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巫閭山——北鎮篇

作者: 王稼慶

導讀芬芳梨園——《古城謎話》北鎮篇 巍巍閭山峰 、 峰峰松柏青、 沐浴嚴冬和春雨、 常年綠蔥蔥。 這是我在遼寧省北鎮縣文化館任編導時,給縣劇團創作的大型歌劇《閭山新苗》主題歌;當時的創作班子由文化館一把手戲劇家李紹平主持,成員有話劇名家趙乃茹先生和享譽“南麒北馬關外唐”的唐韻笙京劇大師的徒弟京劇名家王玉海先生,我是執筆,我寫東西有個習慣 ...

芬芳梨園——《古城謎話》北鎮篇

巍巍閭山峰 、

峰峰松柏青、

沐浴嚴冬和春雨、

常年綠蔥蔥。

這是我在遼寧省北鎮縣文化館任編導時,給縣劇團創作的大型歌劇《閭山新苗》主題歌;當時的創作班子由文化館一把手戲劇家李紹平主持,成員有話劇名家趙乃茹先生和享譽“南麒北馬關外唐”的唐韻笙京劇大師的徒弟京劇名家王玉海先生,我是執筆,我寫東西有個習慣,白天精力難以集中,待到了夜深人靜時才是最佳的寫作狀態,於是白天開完碰頭會後我就信步在古城內外尋風問古;這小城處處是古跡,素有“小北京”之稱,有一北鎮民諺雲:

五門不正鼓樓偏、

一對雙塔在兩邊、

井底有碑碑底廟、

歪脖老母在山巔。

北鎮——這座醫巫閭山腳下的古城,住在這城的人家世世代代都在傳頌著許許多多的神話故事;歪脖老母的傳說就是一個遠近聞名的奇事,歪脖老母即青岩寺古佛,上院正殿老母佛像為鑿石所塑,頭向右傾,相傳大殿落成之日民伕們奉佛入殿,抬至殿門進不去,大家正躊躇沒法時民伕中有一人戲言說:“老母若一歪脖就能請進大殿了”言畢,老母脖頸真的一歪進入大殿奉至佛坐上,眾民伕驚訝的忙退出大殿,忘請老母正脖,從此善男信女雲集朝拜,說是老母顯聖了,從古至今以訛傳訛,至今每年二月十九都有香火會,平時亦是一個旅游盛處!

每當我路過城中的明朝總兵李成梁的大石牌坊時,我都駐足欣賞一陣,尤其是晚霞灑在牌坊上的時候,令人有一種夢幻般的感覺,到此時往往我想起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文章,於是產生了一絲黯然------。

這古城的古色古香中飄散著令人難解的數不清的故事;在這種神秘的光環籠罩下的氛圍中,來者只好入鄉隨俗了,誰願意傷了當地人引以為豪的傳說呢?!

我被安排住在內城南的城牆根旁的耳朵眼兒胡同,這是一個原來大地主的大宅院,現在是都堅壁好了的公房,一戶一間半房,內間是十余平米帶一鋪炕,外半間是鍋台灶坑,兩口人帶倆孩子蠻好(那時候的生育政策是一對夫妻一對孩兒、兩個相隔二三年兒),我和妻聞淑貞帶個孩子住一戶,當妻與兒沉睡在深夜時,正是我挑燈夜戰的最佳時段,此時思路敏捷、筆走如風,完全沉溺在劇情與人物中,突然聽到‘咚——鏵’的聲音,這聲音來自腳下大方磚的底層,使我頓時沒了靈感,生氣的想:‘大半夜還干活!討厭!’我雖無了寫作情緒,但無睡意,順手打開收音機,怕驚醒妻兒小聲的聽著朝鮮的歌頌金日成將軍的輕音樂,我認為輕音樂是調節精神的靈丹妙藥,過一會兒‘咚——鏵’的聲音不見了。

第二天我上班時遇見了圖書館的老楚,他是祖輩在古城的老戶,他神秘的問我:‘住的怎麼樣’?我問:‘怎麼啦’?‘沒動靜就好、不干淨啊’!因有旁人叫並忙於工作,我對他的話沒太在意,一天過後回家時我也沒跟聞淑貞說,當夜又遇此事,聯想到老楚的話語,不禁有些毛骨疎然,猛然想起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鬥膽出去看個究竟,我住的是一趟西廂房,看到上房的西耳屋亮著燈外屋敞住門,我就走了過去,見一中年人蹲在地上正在劈柴,他見我到來笑著說:‘實在對不起啊、耽誤你睡覺了,我是三班倒的工作,沒法子’!我啞然失笑:‘沒關系、明兒見’!回屋後我心想這真是一個人嚇人的典型的大笑話!


精選遊記: 大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