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長江中游,有座山拔地而起; 在這山頂,有座小城坐落雲中。 這山,叫廬山;這城,叫牯嶺。 據說,這座小城,海拔1200多米,是長江邊上相對海拔最高的一個城鎮。 這就是我們要去的目的地--廬山。 “廬”字,在漢語中就是“房屋”的意思。“廬山”,直白地說,就是有房子的山。山頂上房子多了,就有了這座叫作牯嶺的小城,這在中國的所有名山中堪稱唯一.3000多年前匡俗七兄弟在廬山築廬隱居,學道求仙,相傳匡俗得道成仙人去飛天了,留下了廬,這山就被後人稱之為“神仙之廬”後來得名--廬山。從這裡人們可以俯覽到廬山腳下的長江,中國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還有九江市區。我們上學的時候曾經學過一首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首詩蘇東坡的詩,是廬山的點睛之筆。我想許多的人都是讀了這首詩後,才知道廬山的。從司馬遷登頂廬山起,陶淵明,李白,白居易,蘇東坡,朱熹等近1500多為中國歷代名人登上了廬山。他們在廬山留下了很多的詩詞歌賦,為廬山積澱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從清康熙到光緒的200年間,又有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也登頂了廬山,廬山以她獨有的魅力征服著世人。與中國的所有的名山大川一樣,歷代摩崖石刻也遍布廬山,有意思的還有英文的石刻,喜歡詩詞、書法的朋友,想探尋古代名人足跡的朋友們千萬不要錯過噢!
去廬山目的:避暑 看美景 吃特色美食
廬山我來了!~~~~~~~~
從江火車站下車後,在火車站廣場外乘101公交到九江汽車站,然後從九江汽車站乘坐九江上廬山大巴車費 15左右,中途購買門票180元,直達廬山牯嶺鎮上的廬山汽車站,約1個小時。然後打電話給提前約好的小酒店,老板很熱情跑到車站接我,路上還幫我拿行李。從廬山車站下車跟著老板到我的住處很近的,150米左右的距離。走到旅舍門口看了看他的招牌果然很個性,雷人啊--“大腳青年旅舍”。到了後來我才知道老板上學的時候同學給他起的,哈哈有點意思!我找的這家旅舍其實很簡約的,因為我喜歡清幽的環境,看到店的時候感覺還不錯,裡面很干淨、整潔。走進大廳後“大腳”(老板)把我讓到桌子前,桌子上已准備好了茶水,然後給我登記入住。大廳很簡約設計也不錯,感覺好像是一個休閑吧,很舒服的感覺。一切都結束後就開始刷洗了,先洗去旅途的塵土和勞累,准備明天的觀光。
入住進來。去刷洗看到洗手間很干淨整潔,洗浴間也還不錯,刷洗完後就回房去了。沒過多久“大腳”(店老板)的媽媽過來敲門,問我晚飯想吃點什麼,我說不用了坐車坐的胃口滿滿的吃不下,然後阿媽就走了。過來一會阿媽又來敲門,看到阿媽端著托盤過來的,上面有一套茶具,還有些糕點。我客氣地說真的沒胃口了,謝謝阿媽了,阿媽坐下來給我沏茶了一杯茶,然後示意讓我吃點糕點。茶很香的,是阿媽親自采摘做的茶葉。我吃了一小口,感覺味道很特別,再喝一口阿媽做的茶葉(廬山雲霧茶)味道就更美了。原來它是江西省四大傳統四大糕點之一。茶餅……茶餅為什麼叫茶餅那?首先它是用這個茶籽油做的,還有就是在它吃起來的時候,一定要配上點茶,所以它是一種茶點。初入口的時候淡淡的甜味,並不是特別的明顯,但是你慢慢的品嘗它的時候,卻發現這個甜味非常的久遠,為什麼那?因為它裡面放的是桂花。桂花的香味大家都知道,那是屬於清香,非常悠遠那種感覺。所以茶餅還有一個名字叫桂花茶餅。桂花茶餅原材料裡面少不了桂花,不過茶餅講究香不見花,桂花是腌制一年後取其精華部分的汁液,除此之外做茶餅還有很多講究,前後要經過制皮-拌陷-成型-烘焙-復烘等多道工序。