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路背景資料:
“雲南第一峰”梅裡雪山位於德欽縣城升平鎮西,其主峰名卡瓦格博。車行10公裡處的飛來寺,便可見到瀾滄江對岸數百裡冰峰相連,雪巒綿亙,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有13座,稱為“太子十三峰”。梅裡、太子雪山南接碧羅雪山,北連西藏阿冬格尼山,氣勢磅礡,無比壯觀。那傲然挺立於十三峰之上的卡瓦格博峰。高聳入雲,橫亙無比,海拔6740米,是雲南第一高峰,也是享譽中外的奇峰。卡瓦格博,藏語“白色雪山”之意,俗稱“雪山之神”。傳說原是九頭十八臂的煞神,後被蓮花生大師教化,受居士戒,皈依佛門,做了千佛之子領乃制敵寶珠雄師大王格薩爾麾下一員神將,從此統領邊地,福蔭雪域。卡瓦格博神像常常被供奉在神壇之上,他身騎白馬,手持長劍,威風凜凜,儼然一位保護神。
卡瓦格博和其周圍諸峰,雖稱“十三峰”,但語意是取“十三”這個藏語裡的吉祥數,其實不是准確的十三個雪峰,而是較多山峰的統稱。諸峰中較有名的有面茨姆峰、吉娃仁安峰、布迥松階吾學峰、瑪兵扎拉旺堆峰、粗歸腊卡峰、說拉贊歸面布峰。其中線條優美的面茨姆峰,意為大海神女,位於卡瓦格博峰南側。傳說中,此峰為卡瓦格博峰之妻。卡瓦格博隨格薩爾王遠征惡羅海國,惡羅海國想蒙蔽他們,將面茨姆假意許配給卡瓦格博,不料卡瓦格博與面茨姆互相傾心,永不分離。又有人傳說面茨姆為玉龍雪山之女,雖為卡瓦格博之妻,卻心念家鄉,面向家鄉。雪峰總有雲霧繚繞,人們稱其為面茨姆含羞而罩的面紗。意為“五佛之冠”的吉娃仁安峰,是並列排立的五個扁平而尖削的山峰,位於面茨姆峰北側,海拔5770.5米。而傳說為卡瓦格博和面茨姆所生的兒子的布迥松階吾學峰,則位於五佛冠峰與卡瓦格博峰之間。卡瓦格博東北方向的守護神就指瑪兵扎拉旺堆峰,又稱“無敵降魔戰神”(將軍峰)。粗歸腊卡意為圓湖上方的山峰,位於斯恰冰川的冰鬥上方。 在滇藏川青等地的藏族人意識裡,不朝拜梅裡雪山,死後就沒有好歸宿。所以,朝山轉經者絡繹不絕,虔誠尤甚者則匍匐而行。
人類雖然征服了世界上最高的珠穆朗瑪峰,但卡瓦格博峰由於山體陡峭,終年冰雪覆蓋,時有雪崩、濃霧、大雨、烏雲、狂風,迄今仍是無人登頂的“處女峰”。
現在梅裡雪山、雨崩、西當等地很成為眾多徙步旅行愛好者必達之地!
