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如何看世博

作者: fgw

導讀該如何看世博國 聞2010年上海世博會占地5.28平方公裡,24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場館,那美麗多姿的場館建築,那豐富動人的科技創新,那目不瑕接的展示呈現,驅使著入場觀眾奔走排隊、觀看、觸摸、拍攝,急急忙忙,看了一個又一個,生怕吃虧,高強度的身體運動,使人疲勞,腳痛、腿疼、骨頭痛……。高密度的內容轟炸,使人審美疲勞,於是網上出現了“不看後悔,看了更 ...

該如何看世博國 聞2010年上海世博會占地5.28平方公裡,242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場館,那美麗多姿的場館建築,那豐富動人的科技創新,那目不瑕接的展示呈現,驅使著入場觀眾奔走排隊、觀看、觸摸、拍攝,急急忙忙,看了一個又一個,生怕吃虧,高強度的身體運動,使人疲勞,腳痛、腿疼、骨頭痛……。高密度的內容轟炸,使人審美疲勞,於是網上出現了“不看後悔,看了更後悔”“得不償失”等言論。加上極少觀眾在世博園區內的某些不文明行為,使得許多人心理畏懼。在我看來,上海世博會對於中國人是一堂偉大的課!三十來年的改革開放使我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觀,同時,也有許多麻煩。城市應怎樣發展?生活怎樣才更美好?什麼樣的環境才是有利市民生態?這是擺在我們面前嚴峻的課題。如今世界各國的“老師”齊聚上海來上課了,我們難道還不快快去學習嗎?究竟該如何看世博?我入園三次,逐步有些感受,歸納為四種策略和兩個角度。四種策略之一是看熱鬧與看門道結合。可以說目前大多數人到世博會是看熱鬧,但我想:“看熱鬧”不應是貶義而應是褒義。要知道:上海世博會是百年不遇的啊!一輩子第一次在咱們中國辦,200多個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都來了,帶來了世界多國的“讓城市更美好”的先進理念和科技,這“熱鬧”不看行嗎?!有人說,單是入世博園看幾十個場館的各具特色的建築外形就是一場視覺盛宴,所以人們的相機到處捕捉鏡頭,人們也紛紛入鏡。當然,有可能的話就可以看看門道,這個看門道也不是說要像專家那樣,看出一整套。只要在一個館內仔細看,靜靜想,多問幾句,就可以看出在熱鬧背後的門道來。例如走進用木板組成的挪威館,見到許多波浪形的造型,想想:是啊,盛產木材的挪威不正是海洋國家嗎?那彎彎曲曲的線條不正是像挪威國家的特長海岸線嗎?!展館的設計顯示出該國的地理特色,這也就是自己看出的門道了。在城市最佳實踐區,人們可以看出許多“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門道來。四種策略之二是走馬觀花與下馬探花結合。世博園裡東西太多了,個個都要看,樣樣都要看好是個兩難,如何處理?尤其是對於許多只入園一次的客人,就一定要采用這個策略。不少熱門館排長龍,長龍也得排,就排一個。排隊時玩游戲機、打撲克牌、看書、聽音樂、整理照片,入了館就仔細問、聽講解,慢慢看,靜心悟,拍照。下馬探花建議你到城市未來館看,看看未來的城市為什麼是生態之城、水之城、智慧之城、太空之城、能源之城,我們應怎樣從現在做起,向未來前進!有了感悟後就去走馬看花:亞洲、歐洲、美洲、非洲……,A、B、C、D、E片區各走一走(可以乘園區內的免費巴士),看見人少的展館就進去看一看。四種策略之三是專題式與瀏覽式結合。專題式就是入園前做好功課,從許多專題中選一兩個,例如:建築、能源、環保、藝術、城市,有的人別出心裁,搞陽光世博拍攝或者夜幕世博拍攝。選好專題入園後專門收集專題資料,看、聽、問都圍繞這個專題去進行,例如,你想就環保專題去了解,可以專門了解這次許多園區場館的建築材料是如何節能減排的;你要了解那外形像太空堡壘的日本館為什麼叫“會呼吸的展館”?你要看葡萄牙館內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發電的介紹,啊,葡萄牙館的外牆全是軟木板組合,拆下來後能再次使用。