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5 快速起床洗漱
6:15 的士到達東昌路水門,即13號門。因為交通不太方便,只有軌道交通的東昌路站可以到,所以相對人比較少,每天也大概只有1000來人從那裡進,拿到中國館預約券的機會也比較大。預約券大概派100張左右,我們去到時人不算太多,根據自發組織的排號知道我們是第90個左右。強烈推薦由此門入,因為排隊是一條直線,空氣好,可以坐下休息,打打牌,時間就過得快。
7:50 因為學生票不能在網上買,要到現場買,問過保安得知售票處8:00開門,所以我們提前10分鐘去買票,就可以第一個買到票了。PS:如果想買普通票,現場有很多上海本地人兜售,可以適當壓價。
8:10 在水門進園是先過安檢,拿預約券,再坐大概半小時船到達M1碼頭即E片區下船。所以這個時候就可以開始安檢,相對也不用在門口等太久。安檢的速度一定要夠快,因為預約券是在安檢後出去的那個通道口派的。我們就很順利地拿到了19:30-20:30的中國館預約券,但其實上面的預約時間可以不用遵守,只要到時去排隊就可以了。
8:30 開船。我們的計劃是先拿到中國館預約券,然後乘船到E片區去搶沙特館的城市名片冊(名詞解釋:上海世博會組織者發布了上海世博會《城市名片冊》,游客可憑當日票去城市最佳實踐區北部問訊處領取一份,並在上面收集指定城市案例館紀念章,即可換領沙特館的快速通道券一張)。在攜程網上有很詳細的圖文攻略(http://campaign.ctrip.com/ctripcampaign/Expo2010Activity/ExpoGonglueDetail.aspx?Id=1292668),但那個是由3號門進的,自從那份攻略出了之後,3號門就火了,多人了。。。至於從M1碼頭登陸後(對了,提醒一下,下船時要在船前進方向的左手邊下船。船上有2個門,門是由兩邊向中間開的自動門,要想衝第一,記得提前站好位置。),先要勻速跑完一條差不多1000米的望達路,然後就會見到3號門(很好認的,一堆人那就是),就可以按照上述的圖文攻略跑了。
9:10 我們到達M1碼頭,但是沒有經驗,等下船時站錯位置,所以踏上岸時已經很多人衝去問訊處了。那時3號門已經開始安檢進園了,我們也緊跟大流,用200米的速度衝2000米的路程。也實在是缺少鍛煉,跑的路程也比3號門進的路程要遠的多,跑著跑著我就不行了。我們去到隊尾,剛走進隊伍時,沙特館的城市名片冊就已經派完了(共200份),最後我們只能拿到中國館的城市名片冊(共1000份)。
12:00 我們本來打算收集好15個案例館的章換中國館的預約券,再拿去和別人換台灣館的預約券的,但是後來媽媽的同事也在世博,沒拿到中國館的預約券,我們就把城市名片冊給他們了。所以到12點前我們就在城市案例館那邊逛,到處蓋章,後來去了肯德基吃午飯。
【城市案例館:其實不要看它只是個案例館,裡面有很多東西也做得很精致,也很值得看,如果有時間,不妨去那邊逛一下。我自己去了之後覺得比較好的有澳門案例館,寧波案例館,西安案例館,上海案例館。這些都是獨立館,個人覺得獨立的案例館都是蠻好的,只是沒有時間就沒去了。如果是想快速蓋夠15個章換預約券的朋友可以選擇去案例聯合館,但是裡面的館很多都沒有東西看,就是空有外表而已。那裡很多都不用排隊,唯一排隊的可能就是蓋章處了。】
下午 我們乘越江線到了歐洲區站,本來想去瑞士館的,但是下雨纜車沒開。於是就在附近兜圈子照相,然後感慨中國人真多。後來就去奧地利館和羅馬尼亞館排隊,時間大概都是20來分鐘,我們都是專挑少人的館下手。。。出來後就去了加勒比共同體聯合館,事實說明,聯合館都是空殼,裡面什麼內容都沒有,一堆讀都不會讀的國家名字,我唯一認識的就是海地。不過去那裡嘆嘆空調,然後在護照上蓋幾個章也是可以的。
【奧地利館:感覺還是不錯的,有幻燈投影著奧地利4個季節的景色,很漂亮。裡面有個舞台有演出看,我們去時還有20分鐘才開演,就沒有等了。 羅馬尼亞館:外型就是一大一小2只西瓜,主要是圖片展覽,每15分鐘就有一場演出,有4首曲子,實際上就是幾個大叔捧著次中音,圓號,鼓,塞克斯風,小號,雙簧管在吹吹打打。不太會欣賞。。。不過歇歇腳】
