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北京到承德自駕游攻略
一 決定
決定離開北京,自駕車游玩一次已是必然了,2010年前四個月都快過去了,也沒出去旅游過,整個人都變得慵懶了。想著五一畢竟有三天的時間,就決定選這個日子放松一下心情。於是興高采烈地在網上搜了一遍又一遍,陡然間驚愕於五一期間高昂的住宿費,又聯想起往年:任何一個景區,任何一個景點,那真是“紅旗招展,人山人海”。於是這個決定馬上就被廢除了,取而代之的是:提前一個星期,於四月的最後一個周末出行,最大的優勢就是便宜&人少。(家主批語:實際真是如此。)接下來,便是決定去哪裡游玩了。
似乎今年的氣候很詭譎,與大家開玩樂,抑或是藏貓貓!氣溫到了四月底還是忽高忽低,令人揣測不定,所以今年的綠色也就決定來得遲些,花也決定開得遲些,春天決定隱匿了,好似夏天決定了要與冬季直接完成交接班。因此,我們把此次出行的目的地進行了篩選,所有自然風光的都被 “勘搜”掉了。最終以文物古跡類的景區為首選,從而定下了承德。為什麼決定去承德呢?理由如下:家人比較喜歡頤和園,而避暑山莊比較像頤和園;路途近且通暢,京承高速已然全線貫通了,也就兩個小時左右;第二,那裡文物古跡眾多,不太受天氣影響;但有的人覺得應該在暑假去那裡避暑,其實不然,承德的夏天和北京一樣熱,一點都不涼快,而且那時游人如簇,會大掃游興,住宿也頗不好找。
就這樣,我們的行程最終決定了:周六早7點出發,預計10點到達普寧寺上客房酒店入住,上午去普寧寺看大佛,中午去避暑山莊一直玩到天黑,晚上在市區逛逛。周日一早去普陀宗乘之廟和須彌福壽之廟,如果有時間去普樂寺或棒槌山。天黑之前回北京。(家主批語:事實證明,我們的決定相當正確——省時省錢人又少。)
二沒有
沒有美食在路上大快朵頤怎麼能夠?周五晚上去超市買了餅干、話梅、小西紅柿、烤饃等,當然還要灌上三大瓶白開水。地圖、手機、身份證、照相機、濕紙巾、干紙巾,一應俱全。然後就睡個好覺,明天早起。
考慮到交通擁堵原因,決定七點半過京承高速主站。實際上,道路沒有想像得那樣寸步難行,可能大家認為這個時候還不適宜出行吧。當車子開過機場北線、懷柔、密雲三個出口時,你會明顯感覺你身旁的車越來越少,行駛起來非常的愜意,可以在寬闊的高速公路上疾馳,說起疾馳,就得提到限速,一路上有3個限速,分別是120、100、80。尤其到河北境內,坡多、彎多、隧道多、測速多、攝頭多,請大家多多注意。
一路開到承德,牌子提示得很明確,沒有什麼好說的,只是快到承德時有一個岔口,向左走——承德,向右走——沈陽。全程過路費105元,北京65,河北40元,如果在承德西出高速去雙灤區,則是35元。對了,北京境內的服務區還沒有開,只是快到承德時,才能方便休息。
出了高速,也沒有什麼別的路, “一本道”往北就是了,左手會出現一條河流,就是傳說中的武烈河。過安遠廟大橋,見路口右轉,約摸再走個3分鐘,就到了普寧寺上客房酒店。一路上沒有任何意外。
三意外
意外的事其實不要太多啊!首先普寧寺上客房酒店的停車場意外地空曠,搞得我們很猶豫,害怕走錯了地方。再三詢問後,我們才戰戰兢兢地停好車,拿著行李向大廳門口走去。那是一間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築,讓你看不出有幾扇門,猜不出哪扇門是開著的,我們還在尋思時,中間兩扇意外地向兩邊滑開,原來是個自動門。步入大廳,一派藏式風格,感覺耳目一新。
進了房間,設施感覺就差強人意了。有好有壞,馬馬虎虎吧。其實人的思想是很怪異的,當你跑了幾家旅館都滿員時,你就會著急抓狂,恨不得只要有張床就心滿意足,開心至極;如果酒店的入住率不高時,你又心生疑竇,總感覺住的房間不好,不是價格高了,就是設施舊了,反正是後悔了,認為是虧了。
我們之所以選擇住在普寧寺上客房的原因之一就是——免費停車,不但住店停車免費,由於離普寧寺超級近,所以去普寧寺游玩也等於免費停車了。就此項,可節省20元錢。呵呵!
