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穿越秦嶺之白道峪-分水嶺-嘉午台-大峪

作者: 香辣肉絲拌面

導讀秦嶺果然是戶外的天堂,可以騎行,可以徒步,可以穿越,其險峻,其秀美,其瑰麗,光憑秦嶺,作為一個西安人,就有充足的理由去驕傲。這個城市的大氧吧,後花園,果然是名副其實,羨煞我輩。早就聞名秦嶺陝西段大大小小72峪口,周邊徒步穿越路線多且經典。6.19日,便約了大瑜,巍仔,韓韓,Steven,正好也都有此意,一行五人,徒步進行了白道峪-嘉午台-小分水嶺-大 ...

秦嶺果然是戶外的天堂,可以騎行,可以徒步,可以穿越,其險峻,其秀美,其瑰麗,光憑秦嶺,作為一個西安人,就有充足的理由去驕傲。這個城市的大氧吧,後花園,果然是名副其實,羨煞我輩。早就聞名秦嶺陝西段大大小小72峪口,周邊徒步穿越路線多且經典。6.19日,便約了大瑜,巍仔,韓韓,Steven,正好也都有此意,一行五人,徒步進行了白道峪-嘉午台-小分水嶺-大峪的穿越之旅。

之所以我們選這條路線,第一是它夠經典;第二就是沿途風光秀美,奇絕險峻。嘉午台素有“小華山”之稱,海拔1860米,險峻處不輸西岳華山,而且山中寺廟古跡甚多,除了穿越,也算是人文之旅;大峪則是有河有水庫,且是古代陝南進入長安的要道,鐵索橋古棧道依稀可見。這樣有山有水有海拔,有史有景有故事的穿越之旅,怎麼能不另人神往!

早上6點30我們集合去了城南客運站,在那裡直接做923,在嘉午台下,即可。因為我們考慮到下午穿出大峪後,體力可能有所不支,而923的終點在大峪,所以,采用了從嘉午台到大峪的反穿越。其實,嘉午台的經典線路共有六條之多。 923也是我見過的最長的公交了,共有50站吧,從市區一直穿過郊區,挺進秦嶺,全程大約兩小時左右。我們在嘉午台下車後,穿過一個村莊,便直達山腳下。路邊是割完的麥田和剛種下的水稻,還有綠油油的蔬菜和飄香的果園,路上很多地方鋪了厚厚的麥秸稈,都是小規模耕種,所以,打場收籽也是靠人工。這條小路不長,1.5公裡左右,因為剛下車,才接觸這跟城市不一樣的景色,發現一只小羊,發現一條耕地的老黃牛,甚至發現路上的一灘牛糞,都會令我們興奮半天,討論半天。山腳下有嘉午台景區的一個山門,竟然需要買票,這是我們不曾想到的,我們估計是村民自己設的點,我跟賣票的老大爺講了價,5人三十,本來是要四十的,這也比較有意思,景區可以講價。然後進山,右首邊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小水庫,水很清澈,碧綠見底。拍了幾張照片後,便繼續前行,路沒什麼岔口,順著一條路走即可,剛開始這段是平緩的在上升,青山綠樹,還有一條小溪,一路陪伴著我們,我們也精力充沛,體力旺盛,一路嬉戲,一路拍照。

