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完成的大朝台

作者: mingyue13

導讀一: 於徒步登五台山,過去以為就跟去上峨眉、武當應該無太大區別。直到今年的四五月間確定要去五台之後方才在網上得知五台山的五坐台頂距離都比較遙遠,去五台山不管是爬山還是拜佛大多數的人都是坐車直接到台懷鎮,游覽台懷鎮附近的各處寺院,尤其是以黛螺頂最為有名,因為其上將文殊菩薩的五坐法身塑於一寺,拜一寺既將五方文殊一起朝拜,被稱做“小朝台” ...

一:

於徒步登五台山,過去以為就跟去上峨眉、武當應該無太大區別。直到今年的四五月間確定要去五台之後方才在網上得知五台山的五坐台頂距離都比較遙遠,去五台山不管是爬山還是拜佛大多數的人都是坐車直接到台懷鎮,游覽台懷鎮附近的各處寺院,尤其是以黛螺頂最為有名,因為其上將文殊菩薩的五坐法身塑於一寺,拜一寺既將五方文殊一起朝拜,被稱做“小朝台”。但是還有不到少數的人,他們或是為了徒步感受登山樂趣,或是為了朝聖理佛,徒步走遍五坐台頂,整個行程兩到三天,在所經過台頂寺院內過齋、掛單。行程達60多公裡,翻越大小十余座山巒,途徑五座台頂拜遍五方文殊,歷經磨難艱苦異常,該路線千百年來被佛教信徒及登山愛好者稱做“大朝台”。

想去五台山很久了,早在03年時就為去五台山做了一些准備,但是由於各種原因一直未能成行。想想這五六年中發生了多少事啊,真是世事難料讓人感慨萬千。今年6月22日我終於踏上了自己的朝台之路。火車少有的正點到達太原車站,出站後烈日當空,無心觀賞太原街景,徑直趕到東客站買了張10點半開往砂河鎮的汽車票。汽車顛簸了五個小時後到達了山西省繁峙縣的砂河鎮,砂河鎮是有火車站的,站名是“五台山”。從砂河鎮包車到鴻門岩花了八十塊錢。五台山的自然景色是高山草墊,少片的松林也基本分布在海拔相對低一些的山谷及山腰處。天是湛藍的,難怪之前聽去過的人說站在這裡有點到了拉薩的感覺。到達鴻門岩大概四點多一點的樣子,這裡就是徒步朝台的起點了。走過“清涼聖地”石牌坊,開始向東台進發。東台的路最短,一個小時就到了台頂的望海寺。海拔2795米,據說古人在這裡可以看到渤海。望海寺內供奉“聰明文殊”,拜之可使人聰明。東台頂正在施工,問了幾個僧人,才找到知客僧的房間,房子裡燒著火炕暖暖的。我表明自己想晚上在寺裡掛單,他並沒有直接答應,而是問我如何上來的,我說是徒步從鴻門岩走上來,並且明早看過日出後准備去其他四台時他才接過我的話茬,讓我把身份證交給他。說明天走的時候到他這裡來取。然後他帶我去居士房,房子是在望海寺高台的下面,整個布局跟一般的寺院不太一樣,因為五台山是藏傳佛教跟漢族佛教融為一體的,所以建築風格也融合了藏傳佛教的因素。我住的房間在一個狹長的走道的盡頭,應該是有居士在這裡經常居住的,因為裡面還晾著洗過的襪子跟毛巾。房子裡面也有火炕不過沒有燒。炕上鋪著厚厚的褥子跟三床棉被,炕下的椅子上還堆著好幾條疊好的棉被。這一切都說明不但這裡經常有人居住,而且還不止住一個人。往房間走的路上師傅就問我晚上是否在寺內過齋,然後告訴我齋飯准備好之後他會來通知我,並讓我先休息休息。

