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達到匈牙利館,被密密麻麻的木方所吸引,走進場館館內同樣是長短錯落有致懸掛的木方,人們在木方中穿行,晃動的木方有如森林。從短木方底部可以看到每個木方中都有一盞燈,木方中的空地上擺放了皮凳供人休息。在館中的視覺效果很好,但照成照片就沒那麼好了。館中有一個大大的金色不規則體,說明中標明這是匈牙利科學家在2007年發現的新幾何體,被命名為格姆伯茨。


保加利亞館和黑山共和國館已無什麼印像,格魯吉亞館中印像最深的是館中央的那棵大葡萄樹和葡萄珠樣的燈飾。
進入捷克館本來是想看它著名的水晶玻璃器皿,而印像最深的確實那尊“黃金淚滴”。我是隔著玻璃看的,有幸的朋友才有機會被邀請進封閉的玻璃展室近距離觀賞。幸運觀眾在欣賞“黃金淚滴”的同時,頭上將佩戴一個高科技感應器,這個感應器可以在15分鐘內測試到觀眾的情緒,從而操縱機械手臂,從近五十款香料中選取若干品種,調制出一款獨一無二的個性香水。我參觀的時候正有一個小姑娘幸運的從玻璃房中走出。捷克館內的“鎮館之寶”是從布拉格查理大橋上拆下的兩塊青銅浮雕,據說摸摸會帶來福氣,不過中國人這麼多還是不要摸的好。

看著導游手冊上斯洛文尼亞和斯洛伐克的章,證明我進去過了,一個月後已不記得看了些什麼。
中美洲館首先看了委內瑞拉,環形庭院中幾張樣子各異的吊床,周圍布滿紅色的圍幔,牆上有用中文書寫著“革命”,很有些中國文化大革命時的味道,讓人有些緊張。
旁邊的古巴館卻截然不同,儉樸的外表毫不引人注意,館中卻有兩樣東西吸引人。一是古巴雪茄,世界有名,源於它上好的煙葉和精良的制作工藝,館內有售,價格不菲。再有就是哈瓦那CLUB的雞尾酒和飲料,我要了一杯自由古巴,三年的古巴、可樂、檸檬加冰塊,大大的一杯絕對對的起35元的價格。初夏的下午來上這麼一大杯冰冰涼涼帶勁的東西,真的很爽。

墨西哥館外那些彩色的風箏很吸引人,排很短的隊就進入館內,入口處有墨西哥館的鎮館之寶女畫家弗裡達・卡羅的自畫像,從畫中可以看出她酷愛小動物,畫像中的小猴子很可愛,據說此畫市值至少2000萬美元;館中有瑪雅文化石灰岩雕刻,身披羽毛的人物版畫保存完好,體現出墨西哥這個北美洲的文明古國深厚的歷史文明;館中還有可播放電影的面具,你可以選一個自己喜歡的面具看看裡面在播放些什麼;多洛雷斯聖母祭壇充滿美洲色彩,祭壇前總有游人合影留念;墨西哥的帽子自不必說,寬寬的帽沿,金絲銀絲繪制的圖案,你可以選上一頂帶上看看。出口處還有一個不小的餐廳,因為不是飯點兒,空無一人,向在休息的服務生打聽是否有玉米卷,回答肯定,暗自記下這個備選餐點兒。墨西哥館是世博會唯一建在地下的場館,地上風箏林下綠綠的草地可供游人休息,風箏林遮擋了陽光直射,夏日坐在草地上遠眺世博園區是件很愜意的事。

巴西館被人們稱為綠色的鳥巢,館內最多的是眾多的液晶屏,通過液晶屏你不但能看到巴西的風景人文,還能感受到巴西人對足球的狂熱,巴西可是2014年世界杯足球賽的舉辦國,利用世博會做宣傳可真是一舉兩得。巴西館在美洲館中算是大館,但我個人感覺值得細看的東西不多,轉一圈很快就出來了,好在我那時不怎麼排隊,如果現在排隊很長,不建議排。
阿根廷同意是一個酷愛足球的國家,在阿根廷館本來以為也就是看看介紹圖片和影像 ,沒想到會觀看一場阿根廷國家級的探戈表演。廣播傳出過15分鐘有探戈表演的消息,趕緊在十字型的玻璃舞台邊占據一個有利位置,表演者身著黑色舞服入場,男士瀟灑,女士苗條,隨著阿根廷音樂響起,兩人隨之起舞。阿根廷探戈據說也是阿根廷的國粹,在舞姿上與西班牙探戈有很大不同,其間有許多踢腿和跳躍的動作,兩個演員配合很默契,幾段表演非常流暢,即使很高難的動作也不會讓人感覺驚險,只是贏利觀眾陣陣掌聲和叫好聲,二十分鐘的演出真是種享受。(那天演出時間大約在17:00)


兩天沒吃中國餐了,決定到C片區的豫園小吃街解決晚餐。豫園在美食城二層,三層好像是俏江南。小吃街面積巨大,座位巨多,即使是飯點兒也有空位,價格比街上略貴,味道還不如街上的好,東西自選,出選購區結賬,東西不涼不熱,馬馬虎虎吃點兒就出來了。
夜色慢慢降臨,意大利館通體透出淡黃色的光。意大利館的外形並不具特色,但透明的外殼卻標新立異。意大利館外牆使用的透明混凝土是一種特殊的樹脂與水泥的混合,具有高質量的透明度。白天自然光的射入可以減少室內燈光的使用,從而節約能源,很符合現在節能環保的概念。晚上像一個黃色的盒子,入口處那透明的一角向觀眾展示著裡面的熱鬧場面,引誘著人們想打開整個潘多拉的盒子。俯瞰館頂像我們小時玩的撒棍圖案,側面刀鋒樣的切口即可透館還可透風。比起白天的長隊,晚上短得多,我大約排了半小時就進入意大利館。意大利人的創意真是無處不在,充分展示了意大利人的衣、食、住、行中的創意和美感。翠綠色的吊樹燈,分紅色的波浪椅,將生活變成藝術;各種款式的意大利皮鞋,阿瑪尼、PRADA、範思哲的時裝,流線型的跑車,將生活帶入奢侈;機器人清潔工,會碼積木的機械手,將人們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盡管意大利人的意識很現代,但他們從沒忘記自己燦爛的歷史和文化,我參觀時展廳中央的工作區文物修復專家正在專心致志地修復文物,展廳中展示著產於1923年價值超過500萬美元的伊索塔•弗拉斯基尼“老爺車”、復制的奧林匹克劇院和佛羅倫薩教堂的穹頂、矗立在牆上的米蘭斯卡拉歌劇院的管弦樂隊、卡納萊托的名畫,唯一遺憾的是沒有看到Ferragamo的名師現場手工制作皮鞋。意大利館二層有一餐廳,提供地道的意大利美食,由於已進過晚餐,決定第二天中午來品嘗。館中還播放一個3D動畫電影,影片中的小姑娘十分可愛,影片的立體感在園內的幾個3D電影中還算比較不錯的。意大利館你可以隨意觀看,有人說它的理念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我個人在裡面流連了近一小時。



意大利館出來又近晚九點,趕緊打道回府。這天世博園入園人數36.9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