就這樣大約走了2個小時,突然看到前方有一個“平安寺”的指示牌,正好找個地方歇息,便拐進了寺裡。說是寺,其實倒不如說是個小院子更合適些,只是正面的大屋是大雄寶殿供著佛祖而已。進了大堂,卻沒有和尚,只有一個老嫗,我稽首道了“阿彌陀佛”,以為是個修行的老居士。老嫗很是熱情,讓我們在院子裡坐定,招呼我們喝茶歇息,是山泉水泡的茶,很是香甜,別有一番味道。老嫗很善談,跟我們一直沒有停止的交流,只是她說的湖南方言,還夾雜著一點陝西話,有很大一部分我們是在猜,不過,語言已不是我們交流的障礙。聽老嫗講後才知道,她是這個廟裡唯一的和尚的母親,從湖南懷化過來,已經自己在山上住了四個多月了,他兒子20歲便出家,念的佛學院,現在50多歲了,在外雲游講法,預籌款修寺,以重塑金身。然後,我們每個人上香磕頭,祈福平安。說到上香,我啰嗦幾句,其實所謂上香,是對佛的一種供養,三柱即可,所謂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佛陀告訴我們,要健康長壽,要吃素放生,要財運,就要布施;上香磕頭了,不能以貪念來祈求佛祖。還是看個人修行心態,覺得自己是恭敬,那就是恭敬,覺得自己是貪,那就是貪。覺得自己什麼都沒覺得,那就是用清淨心禮佛,說拜也拜了,說沒拜也沒拜,也拜也沒拜,也不是拜也不是沒拜。

出了平安寺,過一座木橋,右邊緊貼山崖有一座小的土地廟,供著福祿壽三公,也是頗有歷史了。剩下的這段路不像先前一樣平坦了,變陡變窄,而且多以石鋪路或者鑿石為路了,有的地方甚至達到了70度的斜坡,雖然平安寺的茶水和祝福讓我們體力略有恢復,但是在一段段的超長石階面前,這種恢復馬上失去了效力,我們幾近崩潰,不時停歇。這樣重復了將近兩個小時,我們到達了一個小小的平台,這裡可以說是嘉午台唯一的補給點,山裡的村民在這裡搭了幾個小木桌木凳,面皮涼皮卷餅雞蛋啤酒水,也算應有盡有吧,這個平台個人估計海拔在1500米左右了,在這裡歇息補給了好大一陣,也知道這個地方是小分水嶺,是東西的分水嶺,而海拔2300多米,有高山草甸的南北大分水嶺,則必須從豐裕口過去,這也成了我們下次穿越的目的地之一。補給完畢,繼續前行,剩下這段路很是艱難,雖然相對海拔才300多米,但是非常陡峭和迂回,很多地方需要手腳並用。更有其中一段叫做朝天梯的,和華山的蒼龍嶺有幾分相像,都是接近90度的陡坡,只能以手縛鐵鏈慢慢上行,而且這段距離還不算太近。過了朝天梯,遍是山頂的興慶寺了,這座寺也是很有來頭,但規模也不是很大,甚至沒有寺牆,也是,在山頂的寺廟,有個寺門即可了,這座寺廟不讓留宿,甚至不讓在寺內露營,這點倒是讓我著實費解。在寺廟裡有一個賣水和拐杖的老者,這些東西都是他從山下背上來的,著實不易,價格卻不似別的景區那麼離譜,拐杖都是老者自己手工做的,取材自秦嶺有名的“雞骨頭”硬木,價格7塊到10塊不等,有朋友便買了,效果相當不錯。從興慶寺的側門進入,便是“小華山”的峰巔絕景,龍背龍頭。

“龍背龍頭”有點像華山的“長空棧道”“南峰絕頂”。出了側門後,是一段石板橫鋪在懸崖邊上的小徑,這石板寬約半米,是踏空鋪就,下面便是萬丈深淵,全長將近百米,如果沒有去過華山,第一次走這種路,確實膽戰心驚,還好,石板下面還有點灌木,給人一點心理的安全感,不像華山,完全絕壁。過了青石板,便是有名的“龍背”了,所謂“龍背”就是一段裸露的山脊,兩邊沒什麼人工的保護措施,這點非常像華山的西峰。風景總在奇絕處,雖然險要,但風景卻更加雄渾瑰麗。待了片刻,還是決定繼續往“龍頭”進發,龍頭是一塊很突出的巨石,在嘉午台之巔,也是1860米的所在,龍頭比龍背高了有幾十米,但是過去則要上百米的路程,這樣大約20分鐘後,我們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小華山之巔,嘉午台龍頭。這裡不大,只有幾塊巨石,坐在這比東岳泰山還高個300米的峰頂望向四周,真是江山多嬌滿眼神奇!雖然周圍還有很多山峰比這個要高,但是,那種群山層疊,峰巒峭立,則盡收眼底;一山還比一山高,但山高人為峰,這種巔峰絕景,這種人生境界,也只有經歷過困苦,艱難,甚至絕望後體會到,才更有一番意義和韻味!人生何不如此,困難何所畏懼!希望每個人都要經歷自己的絕望,都能達到自己的巔峰!!