因為一直坐車,徒步僅僅是從鴻門岩到東台頂這不到一個小時的路程,所以並不感到很累,放下背包之後,我就出來了,望海寺建在東台頂,從下面看就跟紅河谷裡看到的西藏的一些寺院的結構非常相似,像是建在山頂的一個城堡。圍著寺院轉了一圈,拜了聰明文殊後,知客僧師傅就來通知說去五齋堂過晚齋。齋堂不是很大,有點像農村教室的感覺,一長排桌子一長排長凳。第一排桌子上放著一排不鏽鋼的碗,都是扣在桌子上的,碗底蓋著一塊小毛巾,這一排應該是師傅們用齋的地方。而其他人可以隨便坐在後面的任何地方,不過男女是不能坐在一排的。齋飯是白菜湯饅頭跟鹹菜。我並不是第一次在寺院吃齋飯,也不是第一次在寺院掛單。因為在峨眉山我也在寺院吃過兩次齋,掛過兩晚單。但是,在五台山台頂的感覺跟在峨眉山金頂以及洗像池很不一樣。峨眉山明顯商業氣息更加濃郁,跟台懷鎮的寺院感覺比較像,過齋也沒有很多講究,我記得當時在洗像池寺院裡吃晚飯時,就跟在飯館差不多,什麼都是明碼標價,只是打飯的是廟裡的師傅,吃的都是素食,而且僧人跟游客是不在一個地方吃飯的。住宿也有很大區別,就跟去招待所的程序是一樣的,什麼房間多少多少錢都是很明朗,還要交押金。而在五台山台頂根本就沒有價格這個概念。你需要要告訴知客僧你是否要在寺裡過齋或者掛單。其他的不好問也覺得沒必要問。好了,還是說說齋飯吧,是自助的形式,自己盛飯,兩個碗一個盛菜跟饅頭,另一個盛湯。吃完了不夠可以再去盛,但是只要盛到碗裡就必須吃完,實在吃不完,可以拿一個碗將你吃剩的飯菜扣住,放到桌子下面第二頓自己再來吃。絕對不可以浪費,其實這些規定是不成文的,也沒有人告訴你,好像在這裡什麼都不要說明自己就能感知一樣。吃過飯,我問齋堂後面的居士碗在哪裡洗,他指了指一個大鐵盆,裡面有一點水,還放著布跟洗潔精。五個台頂是沒有自來水的,也沒有山泉,這裡所有的水都只有一個來源,那就是雨雪。洗過碗,我說是不是應該把布施的錢直接給知客僧,居士告訴我齋堂的中間有公德箱,投多少,投不投都沒有人過問。你完全可以吃過就走人也沒人知道,你可以投100或者更多,也同樣沒人知道。

出了五齋堂已經開始日落,站在圍攔邊上向山門外望去,峰巒疊嶂,山坡上牛樣仍然在悠閑的吃草。遠遠的可以看到北台跟中台。遠處的天邊一層橘紅延伸的好長好長,幾個師傅這個時候也聚在一起聊天,還嗑瓜子呢。聽他們口音都是東北人,以後的兩天裡,我發現了在五台山出家的師傅絕大多數是東北人,少數是山西人。回到住處剛躺下沒一會就熄燈了,這裡晚上八點關燈,凌晨四點開燈,統一管理。躺下翻來翻去也睡不塌實,半睡半醒的,不知道幾點的時候想上廁所,廁所在狹長的走道外面,而且還要再走一段路才到,猶豫半天才下了決心穿好衣服借助手機的亮光慢慢往外走。剛一出過道,我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不是看見了什麼人影,而是都不用台頭,就看見了滿天密密麻麻的星星。星星沒啥奇怪的,奇怪的是我從來沒見過如此多,如此密,如此亮,如此近的星空啊。真的是被嚇了一跳的感覺。太突然了啊。可惜的是沒有回去拿相機照下來。只是停留了好久,一直望著這星空。這跟在天上有區別嗎?我置身於星空之中。

二:

四點燈就亮了,台頂的工人已經起床,看看窗外,經幡在晨風中飄展,東方已經發白。我穿好衣服准備出去看日出。一出房門,一股寒風迎面吹來,腦子一下就清醒了許多。寺裡的僧人出出進進的看著挺忙碌。他們真真正正的是日出而起,日落而息,心無雜念,與世無爭。我轉到五齋堂圍牆的後面,發現了幾個台階下面還有一個獨立的小廟,下去轉到正面才看見這裡是“五爺廟”。開始以為供奉的是楊五郎,因為楊五郎相傳是在五台山出家的。其實五爺指的是龍王的五兒子。這裡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當年文殊菩薩走過五台山時,五台山炎熱難當,菩薩當即就到東海借來了清涼石,將清涼石放在五台山之後,馬上使這裡變為四季涼爽的清涼聖地,五台山因此也得名“清涼山”。後來龍王五太子到五台山索要清涼石,找遍五台山也沒有找到,就大鬧五台山,把五台山的石頭翻了個遍。至今在中台頂還有大片的地上都覆蓋著一層石塊。後來龍王五太子受文殊菩薩點化,也在五台山修行。因此才有了這處“五爺廟”。

在外面等了有快半個小時的樣子,東邊天際才開始泛紅,慢慢變成橘紅,顏色越來越深,整個日出的過程有二十分鐘吧,在望海寺等日出還是很冷的。中間有一輛面包車從山下上來,大概十幾個上海的居士來朝台,都是中老年人,穿著居士服。他們上來主要是朝拜聰明文殊菩薩,拜完之後也想順便看下日出,結果等了不到十分鐘就都撤退了。他們要一天乘車上五個台頂,時間也不算寬裕。五台山的日出並沒有什麼出奇。因為天氣特別晴朗,所以別說是雲海了,天空連一片雲彩都沒有。看過日出還不到六點,我回到住處收拾行李准備出發。本來想在寺裡過早齋,後來看看時間想早點往北台去就自己在房子吃了些零食。這個時候知客僧師傅敲門提醒我去過早齋。我說不用,師傅應了一聲就離開了。整理好行裝到知客僧那裡要回了身份證,投了公德錢後,我迎著朝陽,踏上了漫漫北台路。

來之前看了好多驢友的游記,大家都認為東台到北台的路是最讓人崩潰的,雖然路特別的好,從鴻門岩到北台頂的這段路據說是一個台灣的居士出資修築的全部都是青石板,全長是將近八公裡。但是北台可是五台山的極頂,也是華北地區的最高點。台頂靈應寺海拔3061米,號稱“華北屋脊”。對於這段路我有充分的思想准備,從東台下到鴻門岩時看見昨天下午那些聚集在這裡的當地山民,他們好像是對一些政策不太滿意,所以將通往東台和北台的上山路口睹住了,車輛是無法通過的,只有徒步的人可以通過。我也沒有詢問太多,六點半的樣子就正式開始向北台進發。

開始的幾公裡走起來非常輕松,都是很緩的坡度上上下下的,路的右側是山坡斜谷,左邊是坡度稍微陡峭的山脊,整個五台山都是高山草墊,沒有什麼樹。兩邊山坡上散布著牛群馬隊,天是特別的藍雲是特別的白,藍天白雲下是青草牛羊,真的感覺是到了青藏高原。風還是很大的陽光也很強,我一直帶著帽子圍著圍巾。因為海拔高,這裡的野花顏色都比較艷,黃,紅,紫,白居多。快到雲峰寺的時候右邊山坡上有兩匹毛色光亮的棕色駿馬用嘴相互在對方的脊背上舔著棕毛,看著非常的溫馨。我停下來坐在路邊的石墩上凝視了好一會兒。還拍了好多張照片,感覺這些馬兒真是幸福,在這裡無憂無慮跟同伴一起生活。而自己卻在夾縫中生存,各種壓力使人無從應對。

大概八點的樣子,我到達了雲峰寺。本來是打算進去看看的,因為看到山西的驢友一行幾人走到此處曾在寺中過齋,當時寺內只有一名僧人,熱情的接待了他們,還給他們做了素餃子。可幾年後的一個冬天,他們再次朝台路經此處時,本以為可以故人相見,卻沒想到進去之後發現這位師傅已經在寺中圓寂幾日。想起來真是讓人唏噓不已。我走到寺門口正要進入時,裡面卻傳來一陣狗叫聲,在這樣前後無人的地方,若是被狗咬傷那後面的行程就泡湯了,安全起見,還是做罷吧。

