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記憶中,深圳是一個很怪的城市。曾聽過它20年巨變的傳奇,曾聽過它移民城市的奇跡,曾聽過它偷渡過港的故事,也曾聽過它滿城二奶的情節——但這一切一切都是聽過來的,在我買上地圖前的日子裡,深圳幾乎都是些模糊的概念。其實,我是到過深圳的,至少是幾年前,與同學結伴游玩過歡樂谷,小梅沙,但那些只是在旅游車上的片段,作為現今已經進入相關專業的我,在這個城市裡,用腿走一趟是很有必要的,不敢說能得到些什麼,畢竟我才大二;但說能感受些什麼,應該能說得過去。那麼趁著寒假,走一回吧。
四天的行程不算長,也不算短。若是老老實實的八它們都記下來,感覺可能跟流水賬差不多,因此決定用名詞解析的形式解決問題,快捷省事,呵呵。
第一天
地鐵
這個04年12月底才建起的地下交通網絡很新,很快,很舒適,遺憾的是線路只有兩條,而且往西到世界之窗後就打住了,多少有點不盡人意。深圳的地面交通相對廣州來說好很多,至少深南大道不像中山路那樣從頭塞到尾。小轎車也是很多,但地王一帶,即使是周日,也沒有像腦血拴的凝固著不動。公交系統還不錯,由於市區呈東西走向,分段收費且有售票員也不出奇,而報站語言比地鐵少了粵語,也算關廣州公交有不同吧。有點不好的就是司機有點喜歡車未停定,就上落客,這難道是要追上深圳高速的節奏?
旅舍
由於偶然的原因,成了我這次旅行的一個景點。60元一晚的床位,跟一個新西蘭人住了三個晚上,途中還插了南美人,上海人到第三張床上,使我對深圳“國際化大都市”得到了進一步的體驗。國際青年旅舍響譽全球,這下在深圳體會到它的“旅舍非旅館”“環保我做起”“世界一家人”的理念,還到了自助廚房轄弄了一番,也是挺有趣的回憶。
何香凝美術館
老師千叮萬囑要去的地方,可惜我功力未夠,無論是外部體塊還是內部分割,我都未能獲得很大的震撼——現代化的弧線牆,室外水體,石材裡面,有著美術館應有的典雅樸素而已。內部分三層:一層報告廳,那天謝絕訪客;二層左中右三間展室,展著何香凝的國畫,中間展室往裡面一點設置,外面空出一空間,展放何香凝像與生平。早已對國畫生疏的我,已很難體會何老日式畫風那梅、獅、虎的韻味了。反倒三層三個展室正展著的張舉毅水彩展是很吸引我的視線。看畫裡的詳略構圖,亮面暗面,色彩搭配,渲染干描……足足花了我一個半小時研究,呵呵,下學期好像要學了,沒辦法。
OCT華僑城
老師推薦的又一景點——OCT華僑城,一個高檔的大型小區。在裡面,綠樹成蔭,管理完善,連早已成為健身的自行車道,都要鋪上防滑的紅色塑膠面。超市方面,大的有沃爾瑪,小的有7.11;玩的方面,近的有歡樂谷,遠的有錦繡中華;休憩方面,旺的有生態廣場,靜的有後山步道;吃的方面,小的有茶餐廳,大的有各酒店;住的方面,矮的有小戶型,高的有商品房;交通方面,公交地鐵不消說,機場碼頭也不是很遠的路程;加上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一應俱全——確實是一個怡然自得的大型小區。深圳的摩登,很多方面都在這裡體現了。至於它的規劃布局,它的日夜造景,更是盡顯心思。
老街
像華強北與天河對應的,老街就是廣州的北京路上下九,一個密集的商業區。幾條縱橫的馬路構成了一個商業路子,比上海的筆直的一條,廣州的或短或窄的步行街都要好。商區不大不小,馬路也寬窄適當,賣的也是步行街都有的衣褲鞋襪,某路口的一杆秤甚是標志,路邊粵語國語的叫喊聲混成一塊,跟路上匆匆而過的行人一樣,都難分彼此了。
