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想感受成都的九拍究竟是個怎樣的節奏,那也得邁出步子走出去看看。熊貓我天生是個慢性子(別飛磚頭兒啊!),是被資本家在後面抽著才不得不快馬加鞭。十六拍,非我所願也;九拍,欣然往之。
1) 寬窄巷子
來到這裡,一陣後怕:如果錯過了,該會多麼惋惜。
風格很像南鑼鼓巷,餐廳酒肆茶社店鋪旅店星羅棋布,以獨特的裝修裝飾風格吸引各路小資嘻痞雅痞。待走馬觀花目不暇接之余的定睛一看,同樣都是民居老宅改造而成,相比較南鑼鼓的小門小戶,這裡的庭院更深邃,這裡的格調更婉約。有的店鋪以風格化的裝飾呈現得一目了然,感興趣的便會入店細看。有的店鋪讓初見之人小心翼翼地往裡窺探,因不明就裡而不敢入內,或者說不想去破壞從門外看到的那份靜謐(如那張庭院裡面居然有兩尊臥佛的照片)。
裝修裝潢是直觀的,而那份捆住游人手腳不願離去的氣息是無影無形的。看過一篇游記,說據說四川是請高人來做的整體規劃。這位高人果然是高,能讓雅俗共賞在一座具有強烈生活氣息的城市裡面交相輝映。上一站,還是在飽餐了路邊百年老店之後在人民公園裡面看當地居民載歌載舞、學當地人的樣子把腳翹在竹椅上喝著竹葉青;下一站,就非要高舉我是文青的牌子在寬窄巷子裡裝腔作勢地評論藝術風格。是的,寬窄巷子裡面就是有這麼一種氣息,讓你不想裝文藝大尾巴狼都不行。
只可惜是走馬觀花,也慶幸是蜻蜓點水,這樣,給下次的到訪留下了充分的空間。
2) 人民公園
實際的路線是先去的人民公園,然後是寬窄巷子。那是熊貓的游覽路線,要按大尾巴狼的游記順序,就要顛倒一下,現在來說說成都的另一個很有當地特色的地方。
從大門外看坐落在市中心的人民公園,只見一片郁郁蔥蔥,深感幽靜。沒想到入得門來,視聽就馬上被完全占據:載歌的此起彼伏,載舞的千姿百態。感覺很像北京的天壇、北海,慨嘆大周四的下午時分居然也有這麼多的市民前來一展歌喉一秀舞姿。每一方演出周圍都有很多忠實觀眾,也不乏我這樣的湊熱鬧的游客。為了不被相鄰舞台的聲效所干擾,每家都歌聲嘹亮震耳欲聾。
奇怪的是,繞開演出區域,相間的片片竹林樹海像是有隔音功能,來到後面的茶社,是與世隔絕的清幽之地。不似在西湖邊的高檔會所裡面喝茶,端起茶杯拿起蓋碗,會不自然地拿捏某種姿態想要配上這無邊的風月。在這裡,仿佛是三五好友或者一家老小把家裡的茶桌搬了過來,要上一杯茶,坐上一整天。掏耳朵的手藝人穿梭茶座間,偶有看相的上前詢問看是否有生意可做。服務員給沏好第一杯茶,收了茶錢,便留下一個暖瓶讓客人自斟自飲。嗑光了整袋瓜子,喝淡了杯中茶水,發夠了呆,才起身繼續逛逛。
公園看似不大,卻內容豐富。除了表演,茶社,四川保路運動紀念碑,還有和北京的中山公園、天壇一樣的一個功能區:相親。還真是第一次見到,大大小小的牌子倚在花壇邊兒上,附近都是老頭兒老太太居多。湊上前去,仔細閱讀了幾塊兒,還真不乏條件吸引人的。有的下面寫著:其母親就在旁邊,有意者請聯系。要不是有塊牌子寫著禁止拍照,真想拍下留作紀念。既然不能省事兒地把內容拍下來,那有意者就只能用筆記錄了。這種方式的效果應該還是有的吧,否則也不會方興未艾了。
3) 四川省博物院
如果是問路的話,一定要強調說是“省”博物院,以免和市級博物館混淆。新址是09年新落成的,就在杜甫草堂南門出來穿出浣花溪公園的右手邊(實在不知道東西南北)。如今省一級的博物院大多是免費開放,這真是利國利民的大好事。一些市級的博物館對於特展還是會收費的,但附帶可以免費參觀常規展覽。博物館是個好地方,增長見聞,外加休閑納涼。
