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旅游歸來,感覺有太多要說的地方,目的就是讓日後的自助游愛好者從中得到幫助,像程衛兵先生那樣,讓大家游得開心、游得順暢,也是對網上網下幫助過我的旅游愛好者表達謝意。 黃山是一個特別適合自助游的景點,只要你之前做足功課,相信旅程一定是開心的。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所以之前做好准備是相當必要的,如果出行之前你連黃山市、屯溪、湯口都沒有弄明白,那就只有等著挨宰了,這裡就不再贅述了。湯口位於黃山腳,自助游最好先到這裡,如果要參團在黃山市區所在地屯溪報名較合適。在湯口有旅游集散中心,這裡可以坐新國線大巴車到纜車站,然後買纜車票、黃山門票進入黃山景區,進去後就可以用雙腳去丈量黃山,景區內是相當文明規範的,少有陷阱,至於景區內的食宿,能提前預訂是最好的,沒有訂也能成行,只是去了後擔心沒有床位了,價格也比預訂貴50%的樣子,隨身背的食品是不能少的,一是景區內吃飯貴,再則可以隨時補充能量。
我是通過湯口望秀山賓館完成黃山游的,之前也對望秀山帶有幾分疑慮,去過之後才感覺像程先生這樣不以套利為目的,真誠為游客服務的人真是太難得了。在望秀山住宿了兩晚上,我也沒有見過程衛兵先生,在此向他表示謝意。賓館的所有工作人員都相當熱情周到,賓館標間每晚70元人民幣,完全是物有所值,特別適合驢友,如果你不星級賓館嗜好者,望秀山是比較理想的,望秀山提供了預訂景區食宿,可在賓館門口直接登新國線大巴,相當方便,離開湯口到宏村也是望秀山幫忙找的車,順便也感謝下幫我們安排車子的前台黑衣小妹。
我是7月6日到黃山火車站的,車站上有許多拉客的中巴,不下有十人拉過我,其中有的人數次盤問去不去黃山,因為是外地人不便對他們發火,只能說不去,來黃山辦事。後打的到黃山市客運中心,坐規範的客運車輛到湯口,很順利的找到了望秀山賓館,當時的感覺就像找到了組織;火車站那些過分熱情的人總讓人感覺到不會有好事。據我所知,火車站的中巴也有和望秀山合作的,不會坑人,只是我手機當時沒電了,不便聯系,只有直接打車去客運中心,還簡捷一些。
我之所以說黃山適合自助游,主要在黃山景區下了纜車後就是爬山,只要把行走路線事前了解個大概,走的過程中多打聽,導游的作用就不大了,為避免走彎路,每一個路口最好問兩次,上路前問一次,途中找人求證一次,否則走彎路是很耗力氣又打擊人的自信。在我們上山前一天晚上,望秀山賓館專門為游客講了一次山上的行走路線和注意事項,可以說是煞費苦心(講座每晚都有)。講座對我們幫助比較大,在兩天的攀爬中,我們幾乎沒有走彎路,對順利完成黃山游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我們一家七月份去黃山不是最佳季節,因為夏季霧大,在山上的兩個上午霧都特別大,風景都被霧遮住了,比如說始信峰、飛來石等我們看到的效果都並不好,山上的霧就像青煙一樣,一會兒飄來,幾秒鐘又不見了,但總的來說整個上午都是雲霧繚繞,所以客觀的說山上的風景我們至少有一半沒看到,但這也是無法避免的,所以我認為春秋季去黃山最合適。
此次黃山行我們按照望秀山推薦的走了西海大峽谷,結果是精疲力竭,似乎體力消耗已經達到了人體的極限,當然最終是每一個進入者都會走出來,包括我12歲的兒子;但所接受的考驗卻是現實的,我在這裡無意怪罪望秀山,可能是我的體力不夠,西海大峽谷是一個V字形,下去的時候下多深,回程就要爬多高,不是自恃體力充沛者最好別走,過了排雲樓開始下長坡的時候就該止步了,最多走完一環路,再往前走,回頭已經沒有意義了,我之所以對它留下如此深的印像,除體力因素外就是我恐高,我的痛楚比別人更大,有的路就在筆直的懸崖上人造一個石梯,一扭頭就是深不見底的深淵,往崖下側目一敝,產生的是絕望,當然我是一看見高岩懸崖的兆頭就把臉轉向面山的一面,誠惶誠恐的只管往前邁.
