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胡志明感受
5月20日中午,我告別了炎熱的美奈,坐上sinh café的車去胡志明,這是我最後一站了。上車後,我告訴了兔子我的行程。很快,我收到他的短信回復“恭喜你將被嘈雜的摩托車包圍,不分日夜!”
這個預言式的“祝福”令人愕然,此前,低調的兔子發布的1#預言我已經在大叻充分領教過了,不過那是好的預言,這不好的預言,又該是如何的結果呢?
關於摩托車,其實對於久居東莞的我們來說並不陌生。在兩年前,這裡還沒有“禁摩”的時候,東莞的摩托車可謂比比皆是,當時,隨風同學搭載著若飛版主四處趕場的情景,我現在還記憶猶新呢。還有那個東莞老街,我剛來東莞的時候,那兒的場景有兩個地方給我深刻的印像,一是凌亂的電線密密麻麻地飛天而過,還有就是摩托車川流不息,令人覺得心煩意亂。現在好了,老街不見摩托車,電線也紛紛走地了,不過總覺得老街失去了那種的味道,生活的味道。
所以,今天的胡志明應該不會讓我很困擾,它應該像10年前的東莞老街一樣,生活味十足。不過,坐在當地著名的西式快餐店Lotteria的二樓望下去,那下方情景還是讓我有些吃驚。那些電線如同織布機上待紡的線紗,密密的,繃得緊緊地,看似凌亂但又頑強而頗有規律地通向遠方。
如果說,Lotteria這裡主街的電線網像是江河,粗大織密,那麼小街的電線網就是溪流了,稀疏細小,而每家每戶接入的電線更加奇特了,它們通常不隨主流的方向,細若游絲,優雅地垂落下來。我很佩服當地的電力工人,他們是如何架設,辨認及維護這如此龐亂的“電線織布機”?平行的織布機還能勉強擬清脈絡,那麼相互交錯如同亂麻的電線就更加厲害了。我當天下午去了當地的麥德龍(Metro)――一個著名的連鎖超市。在Metro入口處,我抬頭看見了一個電線杆,那兒的電線分明已經糾纏在一起,像打了無數個死結。如果我是一個電力工人,唯一的想法就是戴上手套,盡快用一把剪刀把它們通通剪掉!
麥德龍很大,外觀上看起來和東莞的差不多,但是進去之後卻感覺有些意外。本來我打算買一些當地特色的食品作為禮物帶回去,不過走遍了這個大型超市,可資一買的食品寥寥無幾,除了新鮮的蔬果(很難帶上飛機),其它的食品相當貧乏,有些包裝精美的,仔細一看竟然是中國產的。胡志明超市的物價不算低,豬肉要10多元一斤,牛肉也要20多一斤,幾乎和中國廣東的價格一樣。
如果說那些電線是靜謐的河流的話,那麼摩托車就是胡志明流動的河流。從麥德龍出來,我試圖前往對面趕那班56路車,那兒有一條斑馬線可以到對面街道。但是,我根本無法過街,我面前的是洪流一般的摩托車,如果你想過街,你就像頂著一把小傘走在暴雨之中的曠野,那車流似乎即刻會把你給吞沒。於是,我耐心等待最好的時機,然而這個斑馬線恰巧是沒有紅綠燈的,我的等待顯得非常徒勞,任何時候那些摩托車都不會斷流,於是我只得鼓起勇氣,主動探入這個洪流之中。幸運的是,那些摩托車竟然靈活異常,一見到有人走入,他們便紛紛繞過。我就像水中的礁石一般,而那些車流繞道而過,柔軟而富有彈性。
胡志明的摩的也很多,價格也要比其它地方高一些,他們會巧妙地利用你發音的錯誤理解來多賺上個三、五元錢。這有些讓我緊張,因為在美奈、大叻你只需要花上三、五元就可以跑遍幾乎所有的地方。記得在一處劇院,我突然發覺自己的涼鞋的鞋底竟然斷了,為了不讓貪婪的摩的看出我的異常,我努力掩飾著自己的窘境,把鞋子稍微修復一下,不露聲色地地和他們談妥價格,然後趕快搭車回住處。
街上,連DHL都是摩托車,讓我想到它的那個著名廣告“誰更了解亞太市場?”