一般都是出示身份證來換免費門票,有的地方查驗的比較嚴格(比如湖南省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會對照一下以驗證是否本人身份證。四川這邊是直接自己登記一下號碼就可以了,根本不用出示身份證。
新館,果真挺簇新的,規模不是特別的宏大(河南省博物院的大廳可稱得上是宏偉了)。常設展廳是全國博物館都一樣的青銅器廳啊,書畫廳啊,瓷器廳啊什麼的。一個介紹四川省的廳裡面循環播放五糧液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宣傳片。坐在裡面看了會兒五糧液的制作過程,挺新鮮有意思的,同時也覺得以這麼古老復雜的工藝制成的五糧液貴就貴點兒吧,喝的時候就當為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和傳承做貢獻了。
每家都有鎮館之寶特色文物,這裡最吸引我的是張大千臨摹敦煌壁畫的一些素描。看過一些春節期間播放的紀錄片《敦煌》,算是這次的參觀的准備功課。大師臨摹壁畫的偉大意義價值和影響自不必贅述了。因為一直向往著敦煌,所以格外關注有關信息。遭受人為破壞之後也抵御不了自然侵蝕的敦煌壁畫,實在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一直計劃中…
在咖啡廳(貌似不賣咖啡)喝了杯花毛峰,味道還不錯。主要是為了休息一下,只是高高靠背的簡易沙發很是不舒服。
4) 杜甫草堂
本是詩聖落寂流寓之所,如今成為後人瞻仰憑吊勝地。當然,聖人當初如何落魄的就沒有必要一一還原了嘛,領會聖人的長存精神就好。從正門進入之後,感覺進入了一個植物園,清清靜靜地走在竹海之中。在遺跡之上重建的主題建築在後半部分,也符合中國人庭院深深的理念。詩聖的銅像塑造得很是纖瘦羸弱,也太真實地反映當時聖人吃不飽穿不暖的窘況了吧。打老遠看上去,還以為是人瘦詞也瘦的李清照。
此地作為本地居民消暑納涼之地蠻好的,只要門票不收那麼貴就好,貌似是有啥年票之類的。本來是抱著接受熏陶的目的來的,大概是我太木然了,除了憐惜詩聖小身子骨,沒記下別的。
杜甫草堂代賣武侯祠門票,如果在這裡購票,可以免費乘到武侯祠的班車。
南門出來就有一個旅游咨詢中心,令人暈倒的是,向一個胸前掛著牌兒的小姑娘問路,居然指的是相反的方向,幸虧又向草堂的工作人員證實了一下才糾正了方向。
5) 浣花溪公園
看到這個名字,就一直在猜測和《浣花洗劍錄》到底有沒有關系。為了留住那份美好的聯想,決定不去搜索答案。從杜甫草堂的南門出來就進入了開放式的公園。有樹,樹上有小鳥;有湖,湖裡有天鵝。但就是樹木不足以遮蔭,所以暴曬下也就三三兩兩真正的公園游人,其余的估計都是諸如我之類的從草堂出來之後迷途羔羊一般追尋省博物館足跡的。
6) 武侯祠
來到武侯祠時已近關門時間,再加上大概是被杜甫草堂的高票價給噎到了(和這裡一樣,同為60大洋),所以放棄了入內拜會。再說本就對三國主題興趣缺缺,功名利祿不是我們吃素的熊貓的志向,打打殺殺也不適合我們熊貓的體型。
7) 錦裡
緊挨著武侯祠,把前來武侯祠的游客一網打盡,賺的就是你這順便一逛。
錦裡的感覺像後海,商業氣氛濃厚,到處是招攬生意的。後海還有片水可以倒映搖曳生姿,改建後的平房門臉還有股子復古情結。入得錦裡,感覺更像是類似明清一條街之類的地方。別動什麼裝作輕聲細語的邪惡念頭哈,周圍人聲鼎沸熙熙攘攘會毫不留情地逼得你濁氣上升清氣下降。呈發散狀地走了一圈兒,印像最深刻的是德克士打敗了洋快餐獨領風騷,而且裝修得古香古色的。
