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城內, 竟然保留著大片大片古舊的民居, 平房, 胡同, 原汁原味. 隨著後海的繁榮, 周邊一帶陸續被關注和開發, 南鑼鼓巷已經漸成氣候, 成為舊民居和新時尚的融合之地, 大量頗有特色的原創作品店積聚在一條老胡同裡, 恰當地迎合了追求原創、追求特色、欣賞古樸懷舊之美的思潮。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讓這類人群迅速擴大。
同為舊民居與新時尚的產物,田子坊與南鑼鼓巷看似非常相像,但即便是匆匆一瞥,也會感覺到明顯的不同。從形像和環境來看,身居上海的田子坊生就一副十裡洋場的秀氣,窄窄的巷子迷宮般曲曲折折,店家盡力將環境營造得小資,仍有很多居民居住期間,一如從前橫七豎八地擺放著自行車,高高支起的衣架上飄揚著各色的內外衣衫,空間的利用近乎極致;南鑼鼓巷卻是一條直直寬寬的胡同,有點不像胡同,竟然時時有汽車通行,雖然沒家店鋪也花了些精神在裝飾上,但總體上是粗線條的。
氣質的不同,來逛的人就不同,在南鑼鼓巷,盡管人氣很高,卻不顯擁擠,大部分的人是衝著這條街、這些店來的,行動處很是平凡淡然;田子坊裡卻頗有一些人是來小資的,來欣賞的同時也在展示,在享受特色的同時也在享受人群本身,因此精心裝扮而舉止矜持就有些必要了。
或許也是這些原因,使得田子坊變得更強調小資、而非原創和特色,一些口味一般的西餐廳和吧座人群湧動,而一些頗有特色的原創藝術,比如瓷器、繪畫等等,卻在淡出。畢竟堅守一些樸素的追求是很艱難的。
特別一提的是,南鑼鼓巷有一家文宇奶酪,因美味健康的宮廷奶酪和甜品名聲大噪,而南鑼鼓巷的人群也樸實地排隊購買,邊走邊吃,享受這份質樸的快樂。田子坊近來也出現了一家寶珠奶酪,供應同樣新鮮健康的宮廷奶酪和甜點,在一個安靜的拐角裡用盆栽和古樸的小桌椅營造出一小片獨特的天地。田子坊的人們可以感受和享受這份用心和簡單質樸的快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