第五園
班主任推薦的又一個樓盤,坐在公交車上時,心中懷著一腔的熱血,誰知穿過關外的漫漫灰塵,好不容易到達時,竟被保安哥哥拒在門外,說樓盤已售,只能到售樓部看模型,無奈之下惟有照辦。模型做得並不精細,但仍可看見它四戶組團和六戶組團的布局。簡體山牆確實精彩,地下室采光也頗花心思,門前小院也符合國情,甚至封閉立面也做得干淨利落。但老覺得門前的一排排竹子不太對應地方特色,嶺南確實有竹有柳,竹子更像是外地的訪客,但在看那仿徽州民居的山牆我便無語,可是別扭之心依然存在。呵呵,恕我有點另類了。
第二天
油畫村
班主任推薦的又一景點,位於布吉的大芬,確實是在像一條村的地方。一樓的位置基本上是擺賣藝術品的鋪子,大部分是油畫,也有版畫,國畫等。與文德路相比,這裡更成行成市,規模更大,甚至於路口處,還有一個達芬奇的塑像,旁邊還有施工中的美術館。深圳,有它的商業的模樣,也有它的藝術的表情。那達芬奇的半身像,不正是這副專業的神情麼?國家級的村子,不容易啊。
蛇口
坐公交進來時,就已經體會到,這裡是深圳的十分高檔的居住區了。沒有像白石洲的農民屋,有的是半山豪宅,和參天大廈。然而保安似乎都很嚴密,我幾次想進去,都被要求證件,而進入未果。蛇口的東南端是個吃食的區域,其中以一艘已改裝成餐廳的,題上鄧小平“海上世界”的航船最為標志性。航船西側有一個“女媧補天”的大型石像。石像舉石向北遠望,蜿蜒的蛇身構成石像的基座。石像後面是一塊沙石灘,但有鐵絲網圍住,上有“國防禁區”的牌子。鐵絲網兩側均已被掀開,不少人已站在石灘的邊沿,望南眺望香港。旁邊有些租望遠鏡的攤子,然而沒有幾個人光顧——鏡片的那一端,早已不再神聖了。防止偷渡的鐵絲網沒有人再來看守,那些多少人奮力游泳過去,又多少人力竭身亡的故事,也只能成為人們的記憶。
第三天
梧桐山
這次旅行,本應是對建築規劃的考察,但連續看了兩天,多少有點煩悶,於是今天決定轉轉口味,作一回登高者,征服竟在海邊有九百多米海拔的梧桐山。一大早從旅舍出發,從西坐了一個多小時的公交,來到梧桐山西側的仙湖植物園,打算不到頂峰不罷休。但由於孤身闖山,路徑不熟,沒找到捷徑的我,竟然連登了小梧桐,中梧桐兩個山頭,下了兩次山,才到了大梧桐山頂,三上兩下才到達終點,一共花了四個小時的時間,個中的驚喜艱辛,登山者自己也只能意會不能言傳了。沿途天朗氣清,高山白雲,享受的是與建築不同的自然之趣。
相對於水的凶險,我更喜歡山的幽謐,尤其在現在旅游設施建設齊備的情況下,只要守規矩,爬山怎麼說都必有用安全。那天的確很艱苦,從十點鐘開始進門,到下午五點鐘坐上公交的椅子上,中間只有酸軟的大腿,夾背的熱汗在為我詮釋。還有,旅途是孤獨的,甚至有一段時間,手機也失去了最後的信號——但那時我是最自由的,我暫時逃離了我的親戚朋友勸子,路上只有若干的陌生旅人,沒人認識我,也沒人注意我,我不必再為自己的身份煩惱,不必再為自己的言行三思,不必再為自己的得失惆悵,拋開世俗上的羈絆,全身心地投入到可愛的自然之中。或倒行,或急奔,或長嘯,或大笑,任君選擇,何其爽快!中國歷代均有文人選擇隱居山野,逃避世俗,正所謂“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呵呵,今天可真讓我領略了幾個小時了。人生亦不過如此,哈哈!