橫七豎八隨便走也肯定不會錯過小吃街。類似全國統一的標准布局,任憑案上鍋裡盤中的食物多麼地色彩誘人,我自巋然不動。
8) 耍都
成都人管玩叫耍,也對,玩耍玩耍嘛。有個吃飯聚集地叫耍都,多為室外大排擋,周圍也有一些室內的以火鍋為主飯館。天氣太熱,再考慮到環境因素,耍都之於我,只能歸旅游景點類了。
9) 熊貓基地
寫了歇,歇了寫,九九歸一,才到重頭戲:熊貓省親。
算是代表京津一代的熊貓拜會成都父老來的,重視啊,首先體現在穿著打扮上:熊貓背心+熊貓發夾。這下打老遠就能讓遠房親戚們一目了然:果然是自家人,沒錯。
基地就是個大大的植物園,很多樹上都掛有介紹物種的牌子。竹子很多,據介紹說,園內的竹子是不夠吃的,還要從別處采購一大部分。也是,也不能都吃光了,還得留點兒點綴園子哪。園內有指示牌,雖然一路走下來會覺得有點兒指示不清。其實有路就走,隨便走,丟不了,園子沒有看上去和想像中的大啦。孔雀是散養的,時不時的就跑到游人跟前晃,非常有主人翁意識的說:我們家地盤,我愛往路當中走就往路當中走!
估計是為了給游客一個心理上和視覺上的緩衝,所以按照路線來走的話會先來到小熊貓館。其實小熊貓長得不太像大熊貓,毛發是火紅的,倒是耳朵眼睛周圍是黑色的,因此小熊貓的英文名叫紅熊貓來著。合著起名的學問是:中國人比大小,外國人看顏色。個兒小就是靈活,爬到樹上很高的地方學泰山。
表侄子!這是一只六個月大的熊貓,真有翻過柵欄跑過去相認的衝動!小大熊貓的身手雖然不能和大小熊貓媲美,但運動精神足可以一較高低,那叫一個不老實!游客都圍著看,再看我表侄子,翻著滾著就躲出人們的視線了。這是獨樂樂的,那邊還有倆同樂樂的,逗著玩兒,跟小孩兒打架似的手腳牙並用扭成一團。兩個黑白小肉團扭啊扭的,太太耐銀啦!
年紀小,飯量小,用餐之余的大量時間可以用來練詠春拳。但到了我們表哥表姐們的年齡,已經是長大成人了,那吃飯就能了熊貓生第一要務。每天要吃40公斤的竹子,那是竹子,不是稀飯,稀裡糊塗喝上一盆就有個幾公斤,所以除了必要的睡覺玩耍洗澡偶爾談戀愛之外,畢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以竹子為伴。那吃相,可好了,跟吃甘蔗似的,把外面的硬皮兒咬著撕開吃裡面鮮嫩的部分。葉子也不扔,抓起一把跟吃大蔥蘸醬似的。就是憑著不懈的努力和堅強的意志,愣是光吃素都能吃出那麼多肉肉來,容易嗎我們!
要經過幾段坡路並且路邊沒有什麼蔭涼的熊貓醫院-熊貓廚房-熊貓1號2號別墅路線會有點兒辛苦,而且1號2號別墅也沒開放。果然都是一家子,跟我一樣,怕熱。在熊貓廚房擺著供游人免費品嘗的熊貓窩頭。其實是一小片兒啦,獨立包裝,味道很像小時候吃的豆根糖。帶回來一袋,但是保質期很短,有沒有放在冰箱裡面,只隔了一天就發霉了。有一個別墅可以換鞋套近距離走到熊貓籠子外參觀裡面午睡的熊貓,但因為一次只能進去幾個人,就要排很久的隊,所以放棄了。聽說有一千塊錢(路上聽人說要兩千)可以抱著小熊貓照相的,不過沒看到什麼指示牌。我暗暗下了決心:回去買彩票,中了的話,立馬飛回來抱倆小時的!
在成都的這幾天,果然步子不自覺慢下來很多(除了在熊貓基地上躥下跳地跟親戚們隔空傳情)。回到北京後,資本家的鞭子在後面抽著,腳底下就不得不利索起來,但腦子還在九拍的節奏上停留了好幾天,以至於游記寫到第九個目的地就想不起下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