地不合,有些不倫不類。不知道南翔方面是怎麼想的。步行街與生產街相交處的丁字河面上建有三橋,名為太平、吉利、隆興三橋,據說舊時南翔人過年和嫁娶以走三橋為吉,這種“走三橋”的祈禳風俗在江南一帶古鎮較為普遍。河網縱橫的江南水鄉古鎮中心地帶三橋相連的現像較為常見,也是其美景之一,有此習俗也順理成章。太平、吉利兩橋橋堍相連處建有一亭,內有“太平競渡”石碑,當年南翔人端午賽龍舟時這片相對寬闊的水面是龍舟的始發處。我到南翔之日是端午的前一天,但我在那裡看不到賽龍舟的跡像。看來,今天的南翔人既沒有了可賽龍舟的寬闊河面,更主要的恐怕是沒有了賽龍舟的心力。端午賽龍舟是本是南方水鄉的一道文化場景,江南亦然。但今天的江南尤其是上海郊區基本上已看不到這樣的風景,江南水鄉古鎮的韻致不僅僅在表像的臨水而居的仿古街市和飄著紅燒扎肉香的食物,還在浸潤在古鎮血肉深處的與水鄉澤國水氣相連的文化留存。沒有了這些靈魂,那些建築實際上與影視基地裡搭建的沒有生命力的場景無異。離太平橋不遠有座名為金黃橋的古石橋,是從別處移來的舊物,橋額“嘉惠行旅”,橋一側有橋聯“來川上游但看行雲流水”,“當橋畔坐還邀清風明月”。市河輕流,槳聲燈影,粉牆黛瓦、水岸人家、行坐橋頭,看過往行旅,聽市井喧嚷,該是一幅市俗中不乏詩意的江南水鄉集鎮圖畫。昔日的南翔古鎮早已成為與上海中心城區逐漸相連的鬧市,鎮區高樓不少,古鎮面貌已難尋覓。南翔方面留一片彈丸之地,保留和建一些仿古的街景,雖似為時已晚,且有點勉為其難,但也可見鎮政府力圖保留一絲歷史文脈的苦心。恐怕用不了多長時間,南翔該撤鎮建街(道),有這麼一丁點留存,會有助於過往行人知道,腳下的街市曾經是一片水鄉古鎮。這是一份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已經消失了的風景的緬懷和追憶。



(南翔古漪園一景)



(古漪園不系舟石舫)



(古漪園唐經幢)



(南翔太平橋)



(南翔雙塔)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