這面要和兩種,一種是用茶籽油麥芽飴糖加面拌成面皮子,也叫皮面用來包住茶餅餡的。另一種和的是新面,也就是和茶餅餡,這餡就需要用廬山腳下的金桂花茶茶籽油,鄱陽湖優質黑芝麻,麥芽飴糖和白面粉,但究竟比例多少阿媽就沒明說,這皮面和新面的比例也是有講究的,只有嚴格的制作工藝才能做出口感好的茶餅,茶餅通過後面烘焙工序才能夠保存幾個月不壞。茶餅在當地人叫做土地雷,為什麼叫這個名那?因為它非常脆,不小心掉到地上,嘩!就碎開像地雷炸開一樣,說明它多酥啊。其他它有這麼一個土名字,但是他這個吃法一點都不土。當地人吃茶餅據說要像品就那樣,一小口一小口來吃噢。茶餅作為九江特產由來已久,詩人蘇東坡曾經賦詩一首:偉大的北宋詩人蘇東坡曾賦詩贊曰:‘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這樣的描述讓我折服。“小餅如嚼月”,“嚼月”何味?無人嚼過,想那月亮不是常人可嚼之物,可當你品嘗茶餅,一口咬下去,確實只有“嚼月”二字可以形容。吃過茶餅者,必拍案而贊“嚼月之味必如此矣!”。餅“中有酥和怡”,甜甜的飴糖混著酥酥的餡,咬一口“嚼月”般的餅皮,那“酥和怡”一股腦嘩啦啦掉出來,擋也擋不住,咀嚼下來,真是“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嘗”啊!一路的勞頓此刻全都消失了。晚上山上的溫度有點低,房子是用石頭砌成的,所以晚上要穿2件衣服。
第二天老早就起來了,刷洗完後,隨便吃了點東西拿著裝備准備出發,“大腳”(老板)給我簡單的講解了一些各個路線和要注意的細節,帶上他給我准備好的茶水和糕點就出發了。
第一站就是花徑公園,它位於牯嶺街西南2公裡處的如琴湖畔。有公路抵達,沿大林路步行,順路可見冰川遺跡──冰桌巨石,又叫飛來石。花徑相傳是唐代詩人白居易詠詩《大林寺桃花》的地方。白居易被貶任江洲(九江)司馬時,於公元816年登廬山游覽。時值暮春,山下桃花已落而此處卻桃花盛開,白居易有感吟詩一首:“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長恨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故後人稱此地為“白司馬花徑”,並建造了“景白亭”。園中建有“白居易草堂陳列室”,白居易石像立於湖畔。花徑亭中一橫石上刻有“花徑”二字,傳說系白居易手書。如琴湖形如提琴,故名,有曲橋通往湖心島。園中繁花似錦,亭台碑碣,曲徑通幽,湖光山色,風景如畫。
北宋文學家王安石詩雲:“還家一笑即芳晨,好與名山作主人。邂逅五湖乘興往,相邀錦繡谷中春。”說的就是錦繡谷。在錦繡谷進口的不遠處是聞名遐爾的天橋所在地,在怪石簇擁的谷中,有一塊巨石,懸空伸出,宛如懸在凌空中的一座橋,人稱“天橋”.相傳朱元璋與陳友諒大戰鄱陽湖時,敗逃至此,在前臨深壑,後有追兵的緊急關頭,忽然從天降下一條金龍,橫臥在深壑之上,化為一石橋,待朱元璋縱馬過橋後,頓時烏雲滾滾,雷聲隆隆,天昏地暗,只見一道灼眼的藍光將石橋擊斷.橋斷後,雲散日出.一切又恢復了原來的面貌,仍然是雙崖對峙的絕澗,陳友諒追趕到這裡時,見到此景,沉浸在郁悶之中,大嘆,老天不絕朱元璋.這當然是神話傳說,其實這裡原來是一處巨大的斷層,峰高壑深,峭壁連片,山崖上有一塊褐色巨石伸向深澗,遠遠望去似一斷橋.大自然界的鬼斧神工與美麗動人的傳說,相映生輝.將游人帶入了神奇的境界.沿著依山小徑而行,一座數十米高的孤石峰凌空拔起,豎在眼前.峰巔上有塊巨石.酷似一個碩大無比的老人頭.故稱之人頭石.其面容憔悴.形像逼真,連眉眼,皺紋都很清晰,維妙維肖.峰下有一洞,名錦繡洞.洞中可容十多人,並有天然石桌石凳,供人休憩.洞外有一股清泉.常年不斷地流入洞中.進入洞中有置身仙境的意趣。
好運石 記得摸下會交好運的。記得上山的時候一對相愛的人要買鎖哦,還要記得把把鑰匙丟下山谷去,這樣就永遠找不到鑰匙開了,2個人就不會分開的。美好的祝願啊!
