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後游華山

作者: 武打police

導讀華 山 論 雪 久仰華山風采,慕名而來,果然值得喝彩。西岳素來以險峻而名,在大雪過後,中午時分,站立在山腳下,能看到的就是裝點後的高聳群峰更是巍峨高潔卻又不失淡雅清新。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季節,游人稀少,空山寂靜。徒步從玉泉院開始欣賞著一路的冰棱雪景、前人題刻,也不覺得無聊,何況還有時不時的冰塊從兩側山崖上滑落,墜落行人道上,炸做一團冰霧 ...

華 山 論 雪

久仰華山風采,慕名而來,果然值得喝彩。西岳素來以險峻而名,在大雪過後,中午時分,站立在山腳下,能看到的就是裝點後的高聳群峰更是巍峨高潔卻又不失淡雅清新。

在這樣一個寒冷的季節,游人稀少,空山寂靜。徒步從玉泉院開始欣賞著一路的冰棱雪景、前人題刻,也不覺得無聊,何況還有時不時的冰塊從兩側山崖上滑落,墜落行人道上,炸做一團冰霧,也增添不少異趣,唯一的煩惱就是要耳聽八方,眼觀六路,不然那團冰霧炸在腦袋上就不是異趣了,而是疼痛異常了。

路上名勝不少,白蛇逃逸那個很形像,石縫中間昂然而起的蛇首,似乎也能看到大石上那條身影。一路行至千尺幢,馬上就是百尺峽,唯一可惜就是古道已經因為冰雪覆蓋而封閉,只能走復道,這時路上的冰雪覆蓋越多了,景區的管理人員也開始多起來,在山風中鑿除冰雪,不乏上了年紀的老人,讓後生如我更是敬佩,不知道我到了那個年紀還能不能有那種力氣在寒風凜冽中、峭壁懸崖旁使刀捉斧除冰去雪。在那裡,映入眼簾一個前人的石刻讓我肅然起敬,抗日名將王耀武的題字:山河永壽!筆力遒勁沉穩,氣勢隱若吞虎!再看題字時間是民國二十六年,應該是公元1937年。當是時:倭賊跳梁入侵遽,軍民奔走抗擊急。王將軍想必是駐扎於此,登臨西岳,觀華夏之華,感慨而題。

到達北峰時,下午三點左右,天色正好,雪後天晴朗,正是觀景好機會,北峰上有一個平台,金庸題詞:華山論劍,又“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其中典故很多,不一而論。

北峰與擦耳崖之間有一個紀念碑,仔細一看,是軍魂兩大字,原來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智取華山紀念碑,智取華山的八勇士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不走尋常路,開辟一條智取華山道,從敵人的背後登上華山天險。現在走著開辟工整、欄杆穩固的的石台階道,尚有不少人唏噓感慨華山難登,華山天險,想想當初八勇士在後山黃甫峪條件如此惡劣下,以寡擊眾登上華山,確實當得起“軍魂”二字。

到了金鎖關,天色漸漸黃昏,貪著趕路,沒想在那裡投宿,也是因為過期的網上游記害人,以為西峰還有氣像賓館,五點多匆匆趕到那裡居然得知氣像賓館已經不營業了,此時天色越發昏暗,居然又下雪了,山路陡峭,雪下正急,真是考驗我的耐性,匆匆爬上中峰,未見旅館,也沒有心情拍照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我連孤舟蓑笠都沒有,身上積雪,卻爬山爬的越急,汗濕淋漓,內憂外困。又匆匆趕到南天門,發現南天門居然關門了,這時候才恨自己沒有帶夠裝備:電筒、防水外套……連地圖都看不清了,只有平靜自己的心態,慢慢回憶來時上山路,連奔帶跑的下山,雪後路滑也不管了,兩次差點滑倒,驚出一身冷汗,天無絕人之路啊,一個小時爬完這許多人兩三個小時才能爬完的路後,終於回到金鎖關了……

零下八度,山風呼嘯,林教頭當年夜雪山神廟是酒酣胸膽尚開張,本教頭夜雪金鎖關是飢寒交迫心余悸,多想有壺熱騰騰的燒酒暖身啊……被旅館老板用一種鄙視的眼神打量後,鄙人安頓在那個真是鄙到家了的旅館,感慨良多啊,慶幸命大更慶幸關鍵時刻還能冷靜下來,總算這麼些年沒放松鍛煉身體和心智。當天也是奇妙無比,下雪到夜裡十點多就停了,十一點多居然還有滿天繁星,如果我體力允許,如果我下山時候沒有扭到韌帶,我想第二天我肯定是要早起看日出的,不過在沒有空調的房間抖乎乎的躺下後,吃了碗要價堪比龍門客棧的牛肉面後,我徹底沒興趣了,還是安心休息,准備明天安全下山吧。

早上醒來,發現房間裡的水壺都凍住了,幸虧帶了換的保暖內衣,不然真得感冒,山上簡直是太冷了。本來還想重走奇襲華山八英雄的舊道,但是韌帶居然真的拉傷了,瘸著拐著走到了索道入口,意猶未盡的回首:下回哥們我還要來!未能征服鷂子翻身、長空棧道,遺憾留作下回分解!!!


精選遊記: 華山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