最富創造力的摩托車手,我是在那個著名的邊青市場附近遇見的。我當時並未在那個市場逗留,只是路過那兒回到範五老街的住處。夜色中,突然一個摩托車停留在我的前方,它略微阻擋了我的步伐,一個衣著艷麗有著濃艷口紅的女車手用十分流利地英文說“sir,do you need XX service?”
我的英文聽力一直很爛,但是那一瞬間,我還是非常准確地判斷出她說的XX service是指什麼。於是,我未加理會,繼續往前走,她也知趣地開走了。後來路過一個廣場,我正在那兒稍事休息,那個女子的摩托車又飄然而至,原來,我一直沒有脫離她的逐獵範圍。
“sir,you really need……”她加強了語氣。
我頓時有些冒火,沒有想到還可以這般鍛煉英文口語。
“Please don’t follow me, otherwise I will call the police!”
她有點驚慌,一聲不吭地趕快駛離了我,很快消失在遠處的車流中。事實上,在胡志明,路人的往往比摩托車少很多,所以這些女游擊隊員的手法還是非常巧妙的,既行動迅速,又容易偽裝。我後來還看到有兩個女子一個摩托車的,在那兒穿梭於人群之中,她們利用身旁無數摩托車編織的“青紗帳”,嫻熟而巧妙地招攬生意。
我後來真的遇見了警察,幾個年輕的巡警,可惜他們一句話都聽不懂我在說什麼,只能用十分抱歉而又困惑的表情看著我的比劃和抱怨。
胡志明的氣溫很高,雖然沒有溫度計,但是估計在35攝氏度上下,每天的天氣都像是東莞最熱的那幾天的感覺。走到那兒都是熱氣。但是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卻少有空調,即便是國家的紀念館,裡面也只是風扇在呼呼直響。我問住處的服務員,空調的電費多少,她說如果每天都開的話(還只是普通的窗式機),要花2美金,一個月就得60美金,對於一個人均收入不到200美金的城市來說這筆費用不啻過於沉重。
胡志明就是越南的“上海”,盡管這裡的人口密度很大,摩托車徹夜轟鳴不息,熱浪滔天。但絲毫不減弱它對於當地人的吸引力,每個人都在用各種各樣的方式頑強地生活著,憧憬著。
八、談談旅行與攻略
如果把一次旅行的過程當作是計算機編程,那麼攻略就是現成的,已經通過測試的模塊程序,你只需要在適當地時候直接調用它們就可以了,可謂省時省力。這也是攻略大受歡迎的原因所在了。
我們可以把旅行目的地看作是X,具體的景點看作Y。
大部分人都遵循這個X+Y的模式。X就是你要去的目的地,比如某個城市,Y就是你要去的某個具體景點,比如某處教堂,某個海灘,某個廟宇。很顯然,如果X已經確定了,後面的那個Y也差不多已經有了。比如,典型的越南大叻一日游,X=大叻,Y可能會包括Datanla瀑布、保大行宮、瘋狂的房子、老火車站、天堂湖,靈山寺等等。
不過,如果讓我來做旅行計劃的話,我更喜歡冷門的X,和後面更加模糊的Y。這是因為,對我來說,未知的旅途才令人陶醉,讓人向往。如果旅行就是逐個調用,運行那些模塊程序,其結果就是證實一個個傳說中的目的地,這樣的旅途對於我來說已經失去了吸引力。所以,我更加喜歡用更為初級的彙編語言來編制我的程序,那更具柔性,充滿個性。
出行之前,我看過一篇關於美奈的攻略《越南Muine(美奈)完全攻略》,這篇有趣實用的游記裡面也有一段關於X+Y的描述,不過說的是美食。作者說美奈的主食菜單基本為X Fried with Y 的格局,也就是某某炒某某,比如牛肉炒洋蔥,這裡牛肉就是X,洋蔥就是Y。這個攻略說X決定了你吃什麼,不必花太多精力在Y的選擇上,因為選擇各種Y的最終結果變化都不大。
這個有趣的介紹,若用以比喻旅行和攻略的關系上,也是非常貼切的。
這次越南行之前,我也在努力地搜尋更加個性的X,希望它們不只是美奈,芽莊,大叻這些傳統的知名景點或者旅游城市,但是遺憾的是,因為語言的問題,還有信息資料的不足,我始終沒有找到更加令我心動的X。於是,只能從Y上面下功夫了。但結果沒有逃出牛肉炒洋蔥的結局,因為X的定性,也就造成後面的Y的選擇會非常有限。
X+Y的模式,還有一個令我恐懼的地方,就是你永遠都像一個游客。這種困擾的一個表現,就是路過胡志明的邊青市場,雖然你並未和那些高鼻子藍眼睛的游客一樣去購物,那些女游擊隊員同樣輕松把你鎖定,並一開始就用英文向你進行積極推介。在美奈的時候,我並未參加當地的一日游,只是一個人在海邊隨便走走,我只是拍攝了兩個小男孩的背影,其中一個男孩就非常敏銳而又職業地伸出了小手“one dollar,please!”
