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周四)下午就要乘火車去福州了,我們還有半天時間,感覺還有很多景點沒有游玩,只好抓緊時間選擇其中的環島路和鼓浪嶼上的金瓜樓兩個景點走馬觀花大概游覽一下。
廈門的環島路上,所有的公交站點和居民點都畫有斑馬線方便行人通行。寬闊的環島路限速50公裡,所有的車輛遇到行人都自動減速讓行,從未見到按喇叭驅趕和搶行現像。
先在白城海灘下車,先前走200米,去胡裡山上的胡裡山炮台。他始建於清道光三年,即1823年,鴉片戰爭中被毀。光緒十七年,即1891年,進行重建,歷時5年建,成炮台建在山上,有世界上現存最大的德國克虜伯大炮,胡裡山炮台還配備了當時最優的裝備,特別是兩尊280毫米口徑,炮身長13.13米,重50噸的克虜伯大炮,威力巨大,有效射程16000米,是主炮台。在1937年的抗日保衛戰中,擊沉日軍“箬竹”型13號艦。首開中國戰區擊沉日艦的輝煌戰績。 被稱為“炮王”的克虜伯大炮,是“世界上現仍保存在原址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十九世紀海岸炮”,被列入《2000大世界吉尼斯記錄大全》。在山腳下有胡裡山炮台公交總站,市區有好幾條線路到達,也可在廈大白城公交站下車,向前200米。
乘車繼續往前,下一站曾厝垵。這裡的海灘一般,游人很少,下車向前100米即到佳麗海鮮酒樓。酒樓建在海邊,有早茶,下次再來此觀海景喝茶。
今天環島路的最後一處游覽是曾山,這裡有廈門國際合唱節的紀念雕塑和風帆雕塑。游人在自行車道上騎雙人和三人單車,站在音樂廣場,看旁邊的大海,青山,綠水,海洋配合著雪白的雕塑令人心曠神怡,有最美沙灘的玩月坡只能留待下次。
在廈門的這些天乘過5、6次公交車,所有的公交車上都安裝了GPS衛星定位的自動報站設備。駛近斑馬線時,廣播中自動播報:“前方有斑馬線,減速禮讓。”到站時自動報站,同時,車廂前部上方的顯示屏同步顯示到達站和下一站的信息,車上有大幅的行車沿線站點地圖,一目了然。只要在站牌上找到去目的地的車次,根本不用擔心坐過站、下錯車。廣州也有一些公交車有報站器,但基本上形同虛設,顯示屏從未顯示站點,公交車占滿所有機動車道。看來硬件是一部分,關鍵還要看管理硬件的人的素質和責任心。
在廈門有時走在路上發現背後有小車緩慢隨行,才發現自己阻擋了後方車輛。他們都沒有按喇叭,閃燈。這個禮讓現像我看到了3次。我想:再過20年,暴發戶文化會讓步於真正的人文禮儀。到那時,中國人不再成為外國人眼中的粗野、喧鬧的形像。看來,精神文明還得要建立在物質文明之上。
見時間不早,我們返回輪渡,第三次進入鼓浪嶼,目標很明確——去找昨天在海天堂構建築博物館中留下深刻印像的金瓜樓。邊走邊問,找到了三一堂這座天主教堂,繞了一圈終於找到了鼓浪嶼幼兒園旁邊的金瓜樓。
金瓜樓建於1922年,金瓜”澄黃泛金,8條瓜棱十分明顯,8個棱角春草飛卷,神韻古樸。它既有羅馬建築的因素,又有洛可可藝術的美感,加上金瓜的瓜絡縱橫密綴,交錯繁衍,故又有瓜絡綿延、吉祥富貴之寓。所以,旅菲華僑黃賜敏1924年買下。門樓為二層,頂為歇山頂,重檐翹角,翹角與“金瓜”的棱角相互呼應。該樓是一座用中國傳統裝飾工藝裝修的別墅洋樓,全部梁柱、檐楣、板角都飾有花卉、禽鳥、植物浮雕,既有鄉土氣息,又有洛可可的韻味。這也是金瓜樓的獨特風格。
我在日光岩上俯瞰鼓浪嶼,其中的八卦樓和金瓜樓在眾多建築中十分顯眼,個人感覺金瓜樓的美感超過其他古跡。半天時間我們游覽了環島路三個景點和鼓浪嶼上的金瓜樓,時間相當緊湊。更多的美景只能留待今後的廈門游中,廈門這座美麗的花園和熱情的市民,讓眾多慕名而來的游客滿意而歸,相信還會再到這個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