5:30 乘世博大道線去中國館排隊,一去到,發現好少人排隊,於是一路暢通無阻進到中國館裡頭等電梯,大概20來分鐘就輪到我們了。一直到晚上7點多,我們都在中國館裡度過。出來後已經天黑了。
晚上 順路去了幾個沒人排隊的亞洲館,斯裡蘭卡和巴基斯坦館,其實就是去蓋章。到了9點多,大家都累了,就出園回酒店了。
【中國館:一個字,贊!特別在不用怎麼排隊的情況下,簡直是超值吖。
第一展區:探尋“東方足跡”。通過幾個風格迥異的展項,重點展示中國城市發展理念中的智慧。其中的多媒體綜合展項播放的一部影片,講述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自強不息的城市化經驗、中國人的建設熱情和對於未來的期望。國寶級名畫《清明上河圖》被藝術地再現於展廳中,傳達中國古典城市的智慧。
第二展區:展開“尋覓之旅”。采用軌道游覽車,以古今對話的方式讓參觀者在最短的時間內領略中國城市營建規劃的智慧,完成一次充滿動感、驚喜和發現的參觀體驗。
第三展區:聚集“低碳行動”。聚集以低碳為核心元素的中國未來城市發展,展示中國人如何通過“師法自然的現代追求”來應對未來的城市化挑戰,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中國式的回答”
這是我摘錄官網對中國館的簡介,下面是我個人的見解:
首先我們看了一部8分鐘左右的小電影,前、左、右三面大銀幕包圍著我們,電影通過4代人的視角見證了中國30年來的變化,中間還穿插了汶川地震的畫面,效果既真實又震撼,聽說是《南京!南京!》的制作班底團隊制作的,很值得一看。
然後就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分,會動的《清明上河圖》,它被放大至100米長,但每個人物每個細節都被勾畫的栩栩如生,還有生動的配音,連面店裡人們在吸面條的聲音,馬蹄咯咯的聲音都清晰可聞。我在那裡逗留了差不多半個小時,拍了很多視頻,可惜相機後來不見了。TAT真是一大遺憾吖~
在《清明上河圖》的對面,有個黑麻麻陰森森的進口,其實那也是個展館,不過燈光問題,很多人沒發現。在那裡進去就走上一條水平扶梯,看的就是兵馬俑。那個兵馬俑聽說是很珍貴的國寶,它裡面蘊藏的玄機到現在我們的專家都還沒弄懂呢。玻璃展窗旁邊有好幾個武警,我看那個應該是真品來的。嗯嗯,又一次物有所值了吖。
到這裡為止就是上述說的第一展區了。第二展區是坐游覽車,走去坐游覽車的路上會經過一條長廊,裡面掛滿了全國各地小朋友的畫作,這個嘛,就適當欣賞一下吧。坐游覽車的時間大概10分鐘,沿途觀看中國的傳統建築。有趙州橋,有園林建築,也有大柱子。。。不過建築這種東西本人不是很會欣賞,但是在燈光效果下也是很恢宏很漂亮,而且坐游覽車也可以順便歇歇腳。
第三展區就是介紹低碳咯。個人認為沒什麼好講啦。都是些知識性的東西。講中國在低碳方面怎樣怎樣做,我們可以怎樣怎樣做,都是這些罷了。比較有意思的是,在荷花池的玻璃上不時會落下水簾,認真看後,你會發現,那是幾行字:取之有道,用之有節....(後面我忘了)
中國館的觀看就到此結束了,但是出來後別急著走,中國館的夜景也是很漂亮的。黃色的燈光映照著中國紅,真的很壯麗。在中國館外面還可以拍到許多世博園的夜景,喜歡攝影的朋友千萬要拍個夠咯。
斯裡蘭卡館:沒意思,我都忘了有什麼看了。多數人都是走過場去蓋章的。
巴基斯坦館:喜歡異域風情的朋友可以去拍一下裡面的裝飾,有個小型舞台表演,也有賣東西的。不過我們也只是志在蓋章,但當我們疲勞地走上2樓參觀完再走回下去後,發現門口貼著一張紙:為了安全起見,本館不敲章。當時我們就郁悶了,敲個章還能把樓敲塌了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