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籠的作坊(劉芳)

作者: 桐廬旅游

導讀初到紅燈籠,是一個秋陽浴滿身的清晨。因為地處天目溪畔,所以一入境內,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靜靜的天目溪水,偶爾急流處的水聲傳入耳膜,也只如樂曲般。和著這樣的樂曲,走入紅燈籠,走進外婆家。 青磚灰瓦馬頭牆的徽派建築、古老的水車、古樸的磨坊,這一切都早已是熟悉的景觀了,讓我眼前一亮的卻是那條店鋪林立的百步街。僅僅百步之路,但兩邊的作坊卻仿佛 ...

初到紅燈籠,是一個秋陽浴滿身的清晨。因為地處天目溪畔,所以一入境內,最先映入眼簾的是靜靜的天目溪水,偶爾急流處的水聲傳入耳膜,也只如樂曲般。和著這樣的樂曲,走入紅燈籠,走進外婆家。

青磚灰瓦馬頭牆的徽派建築、古老的水車、古樸的磨坊,這一切都早已是熟悉的景觀了,讓我眼前一亮的卻是那條店鋪林立的百步街。僅僅百步之路,但兩邊的作坊卻仿佛是我多年來一直苦苦尋找的,走到百步街,我恍然有千年之感。

掛滿了紅燈籠的燈籠鋪,各式各樣,大的、小的、圓的、方的、串連的、夜光的,燈籠的穗子在眼前搖晃,晃出了中國千年的喜慶;小娘舅編織行,一位穿著樸素的編織師傅正用一雙巧手將一根根細竹上下、左右翻飛,一只只精美的竹籃、竹筐躍然手上;女紅坊裡,荷包、手袋、蠟染制品等女子喜歡的東西應有盡有,江南女子的傳統工藝在此展現的淋漓盡致,還有姑娘們頭上戴的小花巾更惹得我眼花;糕點鋪裡鄉村傳統的麻餅、麻糕、刀切等陣陣香味撲鼻而來;箍桶行裡,多年未見的木盆、木桶、烤火桶又出現在眼前,好像回到了童年鄉村生活的那段歲月。

還有煙葉坊、陶藝坊、織布坊、打鐵鋪等,林林總總,讓人眼花繚亂。

累了,坐在外婆小吃店裡嘗嘗鄉土風味的特色小吃,喝一杯莊稼人自釀的喬麥酒,怡然自得。此情此景,頓覺心淨淡泊,功利全無。街中心的蘆葦塘,秋風一吹,沙沙作響,仿佛在說:不如留下,不如留下。

真的,我真的願意留在這裡了。

更多好文章,請訪問http://www.tonglu-tour.com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