第一天:麗江/長江第一灣/上虎跳峽/徒步中虎跳峽/香格裡拉(200km 3250m)
D1: 早上8點30分從麗江古城出發,一路村莊自然風光,從不同角度感受玉龍雪山的美。到達橋頭鎮在這裡用餐後,進虎跳峽,一路上感受峽谷的驚險刺激,與中午到達張老師家客棧,便開始徒步中虎跳峽,徒步時間大概3個小時左右。下午四點可以離開中峽然後回到橋頭,走東線經過小中甸到達香格裡拉縣城,沿途可以近距離拍攝藏區的有金子之花之稱哈巴雪山主峰,海撥:5539米,。晚餐後可以參加藏民家訪(自願、自費),或者自由活動去香格裡拉古城四方街打跳,參加藏族篝火晚會,可以到附近的龜山公元去參觀世界上最大的轉經筒。
第二天:香格裡拉/松贊林寺/納帕海/月亮灣/白馬雪山埡口/飛來寺(180km 3400m)
D2: 早餐後,前往有小布達拉宮之稱的松贊林寺。游罷松贊林寺,就從香格裡拉出發,驅車經依拉草原到達茶馬古道重鎮,奔自欄藏族鄉,在這裡吃了午餐後,繼續前進,感受金沙江月亮灣的壯觀,來到海拔4292米的白馬雪山埡口,如果是每年十一後五一前到這裡,還可以在這山上堆雪人,打雪仗。翻過埡口,將是曲折的環山路,經過梅裡雪山迎賓台十三白塔,就到達雲南省海拔最高的德欽縣城。德欽縣城前行20分鐘左右就可以到到梅裡雪山最佳觀景台飛來寺。
第三天: 飛來寺/明永冰川/奔子欄(180km 2100m)
D3: 早起後在飛來寺看梅裡雪山最美的日出日照金山,早餐後,驅車從飛來寺出發,經過瀾滄江大橋, 一個小時左右將到達明永村。從明永村開始徒步地球上罕見的低緯度、低海拔的明永冰川。徒步來回四到五個小時。體力不好的可以可以騎馬(馬費往返120元,費用自理),回奔子欄住宿。
第四天:奔子欄/拉市海/麗江(220km 2400m)
D4: 早餐後,直接回麗江,途徑香格裡拉的依拉草原(納怕海),下午5點左右就可以到達高原濕地公園—拉市海,領略完晚霞下的濕地風光後回麗江古城,吃頓好的慰勞自己,晚上酒吧街。
線路相關資料:
明永村:
明永村位於迪慶藏族自治州德欽縣中西部的梅裡雪山腳下,在瀾滄江河谷兩岸,南對瀾滄江,西靠卡瓦格博山峰。明永村所在的梅裡雪山屬怒山山脈德欽境段,沿嶺脊長約85.5公裡。梅裡雪山是雲南最壯觀的雪山山群,以“太子十三峰”聞名遐邇。這裡還可以觀賞雄奇的瀾滄江大峽谷。瀾滄江大峽谷不僅以谷深流長聞名遐邇,且以江流湍急而著稱。冬日清澈透明,夏季混濁而澎湃。
明永村是一個典型的藏族村莊,較少受到外來文化的衝擊,因而基本上還保留著較完整的藏族民俗和文化傳統。
一年之中,村中最隆重的節日是春節和藏歷年。
明永人稱過春節為過大年,為期十五天,有豐富多彩的集體性民俗活動貫穿其間。初一到初五,村民們互相請客,串親戚。初五則組織上明永冰川邊的太子廟燒香,男子上山,女人在山下迎接,各家各戶鬥出錢來,給婦女作為活動經費。從年初六開始,選五家人出來當東道主,組織村民、男女老少參加,唱歌、跳舞、開幽默酒會、開展賽馬活動,晚上則全村聚集在一起,家家戶戶出節目,村民們自娛自樂。
藏歷節一般過五天,由選出的五家東道主主持,其中有跳舞,開幽默酒會等。幽默酒會即一個人平常有什麼問題,就以一種幽默的方式表達出來,給他以幫助,甚至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平時不好講的事情,都可以在這一天擺出來,當著大家說清楚。有德高望重的人在其中調和。
明永村的三八婦女節也是很有意思的。這一天,由婦女委員主持,婦女們在一起聚餐之後,裝扮起來,一部分婦女身著男裝,將村裡社會性別不平等的故事編成小品演出來。演出的時候還一一請男人們來觀看。
平時,明永村民的日常生活中也常常透露出藏族民俗生活的特點。例如,一般逢五、逢十是燒香敬神的好日子,村民們要在村中燒香燃柏枝,遇到特別的吉日,村民們多要上山燒香,各種屬相的人要在屬相相當的日子專門上山燒香。人們對山林的敬畏,有效地保護了周圍的自然生態。明永村民基本人人能歌善舞。
