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旅游錦囊

作者: 長安辯機

導讀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最著名者自然是杭州西湖。福州也有西湖,北京的昆明湖其實也是西湖,甚至越南河內都有西湖。但瘦西湖卻惟揚州獨有,也只有游過瘦西湖才能知道“瘦”之妙。如果把江南的湖光比喻成一副美人的嬌面,“太湖就好像胭脂般的兩頰-東西洞庭絕似一對酒窩,西湖好似一對剪水的秋波,瘦西湖就是夾在翠眉間的一線眉心俏”。有人喜歡以“環肥燕瘦”來比 ...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最著名者自然是杭州西湖。福州也有西湖,北京的昆明湖其實也是西湖,甚至越南河內都有西湖。但瘦西湖卻惟揚州獨有,也只有游過瘦西湖才能知道“瘦”之妙。如果把江南的湖光比喻成一副美人的嬌面,“太湖就好像胭脂般的兩頰-東西洞庭絕似一對酒窩,西湖好似一對剪水的秋波,瘦西湖就是夾在翠眉間的一線眉心俏”。有人喜歡以“環肥燕瘦”來比喻杭州和揚州兩地的西湖,在我看來,杭州西湖是不瘦不胖,蘇州和無錫的太湖倒是真的胖西湖。

揚州瘦西湖的前身只是古揚州城的一條長長彎彎的護城河,在最著名的獻禮工程“乾隆下江南”後才變身“瘦西湖”名動天下。那些“富可敵國”的清代揚州鹽商們為了能夠得到一次皇帝的巡幸光耀門楣,爭相在沿河兩岸建造私家園林,才使得瘦西湖有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絕色景致。現在看來和紅樓夢中“大觀園”的誕生如出一轍,所以新舊紅樓夢劇組在瘦西湖取景“貴妃游幸大觀園”就不足為奇了。

傳統的瘦西湖之旅並不是從現在的瘦西湖景區南大門開始,而是御碼頭的冶春。冶春是揚州最著名的“三春”之一,另兩家是富春和共和春,都是揚州美食百年老字號了。御碼頭又有兩個冶春,一個是冶春茶社,另一個是冶春花園。從前揚州人游覽瘦西湖,都是先在這叫上幾籠熱氣騰騰的揚州點心,放在船上慢慢品嘗,等去小金山,五亭橋轉了一大圈後回到冶春時再歸還蒸籠和算清點心錢。現在我們只能在這裡嘗過點心後慢慢沿河步行到虹橋,這一段是揚州歷史上的“綠揚城郭”,中途可以游覽“盆景園”,它的前身是清代園林“卷石洞天”和“西園曲水”。虹橋對於瘦西湖的意義就相當於斷橋對於西湖,從這裡進入瘦西湖景區南大門,坐上揚州船娘(杭州西湖是艄公)的小舟,瘦西湖的景致才如畫卷般逐漸展開。

進入瘦西湖南大門的第一景是長堤春柳,這條湖濱路上,煙花三月,一棵綠柳夾著一株紅桃,與杭州西湖無異。所以不急著登船,閑庭漫步中春風拂面,移步換景,讓人心曠神怡。長堤的盡頭是徐園,這裡是揚州的“桃花塢”舊址。從徐園向湖東眺望,可以看見一座樓宇,又叫“四橋煙雨樓”。再往前走,就是我最喜歡的“小金山”了。小金山四面環水,故借鎮江金山之名。跨過小虹橋,突然發現這座庭院格外眼熟,明明就是《鬼丈夫》中的落月軒嘛。步入庭院,這段經典的愛情故事就像真實發生過一樣,費思量的梅花二弄啊,正好小金山又是瘦西湖梅花開得最好的一處。主人公柯起軒的臥室現在是一處茶室,收費5元,與外面熱鬧的游湖人群完全隔開,喝杯茶,聽會兒古琴曲,一下讓人的心變得很靜。也很少人知道這裡收藏著很多珍貴的清代家具。

出了小金山,前往瘦西湖最熱門的攝影景點釣魚台。自然傳說是乾隆爺在這裡釣過魚。而從釣魚台的兩個門洞裡,正好能同時看到瘦西湖的兩個經典建築五亭橋和白塔。白塔仿北京北海喇嘛塔,傳說揚代鹽商在一夜之間用食鹽碓砌而成,聊慰乾隆思鄉之情。賞過白塔後,沿著一座曲橋,可以登上瘦西湖中的一座精致小巧的園林-鳧莊。身在鳧莊,你可以聽到瘦西湖的水聲,甚至聞到瘦西湖水的味道,從五庭橋上望去,鳧莊正像一只浮在湖上的野鴨。

終於登上五亭橋了,這座豪華繁復的建築是揚州城的像征,無人不曉的。只是很少人還知道它還有個外號叫“四盤一暖鍋”。五亭橋我不是第一次來了,卻難忘初見時的景像。那日正是瓊花怒放的好時候,突然間風雨大作,於是跑上五亭橋上避雨。瘦西湖一改往日春和日麗的模樣,湖面上風波亂湧,好在不久老天又雲開霧散,只可惜了那些瓊花。觀賞五亭橋的最佳角度,還是該坐船到湖上去,你會發現五個亭子又如蓮花。

步行瘦西湖的最後一景是熙春台和二十四橋。二十四橋究竟是一座橋還是二十四座橋已經無關緊要,眼前是後人憑想像復原的一組樓閣建築。從這一定要登船了(30元/人),因為再往後的瘦西湖是欣賞野趣,步行很容易迷路而且路途遙遠,等游船到了瘦西湖北門,看到大明寺的寶塔及觀音山後會再折回頭往南,將剛才走過的園林名勝在水上再一一游過,這樣才算完整的游玩了瘦西湖。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