相信大家都看過呂洞賓吧,廬山上有座寺廟呂洞賓就是這個寺廟的山洞中得道成仙的,這個山洞叫仙人洞,信封道教的朋友也可以去參拜下O(∩_∩)O~。毛澤東也在游玩仙人洞,還留下了“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一詩。
這一站要看大天池。登上廬山西部海拔900余米的天池山頂,南望九奇峰,下俯石門澗,東瞻佛手岩,西眺白雲峰。二水縈回,四山豁朗。此處原建有天池寺,現已廢。但原寺前呈長方形的水池,仍碧水悠悠,光靈如玉。路上有有“強盜”的,不留下買路錢一直跟著你。
由大天池西南側,循石階下行數百米,便可見一崖拔地千尺,下臨絕壑,這就是龍首崖。
廬山石門澗位於廬山西麓,素稱廬山西大門。因天池山、鐵船峰對峙如門,內有瀑布而得名。“集“雄、奇、險、奇、秀”於一體,有廬山第一景之稱。
2個相愛的人一定要一起過來噢!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黃龍山谷中有兩條桀驁不馴的黃龍烏龍時常爭鬥,引動山洪暴發,周圍百姓無法安居樂業。後徹空禪師雲游至此,運用法力將二龍分別鎮在黃龍潭、烏龍潭中。至今烏龍潭上方的巨石上還鐫著“降龍”二字。
由黃龍潭沿林間石階上行約300米即到三寶樹。
從黃龍寺沿石階曲徑上行約20分鐘,便到蘆林大橋。蘆林大橋高30米,橋壩一體,攔水成湖。
博物館就是當初為毛爺爺專門修建了“廬林一號”別墅,後改成了博物館。物館內展出歷代名瓷中的精品,有漢代的青瓷、唐三彩、宋影青瓷、明青花瓷、清逗彩瓷,特別是明清代的展品,都柔潤細膩,非常精美。 博物館內還收藏了蔣介石用過的“蔣”字瓷盤,宋美齡的像牙柄扇,以及蔣介石五十歲辰時,官僚們贈送的佩劍和銅硯。此外,館中還藏有青銅器、陶器、工藝品、金石篆刻、歷代錢幣等藏品,其中也有許多是難得的珍品。
這裡最有名的一所別墅就是美廬,當年宋美齡和蔣介石很是留戀,後來毛爺爺一直住在美廬。雖然後來曾為毛爺爺專門修建了“廬林一號”別墅,但是他還是喜歡住在美廬。可見美廬之美!
在廬山上的影院是世界上最奇特的電影院,因為它每天只放映一部影片--“廬山戀”,連續了26年沒間斷,創下了世界吉尼斯紀錄。
游玩了一天了,真是人困體乏啊!回來第一件事就是要犒勞犒勞自己,今天要吃廬山的特色美食-石雞。好不好吃大家看一樣就知道了,直流口水吧!~O(∩_∩)O哈哈~,營養很高的噢,也只有廬山才有的。廬山三大寶:石雞、石耳、石魚。好好吃噢!吃的好飽啊!哈哈!回房沒多久,阿媽來敲門了,還是飯後糕點,好想吃可吃不下了,只有喝點雲霧茶了。阿媽告訴我這次拿來的茶餅味道不一樣的,示意讓我嘗嘗看,真是太熱情了,盛情難卻啊。聽說過茶餅的人都該知道,這茶餅是要配茶吃的。也許該是沏廬山雲霧茶吃“雲霧”味的;泡茉莉花茶吃“茉莉”味的;衝玫瑰茶吃“玫瑰”味的;品桂花茶吃“桂花”味的吧!白口吃茶餅,糕點之味尚濃,覺得四種口味相差無多,配上飲茶,方才吃出“雲霧”就是雲霧味;“茉莉”就有茉莉香…… 難以形容,只有親身品嘗方知奧妙。裊裊茶香,熱熱茶水相伴入口,淹沒口中的茶餅餅餡,濯去酥甜的糕點味道,茶香越發濃郁起來,滿口茶味,唇齒留香,腮幫子裡還有方才“嚼月”的口感。總而言之,言而總之,茶餅真乃人間美味也!
現代人腳步匆匆,生活的緊張而艱辛難得掬一捧綠茶,啖幾口茶餅以放松心情,亦不願為幾塊糕點浪費自己的寶貴時光,然而大家應當時而記起那“嚼月”的口感,那歷久彌新的茶香,最得以釋心懷。因此,仿古人,搖頭吟詩曰:“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怡,相啖兩無傷,茶香釋心懷!”惹的阿媽大笑。這時候精神也好了,就下去找“大腳”去借電腦玩-其實是去搶電腦,“大腳”人很好電腦給了我玩,他去玩他的前台的蝸牛爬坡的老爺機了。O(∩_∩)O哈哈~。一天的美好時光,各處的美景一直像放電影一樣在腦海裡不停的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