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似霧似雨頂著案板婺源行

作者: 古井17號

導讀婺源似霧似雨 頂著案板婺源行 (不斷更新中。。。)呆了三天,起的都不晚,不舍得浪費在美夢裡,為什麼:幻境再美終是夢,珍惜眼前始為真。來到古時稱為“美人靠”的閣樓,“雙龍戲珠”噴湧的泉水聲為樂,身處古樸靜宜的李坑,記憶重又拾起,回到夢開始的6月12號。 地點:汪老師的璐璐客棧,重點人物:汪老師;路線指引:景德鎮-婺源-摩的赴曉起-一路 記不 ...

婺源似霧似雨 頂著案板婺源行 (不斷更新中。。。)呆了三天,起的都不晚,不舍得浪費在美夢裡,為什麼:幻境再美終是夢,珍惜眼前始為真。來到古時稱為“美人靠”的閣樓,“雙龍戲珠”噴湧的泉水聲為樂,身處古樸靜宜的李坑,記憶重又拾起,回到夢開始的6月12號。

地點:汪老師的璐璐客棧,重點人物:汪老師;路線指引:景德鎮-婺源-摩的赴曉起-一路 記不起名字的美景及清爽空氣下滿身雞皮疙瘩的我-璐璐客棧-汪老師。

工作結束後,還剩一天即為周末,索性放下繁雜的工作,路線改為婺源。景德鎮赴婺源的車票為22元,22座金龍中巴車,243KM的省道兩邊,滿眼綠色,稻田星羅棋布,彎彎溪流交錯著,兩眼已是應接不暇,索性睡去,管他路過哪個村哪個寨了.

婺源北站是當地出車最為頻繁的站,一下車就被一群摩的師傅的熱情籠罩著,時間已經過了4點的班車收班時間,一想據說關於婺源的美景,全憑摩的司機一張嘴,走!在如競拍的同行壓價下,終以15元成交赴38KM開外的曉起,以為自己撿了個便宜,不由分說,趕緊走。

如果醉人的美景和熱情開始讓你迷失,那麼在婺源,摩的司機的生意經已是童叟也欺了。在路面冷落車馬稀的沿途,速度並不快,依然覺得很是涼快,5KM開外後,三次停車,借問明日是否包車,不去,態度轉為漠然,價格也變為40元,憤然。。。走!到了再說,沿途介紹轉為循循善誘旁敲側引的市場行情引誘。。。逃門票,更好的客棧,漂流。。。理解!出於誠信,我今天一定要見到汪老師。迫不及待!禮貌的堅決下,終於到了曉起村。汪老師兒子已在村口等候,心靜了下來。

曲徑通幽,峰回路轉後,一位年過半百,精神矍鑠的老人家的樸實笑容展露眼前,汪老師你好!“旅途辛苦,房間在二樓,下來吃飯一會”。其兒子幫把我三件大行李放置房間。璐璐客棧是其兒子經營的一處現代民宅,樓高三層,房間也還干淨。一切洗浴用品為了環保,需自帶,其他的,三星酒店配備的均有。

晚餐是當地曾入選國宴的荷花紅鯉魚和清炒豆角。三日口糧,以上名菜及粉蒸肉和燉土雞,做的好不如想的好。飯後,商議次日行程。

D2:江嶺-慶源-曉起-清華-李坑,汪老師得知大障山近日雨量致使道路堵塞,為我們量身定做了這條風景絕佳的高指數路線。農用車260元/天,對於行駛不算近的路,非常適合;期間周到的服務更是讓我們感覺撿了大大的便宜。

6月的婺源,因過了油菜花季節,又趕上國家無暇東顧時,顯得格外安靜,本想來個最美村莊浪漫偶遇,無奈;慶幸取代的是水牛犁地,村民插秧;雨猶如淘氣孩子的水槍,不分時候撒落下來,不大,讓人感覺愉悅。

晨起山谷中環抱的秧田,霧氣升騰,夾帶著泥土和秧田的腥香,越過80年代影樓裡參差褶皺婚紗的葫蘆狀綠色梯田,至於白牆灰瓦的遠處村落,層層緩緩落下,環繞。。。擁抱。。。纏綿交織。。。融為一起,青山為證,小雨為媒,曲徑系於兩間,撒旦的誘惑,上帝的恩寵。後來得知這裡便是某年世界影展金獎的取景地--江嶺。

過了江嶺,車由窄寬3米的平整路面上行至三叉路口,一個至北線江灣大理坑,一條作為西線,即為通往慶源的唯一道路了。

一路感嘆今日旅游的發展快速正輻射到這個偏遠的小縣城,使其神速發展,路也是條條平坦,汪老師告知:慶源的路會讓你全身放松。還沒緩過神來,車已開始下行,需要你屁股緊緊貼住座位的同時,四肢更要和某處緊緊相扣,眼睛又不想錯過沿途美景,身體起伏了20分鐘左右,飄然若至一視野開闊的湖面--高山平湖(某水庫)。

湖面被四圍的山環繞其中,因是天空撒落的小雨,湖水顯得並不清澈,但很安靜,讓人足以想像到世外桃園的小仙村。視野聚焦到湖面,企圖望下湖底,但余光使我由靜宜湖水轉向灰色的山峰,遠處由山谷裡浮起的絲絲雲帶,喀納斯湖怪,一個冷戰讓人不寒而栗。

汪老師很聰明,他很善於把握客人的心理,順勢說起此湖下面是幾個村莊,因建水庫,已經遷轉,可村莊淹於湖底,水很深,也很清澈,晴日裡,下面還可依稀看見腐蝕的木梁和色彩對比強烈的瓦牆。陰霾的湖色,鬼魅的的山村,它只應在這群山中,靜靜梳理它的歷史。

慶源村門應是在婺源所見最為古樸原始的了,陳年白色舊衣似的照壁下是醒目的藍色背景突出的“中國移動無處不在“的雪白宋體字,匪夷所思的是前面護欄竟然是隨意堆積的磚頭,這時方才看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助理農村信息化。

待到目光轉向遠處,心隨即沉了下來,淅瀝的雨,猶如珠簾後面的夢,帶到那純淨的村落;橫於房屋和路之間的青石板橋,灰的瓦,白的牆,色彩分明的與竹林相映成趣,渾然一體,除了馬頭牆分割的院落,就是這條條徑徑,和伴你一路前行的一灣細流, 使得戶戶相連.慶源的磚雕絕對是巧奪天工,上到一個屋檐的精雕,下到一個馬樁的細刻,每一個細節都讓我嘖嘖稱奇;單單一個牆面用不同的刻法即有百個不同的“壽”字,講究之極,怎一個嘆字了得。

進入一商賈古宅,進入廳堂,還以為光線不好,怎知客廳豁然明亮。(待續。。。)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