和我住在一個旅店的國內游客同樣抱怨說,她們在美奈那個著名的紅沙丘,有很多當地的小孩圍上來要錢,而且有人給出了3 Dollars。我之所便宜了2美金,是因為Y的不同吧,但是X是共同的,所以總是難以避免商業氣味。
不過雖然如此,我還是在不停地嘗試一些新的旅行方式。出發前,我告誡自己,每天我都應該嘗試一些新的發現,或者新的旅行方式,我能否不像一個游客?
我這次旅行感覺有收獲的地方,似乎都不來自典型的Y模式。我喜歡的幾個場景,比如騎單車游大叻,巧遇越南網球,飛機上讀西貢解放日報,感受Pho Nui餐廳,和美奈的摩的Don的聊天,幾乎都是非典型的Y模式。唯獨有點主流的是美奈漁村采風,但是我也拋棄了浮光掠影的五景點半日游的模式,而是起了個大早,把整個時間都逗留在漁村那裡了。
當你擺脫Y模式,在芽莊和那些網球愛好者自由交談,當你騎著車在大叻的山野之間虎虎生風的時候,當你隱身於Pho Nui餐廳聽著周圍陌生而激情的歌曲,那是何種暢快淋漓的體會啊!旅行的一大目的,卻是要擺脫旅行者的模樣。從這點來說,攝影也許都是一個負擔,帶著相機,會將你是游客的身份表露無疑,在某些場合,淡化游客的身份可能是極為重要的。
如何讓自己的旅行更加有個性呢?我做了一點歸納。當然,因我自己本身就是非典型的那種風格,喜歡逆反,所以這些歸納難免偏頗,也更難成為一種普遍的建議,僅供參考吧。
1、不要將行程做得太緊張,要給自己的旅行計劃留一些機動時間,以便能做一些臨時的安排。
2、用多樣的方式去接觸你的目的地。比如來自於你的某種特長和興趣,如果你對於繪畫感興趣?何不去當地的美術館走走,看看當地的繪畫藝術,甚至可以結交一些畫家。如果這樣,你的旅行必然會切換到一個非常美妙個性的空間。
3、仔細觀察你的周邊,尋找那些有意思的事情。比如,當地的報紙,電視,甚至街景。它們才是當地人關注的話題。試試看,裡面有沒有可以找到的新奇發現,從而改變你的旅行內容。
4、淡化游客的身份,讓自己看起來更像是本地人。如果你每天的行程就是X+Y的話,那麼你只是在證明自己是一個純粹的游客而已。而那些商業味道的東西,往往都出在這些X+Y的行程中,讓人不勝其煩。
5、如果有機會認識一個當地人,跟隨他的足跡了解這裡,這是最理想的方式了,當然這個當地人,他應該不是導游。
6、旅途中如果和其他游客臨時結伴,不要勉強求同,如果大家興趣不一致的話。
另外,我還把攻略做了一個如下的分類,有A、B、C三種。其中A類是你一定要了解的,它們是一些基礎信息,或者事關你行程安排的重要因素。B類,它們可以節約你的時間和金錢,讓你有更多精力去做更有價值的事情。C類,這裡能體現你的個性,你是要做一個印證者還是一個發現者,我毫無疑問是後者。另外,餐飲和購物從來都不是我花心思的環節,除非你旅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它們。
功略類型:A
功略範圍:城際間的公共交通信息,目的地地圖和氣候,出入境手續辦理指引
我的建議:一定要了解
功略類型:B
功略範圍:住宿指南,室內公共交通,攜帶物品,貨幣兌換
我的建議:可以參考
功略類型:C
景點介紹,本地游指南,購物信息,餐飲指南
我的建議:不一定要參考,甚至應該避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