對了,以前聽說世博會結束後大多數場館要拆掉,心裡想太浪費了。誰知人家早計劃好了,據說多數場館的建築材料是可以循環使用的。你可以到萬科館、德國“漢堡之家”、“滬上生態家” ……許多場館深入了解。這次世博主題館的屋面裝了2.8兆瓦太陽能發光體,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年發電量達28萬千瓦/時。你在世博園內乘坐的巴士是使用新能源的,1000多台車,基本是零排放,為什麼?因為它們不是世界上最先進的燃料電池汽車就是純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有了專題式的參觀,其他內容瀏覽就可以了。四種策略之四是現場看與用媒體看結合。“網上世博”是這次世博會的一個創新,坐在家裡移動鼠標就能大體看了世博各國場館的內容,另外,“東方衛視”每周一到五上午9點到12點的世博專題:“歡聚2010”,可以幫助我們更全面了解世博,彌補現場看的不足。兩個角度,一是從形式上看,另一是從內涵上看,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首先是從形式上看,適當地從內涵上看。從形式上看,就是欣賞形式美,一是建築形式美,世博場館沒有一個是重復他人的,全是當代建築設計師獨創智慧的結晶,那些千奇百怪的幾何形體使你目瞪口呆,吸引你不停地拍照,二是色彩美,那中國館的紅色系列、那芬蘭“冰壺”的潔白、那羅馬尼亞館的綠色、那西班牙館的巧克力色、那愛沙尼亞館的紅紅綠綠……,簡直是色彩的海洋!三是園區環境美,起碼可以分為陽光世博和夜幕世博。白天你除了圍著場館轉,還可以到碼頭看看濕地,看看黃埔江,到幾個洲的廣場看節目;你或者登上世博文化中心二、三十米高的360°環形走廊,從空中欣賞整個世博園區。白天可以遠眺、瞭望各個場館,可以更好地把握幾十萬人在各個場館、各個廣場的活動。到了晚上,更可以欣賞到許多場館在燈光映照下的形態和光彩。尤其是世博軸那陽光谷,光影變幻、圖案更替,使人迷醉!或者你乘世博游輪沿著園區兩岸巡視,不僅可以看到那如飛碟般的世博文化中心在夜空中熠熠生輝、看到日本館那閃閃爍爍的太空堡壘降落人間,而且可以看到噴泉升起幾十米的水柱、水幕,這時真有銀河落九天之感,還可以看到浦西區信息館的七色變幻,激光柱四射……。從內涵上看,就是欣賞內涵美。如同歷屆世博一樣,科技創新和應用是本屆世博會的基本內容。圍繞“城市,讓生活更美好”這個主題,上海世博園區的各個展覽場館自身的建設就貫徹了綠色、環保、生態、節能、和諧、宜居的理念。我們看中國館,感知的更多的是鬥拱造型的“東方之冠”之美,卻不知這個鬥拱型成為天然的遮陽體,可以減少熱量進入室內,館內的玻璃是超白透明的,減少了玻璃反光對外面環境的輻射作用,還運用了中水回收、雨水收集技術和綠色建築材料……,這樣一想,中國館就是東方形式之美與現代科技內容之美有融合的大美!還有日本館、英國館、德國館……都在建築場館上體現綠色理念和先進的科技。又如整個世博園區80%以上的夜景采用LED,成為全世界最大的LED示範應用區,園區內的雨水、污水處理收集率100%,工程廢棄物和垃圾是百分之百地回收利用……。所以,在園區裡面,處處有科技,處處有節能減排。當然,我們不可能像專家那樣全面、深刻,但是只要我們有豐富感受,有一些理解,尤其是通過現場參觀,對城市未來有了較為明確的信息,那就值了!誰不想自己的生活更美好呢?另外,這次世博還有幾個值得稱道的地方,一是雖然入園人很多,但還是比較快,二是青年志願者服務一流。三是女廁比男廁多,四是飲食不困難,直飲水方便,快餐供應形式多樣,選擇面廣。至於入園時間問題,我的意見是要麼一早去,力爭九點入園,馬上到熱門場館,這樣不用大熱天排幾個小時(4號門近日本館;5號門(高科西入口)近沙特館;5—3號門入口近中國館;6號門近世博軸;7號門近歐洲區;8號門近美洲區、非洲區),要麼中午入園,避開人流高峰,還可以傍晚入園。



(夜幕世博)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