過了雲峰寺就開始拔高了。之字行的登山路線看著有點讓人絕望,加上海拔高,在這裡我每走幾十步就開始喘大氣,心跳明顯加快很多,停下休息時必須大口大口的喘氣才行。等到呼吸平穩了,就繼續上行,還是只能走幾十步就必須停下休息,看著“華北屋脊”的石牌坊就在上方不遠處,可是一共走了一個多小時才到。在石牌坊下仰望台頂的“靈應寺”好像也很近,十幾分鐘就應該可以到的,其實真的走起來,卻又花了一個小時,這個時候我體會到了身體極限的感覺。也沒有再走之字大路,而是從旁邊的小路直切。雖然直切更費體力,但是路程跟時間都縮短了不少。

十點半時我終於站到了北台頂。北台叫做“葉鬥台”台頂很平很大,靈應寺也不小,整個寺院的建築都是用白色的石頭砌成,看著非常干淨整潔。寺院呈四方型,進山門後左右各有一個小亭子,一邊是鐘,一邊是好像日晷樣的東西。往前走有碑亭跟一座橋,橋下有方型的水池。再向前就是大殿了,中間供奉著“無垢文殊菩薩”,據說拜後可使人心地純淨,一塵不染。意外的是在“無垢文殊菩薩”兩邊分別供奉著文殊菩薩的另外四座法身。之前一直以為只有台懷的“黛羅頂”寺院內供奉著五方文殊法身,原來靈應寺內也是這樣的。拜過文殊菩薩之後,跟寺內的師傅聊了幾句,感覺北台的師傅都很熱情,一位師傅主動跟我打招呼,問我怎麼上來的,我說是徒步,他馬上雙手合十說了句:阿彌陀佛。我也趕緊還禮。在這裡沒有世俗的一切煩惱,感覺從裡到外都無比的輕松。我問師傅中午能不能在這裡過齋,他告訴我說大概到十一點四十的樣子就可以吃飯,因為齋堂比較小,所以讓師傅們先過齋,然後居士再吃。而且還帶我去居士房休息。在居士房裡,我跟來自北京跟石家莊的三位居士聊了一會天。他們都是從台懷出發,先去南台然後到西台中台才到這裡的。也就是說他們走的才是真正的“大朝台”路線。而我是逆時針行走,這個走法是戶外徒步愛好者的路線,主要是可以繞過收費站,不用買門票。真正的居士跟雲游僧,他們都是走順時針路線完成大朝台。聊天的時間過的就很快,不一會兒知客僧師傅就來叫我們去過齋。北台的齋堂是比較小的,但是規矩卻比東台要多,師傅會提醒大家應該如何如何,吃飯時碗不能放到桌子上,必須一直端著,腳跟腿不能交叉等等。齋飯依然是饅頭跟菜,還有面片。菜的種類還挺多,有大辣椒,粉皮,黃瓜。這些菜都是炒的,油還放的不少。我打的飯並不多,可是吃到後來就覺得有些吃不下去了,不是不好吃,是覺得很飽。我們正吃的時候,進來一對老年夫婦,年紀大概快七十歲的樣子,都是很虔誠的居士,進來之後跟我們每個正在吃飯的人都雙手合十的說了:阿彌陀佛。大家吃的都很認真,吃完飯後,自己要用桌子上的開水把自己的碗燙一下,為的是把碗裡的油燙掉,這樣才好洗的干淨。

過完齋,我把自己的水壺灌滿,拜了齋堂裡供奉的彌勒佛,投了公德錢後就離開了北台,此時我的信心很大,體力也恢復的很好。出了靈應寺,遠遠的望見了中台那宏偉的宮殿。因為北台是最高點,最艱難的路程已經走過來了。所以我想今天下午到達西台看來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三:

離開北台是中午十二點半,出靈應寺向右拐順著一條砂石路向下便是去往中台的路了。這一路上都可以看到中台頂演教寺宏偉的兩座大殿,因為天氣一直非常晴朗,所以剛休整好的演教寺遠遠望去非常壯觀,金色的歇山式屋頂熠熠生輝,金碧輝煌。前半段路一直都是下坡,沿著山脊行走,感覺非常輕松,從北台頂向下到澡浴池我基本都是在山坡上直切,這樣可以省很多時間,也並不費體力。大路以砂石為主,走著還更墊腳。走了一個小時的樣子就來到了傳說中的澡浴池,澡浴池應該也是一座寺院,遠望著非常像有著一圈籬笆的小莊園。主體建築後面有一個大大的圍攔,可能是有圈養的牛羊。來之前曾經看過一位驢友寫他到了這裡之後被一只狗追趕,結果浪費了很多體力還受了一場驚嚇,因此我就沒打算進去,而且從門口過的時候還加快了腳步,先走過了正面大門之後才邊走邊回頭的大概看了看澡浴池的外觀。雖然沒有進去,但卻記住了這裡的一個美麗傳說。相傳在寺的中央曾經是有一口泉眼的,被圍在四方的池子裡,是文殊菩薩沐浴的地方…..三百多年前,康熙皇帝到五台山朝台,途徑此處發現在池中有一個和尚在洗浴而且旁邊還有婦女在洗衣服,於是大怒,拔箭向和尚射去,射中了和尚的右肩。待康熙大帝跟侍從走近時,和尚卻已經不見了蹤影。康熙順著沿路的血跡一直追到了台懷鎮的菩薩頂,猛然發現了大殿內文殊菩薩像右肩上插著一支箭。康熙皇帝恍然大悟,剛才他射中的正是剛才幻化成人形而與民同樂的文殊菩薩啊。於是敕建大殿為“帶箭文舒殿”。

過了澡浴池也就走完了北台到中台的一半路程,聽起來好像很美。但是事實上這前半段路根本沒費什麼力氣,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又要開始拔高了,一邊是之字形的大路,一邊是直切上去的小路。在北台遙望中台時就已經發現了這條小路的,不過到了跟前,還是猶豫了一會,因為這條直切的小路還是比較陡峭的,很擔心走到一半時不能繼續上行就完了。想想來之前看了那麼多驢友的游記從來沒人提過登中台的路不能切啊。所以最後還是決定切小路。本來覺得在北台過了齋休息了之後體力已經恢復的很好了,而且前面一段路也很輕松,而且最漫長的北台路都走過來了。心理就有些大意,想著起碼今天不會再有什麼身體極限反映了,結果才開始拔高十幾米就喘氣喘的走不動路。這次不是坐下休息,是直接躺下了。不到五台山,我還不知道我的身體狀況下降的這麼厲害。太白山海拔3600多米,我也沒有反應的這麼強烈啊。呼吸平復下來,我就起來繼續往上爬,小路雖然陡峭些,可很好走,基本是大石頭塊拼成的,路上長著一大堆一大堆的帶刺兒開小黃花的植物,也不知道是什麼。刺兒還挺硬,刮著褲腿刺啦刺啦的。就這麼十步一歇的挪到了台頂。速度已經很慢了,可我還是無比的難受,胸悶氣短,心跳加快。中台稱做“翠岩台”海拔2894米,台頂遍布龍翻石,這個傳說,已經在東台五爺廟處溫習過了。中台的演教寺是五台頂上級別最高的寺院,兩座大殿可謂莊嚴輝煌。大雄寶殿內供奉著“儒童文殊菩薩”,拜之可使人忠孝。在中台有幾個比較有趣的記憶,一是在香爐前,我看見了一只小狐狸,可起初我把它當成了狼崽,後來還是廟裡的師傅說那是狐狸,而且還說是“銀狐”,雖然我很無知的把狐狸當成了狼崽,可是這個狐狸是“銀狐”嗎?黑不黑灰不灰的毛,一點也沒有光澤。我無論如何也把它跟銀狐聯系不到一起。請原諒我的無知吧,阿彌陀佛。二是中台寺院建築的華麗,我甚至想用“奢侈”這個詞兒。因為跟其他四個台頂的寺廟比起來,這裡顯得的確太華麗了些。大殿內鋪著木地板,拜菩薩是需要換拖鞋進去的。