從“龍頭”到大峪也有條路,但是,我們尋訪得知,這條路,幾無人走,如果不是人帶路,自己是走不出去的,況且現在草木茂盛,路彌難尋,而且還有野蛇出沒。我們也是在“龍頭”周邊找了一會,也沒尋到。就原路返回了興慶寺,返回到休整的那個平台,從平台的側面那條路下山,有條路通往此行的終點,大峪。嘉午台-大峪返回這條路,雖然近,但是陡,下山有80%的路是無窮無盡的“S”形,你必須要學會急停,急轉,不斷的滑步,不斷的克服離心力重力摩擦力,而且這一段很少有那種可供休息的小平台,你必須一口氣下來,這也導致我的“Toread”鞋子幾近崩潰,這雙鞋子陪伴我走過了嵩山,走過了秦嶺,走過了華山,這次又陪我一起來到了嘉午台,功不可沒啊。走到崩潰的時候突然看到前方有幾座村屋,正好歇息,問了村民後才知道這是深山裡的一個小村子,一共十戶人家,這真正是深山裡的老陝了,待人熱情,純樸,他們在自己的小村子裡過著外人看似艱苦,他們自己或許無奈或許怡然的生活,屋子都是四五十年的老房子,整個村子就一條街--如果那也算街的話,十幾間房子錯落的擠在一塊,整個村子有一條狗,幾只雞,不過好幾家似乎都養著蜜蜂---韓韓還被蜜蜂親吻了一口,在嘉午台平台擺攤子的幾位村婦便是這裡的村民。全村都是親戚,只有一戶外來姓,這樣的村莊,在他們的子孫後輩走出大山後,有誰還能再回到這裡嗎?或許幾十年以後,這樣的村子也要絕跡呢?雖然是社會的發展所致,但我卻有些隱隱作痛。 秦嶺是他們的根,他們又是秦嶺的什麼呢?人與自然,要發展,就不能統一嗎? 村裡通了電,這點讓我很欣慰。帶著復雜的疑問和不舍得心情,我離開了這個小村,不知道若干年後的某天,我再一次徒步經過這裡,還能不能碰到養蜂的老陝以及那條嚇我一跳的黑狗。穿過這個村子後,還是無盡的山路,還好,不是“S”形了。更有趣的是,從這裡開始有一條山泉水一路陪伴我們了,泉水一如既往的清,我們擦了汗洗了臉,繼續前行,在走了一個小時以後,出現了另一個小村子,這個小村子比上面那個要靠山外點了,有幾戶人家還搞起了農家樂,明顯社會活動的痕跡大大提高了。到這裡泉水也變得大了,我想,這條溪水山下會彙入大峪河,然後入大峪水庫吧。 穿過這個小村子,繼續前行,後面的路略微好走了,穿過一座木橋後,便看到了久違的人煙和馬路。

因為剩下的5公裡是純粹的盤山路,體力如此,風景如斯,於是,我們租了一輛車,把剩下的5公裡盤風景搬到了車裡。車外是大峪水庫,果然水波不興,煙波浩渺。似是鑲嵌在秦嶺的一塊玉翡翠,卻沁的令人心醉。到了大峪水庫另一邊的一個農家樂,我們品嘗了鮮美的鱒魚。然後做上了923,晚上7點做到達了西安市裡,圓滿的完成了這次的徒步穿越。

這次穿越,總體來說很是完美。從路線,強度,團隊,時間安排,沿途風景,哪個角度都可以打個滿分。既鍛煉了身體,洗滌了精神,又領略了秀美的秦嶺風光,還增強了朋友間的友誼。我期待著下一次的穿越之旅![MyQ:17044811]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