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最後一晚世博看館錄

作者: jameswang17

導讀6/30夜場世博看館篇 天熱,5點下班,趕到世博5-1高科西路門口買夜場票入場,時間6:00整了。 我不是很著急多看幾個館。因為不是第一次來了。只想看我自己想看的館。 第一選擇是瑞士館,衝著IMAX電影和纜車。從5-1到C片區瑞士館,大致可以走國展路或者直接上高架步行。 我選擇了國展路,因為高架還是放在22點後,可以看看夜景燈光,沒了太陽,也會涼快很多。 我先去斯 ...

6/30夜場世博看館篇

天熱,5點下班,趕到世博5-1高科西路門口買夜場票入場,時間6:00整了。

我不是很著急多看幾個館。因為不是第一次來了。只想看我自己想看的館。

第一選擇是瑞士館,衝著IMAX電影和纜車。從5-1到C片區瑞士館,大致可以走國展路或者直接上高架步行。

我選擇了國展路,因為高架還是放在22點後,可以看看夜景燈光,沒了太陽,也會涼快很多。

我先去斯裡蘭卡館後門賣餐飲的地方買一杯錫蘭紅茶。這裡的紅茶恐怕在上海灘上是數一數二的好喝了。

然後再經過B片區中華美食街,考察一下那裡吃飯有沒有特色(因為公司會在下周組織活動,我是領隊)。

18:30,慢慢吞吞的來到瑞士館門口,開始進入排隊欄杆。工作人員大聲喊叫,排隊需要3小時,但根據我的經驗,打8折差不多了。

聽說這個排隊大棚剛剛搭建,電扇的線路沒有排好,沒有開電扇。在悶熱中,度過了難受的2個小時。

雖然心裡有准備,但還是比較難熬啊。

終於可以進入展館了。斜坡上,是立體照片,大多數是介紹瑞士風光,阿爾卑斯山,山村風景,也有人文科技展示。

瑞士這個國家和德國一樣,一絲不苟的人生態度決定了瑞士出品,必屬佳作。

大概一個圈圈向上轉悠後,進入IMAX大廳。正在放映的是阿爾卑斯山風光片。

根據介紹,這部電影的完整版在上海科技館的IMAX廳也有放映。

鏡頭大概是用氦氣飛艇拍攝的。鏡頭慢慢地圍繞山體上升,前進,推進。雪山,草原,攀岩人。

我的感覺是整體的視覺衝擊力非常強。加上大廳裡可以近距離觀賞,還有冷氣消暑(想想剛才排隊那個悶熱啊)

這個電影絕對可以長時間的慢慢欣賞。

看夠(不是看完)電影後,再次進入下降的螺旋通道。接下來是瑞士館最吸引人的纜車了。

由於人流控制得當,晚間纜車不再需要再次排長隊了。6人一排座椅,我認為最好坐在最左側的座椅上。

纜車開動後,開始加速上升。纜車嗎,當然要有上上下下的享受。牆壁上的植物可是真的啊。

到了樓頂上,花花草草從旁邊轉到腳下,更有在山上坐纜車的感覺了。不過再想一下,腳下的花花草草都不是高原植被,有些可惜。

纜車一會兒就下來了,還沒有過足癮呢就結束了。

出來時候大概是20:45。腦子裡還沒有決定去哪一個館繼續參觀,腳已經把自己帶到了土耳其館排隊欄杆處。

這是一個沒有看過的比較大的館了。於是就直接走進去看看。

這是一個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國度。古代伊斯坦布爾叫君士坦丁堡,裡頭一些工藝品有些恐怖。

土耳其的海岸線被拍攝成環幕電影循環播放。出口處看到一些精美的碟子,圖案,顏色,做工都非常精美,當然,價格2000RMB也很高。

冰激凌居然賣25元,覺得貴,舍不得買。

出來後,腦子裡想去俄羅斯館,但是走著走著到了瑞典館。早就聽說裡頭不錯,也是我沒去過的館,就順道看看吧。

北歐國家的機械制造比較靠譜。環境保護也是瑞典值得稱道的一面。

原來人家也經歷了經濟發展造成環境破壞再治理還原自然的過程,不過然家早在多年前就完成了。想到自己國家居然沒有借鑒前車...

裡頭有很多成列物品明顯是從宜家商場裡拿來的。也看到了那個著名的低噪音工程車。

靠近出口處,瑞典人用非常搞笑的中文向游客推銷他們的圖書,兒童玩具,不過價格不算太高。

出門後,瑞典人不忘把游客“送入”他們的商場,裡頭的紀念品制作一貫的精致,用料扎實。

不過這北歐的消費水平是我等中國普通工薪階層所較難接受。

徹底走出瑞典館後,發現自己沒了方向。走著走著,看見色彩鮮艷的一個館,走進一看,白俄羅斯。

這個時候,時間也不早了,一些館也已經關閉了。那裡開著,就去看看吧。

這個白俄館裡面也沒有什麼,一些油畫,一些油畫,一些油畫。腳下一些油畫,頭頂一些油畫數碼投影,牆壁上兒童畫,櫃台上帖了“不賣紀念品”的招牌。

1分鐘,算是參觀了一個館。

之後,順著耳朵裡聽到的嘈雜表演的聲音來到捷克館門口的歐洲廣場。不過我發現捷克館居然還開著。於是毫不猶豫的進去了。

好,無論是這個國家本身,還是這個館,我都喜歡。國寶級的展品,高科技展示,我才知道,世界上很多機械大工業產品的發明者都是捷克人。

兒童畫拼圖,讓小孩子也會喜歡這個館。捷克風景球形鏡射展示等等。

也看到了黃金淚滴的金球球。耳朵裡居然聽到了捷克著名作曲家德沃夏克的第九交響曲最著名片段(不懂交響樂的朋友請原諒)。

看不夠啊。還有我小時候喜歡的動畫片“鼴鼠的故事”播放!!我估計在裡頭呆了40分鐘左右才戀戀不舍的出來。

旁邊是捷克的兄弟斯洛伐克。這個兄弟好像比大哥差了很多。一些舊家具,瓷器,服裝。感覺就是一個攝影棚,門口有人演奏小提琴和笛子。

這個國家的古典音樂水平的確不低,室內樂水平堪稱歐洲一流。而且通過參觀,我還知道了上海著名的國際飯店的設計師是斯洛伐克人。

出來後發現居然還有館有人排隊。這個時候已經是22點多了。

這個館以前在世博軸上看,夜景燈光也不錯。這就是葡萄牙。

在門口等了大概5分鐘,大門打開,大家魚貫而入。裡頭的展示方法也算是高科技了。用手虛擬撥動地球儀,是在是高科技中老套的用法。

旁邊是大屏幕電影。展示葡萄牙人如何過低碳生活。通過電影,知道了葡萄牙是世界上軟木產量最高的國家。

還有一些電子展示品就是強調中葡從清朝以來的交流。他們從我們這裡學去了精美青花瓷的制作。當然,他們不會提到澳門。

電影結束後,還有後半程的展示。各種節能裝置,設計等等。都是剛才電影裡提到的內容的實物展示。

出門前,不要忘記買幾個葡式蛋撻嘗嘗。小賣部裡還真的有葡萄酒賣。不過葡萄牙的葡萄酒好像不是他們的特有名的產品吧?

看完這個館,就幾乎沒有館開放了。也該回家了。走上高架世博軸,涼風吹吹,小曲哼哼,我回家了。下周一再去吧!再提一句,本次游覽不帶相機,沒有任何照片。


精選遊記: 上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