其實真沒想到,本不在計劃中的梧桐山游,反倒成了我這次旅游最閃光的地方。可謂是“無心插柳柳成蔭”阿。
第四天
深圳大學
以前填報志願的時候,沒有想過這所大學,改革開放後才辦的學校嘛,能有什麼好?還不是一大隊新建築圍成的一塊地?可是當我從北門走進去時,那種綠樹、湖水、樓房搭配的是如此的和諧,特別是那座杜鵑山,把校園的靈氣都聚起來了,樓距疏密得當,設施齊備,西北處還有一大片空地,發展前景一片大好,多麼令人羨慕的校園阿!其實令我稱道的還有這裡的學術成就和學校的配備。深大定位准,肯投入,比很多老排名校強多了。你以前怎麼樣,沒人計較你的,關鍵的是,你將來會怎麼樣——呵呵,現代化的深大為我詮釋了這些。誰說是紅牆綠瓦的就一定受青睞,是嗎?
市民中心
這是一個大鵬的形狀,弧線的頂,被紅黃兩根豎向的體塊支撐起來,構建成了深圳大鵬展翅高飛的意像。弧線頂下面,中間空出通道,左右兩翼之下,均是玻璃立面的辦公室。紅黃兩個體塊立面也有辦公的空間——市民中心,其實也就是個行政辦公的地方。比較遺憾的是,它給我的第一印像並不是大鵬,而是被兩個叉子叉住的魔鬼魚,而且艷麗無比的顏色,巨大而誇張的線條一點都不親民,我只在雙層巴士上看的還比較真切,到地面上來的時候,不好意思,都看不全了。更何況班主任都這樣說的呢,正是我的學科差得還沒知遇到審美相反的角度上。
新書城
書城是黑川紀章的作品,我看的深圳的建築中,就數這東西最顯眼,使之立面的基座上威風八面地刻著黑川紀章老人家的名字,酷就一個字!書城不大,只有兩層,外觀設計還算頗有心思,內部的空間一字排開,有錯層,有通高,做的也挺有聲有色的。更讓人欣喜的是,裡面聲光熱都控制得很不錯,那種視覺的序列,更像是《建築空間組合論》的典型例子。一路走過來,除了由於是新開業,人較少外,其他的地方都很令我滿意,廣州什麼時候有一些這樣優秀的公建就好了。
新圖書館
最後說說這個新的圖書館。其實跟圖書館連起來的,好像還有個藝術中心什麼的,不過未曾開放,未得一見而已。話說那天下午,已經人困馬乏的我終於來到了這個外立面十分另類的建築物前。如何通風,怎麼采光?這個比較新奇的立面,立刻讓我想到了這些工程上的問題。事不宜遲,進去看看。偌大的圖書館,為了五層,頂層是館藏系列,首層是非閱讀分區,記憶中好像是二層人文,三層科技,四層電子閱覽吧,時間過了兩個月了,恕我忘了。進去後有幾樣讓我有比較深的印像。首先是那個好玩的構造,這樣一來,整個建築就顯得輕便,空間也變得寬闊了。然後是人的流線,查詢,借閱,還書,出入……都有對應的流線,不重疊,不混亂,這不就是設計者的成就嗎?有些時候,與其在空泛的立面做文章,倒不如在內部空間多花點時間,我覺得這樣更實在,不過現在是商業社會,大都只會做些刺眼的“大鵬”來吸引人們的眼球了。最後說說圖書館的功能。圖書並不多,由於新的緣故,屬於合理,但坐在那裡的確很舒服,安靜,光線充足,微風流動,看到立面外的遠景,借書的人流在你不遠處,看書的人們疏密得當的分布在你身邊,多麼好的氛圍!你那時可能最直接的反應就是,呵,我也坐下來看看書吧——這樣的圖書館設計,還不算成功嗎?另外說說它的電子閱覽。新館電腦新,位置多,那是不用說的了,最令我欽佩的是,其實只需用證件登記,便可免費辦證上網看書,呵呵,深圳的領導們,還真肯花錢阿。
好了,終於告一段落了,這段長長的文字竟然要拖到兩個月後才完成,實屬不易,有些要改要增的地方,我都不做變化了,因為寫得耗時,打得耗時,留連看也得耗時阿,我相信沒幾個會看完全文的。既然如此,我又何必再勞神與此呢?就此打住吧,還是做我的方案好了。文學不能當飯吃,掛科了,還得把你吃飯的錢繳去呢,不值。