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雲之南(連載17)

作者: lnsh_jenny

導讀(東巴文化博物館、黑龍潭公園、大研古城納西音樂會)麗江的陽光特別的明媚,早上被極強的陽光透過紗窗照耀著,還以為是什麼明亮刺眼的東西呢,睜開眼睛才知道是陽光。大伙兒趕緊洗漱好,按照昨天的計劃決定今天去黑龍潭游玩。 踩著磨的光滑但又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悠閑的散步在小橋流水人家的境界裡,似乎是漫步在江南的某個前朝古鎮,此時自己若是一位多愁善 ...

(東巴文化博物館、黑龍潭公園、大研古城納西音樂會)麗江的陽光特別的明媚,早上被極強的陽光透過紗窗照耀著,還以為是什麼明亮刺眼的東西呢,睜開眼睛才知道是陽光。大伙兒趕緊洗漱好,按照昨天的計劃決定今天去黑龍潭游玩。

踩著磨的光滑但又凹凸不平的石板路,悠閑的散步在小橋流水人家的境界裡,似乎是漫步在江南的某個前朝古鎮,此時自己若是一位多愁善感的江南女子,該多富有靈氣,多符合這小橋流水人家的境界。兩旁古典的建築物保存著某種唐宋時期的遺風,蹣跚而行的納西老人大多是些老婆婆,穿著披星戴月的納西民族服裝,同這座遠離現代化都市的小鎮一起成為人們眼中的一道風景。穿牆過屋的小河水千百年來默默的衝刷著這座古老城鎮的條條小巷,而正是這石板路、小石橋、小河水及幾經磨難不曾改變的百姓人家的建築構成吸引數不勝數的游人的誘惑。

在一家幽靜的小巷子裡,我們找到了一家小飯鋪,鋪子照常只有我們看到的勤勞的納西婦女,主人位我們做了可口的特色早點,有酥油茶、有自己家裡腌制的豆瓣辣子醬和粑粑(這裡的粑粑和我們常吃的肉包子十分的相似),主人家也知道我們漢人的稱呼法,並解釋給我們說粑粑就是各種各樣的饃。酥油茶的味道有些和我們的油茶差不多,就是多了一點牛奶的味道。用完早點,我們邊走邊聊天的向黑龍潭出發了,我們喜歡曬著這種熾熱的陽光和欣賞天高雲淡的高原。

到了黑龍潭公園的時候,由於這些天的花費已超出我們的預算,所以我們沒有購買相對昂貴的門票。先到後門的東巴文化博物館去參觀了一番,研究了一下,東巴的像形文字和民族生活習性以及一些祭祀的場面圖片。

在博物館的不遠處我們發現了一條通往公園裡且不需要門票的小石橋,於是懷著僥幸的心理便深入了黑龍潭公園內部,我們爬上像山,在山中腰的一個亭子歇腳的時候,遇到一位納西的小伙子,是一位剛畢業的學生,瘦瘦黑黑的典型的納西族人的樣子。小伙子很善言談,雖然他的普通話比我們在大理遇到的野村愛子強不了多少,但我們仍然很談的來,他告訴我們一些他所知道的納西族的事情和節日及風俗,並告訴我們他的家鄉就在從像山上看過去不遠的拉市海邊(其實是一個很大的湖)。在像山的頂部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整個玉龍雪山並俯視麗江,在藍天的輝映下玉龍雪山更顯得雄偉,我們覺得玉龍雪山似乎很近,卻又不可及。據說黑龍和白龍兩條巨龍為守護麗江而化成了玉龍雪山和黑龍潭水,在黑龍潭中我們可以看到玉龍雪山的倒影。潭水是由山腳下無數的山泉彙集而成流入較大的黑龍潭,在陽光的照耀下泛起粼粼的波光,有一種湖光山色的味道。潭中養有許多魚,據說這些魚就是黑龍的子孫,所以黑龍潭的魚是嚴禁捕殺和吃掉的。清澈見底的潭水中魚兒自由自在的游來游去,潭水中似乎也有泉眼,水波泛泛。潭水流向我們所居住的麗江古城,就形成了穿牆過屋的納西人家特有的高原小江南,確實是一個美麗漂亮的去處。