拜過儒童文殊菩薩後,稍微休息了一會兒,我就准備朝今天的目的地西台出發了。出演教寺圍牆向右拐,沿著圍牆走半圈,就可以看到通往西台的大路了。演教寺圍牆外面有一處開闊的平台,上面有三座白塔,北邊還有兩個可以觀風景的涼亭,我想也一定是有典故的吧。這兩處我都沒有走進看,只是遠望了一下就直接踏上了西台路。從北台到中台大約六公裡,我走了兩個小時多一點,從中台向西台出發時是下午不到三點,路程也是大約六公裡。走在大路上看西台是那麼的近。近的讓我又開始幻想了,我邊走邊想,不如晚上住吉祥寺吧,要麼住獅子窩…….

對了在這裡還有一個小插曲,在出演教寺右拐後走到一個岔路口,一個是往西的,我認為它就是去西台的路,另一個是向下行的,可以深深的望到它的盡頭似乎快到了山下。很顯然往西的一定是去西台的路,可是我還是怕萬一。出門在外,尤其是上山,我一向謹慎又謹慎,只要有發生走錯路的可能出現,我都會確認之後再走的,這個時候從向下那條路上來一男一女兩個人,都帶著墨鏡跟帽子。我趕緊跑過去想問一下他們走過來的路是去往何處的。結果遠遠的我就開始微笑,離的比較近的時候,我開口問到:師傅,您好…….後面的話還沒來的及說出口,我才發現這個女士,她是個外國友人。從她有點抱歉的表情可以看出來,她知道我是想問她什麼的,無奈她聽不懂我的話,這個時候我也沒有想費時間組織什麼問路的句型,就只好打了個招呼自己走了。沒被確定我走的是對的心理還是不怎麼塌實。還好,走了十幾分鐘之後,迎面走來一位可能是雲游到五台山的僧人,我趕緊攔住他問是不是從西台來。他說我走的沒錯,而且我還問他按我現在的時間跟行程,七點前能不能走到吉祥寺。他很肯定的說:可以。不過他告訴我吉祥寺能不能掛單他就不敢肯定了。他說一般掛單都是在西台。如果錯過西台,那一般都是走到獅子窩掛單的。他說的話跟我來前在諸多游記中記述的一樣。大家對吉祥寺掛單都不敢確定。我是在西台掛單還是在獅子窩掛單呢…….

從中台看到的西台頂的距離是極具欺騙性的。以至於我幻想的可以走到獅子窩掛單,而為明天減少一點路程。可是,可是當我走完了基本是沒有坡度的那段路後,展現在我面前的是一個很深的溝,然後就是下去多少就得拔高多少的西台頂。我真的是很傻很天真啊。切吧,下坡就開始切路。一直切到一個三岔口我才休息。因為下來就該向西台頂進發,我知道十步一歇離我不遠了。同樣一條大路跟一條小路擺在面前,這次毫不猶豫的選擇了小路。抬頭看看,在快到台頂時有一處平台,那裡有一排建築,法雷寺是在台頂的。我還沒開始上山,就已經感覺到上到法雷寺之後,也許不能在寺院掛單。下面那排房子八成才是居士跟雲游僧人的駐地。這樣的話肯定就不太方便了,因為下面那個住處看不到太好的風景,西台稱做掛月台,晚上,尤其是像那天那樣晴朗的夜空,在西台賞月是非常另人向往的。可是要想賞月就要上下折騰,雖然離的不遠,但在我心裡已經開始有點畏懼。在過去我去過的任何山上,我都從來沒有過這樣的心理暗示。在我無比艱難跟痛苦的站到西台頂的瞬間我知道我已經再也走不動了。