我們走西海大峽谷的路線是:光明頂——飛來石——排雲樓——大峽谷——二仙橋,這樣走的好處是開始累,走到最後最累的時候路途相對輕松了。我們住的是白雲賓館,有一位仁兄住的是排雲樓賓館,和我們走一樣的路線,結果我們到賓館了,他還有五公裡的路,也就是從白雲賓館翻越光明頂到排雲樓,我們到飯店後他們還要往回走一小時才能到賓館,這個時候他痛苦的哎了一聲,相信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的郁悶。我聽到他問工作人員住宿的事,他說走不回去了,不知他最後怎麼樣,要麼再走五公裡,要麼出兩份住宿費,我也懷疑他走不回去了,因為他已經從心理畏懼了,似乎也耗盡了最後一點力氣,看到我們都到目的地了,他還遙遙無期,不絕望都難。
如果不走西海大峽谷,單單是黃山的常規路線也是相當累人的,比較黃山,游我們四川的峨眉山真叫如履平地,爬黃山要險得多,當然對於喜歡探險的人來說,黃山的險正是他們所追求的。我們是從雲谷索道上山,然後從慈光閣下山的,算是後山上前山下;因為前一天體力消耗殆盡,第二天早起觀日出和下山的路都走得相當艱難,邁腿走上幾十米就想坐下來,因為第二天早上大霧,下山途經的鰲魚峰、一線天都沒有看到理想的風景,快中午時分走到玉屏樓迎客松景點,此時大霧已散,可清晰的看到天都峰和蓮花峰,玉屏樓是一個極佳的觀景點,極目遠眺,處處是景,風光盡顯。此處看到的天都峰天梯就像從直升飛機上垂下來的纜梯,在玉屏樓處我想下次一定要去征服天都峰,再難,也是一步一步往前邁就是了;從玉屏樓到天都峰要走一個V字形,玉屏樓和天都峰分別在V字的兩個端點上,又是下多深爬多高,在往V字的谷底走的時候,真的感覺到上山容易下山難,膝蓋都屈不下去了,但還得一步步往下安,此時我權衡了一下,天都峰只能放棄了,下坡都走得如此艱難,更別說天都峰的天梯了。即使不爬天都峰,從V字的底部走回慈光閣也有五公裡的路(回玉屏站坐纜車同樣也有許多路),回慈光閣主要是下坡石階,其過程也是相當考驗人的,以至我都擔心雙腳使用過度而出現功能障礙,當然也只是擔心,最終還是一步步走出來了。在黃山的兩天裡我估計所走的山路,相當於我前兩年所走山路的總裡程,主要在城市裡鍛煉少了些,不過相比於當年徐霞客主僕二人爬黃山,他們的辛苦是我們望之不及的,而且當時很多地方沒有路,不像現在路是鑿好了的,還有安全設施。
我在這裡單說一下天都峰,據我做的功課,要爬天都峰就必然要走許多路,爬天都峰有有兩種方式,一是坐纜車到玉屏站,然後走我上面說到的V字路到天都峰,爬完天都峰再回玉屏樓,往一線天走,缺陷是要走回頭路。二是從慈光閣徒步上山,直接走到天都峰腳再爬山,如果體力弱的話,估計到天都峰腳也快不行了,也就是說要爬天都峰是很不容易的。此外就是按我走的路線後山上前山下,從玉屏樓先下坡後上坡到天都峰,再走回慈光閣,這樣走的缺陷是:一般第一天體力都耗得差不多了,第二天對天都峰都望而生畏。如果要偷懶的話也是到處都有轎子可坐,但在這種山路上讓人抬著真有些於心不忍,總結而言,西海大峽谷、蓮花峰和天都峰都是比較耗體力的,二者選其一,我想天都峰會更有價值,因為我沒有上去,蓮花峰較易爬。
兒子今年小學畢業,所以借機造訪了久仰的黃山風景區,回來之後的感覺就是自嘆體力不支,否則感覺會更好一些,也因為夏天的雲霧天氣,影響了觀景效果。此行值得欣慰的是我的兒子太可愛了,黃山爬了如此多的山路,我都感覺體力透支了,但他仍然頑強的走完了,沒有叫過苦,鬧小脾氣,我子可教矣!
回味在黃山的兩天,感覺還是太匆忙了一些,總是掐住時間往景點趕,很多地方都該停下來慢慢的品味,最好不要事先約定在山上住幾晚飯,以身心舒適為主,那樣的話對黃山的奇松怪石肯定會感覺更加美好,如果在秋高氣爽的天氣去,一切都看得明了,而且看到日出和日落的機會的概率會大大增加。
在此順便向武漢倆位女孩致謝,我們一起從黃山到宏村,在宏村居善堂她倆將房間讓給我們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