欣賞完湖光山色,晚上我們還有古樂會要看,於是和納西小伙告辭(並利用剩余的時間和一家旅行社簽定了第二日去長江地一灣、和虎跳峽的合同),然後,欣賞我們的音樂會去了。幽默風趣的宣科先生,確實是讓人捧腹的,說什麼他是搞人類文化遺產的,而趙忠祥是搞野生動物的。說他什麼人都可以罵上一兩句,明星大腕換著罵,中央領導若問起,一聽是只有28萬人口的民族,言之少數民族,不和他們一般計較。並將浪濤沙翻譯成“Surf washing sand”(浪洗沙子),菩薩蠻翻譯成“Truculent Bodhisattva”(野蠻的菩薩),還說連他這樣博學的人都翻譯不出來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何況別人乎?引得大家樂不可支。並給我們講述了他在海外演出時的一些趣事,比如說,對於CD的置若罔聞,友人們讓他出CD,他說“CD是什麼東西,我怎麼沒見過。”。看見別人為他們演出所制作的印刷精美的海報,說“這麼漂亮,讓我們拿回去掛著。”人家告訴他這是電腦彩繪等等讓我們捧腹的故事。令人佩服的是這位宣科先生的英語說的呱呱叫,也許是因為他從小就和外國友人生活在一起的原因吧,據說他會說6種語言的。如今已經年逾七十的他仍然看起來像五十多歲的樣子,他說這是音樂的力量,音樂可以使人年輕。他和他的納西古樂是承襲了唐朝時期的皇帝李隆基所創作的古樂,連樂譜也是五音即宮、商、角、徵、羽,還讓一位百歲的老人演唱了一番。如果沒有人來學習的話,古樂恐怕真的要成為遺產了,會失傳的。舞台兩側所寫的對聯對他和古樂的描述到是確切的:

詞吟白雪大啟人文唐宋遺韻雅樂飄洋過海

曲奏陽春宏揚國粹玉龍驕子宣科嘔心瀝血

聽完古樂,我們出來又碰到一個導游介紹古城,於是我們跟著邊走邊聽,聽她講述古城的人們是如何利用門前的流水衝刷石板街的,及酒吧一條街的異國情調,後來我們又跟著她去喝茶,這些天來我們已經喝過不少次的雲南茶水了。在茶館黑黑的納西小妹介紹說,她們這裡的喜歡以茶待客的,在納西主要是母系氏族社會,仍然沿襲著那種婦女地位高的傳統,一家之中年長的女子說了算,男子則只在家抽煙、喝酒、打麻將。納西是以胖為美的,但是要又黑又胖才算帥。一般稱呼女孩子為“胖金妹”(聽起來像潘金妹),而男孩則成為“胖金哥”,如果太瘦的話就要稱為“半斤肉”了,而“子瑞瑞”(音譯)也是小伙子的意思。但是這裡地勢較高,人一般都是不會胖的。還告訴我們謝謝用納西語說是“jiou bei sei”有些像漢語的九百歲,我們品嘗了玉龍雪茶、高原玫瑰茶、蘭貴人茶、蟲草茶,這些茶每種的口味都較獨特,玉龍雪茶和我們陝西的太白山上的雪茶有些相似,對於不適應高原氣候的旅客來說,喝一些雪茶可以減輕對高原的反應;而高原玫瑰茶則是養顏美容的,這裡的玫瑰茶,當然不會和我們所看到的玫瑰那樣大,都是些小如小指蓋樣大小的玫瑰骨朵;蘭貴人茶是和玉龍山上的野生人參所配置成的一種養生茶;最為名貴和較奇特的當數蟲草茶了每次只需一小指甲蓋那麼一丁點兒,就可以衝泡一壺茶了,而且對於胃不好的人,喝下去會打飽嗝兒,並且這種茶是沒有茶渣的。但是功夫茶喝起來較費時間,又要溫壺,又要聞香,什麼聞香杯,品茗杯,還要韓信點兵,關公巡城的(茶道的一些名詞),拿杯子還講究什麼三龍護鼎,丹鳳朝陽。俗語說,“茶七酒八”茶要到七分滿,留得三分人情在。喝的時候也有講究,一口喝完謂之牛飲,兩口喝完則稱之呂(同‘驢’)飲,三口喝完謂之品。喝茶之前先當聞其香,稱之聞香,然後才喝,也就是品茗了。最重要的是喝的時候先要洗茶,一般來說,茶葉是老阿婆用腳踩出來的,所以洗茶的水也叫做洗腳水(但是,洗的時間最好在20〞—30〞完成)。茶道這些復雜的程序和方式著實費了我們好些時間,以致於我們最後回去已經12點多了。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