收拾停當,就正式開始我們的承德之旅了。很意外,一拐彎就到了第一站普寧寺了,特別近。門票每人50元,是外八廟最貴的了。但更意外的是:從2010年5月1日起,承德所有景區門票都要漲價。呵呵,再次感到我們選擇這個日子到這裡玩是那麼英明神武,我們又賺到了!
普寧寺始建於乾隆朝1775年,經過220年,被批准為世界文化遺產,如今是中國北方最大的佛事活動場所,由於是皇家寺廟,規模宏大,氣勢磅礡,又被稱為曼陀羅佛國世界中心。
凡是佛家寺廟格局大抵相同,一進山門便是彌勒菩薩,兩邊自然是四大金剛,就是分別拿著劍、琵琶、傘、蛇的那四位,又代表著風調雨順。在山門殿裡,最值得一看的是要繞到彌勒菩薩後面的韋馱菩薩手裡拿著的韋馱杵的方向。這句話真夠累的,不知大家明白否?就是看韋馱杵所指的方向。有橫著的,還有豎著的,意義便有不同了。
還沒等細看韋馱,就聽見大雄寶殿前佛樂聲起,有喇嘛和居士在做法事。我們頓感意外,游過不少寺廟,還是頭一遭趕上,於是便跑過去觀禮。做法事的人還真不少,足有五十人,把殿前的空場站得滿滿的,游人都上不去。傾聽一會兒,他們似乎在頌唱觀世音菩薩,唱至某處,便有一人跪倒叩拜,動作非常虔誠肅穆,歌聲卻是清淨綿長,樂音裊裊,令旁觀者亦感身處極樂,不受俗物羈絆。
最為震撼、最感意外的是大雄寶殿後面的大乘之閣,閣中供奉的是一尊金漆木雕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通高27.21米,是鎮寺之寶,唯有北京雍和宮裡的大佛才有與之PK的資格,甚是壯觀,最值得一看。當地人也把普寧寺叫做大佛寺。
雖然我們沒有遇到,但據說這裡的導游特別能忽悠游客,上香、祈福、保平安等,均成為掏你家鈔票的緣由。所以還是給大家提個醒,捂住錢袋是第一要事,你可以說,我可以不掏錢。
按計劃我們游覽普寧寺大概需要1.5-2個小時,然後出門打車花10元去避暑山莊,因為怕山莊那邊不好停車。但意外的是,我們發現了直接去山莊的6路與26路公交車,一人一元,大概7、8站路,真是省啊!
下了公交,一眼就瞅見網上說的大清花餃子店,我們打算在這裡吃午飯,然後把下午的時間都交代給避暑山莊。我們要了一盤蒸餃、一盤水餃,還有一盤炸餃子,味道不錯,價格姑且接受,就是服務太差,估計那批服務員都沒經過培訓就上崗了。
填飽肚子快1點了,我們趕緊去避暑山莊,這也是此行最重要的景區了。剛買了票(90元,五一後120元),野導游就“叮”了過來,張口要80元,這令我有點不爽,因為使我想起了砸一錘要80的黃大錘,碰巧又有幾個人要進山莊,我們就假裝認識,謊稱是一起的,最後侃價侃到一人10元。
於是我們就跟著導游從麗正門進入,聽她的彙報了:避暑山莊總面積564萬平方米,相當兩個頤和園大小,包括山區、平原區、湖區和宮殿區,此園地勢與中國地勢相同,西北高,東南低…清康熙帝以四字提名匾額,共36處,後其孫子乾隆以3個字撰名匾額也計36處,合計72景,這些景色有的還在,有的是復原的,還有的則消失了……