他們把各種特有的歌舞貫穿於社會生活的各方面,成為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感情和理想願望的重要方式,無論婚喪嫁娶,生活勞動,休閑娛樂,都要有歌舞相伴。名目繁多的歌舞中,主要有山歌、鍋莊、熱巴和弦子等,都是歌、舞、樂為一體的舞種,舞姿舒展粗獷,旋律高亢優美,體現了山高地廣的地域特色。
近年來,隨著明永公路的開通和各種旅游基礎設施的逐漸改善,以及宣傳促銷力度的加大,到梅裡雪山和明永冰川的海內外游客不斷增多,明永冰川成了滇西北旅游的一個熱點。
明永村民參與旅游服務的方式主要有用馬匹運送游人往返於冰川和村頭。這是由村裡統一組織開展的一項重要業務。全村51戶人家,每戶都平等地編給了一個編號,輪流著來,每送一趟收費80元,其中交稅1元,村裡提留1元,其余的78元為村民所得。據村民反映,其服務收入根據游人的多寡,時多時少,最多時,一天可輪5趟,少的時候,一星期還輪不到一趟。但隨著明永游客的不斷增加,總的處於上升的趨勢。明永村還開辦家庭旅館,開展民居接待服務,讓游客入住藏民家體驗藏家生活,感受藏族風情。
白瑪頓珠客棧是明永村第一個興辦的民居接待點。主人白瑪頓珠對藏傳佛教有研究,在明永村還沒通公路之時,就購買了一輛越野車。現在他能為到明永冰川的游客提供交通和食宿的一條龍服務。他家裡有20個床位,已經記不起家裡接待了多少客人。他還跟許多對藏文化有興趣的國內外客人交上了朋友。
明永村有著獨特的藏族文化景觀,可以成為游客體驗和了解藏民族民風民俗、民間文化的重要載體。因此,在明永建立藏族文化旅游村具有許多有利的條件。
明永冰川:
冰川腳下雪山山麓腹地是太子廟。太子廟為朝拜神山的香客煨桑之地,分“滾堆”(上太子廟)和“滾美”(下太子廟)兩部分。太子廟常年香火旺盛,轉經者絡繹不絕於途。香客朝山轉經時,依照先下寺(滾美)後上寺(滾堆)的順序轉經拜佛。藏民在太子廟轉經朝拜後則徒步攀爬聖潔的冰川,他們視此為吉兆。
明永冰川是卡瓦格博峰下其中一條長長的冰川,這是一條低緯度熱帶季風海洋性現代冰川,山頂冰雪終年不化。由於它所處的雪線低,氣溫高,消融快,靠降水而生存,因而它的運動速度也快。到冬天,它的冰舌可以從海拔5500米往下延伸到海拔2800米處,如一條銀鱗玉甲的游龍,從高高的雪峰一直延伸到山下,直撲瀾滄江邊,離瀾滄江面僅800多米。
明永冰川實在是險峻無比,因此上明永冰川需要借藏民的幫助用騾子等牲口載上去(只能載一程路)。但按本地居名的說法:這是座神山,上冰川朝聖必須步行上山以示心誠。
到明永冰川,不知是到了夢境還是詩境。在這裡,千年古雪燦燃亙古的戀情,雲霧彌漫掩住歷史的門扉,大地扭結,托出歲月的深淵。三江並流,涮走了煙雲,帶去了流沙,淘盡了污濁,孕育出如蓮的美景。這裡,歌聲喂養著小鳥,少女的流盼梳理著花朵;陽光撫摸每一道生命的年輪;蜜蜂的歌聲,蝴蝶的翔舞,沉醉了過往的山風,天鵝的翅膀將藍天的白雲剪成花環。永不敗落的鮮花是山谷的笑容;悠悠鹿群作美女的散步,呼嘯山鷹是雲中的音符;山間的犛牛,像大地的紐扣。狼毒花燃燒了自己,也點燃了原野;鐘情鳥不再呼喚,恬靜的夢中沒有陰影。這裡,格桑花是雪山的花邊,寺院的晚鐘,送來祝福的溫馨,如慈母的呼聲。駿馬、帳篷、炊煙、奶茶,將人生過濾得純淨香醇;森林、流雲、湖光、雪山,洗滌盡人世的喧囂。天高了,地寬了,水長了,視野中滿溢著遠古的倩影。情歌軟軟的,山歌綿綿的,連酒歌都是細細的。
在這裡,每一步都會踏入詩境,每一次心跳都會觸動旋律,每一回眨眼都會閃現畫卷。這樣的世界,只有聆聽,只有神會,只有凝視。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