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河:簡單生活

作者: 無敵的金貝貝

導讀自從去了趟麗江,回來後便經常有朋友問我麗江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這樣簡單的問題,我卻有些不知該怎麼回答。因為就我的感受而言,麗江古城--或者更確切的說,束河古鎮--並不是一個適合走馬觀花的公園景點,而是應該放慢腳步,去體驗那裡慵懶閑散的生活。與其馬不停蹄浮光掠影,不如坐在一個安靜的角落,看時光柔軟地流過。 人們通常把麗江等同於大研古城。 ...

自從去了趟麗江,回來後便經常有朋友問我麗江有什麼好玩的地方。這樣簡單的問題,我卻有些不知該怎麼回答。因為就我的感受而言,麗江古城--或者更確切的說,束河古鎮--並不是一個適合走馬觀花的公園景點,而是應該放慢腳步,去體驗那裡慵懶閑散的生活。與其馬不停蹄浮光掠影,不如坐在一個安靜的角落,看時光柔軟地流過。

人們通常把麗江等同於大研古城。但在我出行之前,歐陽和文勝卻向我大力推薦麗江的另一個古鎮束河,一個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地方。他們不約而同地說,你到麗江以後,就住束河吧。一開始我並不明白為什麼,直到在我習慣了束河的清靜與自然之後,再游歷喧囂擾嚷的大研時,才慶幸自己選擇的明智。我並不熱衷於泡吧,也不期待艷遇,所以燈紅酒綠、過度商業化的大研對我沒有吸引力。摩肩接踵的感覺我每天都能在北京的地鐵裡體會,又何必大老遠地跑到大研來湊熱鬧:)

束河的小橋流水和石板路對我來說並不陌生。我的家鄉在湖南,小時候住爺爺家,也是兩層高的木制小樓,門前鋪著麻石板,“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所不同的是,束河的石板路已經被千年馬幫行走打磨得十分光滑,而納西風情也是家鄉所沒有的。盡管隨著旅游業的發展,很多外地人進駐束河,但還是有相當多的納西族原住民沒有外遷,讓束河在日漸開放的同時,仍能保留古樸的傳統民俗。不管是年過七旬的老太太還是正當豆蔻的少女,都身著“披星戴月”的民族服裝,或牽馬或種菜或紡織,不經意間與你擦肩而過。

在束河能看到很多幽默的廣告語,比如“牛吃蟲草我吃牛”、“小錘敲過一千年”、“一根錐子走天下”、“賣男孩的小火柴”分別是制售牛肉干、銀器、皮貨和火柴,而某餐館那句著名的“素菜看河邊菜地,葷菜在雞圈,不葷不素問胖金妹”,則已經被很多游記攻略津津樂道。在束河也經常能碰到有趣的人,比如在四方聽音廣場的一角,有一家“張飛牛肉”,門前屹立著一個活張飛,一身黑衣,臉也塗得烏黑,爆炸式的絡腮胡。每次經過時猛得看到,都會嚇我一跳:D 而每當有游人希望合影時,他也相當配合,擺出威武的架勢,像模像樣的,儼然自己是真張飛而不是李鬼,呵呵。

我是個對吃沒有概念的人,不會按圖索驥去專程尋找當地美食。只是某天在茶馬古道博物館逛累了,一出門看到小河邊納西阿婆賣雞豆涼粉的小攤,便忍不住坐下了。在我的家鄉,涼粉好像是用豌豆做的,半透明的白色,用小刮子刮成細細的小條,再用香油醬醋芝麻一拌,是夏天解暑的佳品。而納西的特色小吃雞豆涼粉卻是熱吃,幾近黑色的小塊先下油煎,待兩面都微焦後才盛出來,再輔以香菜醬醋,口感也相當不錯。我很好奇地問阿婆雞豆是什麼,阿婆就拿出一個小瓶給我看,裡面裝滿了比綠豆還小的灰色小豆,也算是當地的特產了。另外,束河的燒烤也不少,香飄十裡。食材也是相當正常的魚、肉、蔬菜、豆制品等等,不像西雙版納的傣味燒烤,擺滿各種奇形怪狀的花草昆蟲,讓北方人望而卻步:)

束河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人與狗的和諧共存。束河幾乎每家每戶都會養狗,另外大街上還有不少流浪狗。它們在人群中安靜自如地穿梭來去,既不怕人,也不會令人害怕。你撫摸它,它會溫和地看看你,然後搖搖尾巴跑開去。還曾經有一只黑白相間的小流浪狗,兩度跟著我走了很遠,直跟到我的客棧,轉一圈嗅一嗅再跑出去。但這裡的名犬也並不少見,比如十合客棧就有只體型巨大的聖伯納,身高幾乎齊腰了。每次主人帶它出門散步都會引起圍觀,也發生過很多趣事。有天很熱,主人在門口給狗洗澡,一個女孩歡天喜地地跑來合影。結果狗突然一轉身,可能力量很大,把女孩嚇得都快哭了,兩腿僵直邁不動步,直到男友放下相機把她拉開。其實這只狗的脾氣很好,很少吠叫,我就鬥膽摸過它一次:D 只不過它的表情很像主人,一般比較冷傲,想讓它抬起眼皮看你一眼也是不能夠的。

我曾經在聊天時問過一個當地的納西小伙,為什麼這裡的狗這麼多。他居然回答說,以前當地人比較窮,平時養狗可以看門護院,到冬天太冷時,便殺狗吃肉御寒。聽得我這個汗啊。。。他趕緊補充說,現在人們生活好了,而且外地人越來越多,狗大多是寵物了,誰還舍得吃。這下我才放心了,呵呵。


精選遊記: 麗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