園子是很大,有多少時間都不夠玩的,要看精髓的至少要半天,4-5個小時吧。下邊還是我來給大家簡短介紹吧:導游主要在宮殿區做講解,宮殿區也就是博物館,其中以“澹泊敬誠”、“煙波致爽”最為有名,可以看看西暖閣。從“雲山勝地”出博物館後,有一塊大石頭,上書“避暑山莊”,由於不走回頭路,所以在這裡把照片留下,左手十幾米是坐環山車的地方,每人40元,在山上停三處,兜一圈40分鐘,個人推薦還是坐車游覽的好。
山上停泊的第一處為“四面雲山”,是登高眺遠的好去處,可觀承德市區。第二處為“二馬道”,是山北側的一段城牆,此處城牆可以遠眺小布達拉宮及班禪行宮等北部諸廟。第三處為清風綠峪,導游稱“冷宮”的地方,每隔半個小時有編鐘等樂器演出,若時間趕不上,可以不看,但此處可以看到山莊東面的景色,如棒槌山,蛤蟆石,還有圓亭子等。最後坐車下山,到“水流雲在”亭下車,結束環山游。
然後去游如意洲,從洲南端“無暑清涼”一路北走,經“延熏山館”、“一片雲”、“水芳岩秀”,最後到《還珠格格》拍攝地“煙雨樓”,導游在此處收錢走人。我們自行繞到“滄浪嶼”再回到“水流雲在”亭休息。經商討之後,決定改變原本從湖北四亭去熱河泉的路線,而是橫穿草地,經“試馬隸”到“文津閣”。而此番意外改變行程讓我們得到更多驚喜。
首先是走草地,這在北京想都別想,終於找到了踏青的感覺。“試馬隸”是一塊大石頭,上面寫著這三個字,沒什麼好玩的,只是個路標吧,它告訴你文津閣不遠了。
在文津閣的南邊有一處景點,名為“曲水荷香”,模仿西湖十景之“曲院風荷”。實際是一個流杯亭,這流杯亭北京也有幾處,倒不稀罕,關鍵是在亭子內部北橫梁上畫著的一幅畫,這畫是幅普通的畫,畫的是一個普通的亭子,四根立柱,一個尖頂。問題就出自這個亭子的尖頂,你從東邊看去,這尖頂是往西歪的,你若從西邊看去,這尖頂是往東斜的,只有從正中看去,這亭子的頂才是正的。這亭子於是有個名字叫東倒西歪亭,說做人做官啊,一定要正己正身,不能走歪門邪道啊!呵呵,有點意思!
進入文津閣,也沒什麼意外的景致,先是一座假山,有隱蔽牆的意味,繞過假山,是一潭池水,水北岸的文津閣與文淵閣、文源閣、文溯閣是皇家藏書的四大閣,想必這池水的設計有失火時的考慮。閣是雙層的,且屋檐向空中延展得比其他屋子更長,估計是考慮了潲雨時怕把書籍打濕吧。站在閣前的空場上,可以看到“日月同輝”的奇觀,日在天上,月在水中,奧妙便藏在那假山之中,可謂構思比較新穎,也是我們此行最感意外的地方,若不來文津閣,便錯過這美景了。
出了文津閣,我們橫穿北部草原區,在途中,發現散養的梅花鹿,它們警惕性很高,見我們逼近,馬上起身向更北處奔去。我們則繼續向東,經過萬樹園,看了蒙古包,又轉向北面的永佑寺,參觀了仿杭州六合塔建造的永佑塔。然後一路南向,奔到熱河泉。這熱河當時是相當出名的,今天的河北省便是原來的熱河省,如今的熱河已經不再熱了,只剩下岸邊的一個大石頭,供游人抱著它照相而已,蠻多滄桑的感覺。
沿東路繼續南行,便到了金山,是仿造鎮江金山寺建的。假山、真水、高亭、長廊,總而言之,還是皇家會玩,會享福啊!