法雷寺是五台頂寺院中最簡陋的一座寺院,裡面供奉的是獅子吼文殊菩薩。拜過可使人勇敢。寺前是一個大概一米多深用石頭砌成的水池,通過把雨水導入池內,沉澱後供人引用。此時池內水已經很淺了。寺內的僧人跟居士非常的熱情,我拜菩薩時頭還沒磕下去人就感覺要倒在地上了。頭開始暈,而且還有點想吐。當我向他們詢問可否掛單時,可能是他們看出了我的疲憊,也可能我當時臉色確實不太好看。我覺得他們好像是用同情跟略帶歉意的語氣告訴我,掛單只能從台頂下去那個平台那裡。

在法雷寺前的大石頭上歇了一會兒我下到了可以掛單的地方,那個時候大概是下午五點多一點的樣子。還沒有朝台的人來掛單。我是第一個,所以找知客僧師傅就找了半天,又費了點周折之後,我被安排到了居士間。一個比較寬敞的大屋子,進門正面一個大通鋪。起碼可以睡二十個人。脫了鞋,我重重的躺在了床上,頭不但暈,還發燙。還有點想吐,更要命的是,我不敢翻身甚至不敢挪動身體,一動彈心髒就難受,怎麼難受我也描述不清,有點疼,跳的也很劇烈,我給自己把了一下脈,140下。我有點害怕了。聽說在海拔高的地方,如果傷風或者發燒,是非常要命的,可能引起一些並發症。我想想一天的經歷,可能是早晨看日出時在外面等的時間有點長,穿的少傷了風。中午在北台過齋,也許因為那裡海拔超過三千米,所以飯菜沒有完全熟,而且菜裡油還很多。吃過後又立刻喝了好多開水,胃也出了問題。加上整整一天十二個小時的徒步登山,三次拔高,體力消耗很多,所以才會這樣。我坐起來吃了包裡帶的藥。從五點多一直躺到八點多,也沒有去過齋。天快徹底黑的時候,我感覺好了些。這三個小時中間一共來又了三個人,兩個是早晨在東台遇見的學生,一個是從南台走過來的老人,他每年都要從石家莊來五台山朝台,對於五台山的一切都很熟悉。我隱隱約約聽到那兩個學生向他詢問很多朝台的路線跟注意事項。西台掛月,我無緣得見了。迷迷糊糊的透過窗戶望出去,遠山沉浸在夜色中,一切都是那麼的寂靜,只有經幡在風中柔和的擺動著……….

四:

晚上躺在西台上,感覺自己可能明天無法再繼續行走,西台到南台的距離是前面四台距離的總和,也就是說,明天還有十二個小時的徒步距離。自己這樣的身體狀況如何堅持的下來?一夜半睡半醒,清晨五點多的樣子廟裡的師傅就叫掛單的人起床,在五台山這兩天都沒洗臉,起來喝點水之後就跟其他人一起去齋堂吃飯。到了門口好多師傅站在齋堂外面,說裡面已經坐滿,讓我們跟他們一起等會兒再吃。西台有不少女師傅,年紀都在四五十歲上下。過了大概不到十分鐘,我被允許進入齋堂,這裡沒有北台那麼多的規矩,我跟一位年老的女師傅坐在一起吃飯,南瓜稀飯和鹹菜還有饅頭。鹹菜的種類還不少。剛開始吃,旁邊的師傅就對我說:“吃饃饃的時候別一個手拿著咬,要把饃饃掰成小塊放到碗裡用筷子夾著吃。這裡的師傅不說,如果是到了別的寺院,要被師傅罵的。”我趕緊就把饅頭都掰成了小塊夾著吃了起來。雖然昨晚沒有吃任何東西,但是胃裡還是很撐的感覺,時不時還打嗝,很明顯的消化不良。但是起碼頭不再暈,心律也很正常。所以我還是強迫自己吃下了一個饅頭跟一碗南瓜湯。我還想繼續徒步,能走到哪裡算哪裡。吃過齋回房間拿包的時候又看到了昨天晚上的那只可憐的小狗。晚上我起來上廁所時發現這個很瘦很瘦的小狗正蹲在門口,當時嗓子特別的干,就開始咳嗽,有痰我就吐到了衛生紙裡,裡面還夾著血絲。當我把捏成小團兒的紙扔在地上時,小狗馬上跑過去聞了聞後竟然吃了下去。我當時看到之後心裡特別難受,就摸了摸口袋,正好有兩顆牛肉粒,雖然當時考慮在寺廟外面,可還是忍不住給小狗喂了,沒想到它吃完之後就一直跟著我,我走哪裡它跟哪裡,甚至跟我到了廁所,我停下他就靜靜的站在那裡。我回房間它也跟著進來。我又喂了它一些鍋巴。後來自己實在頭暈只好上床睡覺,它站在床邊有十幾分鐘,就那麼望著我,最後失望的離開了。它在這清淨的佛門不也是在修行嗎。如果真有來世,希望它能夠進入沒有痛苦的極樂淨土。

