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未坐穩,竹排已蕩舟河上

作者: 快快回家吃飯

導讀坐游船從磨盤山碼頭到陽朔,游走於83公裡的大自然山水畫卷中,漓江的山山水水讓人如痴如醉,真如唐代大詩人韓愈贊美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而於我稍有遺憾的是無緣和滿江風情的碧水有肌膚之親。於是提議去漂流,立即得到同伴們的一致贊同,無心留戀陽朔“洋人街”的購物,一行人直奔遇龍河竹排碼頭。 遇龍河是陽朔僅次於漓江的河流,近年來剛剛開辟為 ...

坐游船從磨盤山碼頭到陽朔,游走於83公裡的大自然山水畫卷中,漓江的山山水水讓人如痴如醉,真如唐代大詩人韓愈贊美的: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簪。

而於我稍有遺憾的是無緣和滿江風情的碧水有肌膚之親。於是提議去漂流,立即得到同伴們的一致贊同,無心留戀陽朔“洋人街”的購物,一行人直奔遇龍河竹排碼頭。

遇龍河是陽朔僅次於漓江的河流,近年來剛剛開辟為景區,人稱“小漓江”。許多專家學者考察評估後認為:“遇龍河是世界一流的人類共有的自然遺產。”有人說,如果把漓江比作為眾人傾慕的“大家閨秀”,遇龍河則是楚楚動人的“小家碧玉”。河道不通航,河中築有不少攔水堤坎,沿河兩岸可以說找不到現代化的建築,也少有人為的雕琢痕跡,一切都是那麼的原始而古樸。

初聞遇龍河,我自作聰明地認為河名必是“玉龍”兩字,其實不然。導游告訴我,遇龍河名字的出處還有一個美麗的神話故事:很久以前,東海有一條龍,外出巡游,看到此處河水清澈、風光旖旎,覺得東海黯然失色,便潛居河中,每天夜晚浮出水面觀賞湖光山色,後來忍不住白天也偷偷出來賞景,一不小心,被百姓遇見了。遇龍河就因此而得名。

遇龍河的漂流工具也是用七八根粗大毛竹捆扎成的竹排,但不像在武夷山、龍虎山漂流那樣,每條竹排可坐八人十人,這裡的竹排中間固定著兩把椅子,只允許坐兩名游客。開始我頗有不解,覺得這是資源的浪費,後來聽解釋才恍然大悟。原來遇龍河河水平緩,只有輕舟才能越過河中的堤坎。

和一位女同仁自由組合同舟共濟,脫鞋、卷褲腿、穿救生衣,剛坐穩,竹排便離開碼頭。奇怪,竹排竟然往上游而去,這算是什麼漂流?還在納悶間,二十來只竹排已圍攏在一起,原來是帶我們去看捕魚表演。

前方的一只小小竹排上,站著手執竹竿的漁夫,他的身旁蜷縮著幾只黑不溜秋、看似無精打采的鷺鷥,只見漁夫竹竿一點,鷺鷥立即“撲通”鑽入水中,河面泛起陣陣漣漪。瞬時,鷺鷥躍出水面,飛上竹排,嘴裡銜著一條活魚,在眾人的歡呼聲中,漁夫握住鷺鷥的脖子,奪下它口裡的魚放進魚簍。這鷺鷥捕魚我孩提時在家鄉塘河上見過,沒想到幾十年之後會在這千裡之遙的異鄉再見舊情景。

觀罷捕魚,河面上飄來了悠揚的山歌:“唱山歌哎,這邊唱來那邊和,山歌好比春江水哎,不怕灘險彎又多……”我環顧四周,卻只聞其聲,不見其人,在同伴的指點下,才知道這婉轉高亢的嗓音來自旁側竹排上其貌不揚的小阿妹,她是專門在這裡和游客們對山歌的。

也許游客的熱情都在於水,阿妹的山歌並沒有人應和,只聞得一片喧鬧聲,原來一場水上大戰已經打響,碼頭上購來的近1米長的水槍這時發揮了特有的威力,一道道水柱把人澆得滿身濕透,有人玩得性起,跳下竹排,掬水向對方撥去,河上響徹著一陣又一陣叫喊聲和歡笑聲。

竹排順流而走,遠處青山迤邐,峰巒崢嶸;沿岸樹木繁蔭,翠竹蔥郁。較之船行漓江,另有一番韻味。真可謂水映峰來峰戲水,山山水水在畫中。看青山巍巍、竹排點點,有人觸景生情唱起那首“小小竹排江中走,巍巍青山兩岸走……”

七月的陽光在微風吹拂的河面已消失了原有的毒辣,我悠閑地坐在竹排的椅子上,俯看在綠樹翠竹掩映下碧澄的河水,如綠綢,似翡翠,真不知用什麼能形容那醉人的綠。當年朱自清先生驚詫於仙岩梅雨潭水的綠,稱之為“女兒綠”,我想若借用朱先生的“女兒綠”形容遇龍河的碧水也是恰如其分的。

兩岸青山如黛,一河綠水長流,我深深地呼吸著濕潤清涼的空氣,赤腳拍打著清澈透亮的河水,河底那一叢叢隨流搖晃的墨綠色水草摩挲著腳底,別提有多麼的愜意,仿佛流水在洗滌自己的心房,一切煩憂悵惘隨流而去,填入心中的是超然物外、了無纖塵的豁達,感受到的只有清馨和幽遠。

蕩舟河上,正和同伴嘀咕遇龍河漂流舒適休閑有余、驚險刺激不足時,撐竹排者提醒我們:“坐穩了,竹排要過堤坎。”看前面堤坎有著明顯的落差,竹排進入約2米多寬的堤坎的缺口處,先是竹排前頭懸空,然後在歡快的驚叫聲中,一頭栽入坎下的河水中,飛濺起雪白的浪花,沾濕了一身的衣裳。

竹排剛剛平穩,河道中的攝影點就有人大聲招呼:“來取衝坎的照片,不滿意的不收錢。”出游在外,最怕他人忽悠,起先幾次我都置之不理,後來還是經不住誘惑,涉水邁上攝影點,看看照片還算可以,15元1張,不能討價還價,那就花30元錢,選購了兩張照片留作紀念。

河道中間除了攝影點,還有專門燒烤鮮魚的竹排,讓你可隨時品嘗魚鮮,只要移舟而上,就可以一飽口福。

“小漓江”一游,留下這漂流的感受,無論何時去回想,都會充滿溫馨曼妙。多麼希望自己別老是囚禁在鋼筋水泥的樓房中,走向大自然吧,讓心情放飛,就會找到歡樂,找到自我!
桂林助游網點評:

此游記涉及景點:漓江、遇龍河,細膩寫了游遇龍河的全過程,達到人與景合一的境界,風景還是令他那麼的驚喜,連竹筏都讓他驚心萬分。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