東路最後的景點就算是水心榭了,而德彙門的那片建築已蕩然無存了。我們大約在6點鐘從德彙門與麗正門之間的城關門出了避暑山莊。
從山莊出來往南走到一個環島,環島西行,便是西大街。此時,夜幕降臨,西大街的北側夜市開始,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最後走得累了,隨便找了一家快餐店,隨便吃了些家常菜,便坐公交回旅店休息了。
四失望
太失望了,下了公交,四下一片漆黑,連個超市也沒有,只得回屋睡覺了。第二天一早醒來,洗漱停當,就等著將早餐送到屋裡來吃,這是昨天和前台約定好的。但失望的是一直就沒等到,還是我們最終去餐廳用的餐,不過,早餐沒有傳說中說的差,大米粥稠稠的,非常對我的胃口,小面點非常好吃,在不知不覺中吃完了,也吃飽了。
我們退了房,開車直奔小布達拉宮,10元的停車費,不講價,門票每人40元。進了門,感覺游人不是很多。這小布達拉宮的正名為普陀宗乘之廟,是外八廟中規模最大的,是當年達賴來為乾隆賀六十大壽時所住的地方,仿照西藏布達拉宮建的,但規模上要小很多。
進了大門,分別再經過碑亭與五塔門,來到一塊空地,可在此處拍全景,但不如去左手那個有五個舍利塔的白台之上,由於上了一個高度,又無遮攔,照相更為適宜。對了,到普陀宗乘之廟是不用請導游的,因為導游太多,你走到哪裡,都能聽到,想不聽都困難。
從外觀看小布達拉宮,分為紅白兩色,白台在下,紅台在上,台上有許多梯形窗戶,白台上的全部是假的,而紅台上有部分是真的,叫做“盲窗”,因只能透過窗戶看天看白雲,卻不能往下看地面上的景。在大紅台的正中,從上到下共六個佛龕,代表乾隆60壽辰。
到了紅台裡面會發現:四周全是屋子,共三層。而圍在當中的是普陀宗乘之廟的主殿——萬法歸一殿。該殿的頂為重檐攢尖頂,上面覆蓋著鎦金銅瓦,耗黃金14000余兩,一片瓦壓著一片瓦,每片瓦都瓦瓦相扣,據說暗含機關,你不知道從哪一片拆的話,便一片也卸不下來。當初日本人便想拆下來,但不能如願,便用刺刀將上面的金子刮下來,現在仍可見刮削的痕跡,由於二層屋檐比較平緩,人可以上去,銅瓦上的金子就被刮得差不多沒了,而上層屋檐坡度較大,鎦金銅瓦則保留得相對完整。
如果是晴天太陽高照時,那便是金光燦燦,異常煌眼。可惜我們是春夏之交時去的,看不到此景了。不免有些許失望。
出了小布達拉宮,也不必開車,向東走個十分鐘便到了班禪行宮——須彌福壽之廟。它是仿西藏日喀則扎什倫布寺修的,門票50元,裡面的游客更少,感覺有落魄衰敗之像,也許它與小布達拉宮很相似,但又沒其壯觀的緣故吧,遂有凋敝之感,又生失望。其實它的正殿上也覆蓋著用一萬五千兩黃金制成的鎦金銅瓦,在殿脊上還有八條鎏金銅龍。
在廟宇的最高處,也是最後處是萬壽塔,塔高七層,表明此廟是乾隆過70大壽時,六世班禪來給他祝壽時的住所。最後,我們憑高又遠眺了一下棒槌山與圓亭子,便下山返程回京了。補充一句:圓亭子又叫普樂寺,仿北京天壇造的,主殿供奉的是歡喜佛。當時《戲說乾隆》在此選景拍攝過。
五發現
發現地圖上標著一條近路,我們便從環城路拐到下營房大街直奔雙灤區,快到雙灤區城區時,在路左發現了承德又一個景觀——雙塔山,實際上就是兩個棒槌山,由於在路邊就可以看到,所以不用花門票,而且離著近,看上去更貼近,更清晰,彌補了未去棒槌山的遺憾。從雙灤區上高速到河北界收費站,發現比來時便宜5元,心裡又舒心了一回。
一路回來,設置定速巡航90公裡/小時,任由別的車超越。家主說:省油是第一位的,你開個150、160,能比咱們快幾分鐘?一到收費站,馬上就追上了。真是不得不佩服俺家家主啊!2.0排量的車,發現油耗不到6.6個油!
回到北京,細想一下這次行程,發現選對時間出行是非常重要的,時間選對了也就省錢了,省錢了也就玩好了,玩好了也就開心了,開心了身體也就不慵懶了。當然,准備下一次自駕車游玩又是必然了。希望下次做決定時沒有那麼多意外與失望,很容易便能發現新的好玩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