離開西台大約是七點,一路相下,切了不少路。下山的路很好走,沒有多久就進入了松林,到達吉祥寺外的小溪旁。這是我到五台山來第一次見到水。拿出毛巾跟香皂好好的洗了把臉,溪水真涼啊,涼的刺骨,手在水裡時間稍微一長就凍的有點僵。在溪水邊休息了一會我就離開了吉祥寺,沿著大路繼續前行大約五公裡就是獅子窩,這段路一直是在松林間的砂石路上行走,就是時不時有台懷開來的中巴車,每次車過去都揚起厚厚的塵土。到五台山三天,天氣一天比一天晴朗,之前聽說五台山頂天氣變化無常,可這三天都是大晴天,沒有看到雨中的五台感覺還是挺遺憾的。

到達獅子窩是上午十點鐘,這個時候我其實還是打算繼續走下去的,因為體力還是不錯的。不過這個時候一輛中巴停到了寺裡,下來一群來自浙江的居士。我跟他們聊天的時候知道他們是准備從這裡坐車上南台的。於是自己就動心了,從這裡到南台還得大概十六七公裡,而且後面大多是拔高的行程。最主要的時候南台頂不能掛單,所以即便是下午我上到了南台,可是住哪裡呢?要想住下,就必須再從南台下到佛母洞,而佛母洞能否掛單我還不能確定。單單上到南台我估計就已經要耗費所有精力了,何況再下到佛母洞…..最後決定跟他們的車上南台。離開獅子窩,途徑金閣寺—收費站—氣像站—古南台,半個小時,我就站到了南台頂。南台稱做“錦繡台”,周遍山坡上野花盛開,綠草如茵,風光果然十分秀麗。南台頂的寺院稱做“普濟寺”供奉著“智慧文殊菩薩”。拜過菩薩之後,沿著普濟寺後面的小路一路向下,又走了很遠的路,才到達佛母洞,這個時候我才慶幸自己的選擇是多麼的明智。如果是徒步,下午六點能到這裡都算奇跡。而且這個時候正是中午,佛母洞前竟然不用排隊。要知道在南台頂時我問從佛母洞上來的幾個人,他們說光在佛母洞排隊“重生”就花去了兩個多小時。我這麼瘦的人,很容易就完成了“重生”,據說這個地方非常神奇,不管是多麼胖的人,只要有佛緣就一定能夠進的去出的來的。在佛母洞重生可以消除你一生做過的所有罪孽,給所有人一次重新做人輕松做人的機會。佛說:一禪提皆有佛性。

佛母洞出來後,還需要經歷最後1600多級台階的考驗方才到得停車場。十塊錢就可以拉到台懷。沒有在台懷留宿,直接上了去太原的長途汽車。大概晚上八點,我到了太原火車站。很幸運的買到了晚上十二點開往西安的臥鋪車票。

文殊菩薩保佑。

(回到家裡好多天後才感覺到此行五台山大朝台的兩大遺憾,第一沒有完成全程的徒步朝台;第二沒有在台懷留宿。因為有遺憾,我想也就會有再去朝台的機緣。)


精選遊記: 五台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